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粘钢加固RC梁的正截面承载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粘钢加固RC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过程和破坏形式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讨论了粘钢位置和粘钢量对RC梁的短期刚度、挠度、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和破坏形式等承载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了粘钢加固RC梁承载力折减系数主要随截面相对高度变化的结论,提出了粘钢加固RC梁承载力折减系数、抗弯承载力和挠度的计算公式,给出了工程设计建议和确定合适钢板宽厚比、粘钢位置和粘钢量的技术措施,为粘钢加固RC梁的设计和承载力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预应力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荷载试验,表明预应力粘钢加固梁的承载能力较普通粘钢加固梁略有提高,但对梁在正常使用阶段内的受力状态(挠度、裂缝宽度等)有明显的改善,同时能充分利用加固钢板的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3.
承受短期荷载的粘钢加固梁刚度与挠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粘钢加固对构件刚度的影响 ,通过试验对不同形式的粘钢加固梁在短期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合钢筋混凝土梁的相关理论 ,提出粘钢加固构件在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刚度和挠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可供粘钢加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承载力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粘钢加固的破坏机理分析 ,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的计算方法。粘钢加固有粘钢板加固和粘型钢加固两种形式。粘钢板加固时 ,钢板的宽厚比、胶层厚度和锚固方式决定了加固梁的两种典型破坏模式 :弯曲破坏和钢板剥离破坏。粘型钢加固在梁高不受限制时 ,能大幅提高梁的极限承载力 ,粘胶和植筋能保证型钢和钢筋混凝土梁共同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6根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粘钢加固的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梁进行了加载试验,观测了裂缝开展情况及破坏形态,得到了荷载、挠度、跨中截面钢板应变和混凝土应变等大量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只要加固方法合适,粘钢加固的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可以有较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粘钢法是一种常用的加固方法,规范中明确规定了粘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梁(RC梁)的受弯与受剪承载力公式,但对受扭承载力公式并未涉及。为了研究粘钢加固RC梁受扭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首先借助剪力流理论与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VASTM),分别推导出RC梁与粘钢法加固RC梁受扭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然后探讨了加固前后RC梁配筋强度比ζ与ζ′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加固工程算例。最后借助ANSYS软件建立了两种不同方案的粘钢法加固模型,研究了其在扭矩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与破坏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粘钢法加固受扭RC梁加固前后配筋强度比ζ与ζ′变化很小,钢板厚度为1 mm时其受扭承载力提高约89%;扭矩较小时可采用在RC梁两端粘贴钢板进行加固;扭矩较大时出现梁柱节点先于构件破坏的情况,应将钢板粘贴区域扩大至梁柱节点,但此时不再符合VASTM。  相似文献   

7.
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10根外部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剪试验,研究了外贴U型钢板、梁侧竖直钢板、梁侧斜钢板和梁侧钢丝网对梁的加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梁侧钢板角度对粘钢加固效果有明显的影响,采用45°斜向粘钢效果最好;由于锚固长度较短,易产生锚固破坏,应用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附加锚固措施;外部粘贴钢丝网无论是对提高抗裂能力还是承载能力都有明显的效果.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粘钢加固梁斜截面的抗剪计算公式,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十根不同补强钢板厚度、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钢筋混凝土补强梁进行静力加载和等幅疲劳试验 ,研究分析了在疲劳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钢加固梁的受力、疲劳性能和破坏形态 ,并针对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对疲劳荷载作用下粘钢板加固梁粘贴钢板的锚固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四根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单调加载静力试验,测得了粘钢中固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受拉粘钢底板,粘钢侧板,粘钢箍板及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变和梁的挠度等数据。并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了粘钢加固梁的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及刚度,挠度等,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探讨了粘钢加固梁的受力机理,分析了有效的加固方案,并对炽钢另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合理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段敬民  李燕 《四川建材》2011,37(3):37-38
本文在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拉区粘钢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建模与分析,通过对粘钢前后梁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理论结果作比较,对比了粘钢前后梁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时间—挠度、荷载—挠度关系及混凝土裂缝的开展情况。分析表明了粘钢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梁在其极限承载力、粱跨挠度、受拉钢筋应变和混凝土的裂缝开展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装配式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降低梁、柱构件震后损伤程度,提出了人工消能塑性铰(artificial dissipated plastic hinge,ADPH)节点,即在梁端通过预埋机械铰实现梁、柱构件铰接,同时安装附加钢板承载并耗能。试验中设计并制作了2个不同形式的ADPH节点和1个现浇RC节点,对3个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其破坏特征,并通过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延性、刚度退化及应变等研究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ADPH节点的破坏模式为附加耗能钢板中部的屈曲及轻微撕裂;相较现浇RC节点,ADPH节点的承载能力更高、延性更好、耗能能力增强,刚度退化较慢,抗震性能明显提高;而附加钢板过早屈曲易导致出现两侧附加钢板均受弯的状态,导致滑移段出现,降低耗能效率,应对附加钢板平面外变形加以控制;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ADPH节点的滞回行为。  相似文献   

12.
复合砂浆钢丝网加固RC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用无机材料钢丝网复合砂浆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正截面抗弯试验研究,研究了这种新的加固技术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的影响和作用。试验包括13根用钢丝网加固的试件和两根未加固的对比试件。加固的形式包括U形三面加固及一面加固两种。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采用该加固方法后,试件可能产生的破坏形式,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提高程度等等。试验中测量了受弯构件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钢筋应变及钢丝网应变。试验结果表明,钢丝网复合砂浆薄层可以明显地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提高抗裂性能,增强构件的抗弯刚度。试验结果说明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干式连接,提出一种带工字钢接头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通过3个不同配筋率(0.96%、1.50%、2.34%)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弯矩系数比对其破坏形态、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承载力退化及关键部位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预制混合梁在不同弯矩系数比下表现出不同的屈服顺序和破坏...  相似文献   

14.
钢-混凝土预制梁连接区段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干式连接,提出一种带工字钢接头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通过3个不同配筋率(0.96%、1.50%、2.34%)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弯矩系数比对其破坏形态、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承载力退化及关键部位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预制混合梁在不同弯矩系数比下表现出不同的屈服顺序和破坏模式,随着弯矩系数比的减小,试件的损伤从集中在混凝土梁段到集中在钢梁段逐渐演变,滞回曲线渐趋饱满;在焊缝质量可靠的前提下,钢套筒连接区段未发生破坏,传力可靠。结合试验结果,进一步分析了该预制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和剪力传递过程。工程应用时,以钢接头屈服耗能为目标,保守建议设计弯矩系数比小于0.63,并保证钢套筒剪力传递的构造可靠。  相似文献   

15.
外粘整块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 1 1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 4的简支梁试件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 ,得到外粘整块钢板后梁的受剪承载力。随粘钢规格的不同 ,粘钢混凝土梁发生不同的破坏形态。根据试验结果 ,建立了粘钢部分承担的受剪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和受剪斜截面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用钢筋混凝土简支桥面梁受弯承载力估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了用钢筋作用系数反映粘结破坏对在用钢筋混凝土简支桥面梁受弯承载力的影响以及在用钢筋混凝土简支桥面梁受弯承载力的估算方法。有不同程度耐久性损伤的 3根已经使用 33年的钢筋混凝土桥面板梁的加载破坏试验 ,验证了钢筋作用系数取值和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有关文献的试验结果也验证了估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粘贴预应力GFRP板-混凝土梁抗剪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通过预张玻璃钢板(Glass-Fibre-Reinforced-Polymer,简称GFRP)粘贴于混凝土梁受拉面,后在梁侧面用GFRP板进行剪切补强试验;分析了不同侧面贴GFRP方式对加固梁抗剪性能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比较了各试验梁的跨中挠度、力筋和GFRP板应变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侧面贴GFRP可有效抑制斜裂缝的出现,提高试验梁的抗剪能力,改变其破坏形态,加固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杜青  李晓会 《工业建筑》2006,36(Z1):1018-1021
提出了外粘钢板加固受弯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该模型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具有剥离破坏功能的界面单元来模拟混凝土和外粘钢板之间的粘结层,影响这种剥离破坏的主要因素是板的厚度.由于传统的梁理论不能描述这种加固梁剥离破坏,因此,采用有限元方法能全面地、整体地描述这种加固梁的各种破坏模式.数值计算结果与各种厚度的钢板加固梁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板件宽厚比对焊接箱形截面梁抗震性能的影响,对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的钢结构设计标准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国规范对于梁板件宽厚比限值的规定总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钢材循环加载本构,建立了多尺度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提出了刚性竖杆 箱形梁加载方式,模拟水平地震、重力荷载与轴向压力对箱形截面框架梁的作用。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常用的板件宽厚比范围内,箱形截面梁的弹性屈曲荷载均显著高于其屈服荷载。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随着板件宽厚比减小,箱形截面梁极限变形角与延性系数随之增大,抗弯刚度降低速率变缓,塑性耗能能力显著增强。当满足一级抗震宽厚比要求时,焊接箱形截面梁的梁端截面转角约为1/30。承受轴压作用时梁刚度退化很快,变形能力减弱。当轴压比不大于0.2、满足一级抗震宽厚比要求时,梁端截面转角约为1/50。跨高比对梁承载力影响不大,但变形能力可以大幅度提高。横向荷载对梁抗震性能的影响显著,随着静载比(重力荷载代表值与屈服弯矩之比)增大,骨架曲线逐渐发生平移,抗弯刚度降低,耗能性能减弱。当地震弯矩与静力弯矩方向相同时,箱形截面梁承载力显著降低,静载比0.8时极限变形角可减小约50%;当地震弯矩与静力弯矩方向相反时,梁虽然承载力稍有提高,但极限变形角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