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本文提出由褐煤的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半焦制备空分富氮用炭分子筛的工艺路线.考察了炭化和碳沉积工艺条件对产品空分性能和微孔结构的影响,发现新法干馏半焦是制备炭分子筛的良好的原料.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炭分子筛的空分性能可与进口的同类产品相媲美.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建成了10kg/h的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连续实验装置。在此装置上进行了粉末状的桦甸和茂名油页岩、平庄、黄县、先锋、昌宁和罗茨等褐煤试验研究。油页岩干馏温度为500℃,采油率达到西德实验水平,是铝甑试验值的90~94%,油质轻,煤气热值为18~20MJ/m~3。页岩灰渣中含固定碳低。褐煤低温干馏温度为500~600℃,每吨干煤的煤气产率为200~250m~3,煤气热值为15~20MJ/m~3。焦油产率为80~100kg,半焦产率为450~600kg,用低灰分褐煤可生产优质半焦,反应性好,燃点低并有多种用途。新法干馏工艺流程简单,不用氧气、常压生产、单元设备生产能力化、热效率高、投资省及生产费用低。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褐煤的性质及褐煤提质的常规方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褐煤低温干馏的典型工艺、特点及开发应用现状。分析了干馏工艺中不同的加热方式、热载体类型以及干馏条件对干馏过程和产品的影响。阐述了褐煤低温干馏产品-褐煤半焦、低温煤焦油以及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途径。基于目前国内外褐煤低温干馏工艺大多数处于试验或示范性装置运营阶段,未实现大规模运行,指出未来褐煤低温干馏工艺应走大型化、多联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拓宽干馏产品的应用领域,提高其附加值和利用率,才能实现褐煤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年轻煤固体热载体低温干馏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郭树才 《煤炭转化》1998,21(3):51-54
在热的粉焦为热载体的10kg/h装置上进行了三种褐煤和神府煤的干馏实验,获得了质量的煤气,焦油和半焦产品,该产品洁净能源和化工原料,简介了150t/d平庄工业试验装置,讨论了此技术用于循环发电等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新法干馏的条件温和,投资省,是有竞争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步进式篦床工作方式的褐煤干馏提质系统。该系统针对小颗粒褐煤进行干馏提质,通过步进式篦床输送褐煤依次经过干燥段、干馏段、余热回收段和冷却段4个工作区域,实现褐煤的干馏提质,得到煤焦油和半焦产品,可有效地提高褐煤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综合高效利用褐煤,陕西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了褐煤干燥-干馏联产工艺。介绍了该工艺的核心设备立式干燥炉和SH2010型内热式干馏炉的工艺流程、工作原理以及褐煤干馏煤气净化与煤焦油回收工艺。结果表明:为了降低褐煤与高温含氧烟气在立式干燥炉中爆炸的可能,需要在干燥炉顶部设防爆板且进料粒度不能大于150 mm。SH2010型内热式干馏炉使褐煤基本干馏完全,提高了褐煤发热量,后续的配套净化工段回收了大部分的煤焦油与煤气。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性能分析及低温干馏研究,主要考察了褐煤干馏升温速率和干馏温度对内蒙黑山褐煤提质半焦性能的影响;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喷吹煤性能的要求,对干馏提质所得到的半焦高炉喷吹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内蒙黑山褐煤在600℃和750℃干馏温度下,干馏30分钟后,提质后得到的褐煤半焦完全满足普通喷吹煤和特级喷吹煤的主要指标。该研究为潞安喷吹煤添加提质改性褐煤工艺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褐煤干燥提质技术和褐煤干馏技术以及这两类技术的优缺点。阐述了中国褐煤提质市场和主要干馏工艺的发展建设现状,总结了中国褐煤提质工业的发展情况。2008_2012年,中国干馏提质项目明显增加,而干燥提质项目数量基本稳定,多用于坑口电厂的电煤干燥;2010年项目总量和投资额出现低点,2011年以后,中国褐煤提质项目投资额成倍增长。阐述了目前国内主要的褐煤干馏提质项目主要有国富GF褐煤提质工艺、LCC提质工艺、DG工艺直立炭化炉工艺、ZDL工艺等,并对各项目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最后提出了中国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为:减少褐煤直接燃烧,加大褐煤提质再利用;以褐煤干馏提质为主,辅以干燥提质;褐煤资源的多联产梯级利用逐步成为褐煤资源利用的主导;褐煤提质装备系统大型化将是褐煤综合利用系统装备开发的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9.
用满洲里褐煤在10kg/h新法干馏连续试验装置上进行了试验,并用试验生成的半焦进行了变压吸附空气分离试验;结果表明:在干馏温度600℃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城市煤气,煤气产率为377m~3/t;空气经过半焦分子筛获得的N_2纯度在95%以上;所得半焦灰分低、发热量高,可作为铁合金用焦、铁矿粉烧结用焦和高炉喷吹燃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目前能源结构形式决定了储量相对丰富的褐煤资源将是未来可利用的主要能源。基于褐煤水分高、热值低、易风化自燃但其挥发分高、活性好、氢碳原子比高的独特性质,是作为干馏转化的理想原料,探讨了褐煤干馏转化对保障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及能源安全的重大意义;并对褐煤干馏转化的必要性、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扎赉诺尔褐煤固体热载体干馏半焦作高炉喷吹料的可行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低灰褐煤(Ad<10%)制得的半焦满足高炉喷吹料的一般要求,并具有低硫、低挥发分、较高热值和较高活性的特点,是一种新型高炉喷吹料。褐煤固体热载体干馏新技术用于钢铁企业:半焦用于高炉喷吹,煤气补充冶金燃气不足,将为解决企业内部能源平衡提供一个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周颖  郭树才 《煤化工》1998,(2):13-16
依据气-固之间相对运动的基本原理,对循环系统的气-固运动行为进行了分析,利用实验所得数据,设计了料封高度;并采用文献[2]推荐的气力输送装置压力损失计算公式,对循环系统的压力损失进行了计算。工业性试验运行的实践结果表明,在本工艺条件下,料封高度的设计是合理的,利用文献[2]推荐的计算公式计算循环系统的压力损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陈沅  罗长齐 《煤化工》1996,(2):38-42
介绍褐煤转化在城市煤气领域的有效途径,并着重介绍大连理工大学开发的褐煤固体热载体干馏新技术(DG法)在内蒙古平庄的成功实践和对南宁褐煤的应用试验研究,探讨该技术对低质煤气化的意义及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褐煤固体热载体热解提质工艺,并从原理、操作条件、原料、热解产品、能量利用率、局限性等方面对各种工艺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了工业上常用的固体热载体的优缺点,提出了褐煤固体热载体热解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The action of lower aliphatic alcohols on lignite conversion to liquid products has been studied using flow periodical function. Ethanol and isopropanol were shown to be most active. The lignite conversion is accompanied by enrichment of the aliphatic fragment, both in the liquid and solid phase. The degree of condensing of the aromatic fragments in liquid increases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lignite conversion and does not depend on the alcohol species. Substitution degree of aromatic fragments and the number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liquids decreases in the order methanol ethanol isopropanol. I.r and 1H n.m.r. dat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have shown that alkylation both of liquid and solid products takes place during lignite liquefaction A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quantity of aliphatic fragments in solid and the lignite conversion in ethanol is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油页岩干馏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宏  岳耀奎  刘洪鹏  王擎 《化工进展》2015,34(5):1191-1198
中国油页岩资源丰富,换算成页岩油储量高达476亿吨.目前中国页岩油生产企业仍然采用以抚顺炉为主的干馏技术,该技术成熟稳定,但油收率不高.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已投产运行和即将工业化的干馏技术以及曾经投入生产、后因多种原因停产的干馏技术.分析表明,我国油页岩产业正处于技术快速发展和产业成长阶段:为显著提高油收率,针对抚顺炉的改进技术已有一些进展,自主研发的成大气体热载体干馏工艺已经开始商业化运行,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固体热载体干馏技术出现.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国内干馏炉单炉处理量小、油收率偏低、半焦无法利用等问题亟需解决,国内固体热载体干馏自主技术依然处于试验阶段,引进国外先进的干馏技术尚没有实质性进展,国内页岩油回收技术亟待改进,油洗技术亟需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昭通褐煤固体热载体部分气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屏 《煤炭转化》1997,20(3):74-78
云南昭通褐煤储量大,由于水分,灰分均高,发热量低,一直未大规模开发利用,对其利用途径的充分论证结果表明,对昭通褐煤采用固体热载体部分气化方法进行气化是适合的,本文简要介绍了本气化方法的工艺流程,提出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展望了该煤种气化将云南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唐忠伟 《辽宁化工》2014,(3):346-348,362
油页岩有氧干馏实验为页岩油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而有氧干馏工艺因其过程中存在可燃性混合物,有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可能性,因此安全性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详细研究了油页岩有氧干馏实验装置工艺过程,建立油页岩有氧干馏工艺装置的故障树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干馏装置进行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有氧干馏工艺过程中剩余氧气与干馏气体混和达到爆炸极限,发生爆炸的概率是4.282×10-6次/年,该实验装置的安全性是可以接受的,完全满足此实验过程的安全要求,分析结果为有氧干馏装置本质安全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方舟  李文英  冯杰 《化工学报》2016,67(4):1136-1144
为揭示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褐煤工艺过程中的热、质传递机理,建立了固体热载体法褐煤热解过程中的传质传热模型。模型包括球型颗粒的一维非稳态导热方程和基于分布活化能模型的动力学模块,分别采用有限容积法与Matlab软件中遗传算法工具箱对二者进行数值计算。通过呼伦贝尔褐煤热重实验数据与温度测定实验数据分别验证了预测的动力学参数及颗粒传热模型结果。研究发现,热、质变化在固体热载体法褐煤热解工艺中呈现复杂的耦合特性。此外,考察了在不同初始温度、热载体进料比与煤颗粒半径条件下,褐煤在热解过程中颗粒内部温度场在径向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产物释放速率与温度场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热历程改变是工艺条件对热解产物分布造成影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