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彭绍初  尹殿东 《丝绸》1992,(10):41-42
通过对我省典型的蚕茧干燥室干燥工艺的测试分析和对现行常规干燥操作方法的归纳,建立了蚕茧热风干燥的“干燥工艺”和“操作规范”这两个子标准。  相似文献   

3.
4.
5.
6.
陈建勇  陈时若 《纺织学报》1989,10(12):19-22,25
本文探讨了使用过热蒸汽作为蚕茧干燥热介质的可能性及可行性,分析了使用过热蒸汽对蚕茧干燥特性及茧质的影响,并提出一种能提高茧质、降低缫折的蚕茧干燥新工艺。  相似文献   

7.
陈锦祥  陈时若 《丝绸》1997,(4):17-18
本文导出了蚕干燥中有关换热系数和扩散系数的方程式,并据实验结果探讨了其特征,换热系数和扩散系数均随干燥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与蚕茧含水率等关系上,两者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9.
用无烟煤燃烧产生烟气作蚕茧干燥的热介质,此法具有干燥效率高,省煤省时,干燥设备简单及干茧外观质量好等优点。文章介绍对直接热型热介质成分所作的测试工作,并作了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桑蚕茧干燥工艺需要根据茧季、品种、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调整,本文对温度、湿度、气流对桑蚕茧干燥工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茧体干燥程度判别依据,为规范桑蚕茧干燥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陆生海  宋亚英 《丝绸》2005,(11):17-19
为探讨蚕茧微波干燥的实用性,利用现有的茶叶微波杀青干燥设备,进行了较系统的蚕茧微波干燥试验,测试分析了蚕茧微波干燥过程及影响干燥的各种因素,并与传统干燥方法比较,分析了利用微波技术干燥蚕茧的特点和效益。  相似文献   

13.
蚕茧干燥理论的研讨及技术创新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蚕茧的微波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生海 《纺织学报》2004,25(3):21-22
研究了蚕茧的微波干燥特性以及有关影响微波干燥的因素 ,分析了蚕茧的微波干燥机理。试验表明 ,蚕茧的微波干燥过程有 3个阶段 ;质量比功率对微波干燥速率影响较大 ;载荷循环干燥优于持续干燥模式 ;适宜的加热与间歇时间组合 ,有利于加快干燥进程。  相似文献   

15.
常规的蚕茧干燥采用二次热风干燥工艺,所消耗的时间比较长,为了缩短蚕茧的干燥时间,采用合适的微波干燥工艺代替传统的二冲干燥工艺试验,对热风头冲干燥后的蚕茧进一步干燥至适干,然后委托缫丝企业对干燥后蚕茧质量进行试缫调查。结果表明,对用热风干燥后烘率60%左右的头冲茧,只要用中低火档(280 W)微波进行18 min左右的处理,就能达到适干的效果,且没有发生蛹体爆裂现象;生丝质量的各项指标与传统的二次热风干燥工艺下干燥的蚕茧质量没有明显差异;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烘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彭绍初  薄烘 《丝绸》1992,(12):46-48
本文从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出发,制订了热风干燥装置的技术参数,同时介绍了热风干燥装置热效率、煤耗的测试技术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明忠 《丝绸》1998,(12):16-18
探讨了蚕茧干燥过程中头冲及二冲温湿度对茧质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指出,头冲采用较爸低的温度对茧的解舒有利;二冲采用较高的温度对茧的出丝率及洁净成绩有利,蚕茧干燥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或湿度逐渐提高到茧质的提高没有显著效果,最后分别提出了春茧和夏茧的最佳干燥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彭绍初  张绍文 《丝绸》1992,(11):43-44
热风干燥装置作为热风干燥技术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蚕茧干燥质量。在此标准中,主要规定了热风干燥装置的两大部分,即干燥室与热风炉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条件,并对该装置主要附属设施的技术要求进行说明。一、干燥室的形式与规格 1.干燥室干燥室应在顶部用有若干小孔的竹蔑设制成空气夹层,墙体采用砖混结构,并加设保温层。  相似文献   

19.
杨彦波  王建业 《丝绸》1993,(3):14-15
天蚕茧烘茧技术必须以茧丝能保持原来的天然宝石绿色,来确定合理烘率。本文在大批量缫丝试验基础上研究出合理的烘茧工艺。  相似文献   

20.
针对《桑蚕茧(干茧)检验方法》和《桑蚕茧(干茧)分级》检测方法标准已不适应缫丝生产发展与市场需要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方法标准中检验设备、工艺、检验项目和分级等问题,提出了重新修订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