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智亚 《重庆建筑》2011,10(1):52-53
<正>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庆正式对外开埠,英国人在重庆城内朝天门顺城街开设海关,同年在方家什字麦家院(今民生路重庆宾馆附近)设立领事馆。谢立三出任第一任英国领事。  相似文献   

2.
何智亚 《重庆建筑》2011,10(2):52-53
<正>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1937年11月26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乘船抵达重庆。12月上旬,政府各机关陆续迁入重庆新址办公。1938年12月8日,蒋介石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  相似文献   

3.
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指的是地处中 梁山与铜锣山之间的长江与嘉陵江区域, 是三峡库区的库尾段,目前面临江岸生态环 境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岸线植被功能 退化等生态问题,尤其是该段既存在库区 消落问题,又存在上游自然河段洪水冲刷 问题,江岸消落带面积大,水文变化复杂, 江岸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面临的难度与挑 战极大。本文以重庆主城长江南岸为例,通 过系统调查江岸带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等 野生动物的种类与分布情况、栖息地与觅食 地、生活习性以及江岸带现状植物情况,对植物群落类型、优势植物种类与外来植物威胁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出长江岸线特色的 “浩”“沱”“碛”“滩”“洲”“河口”六类自然生境。在现状调查与充分认识水文地貌单元的 水文与生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江岸带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策略。针江岸自然生境,遵循水文 季节性变化规律,识别生境管控范围,对水域或近水域的水文地貌单元提出差异化保护与修复 管控策略。天然河流因水流冲击作用,岸线呈现冲刷岸与淤积岸交替出现的情形。由于冲刷岸、 淤积岸水流水势差异,对其的韧性化处理方式也存在差异。重塑滨江生态立体空间,根据水位 季节性变化,配置相应的复合植被群落,优化人工植被结构,引导江岸生态自然修复,顺应长江 的季节性涨落,塑造多维韧性江岸。综合考虑城市内部河流生态、景观与休闲游憩等多功能需 求,结合岸线现状建设情况、水文特征、水文单元地貌、动植物生境与岸线腹地城市功能等资 源禀赋的差异,将长江南岸划定为原生标本段、生态保育段、生态休闲段和城市活力段四类江 岸生态分区,分段差异化引导人为活动强度与活动形式,以更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长江上游众多沿江山地城市中,复杂地形与水文过程、物质与结构失稳以及生境退化等复杂环境挑战,导致江岸景观的生态缓冲、生物多样性保育及观赏游憩等重要功能严重衰退.选取长江重庆主城段江岸为研究区域,针对其典型生态特征与环境挑战,提出江岸景观修复设计的3项策略:1)应对多重水位变化的分圈层韧性植物筛选;2)护坡立体生态种植;...  相似文献   

5.
顾绯 《城市规划》2003,27(B06):50-53,97
江北城地区位于重厌城币核心区域,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面积约2.05km^2。该地区是重庆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地形呈半岛状,与目前城市中心区渝中半岛仅一江之隔。作为政府的储备土地,该地区旧城改造一直受到严格的控制,目前,这里是城市核心区中唯一未经过大规模开发的区域。在城市的开发热潮中沉寂了十多年的江北城,一方面与渝中半岛的繁华形成强烈反差,另一方面也为今天我们能以最低的代价对其实施整体改造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项目地点:中国重庆设计公司:壹正企划有限公司设计师:罗灵杰,龙慧祺类别:楼盘销售中心面积:1,600平方米材料:卷帘地毯扪布镜玻璃大理石可丽耐石材油漆防火胶板户外木不锈钢墙纸摄影:罗灵杰,龙慧祺  相似文献   

7.
城上与城下的交流——重庆通远门城墙公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以平  谭琛 《城市规划》2003,27(12):83-84
重庆通远门及古城墙距今有6 0 0多年的历史 ,是讫今重庆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门遗迹 ,是重庆市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遗存。1 历史背景及现状情况重庆山城的历史可以追朔到2 0 0 3年前的秦朝 ,自巴国到明清 ,历代统治者都在不断完善着重庆的城防 ,明洪武年间臻于完善 ,整个重庆环江为  相似文献   

8.
周毅 《重庆建筑》2018,(1):62-63
正重庆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带,四川盆地东南缘,是中国西部著名的山水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雾都;也是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重要结合部。它东靠大巴山脉,南依武陵山系;西北部和中部多为丘陵及低山,东部、东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长江由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境,沿途汇集了上百条支流,浩浩荡荡穿过巫山背斜,  相似文献   

9.
渡茳 《中华民居》2014,(1):82-91
正站在朝天门隔江相望,上游的尖岬上,重庆大剧院就像一艘玻璃"巨轮"正要驶出千年水码头。它那雕塑般的建筑形态,超然挺拔,伟岸脱俗,勾勒出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天际线。重庆大剧院的设计师冯·格康是德国人,"简洁"是他所崇尚的建筑设计哲学。他认为,建筑师的作品应该是通过简洁的设计,在内容和时间上经得起考验。所以在这个群雄逐鹿的年代里,冯·格康始终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成为"新简洁主义"的典型代表。对冯·格康而言,中国的文化、语言是图像化的、浪漫的、开放的,所以他在中国的一些设计作品中,多用图像语言去描述建筑,如太原机场、广州新火车站、  相似文献   

10.
《园林》2009,(7):42-42
松江——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有“上海之根”之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其拥有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1.
"产城融合"是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互促发展、良性互动的理想形态。该文运用产城融合发展定性评价体系,对璧山工业园区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规划与建设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璧山工业园区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或能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并就产业新区的规划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婕 《建筑与文化》2024,(4):261-264
重庆凭借着水路交通和山地资源,成为长江上游繁荣发展的商业重镇。先后经“四筑渝城”,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城池形态。清代是古代重庆城市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继承了历代的地域文化精髓,成为古代山地空间城市建设的典范。但由于年代久远和现代城市建设的叠加,重庆城池遗址的保存早已不完整,历史舆图的研究为晚清重庆城市空间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文章将以《渝城图》中描绘的重庆独特城池形态与滨河商贸空间为基础,结合文献及图像资料,从城市形态学视角浅析晚清重庆城市的城市文化景观要素,进而总结其空间特征,并通过对重庆环境风水、经济利益、社会意识的考察,探讨形成晚清重庆城市空间特征的背后原因。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升格直辖市以后,重庆进入了一个全面提速发展的新阶段,并从城市设计与标志性建筑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基于对重庆近代开端与地理特征的基础阐述,以生物学中"遗传"与"进化"、"基因型"与"表现型"等概念作为新视角与建筑进行比对解读,剖析"建筑基因"的存在及其特征,并探讨基因遗传(传承)与进化(发展)的相关问题,结合部分案例阐明了建筑表现型特征与综合意义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提出以"有节制的品质"为目标的建筑可持续发展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袁毅 《四川建材》2013,(6):131-133
重庆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时期应是民国陪都时期。它不仅汇集了民国政界、军界、商界的重要人物和西方各国驻华大使,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远东地区的总司令部。这段时间内重庆建设活动不管是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是空前的,修建了大量的民国风格的建筑。而这座城市中的各色建筑,更是在与城同舟的风雨中被打下了时代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闫磊  周蔚然 《规划师》2008,24(8):41-44
重庆茶园新区工业园C3地块开发的重点是针对中小企业,实行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开发模式,以促进产业聚集,实现内力驱动发展。其设计通过引入“商品厂房”概念,解决投资建设与政府管理的矛盾;利用多层标准厂房模式,解决工业发展与用地资源紧张的矛盾;采用厂房单元模块布局模式,解决企业需求多样化与设计标准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戴志中  陈洁 《室内设计》2012,93(3):10-16
重庆特钢厂是重庆工业遗产的重要代表。本文通过对重庆特钢的实地调研,结合重庆大学研究生课程设计分析了工业区内现存的建、构筑物,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原则、目标、保护层次、保护手段以及再利用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重庆悦来生态城模式——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遍运用的"超大街区"的规划方式不但影响步行环境和城市品质,而且易造成交通堵塞的问题,重庆悦来生态城规划结合"五个重庆"的发展战略以及场地复杂的地形条件,形成了充分体现公共交通优先、行人步行优先、结合轨道站点开发、人性化尺度空间以及城市文化特色的生态城市规划模式。介绍了以"小街区"和"城市格网"为基础的这一规划设计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陈建红  李茹冰 《规划师》2004,20(12):89-92
设计过程中包含的语言文字叙述、图表和图像暗示等内容,为设计人员形成创造性思维提供原始材料。设计过程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它需综合不同角色的需求,并吸纳设计小组各成员的智慧,以使方案更合理、细致,并能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想。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主城为例,就土地利用的视角重新审视与研究交通拥堵问题,从建立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的协调关系出发,通过城市功能的合理安排、用地开发强度的控制、重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空间的复合利用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交通,以及日常性大规模长距离交通,避免特定时间人口大规模单向流动,为从根本上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赵勇  周忠  尹国斌 《重庆建筑》2010,9(9):81-82
景观中的画龙点睛之笔,毫无疑问是雕塑小品。雕塑小品属于艺术,同样也属于文化,这就注定了雕塑小品具有时尚性与品位性。在自然生态、和谐等时代主题的前提下,雕塑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同时,工程的属性为商业步行街,由此,产生了第二个"开放、交流"这一属性主题。雕塑围绕这两个主题创作,始终把握雕塑小品的形式美和寓意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