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废气再循环(EGR)就是将发动机一部分废气引入气缸内,与可燃混合气一起混合燃烧。由于废气的热容量大,会明显降低燃烧温度和速度,从而减少NOx的生成量。本文详细介绍了江铃JX493ZQ柴油机装用的废气再循环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柴油机的废气再循环技术,为有效降低柴油机的氮氧化物排放,在测取放心气再循环率脉谱的基础上,设计了单片机实现其功能的硬件电路和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发动机运转参数对均质充量压缩燃烧(HCCI)着火时刻的影响机理,笔者采用了一个两区准维模型(分为绝热中间层区和热边界层区)对四冲程HCCI发动机压缩阶段的温度时间函数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仿真计算,并研究了初始混合气温度、废气再循环(EGR)率、混合气浓度等运转参数对HCCI燃烧着火时刻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混合气初始温度的提高和废气再循环(EGR)率的增加,HCCI燃烧的着火时刻提前;而当混合气由稀变浓时,着火时刻推迟。  相似文献   

4.
对按特定比例混合制得的具有不同着火性的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及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丁醇掺混比例、废气再循环量等参数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丁醇比例的增大,发动机滞燃期延长,预混合燃烧量增大,燃烧定容性有所改善;混合燃料配合使用废气再循环能够实现NOx和烟度的同时降低,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变差。通过合理调整燃烧相位与废气再循环(EGR)率的匹配关系,能够在较低的总体排放水平下,恢复因燃用醇类燃料造成的动力性损失,提高发动机效率及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缸内均匀混合气的形成,将不同比例的DMM/柴油混合燃料通过气口喷射,在单缸发动机上实现了具有超低排放特征的HCCI燃烧方式,考察了混合燃料中DMM的比例、冷却EGR率对HCCI燃烧的转速和负荷范围的影响,以及负荷、冷却EGR率和进气温度对HCCI燃烧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DMM/柴油混合燃料显著改善了燃料的雾化特性,因此混合燃料能够在较宽的转速和负荷范围内实现HCCI燃烧.此外,由于混合燃料含有很高比例的氧份,因此容许采用较大比例的废气再循环,并且因为冷却的废气再循环推迟了HCCI的着火时刻.通过燃料改性结合外部废气再循环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了HCCI燃烧.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柴油机氮氧化物(NOx)的排放,在YC6A260电控组合单体泵增压柴油机上,设计并加装了包括文丘里管、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EGR阀的电控EGR系统,并对所设计系统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电控EGR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废气再循环,且能很好地降低NOx的排放,验证了此EGR系统的有效性,对EGR系统在重载柴油机上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车辆     
废气再循环发动机通过国Ⅲ检测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废气再循环(EGR)发动机"WD615",经国家汽车检测机构组织的专家团的全方位详细检测.确认其满足国Ⅲ排放要求,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EGR技术的国Ⅲ柴油发动机。至此,中国重汽集团已拥有"电控共轨"和"电控EGR系统"两种技术类型的国Ⅲ排放系列发动机。  相似文献   

8.
废气再循环技术(EGR)是解决柴油机NOx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以增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废气再循环方式的优劣;解决了部分工况下进排压逆差问题;通过建立带有EGR系统的柴油机模型和实验验证,优化满足要求的EGR系统.研究表明,采用带有合适的进、喉口比例尺寸的文丘里管解决了进排压逆差问题,不同工况下采用合适的EGR率保障了柴油机的工作性能,并有效降低了NOx的排放.  相似文献   

9.
研究简易工况加载减速法判别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elective?Catalyst?Reduction,?SCR)、废气再循环(Exhaust?Gas Recirculation,?EGR)、颗粒捕集器(Diesel?Particulate?Filter,?DPF)、氧化催化器(Diesel?Oxidation?Cat...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废气再循环(EGR)发动机“WD615”,经国家汽车检测机构组织的专家团的全方位详细检测,确认其满足国Ⅲ排放要求。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EGR技术的国Ⅲ柴油发动机。至此,中国重汽集团已拥有“电控共轨”和“电控EGR系统”两种技术类型的国Ⅲ排放系列发动机。  相似文献   

11.
EGR和VNT的匹配对增压柴油机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可变喷嘴增压器(VNT)和废气再循环(EGR)系统的匹配试验,考察了VNT对发动机排气和进气的压差以及EGR率的影响规律,研究了降低四缸增压柴油机的排放问题。试验结果表明,EGR系统能在不改变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烟度排放的基础上,使柴油机NOx排放量降低20%~47%。VNT通过调节废气涡轮增压器涡前压气后的压差,可将EGR率提高2%~12%。  相似文献   

12.
国外适应环境材料和工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外开发适应环境材料和工艺的现状的分析,讨论了机械、塑料产品再循环利用以及舒适性材料与适应环境、再循环之间的矛盾问题,提出我国现阶段应致力于发展环境负担低的材料和工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废气再循环( EGR-Exhausted Gas Recirculation )可以有效地降低柴油机的氮氧化物( NOx)排放。但是废气具有一定的热作用和化学作用,因此EGR会对柴油机燃烧过程和排放物的生成造成影响。本文基于4 D20柴油机,重点开展了不同的EGR率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研究。分析试验结果发现,随着EGR率的增大,燃烧滞燃期增长,缸内压力和缸内温度降低,放热率峰值降低,热效率下降;NOx排放随着EGR率的增大而急剧下降;soot排放随着EGR率的增大而增大;CO和HC排放随着EGR率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在确定再循环空气净化系统各主要物理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优化方法,对再循环空气净化系统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给出了各运行参数对系统的作用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内燃机废气再循环率评价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寻找一种简单、可靠且经济的废气再循环(EGR)率评价和检测方法以实现对内燃机的NOx排放的闭环控制,通过内燃机台架实验对儿种内燃机EGR率的评价方法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于排气温度评价EGR率及实现N〔)J闭环控制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指定的实验工况下,各种评价方法产生的EGR率数值有差异,最大差值达8%,但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分段韦伯函数燃烧放热率模型,通过耦合一维流体动力学软件GT-Power与化学动力学软件Chemkin,建立了均质混合气压燃烧技术(HCCI)柴油发动机仿真试验平台,准确模拟了HCCI单缸试验样机的工作过程,研究了内外部废气再循环(EGR)对柴油HCCI燃烧控制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内外部EGR对HCCI燃烧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考虑内外部EGR的综合因素效应,可以实现燃烧相位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款轻卡用立式、直列、水冷、四冲程、电控直喷、高压共轨、带废气旁通阀的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AVL-FIRE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发动机缸内燃烧的三维仿真模型,对生物柴油发动机缸内燃烧、排放物形成以及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率对其排放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纯柴油,生物柴油滞燃期缩短,燃烧始点提前,缸内爆发压力曲线整体前移,燃烧持续期略延长;相比于纯柴油发动机,生物柴油发动机碳烟(soot)排放量明显降低,氮氧化物(NO_x)排放略有上升;在不明显影响soot排放量的条件下EGR能显著降低生物柴油发动机NO_x排放,表明生物柴油发动机对EGR的容忍度增强。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主要在过量空气范围内进行,CO和HC排放量相对较少,主要有害排放物是NOX和微粒。要改善柴油机有害物质排放情况,除了采用燃烧系统改善等机内措施外,废气再循环(EGR)技术也是有效的改善措施之一。对微粒的控制可以采用后处理装置,即捕捉器。随着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EGR系统和微粒捕捉器逐渐在柴油机上得到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柴油机排放物中含有大量微粒,对环境影响严重,其中,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降低柴油机的排放,特别是降低其微粒排放是柴油机环保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文章从燃料、机内控制及微粒排放后处理技术方面,分析了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影响因素及机内的一些控制措施,阐述了国内外目前研究柴油机微粒排放后处理装置的废气再循环和选择性催化还原等主要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并对满足未来超低排放法规的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日本洋马发动机株式会社推出了满足美国环保局TierⅢ要求的全商业化工作船用发动机——6AYA-ET。6AYA-ET型发动机是一款直列式6缸机械化发动机,当转速为1900rpm时,其功率为555.3kW,排量为20.38L。该发动机的保养周期为500h,具有稳定巡航的扭矩特性。其采用特制的船舶设计,无需外部控制装置即可实现内部废气再循环。6AYA-ET型发动机具有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