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根据电化学原理探讨铝及其合金阳极氧化膜电解着色体系中Sn^2+的稳定条件。选择有效的抗氧化剂和络合剂,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出纯锡盐电解着色稳定剂配方。实验和工业应用表明:纯锡盐着色稳定剂对Sn^2+盐着色体系有较强的稳定化作用,着色速度快,色泽均匀,耐晒性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2.
根据电化学原理探讨铝及其合金阳极氧化膜电解着色体系中Sn2+的稳定条件。选择有效的抗氧化剂和络合剂,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出纯锡盐电解着色稳定剂配方。实验和工业应用表明:纯锡盐着色稳定剂对Sn2+盐着色体系有较强的稳定化作用,着色速度快,色泽均匀,耐晒性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3.
谭和宋 《化工时刊》1999,13(3):17-20,9
探索了MnSO4的电解条件,使Mn^3+浓度达到(0.3-0.5)mol/L,优化了Mn^3+的氧化条件;解决了回收MnSO4的电解问题;实验认为,氧化过程醛的浓度应控制在4%以下讨论了化学法提纯邻氯苯甲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固溶体的理论探讨了锡铬红色料晶体结构,指出Cr^4+进入晶格取代Sn^4+形成有限置换型固溶体,同时也提出以TiO2部分取代SnO2作原料可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5.
色淀化剂对色酚类偶氮色淀颜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2B酸(4-氯-2-氨基-5-甲基-苯磺酸)为重氮组份,色酚AS-OL(N-邻甲氧基苯基-3-羟基-2-萘甲酰胺)为偶合组分,采用Ca^2+,Sr^2+,Ba^2+,Mg^2+,Mn^2+,Zn^2+等金属盐为色淀化剂制备色淀颜料,观察不同色淀化剂对色淀颜料的色光,晶型及耐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金属盐为色淀化剂,对色淀颜料的色光,色力及耐热稳定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Ca8M(SiO4)4Cl2(M=Mg,Zn)中Ce^3+的发光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海  许武亮 《硅酸盐学报》1997,25(4):494-498
报道了氯硅酸镁钙Ca8Mg(SiO4)4Cl2及氯硅酸锌钙Ca8Zn(SiO4)4Cl2中Ce^3+的发光特性,研究并分析了Ce^3+在这两种材料中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特性,在UV辐射激发下,Ce^3+发射出强的蓝紫光。室温下Ce^3+在两种材料中的荧光寿命分别为61ns和44ns。  相似文献   

7.
Cu-Sn合金电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含有焦磷酸Cu^2+盐和Sn^2+盐,Cu^2+和Sn^2+的络合剂焦磷酸钾(或钠),特定组合添加剂等组成的Cu-Sn合金无氰镀液,可以获得银白色、黄金色、赤铜色和淡黑色等色调的Cu-Sn合金镀层,适用于装饰品的表面精饰。  相似文献   

8.
液膜分离富集汞与测量痕量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D2EHPA,TOA,兰13A和煤油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Hg^2+的迁移富行为,适宜条件下,Hg^2+,的迁移率达99.7%以上,在此条件下,许多共存离子如Cu^2+,Pb^2+,Zn^2+,Sn^4+,Co^2+,Ni^2+,Cd^2+,∑RE^3+,Ca^2+,Mg^2+,Al^3+,Fe^3+和Mn^2+等都不被迁移,只有Hg^2+能与这些离子得到很好的分离。已成功地应用于测定水和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9.
在一定条件下,以纯氧为氧化剂,对含有机物的废硫酸进行催化氧化。同时考察了FeSO4,TiO2,MnO2,SeO2等催化剂的自理效果,其COD去除率均在60%以上,此外,以Fe^2+为催化剂,重点探讨了纯氧流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N503、SPAN80和煤油等太液膜体系分离集F,在适宜条件下能迅速、定量迁移富集F。许多常见离子在此条件下,则不能通过液膜迁移内相中,从含有Fe^3+、Cu^2+、Co^2+、Ni^2+、Zn^2+、Cd^2+、Cr^3+和Mn^3+等离子混合溶液2中分离富集F,氟的回收率为99.5-100.4%,RSD在3.8%以下。  相似文献   

11.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着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艳芝 《电镀与精饰》2001,23(3):20-22,26
较系统地评述了近年来铝及铝合金材料在表面着色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交流电解着色技术(简称电解着色法),电解着色法按其发色特点,可分为自然发色法、一步电解着色法、二步电解着色法和三次多色电解着色法等等。其中,三次多色电解着色法是当前最先进的电解着色技术,此外,还介绍了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和进入工业生产应用的微孤氧化陶瓷成膜技术。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铝及其合金阳极氧化、电解着色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电解着色法,按其发色特点主要分为一步电解着色法、二步电解着色法和三次多色电解着色法等,其中,三次多色电解着色法是当前最先进的电解着色技术。并对铝阳极化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交、直流交替氧化的方法,改变3005铝合金在硫酸介质中阳极氧化膜的结构与组成,探讨其对膜层电解着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直流氧化的顺序及相关电解着色参数对电解着色膜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最佳氧化及着色工艺条件为:直流氧化电流密度1~2A/dm2,交流氧化电压15~20V,着色电压5~7V,着色温度20~30℃,着色时间2~7min。由此可获得浅茶色、桃红色、朱红色、紫黑色等一系列具有高装饰性的铝阳极氧化着色膜。  相似文献   

14.
钢铁表面锌镍盐电解着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铁表面着彩色可使其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护性和外观。通过实验研究出一各锌镍直色工艺。介绍了着色液中各成分的作用及影响着色膜颜色的各因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和光电子能谱分析了膜层形貌和成分。结果发现,PH值、电流密度及着色时间是影响着色膜颜色的主要因素。着色后,钢铁表面铁含量下降。锌、镍和硫含量增大。表明锌镍和络合剂、稳定剂的存在使得着色膜呈现彩色。  相似文献   

15.
LD31铝合金电解着赭红色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建筑业对铝型材表面处理要求的提高,必须开发新的铝合金着色技术,本文介绍了一种LD31铝合金在镍-铜混合盐中的交流电解着赭红色工艺。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着色膜的分析,并测试了其耐酸、碱、盐等性能。结果表明,该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着色膜耐蚀性优异,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6.
锡盐着色膜颜色与氧化膜中Sn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锡盐电解着色膜的颜色深浅与氧化膜中Sn含量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探讨了锡盐电解着色液中镍离子和亚铁离子在电解着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铝型材采用锡盐电解着色工艺在国内被广泛使用。针对许多铝型材企业关心的锡盐电解着色铝型材"边缘色差"缺陷,根据多年积累的生产实践经验,研究了"边缘色差"缺陷的形成机理,通过分析产生"边缘色差"缺陷的几种主要起因,提出了减少与减轻"边缘色差"缺陷的一些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着金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银盐为主盐的电解着金色工艺,研究了着色液中各成分及操作条件的影响,分析了影响着色效果的各因素,该着色工艺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着色膜耐蚀,耐磨,耐晒性优良。  相似文献   

19.
以工业纯铝L2为实验材料,采用硫酸直流电阳极氧化-电解着色工艺在铝合金表面制备黑色膜层.着重分析着色电压对黑色膜层表观颜色、厚度、硬度的影响.通过SEM表征、EDS测试及性能测试表明:在优化后的电解着色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与工业纯铝L2基体结合力良好,且耐蚀性、耐热性、吸光性均较好的黑色膜层.  相似文献   

20.
The kinetics of tin electrodeposition during the electrolytic coloring of porous anodic oxide films on aluminum is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the oxide properties, e.g., the thickness of the porous oxide layer, and the surface resistance offered by the barrier oxide layer. While the thickness of the porous oxide layer is controlled by the anodization time, the surface resistance is controlled by the anodization voltage, and the anodization bath temperature. Steady-state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a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dependence of the coloring kinetics on the oxide properties.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kinetics of the electrolytic coloring process can be accelerated by: (i) reducing the surface resistance of the oxide film (primarily offered by the barrier oxide layer) by growing the oxide at a lower anodization voltage, and/or a higher bath temperature, or (ii) growing a thinner porous oxide layer by decreasing the anodization time. The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are supported by gravimetric analysis of electrolytically colored alumina samples (using calibrated wavelength-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by optical spectrophotome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