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为探明植物油出油方式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了一种鉴别压榨植物油和浸出植物油的方法。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法测定植物油的残留溶剂,对顶空进样器平衡温度进行了优化,并探究植物油残留溶剂的特征性成分,通过对压榨植物油和浸出植物油样品中特征性成分的分析确定植物油出油方式的鉴别方法。结果表明:六号溶剂主要成分的出峰面积均随着平衡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优化的平衡温度为150℃;六号溶剂中5种主要成分在0~1.00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可达0.999以上,检出限为0.001 0~0.014 4 mg/kg;六号溶剂中不仅含有烷烃、环烷烃,还含有烯烃、芳香烃(包括多环芳烃)等,成分较为复杂,浸出植物油中溶剂残留物主要为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正己烷、甲基环戊烷和环己烷,占比达97.5%,与六号溶剂中这5种物质含量(占比达96.6%)相似,因此确定这5种物质为植物油残留溶剂的特征性成分;实际样品测定表明压榨植物油中没有溶剂残留或残留量较低,浸出植物油中均有溶剂残留且残留量较高;总结出鉴别压榨植物油和浸出植物油的方法为若同时检出4种及以上六号溶剂特征性成分或特征性成分总含量大于或等于0.5...  相似文献   

2.
压榨植物油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加六号溶剂,但抽检时发现,有些压榨植物油会出现六号溶剂超标的检测结果。通过对不同温度加热30 min的不含溶剂残留的压榨植物油研究发现,超过120℃加热处理的压榨植物油会检出溶剂,经GC-MS分析确证为戊烷。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很容易将该烷烃类物质误认为是六号溶剂残留。  相似文献   

3.
正浸出法制造食用植物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食用植物油中浸出油溶剂残留量是质量检验主要检测项目之一,本文结合实际检验介绍了用气相色谱仪(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食用植物油中浸出油溶剂残留量的方法。食用植物油中浸出油溶剂残留量的测定原理将植物油样品放入密封的气化瓶(顶空瓶)中,在一定温度下,使残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溶剂残留量的准确性,从基体油的选择和制备、内标物的选择、六号溶剂标准溶液的存放、平衡温度的影响、压榨法检出分析和计算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来探讨影响测定准确性的六个因素及防范、改进措施。在国标法GB 5009.262-2016的基础上,建立优化的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溶剂残留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减少测定误差,使食用植物油中残留溶剂量的测定更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5.
以浸出法来生产食用植物油在实际工艺应用中比传统压榨工艺优势更明显。在确保低成本、高出油率的基础上,应提升油品的卫生质量,对生产工艺中的残留溶剂进行必要的检测和处理。本文主要探讨了食用植物油的溶剂残留测定方法的优化,以提升食用油品质。  相似文献   

6.
几种常见食用植物油溶剂残留量检测和残留溶剂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6,(12):75-78
检测了19批次常见食用植物油的溶剂残留量及其组成,结果显示,16批次的溶剂残留量符合国标(10 mg/kg);1批次压榨大豆油(12.8 mg/kg)和2批次压榨橄榄油(22.7~31.8 mg/kg)的溶剂残留量超标。食用浸出油和压榨油的溶剂组成相似:烷烃类主要包括(异)己烷、(异)庚烷和环己烷等,占总挥发性溶剂的5%~15%;非烷烃类主要包括(异)戊醛、己(烯)醛、己酸和戊(烯)醇等,占总挥发性溶剂的41%~79%。说明食用植物油特别是压榨油溶剂残留量超标更多是与非烷烃类物质相关,主要包括油脂在精炼、储存中自身生成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顶空进样法,DB-624型毛细管色谱柱,氮气为载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外标法定量。结果此法六号溶剂各组分在质量浓度8.0~4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2.5%~99.0%,相对标准偏差在2.3%~4.1%(n=3),最低检出限为0.10 mg/kg。结论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适合于食用植物油中溶剂残留质量浓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食用植物油中溶剂残留的测定方法。方法以"六号溶剂"溶液为标准品,采用正庚烷纯品为内标,样品经自动顶空进样器进行食用植物油样品前处理,连接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仪对溶剂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改进后方法在10~200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5 mg/kg,定量限为1.6 mg/kg,加标回收率为99.6%~102.3%,相对标准偏差为3.2%~4.6%。结论该方法省去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内标正庚烷步骤,改以正庚烷纯品为内标,避免溶剂引入杂质同时极大缩短了样本检测周期,适用于大批量食用植物油中溶剂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HS-GC)测定食用植物油中六号溶剂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顶空处理进样,采用ZB-WAX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外标法定量。通过实验优化样品前处理条件、顶空自动进样条件,确定最佳前处理方法、顶空平衡温度、平衡时间和样品称样量。结果六号溶剂检测线性良好,方法的检出限达2.0 mg/kg,样品的回收率为90.6%~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0.8%~2.0%。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为食用植物油中的溶剂残留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食用植物油生产工艺由于浸出法相对于传统压榨法具有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所以浸出法制油生产工艺被生产企业广泛采用。因此,必须通过对溶剂残留量的准确检测来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同时通过优化检测方法来提高检测精度,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食用油脂浸出溶剂组成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烃类组分采用25%角鲨烷填充色谱柱恒温分离,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表明,6号溶剂中烃类组分以六碳烷烃和六碳环烷烃为主,其内在组成随产地、馏程、循环使用次数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气相色谱法用于浸出溶剂内在组成的分析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用于植物油加工中浸出溶剂质量的快速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前提取植物油的方式有压榨法、溶剂浸出法和水酶法,水酶法相比于压榨法和溶剂浸出法具有提油率高、工艺简单和制油品质良好等优点,一定程度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经济效益。文章综述了水酶法制取植物油的原理、工艺流程、特点、常用的酶制剂的种类、破乳及植物油品质等方面,并对水酶法制备植物油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香型植物油中的溶剂残留量。方法进样口温度为140℃,色谱柱为HP-5(30 m×0.32 mm,0.25μm),分流比为50:1,升温程序为初始柱温40℃(保持3 min),以25℃/min升至180℃,后运行5 min,检测器温度为200℃。通过优化色谱柱、升温程序和分流比等条件,使六号溶剂的主要成分完全分离。结果在20~600μg范围内,六号溶剂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方法检出限为0.03 mg/kg;在低(50μg)、中(100μg)、高(500μg)3个浓度水平上的加标回收率为92.63%~102.67%,相对标准偏差为0.33%~1.68%(n=6);六号溶剂标准品的实际含量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不同时间的标准品含量之间差异极显著。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中六号溶剂残留量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食用植物油中溶剂残留的成因及危害,说明气相色谱法测定溶剂残留量的操作过程,并提出影响测定结果的六个因素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肖新生 《中国油脂》2021,46(9):51-56
风味是植物油品质的重要特征之一,除与油料本身有关外,还与加工工艺密切相关。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植物油风味物质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差异。综述了植物油风味物质产生的机理、不同加工工艺(烘烤、微波预处理、红外辐射、压榨法、溶剂浸出法、水酶法、超临界萃取法、亚临界萃取法和精炼等)对植物油风味物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食用植物油在风味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风味植物油的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检测几种常见的食用植物油溶剂残留,根据结果,本次检测的15批次食用油中,其中13批次溶剂残留符合国家标准,小于10 mg/kg,另外一批次压榨大豆油和一批次压榨橄榄油的溶剂残留超标,超过了10 mg/kg。从检测的结果中可以分析出,浸出和压榨这两种方式生产的食用油的溶剂组成非常相似,在本次研究中使用顶空气色谱法可以检测到残留溶剂的含量,同时根据色谱分离图上不同成分的保留时间以及峰面积可以检测出烷烃和非烷烃类。烷烃类中有己烷、异己烷、庚烷、异庚烷和环己烷等,在挥发性溶剂中的比例大约在10%左右,非烷烃类的有戊醛、异戊醛、己醛、戊醇等,在挥发性溶剂中的比例大约在50%左右。这说明食用油的溶剂残留超标主要是由于非烷烃类物质导致。  相似文献   

17.
食用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食用植物油中存在多环芳烃污染和危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随机采集的75份食用植物油样本进行了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检测,以终生致癌风险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75份食用植物油样本中普遍存在PAHs污染,萘的污染程度最高,检出率为89.3%,平均含量为13.67 μg/kg;苊烯污染程度最小,未检出;食用植物油中轻质PAHs污染程度远高于重质PAHs;4类食用植物油中总轻质PAHs与16种优控PAHs总污染水平顺序均为: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调和油;总重质PAHs的污染水平顺序为: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调和油;食用植物油中PAHs污染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其风险顺序为:花生油>大豆油>调和油>玉米油.建议强化食用植物油中PAHs的控制和监管,修订相关标准,规定PAHs的最高限量值,确保食用植物油PAHs污染处在较低水平及其潜在危害处在可忽略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前桐油浸出生产,主要使用浸出食用植物油的6号溶剂,由于桐油与食用植物油化学组成及结构不同,因而浸出桐油收率低、油品质量也不稳定、普遍存在变性现象。本文根据桐油的特性,研究、筛选出了适用于桐油浸出的8号新溶剂、经试生产应用,浸出桐油收率较高、桐油质量稳定、无变性现象“收到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水剂法加工花生的工艺及设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任何植物油料中除含油外,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长期以来比较缺乏的营养成分,也是极为重要的工业原料.这些蛋白质往往在取油的过程中遭到不同程度的变性或破坏,致使难以再行提出而供作食用.只能作为价值较低的饲料或肥料.传统的取油方法如: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以及水代法都是纯粹以取油为目的.而对所得饼粕是不加重视的.不仅如此就以目前大力发展的溶剂浸出法来说,虽然它的出油效率是令人满意的.但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如毛油中杂质含量高.精炼损耗大.溶剂挥发性强、易燃、易爆、对工厂的安  相似文献   

20.
<正>问:油脂制取方法有几种? 答:上期已介绍动物油制取及植物油预处理;植物油料经相应的预处理后就进入油脂提取阶段,先谈两种主要方法:压榨和溶剂浸出法,然后再谈水代法及离心分离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