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安全法》发布后,原有的强制性食品卫生规范正在逐步修订,新发布的《食品通用卫生规范》引入了国际食品行业认可的微生物监控理念,通过强化对生产环境和过程的管理,保证产品最终的安全性,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本文对国内外食品法规中微生物监控的应用背景、作用、具体实施步骤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探讨,研究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中应用微生物监控的主要规定和考虑因素,分析现阶段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中微生物监控的要求和未来实施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标准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环境中的微生物监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质量管理体系及用户对此的要求也愈发细致。GB 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2013版“8.2.2.1”明确指出“根据产品特点确定关键控制环节进行微生物监控,必要时应建立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BRC条款“4.11.8”及FSSC 22000条款“2.5.7”均将“环境监控”列入必要要求。  相似文献   

3.
万方云  丁文平 《中国酿造》2013,32(12):74-78
研究将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应用于水磨糯米粉微生物监测,绘制 X-R控制图,进行测量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未实施SPC技术时,部分批次糯米粉的菌落总数处于失控状态,而实施SPC技术后,糯米粉菌落总数一直处于稳态;SPC技术对糯米粉的生产环境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以达到控制水磨糯米粉质量、降低微生物污染的最佳生产条件,最终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实施统计过程控制,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并有效预防和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污染,把由微生物污染引发的潜在危害减至最小,对降低食品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食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预先包装熟肉制品生产过程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风险来源和变化趋势。以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中肉制品涉及的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数据统计畜禽肉原料、生产过程环境和过程产品以及市售产品中这4种致病菌污染监测结果,通过对比在产销过程不同阶段的检出情况,分析污染风险的变化趋势,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合理选择和开展致病菌监控提供建议。结果表明:畜禽肉原料中4种致病菌污染较普遍,总检出率达到10.63%;生产过程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生产环境中检出率为7.25%,沙门氏菌检出率为2.6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07%,通过熟制工艺和生产过程卫生控制措施,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检出率下降趋势明显大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结合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嗜冷、易形成生物膜且具有较高致病风险的生物学特性,建议企业重点关注该致病菌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风险,并将其列为致病菌监控指标。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为新版GB 29921新增加的限量指标,所以污染监测数据少于其他3种致病菌,后续...  相似文献   

5.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于今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全面规定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中食品的安全措施.食品安全事件中生物因素的污染发生频率最高,小到食品微生物超标,大到食品致病菌污染造成食物中毒,都给食品企业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民网 《酿酒》2014,(1):20-20
<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官网显示,国家卫计委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替代了原《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将于今年6月正式施行。《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是食品生产的最基本条件和卫生要求。该标准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监管"原则,充分借鉴国际上食品安全管理的通行做法,科学分析食品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将《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食品生产过程管理的要求具体化,是实施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新标准将于2014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法规适用于各类食品的生产,规定了选址和厂区环境、厂房和车间、设施与设备、卫生管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检验、食品的贮存和运输、产品召回管理、培训、管理制度和人员、记录和文件管理等方面的食品安全要求。标准附录中“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是针对食品生产过程中较难控制的微生物污染因素,向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指导性较强的监控程序建立指南。食品生产企业可以根据食品产品的特性和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等因素,制定适用于本企业的微生物监控程序,通过过程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控制图的基本概念及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并以控制图在压缩干粮生产过程中对菌落总数进行监控的应用为例说明控制图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图可以合理的运用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控制并保证食品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9.
国家标准GB 126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新增了"饮料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对于饮料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监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根据规范中所需监控的项目,对试验方法及限值进行了描述,以期能为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国家在对市场上的水果、蔬菜、干果、桶装饮用水等进行抽查,抽查结果显示,微生物超标是产品被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些食品中微生物超标达几倍、甚至上百倍,由此可见微生物已成为企业与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威胁。另外,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针对近两年的调查显示,在食源性疾病中因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数量占到近一半。去年7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的《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中对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食品安全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每年向卫生部上报的食物中毒人数逐年递增,且大部分是由食源性致病菌所引起。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的食源性疾病患者中,70%都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由此可见,食源性疾病与食品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于2014年7月1日实施,对食品中致病菌的规定更加严格。所以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污染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品从种植、培育到收获、捕捞、屠宰,从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烹调到食用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容易受到污染,使食品产生有害因素。其中以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品不卫生状况最易发生和较为食见。保证食品安全的重心应放在减少食品中因各种原因残留的致病菌,包括那些能够产生毒素的微生物。本文介绍了微生物污染的概况、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危害性,重点阐述了食品中胃肠致病菌及其他致病菌、控制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目前矿泉水行业存在的食品安全性各国的饮用水标准都将微生物指标作为最重要的强制性指标。但是在WHO、美国EPA等最新标准中,细菌总数不再出现在标准之中,而对致病菌的控制则越来越严格。目前我国天然矿泉水主要执行的《GB8537-2018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相比旧国标《GB8537-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对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等多个指标的要求更加严格,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生产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在冷鲜牛肉的生产过程中,HACCP计划关键控制点位置,通常要求对判定产品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指示微生物进行计数,用来判断一批产品是否合格。通过开发和利用在冷鲜牛肉生产过程中HACCP的实施获得的数据,研究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的方法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结果表明,采集的指示微生物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均值-极差控制图能够有效的对冷鲜牛肉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从屠宰后的胴体到分割后的成品肉,过程能力指数和过程性能指数在下降,但整个过程处在统计控制状态,菌落总数、肠杆菌科、大肠杆菌的指标都符合欧盟食品微生物的标准;相关性分析显示,牛胴体的污染程度对成品牛肉的污染影响,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微生物种类繁多,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既可以起到有益作用,也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危害主要是食品的腐败变质,使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或完全丧失。其中,随着食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食品贸易的国际化,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控制面临严峻挑战—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导致的全球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例如,单增李斯特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阪崎克罗诺杆菌等广泛存在,且与疾病暴发密切相关。为有效管控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我国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其中提到,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监控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出口速冻方便食品中高效、易操作的微生物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方法 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对出口速冻方便食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微生物污染分析, 绘制控制图。结果 经过持续地卫生监测和监管, 食品加热后区域的微生物超标率均降低至零。结论 针对微生物分布特性采用相应的监控手段, 结合HACCP, 可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作为一种食源性致病菌,该菌可存在于各类食品中,尤其是即食类食品,也可在食品加工环境包括生产设备、用具、地板和排水沟等中长期生存。虽然发病率相对于其他食源性致病菌较低,但危害较大。因此,对加工环境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污染控制尤为重要。加工环境中李斯特菌监控作为一种预警和验证手段,可以在终产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之前做好预防措施。本文汇总分析了多个加工肉制品企业环境监测的经验,构建出肉制品加工过程环境中李斯特菌监控基础方案,包括较为详细的区域划分、采样分区、采样及检测方法、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等,形成适合自身企业的环境李斯特菌监控方案,为肉制品加工行业卫生规范细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河南省食品生产企业"透明车间"建设方案》,《方案》要求率先在食用植物油、肉制品、乳制品、白酒、小麦粉、速冻食品、方便食品、饮料、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等品类中实施"透明车间"建设,到2018年底,全省大型骨干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透明车间"达到80%以上。《方案》规定,"透明车间"的建设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生产记录信息化。企业建立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将食品原辅料购进、生产加  相似文献   

19.
<正>《食品安全法》实施五年来,它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中国食品》杂志作为食品行业的专业媒体,具有权威性、导向性、指导性,在《食品安全法》宣传实施过程中起到了监督食品安全、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地贯彻《食品安全法》,《中国食品》杂志发起"食品安全承诺行动",集中展示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承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监督管理部门、检验/检测机构、企业、相关科研专家等对标准的理解和执行情况,为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及意见反馈平台"收集标准反馈意见,采用内容分析法编码数据,对编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共收集意见和建议967条,其中,有效意见和建议745条,主要涉及标准范围(42%,313/745)、食品分类(34%,252/745)、限量指标(9%,68/745)、采样方案(3%,23/745)、与其他标准的关系(3%,21/745)等。结论需要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进行修订,同时应继续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宣贯工作,提高监管人员、检验机构及企业对于食品中微生物危害风险的认识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