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还记得2006年《轻兵器》杂志的首篇卷首语“行业战略,公众话题”。随后,在过去的一年里,《轻兵器》杂志容量虽小的卷首语中,对轻武器的“大”与“小”、“质”与“量”、“军”与“警”、“内装”与“外贸”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在跟踪研究国外单兵装备发展动向的同时,更多的是思考我国轻武器的发展,使“轻武器不轻”的科学论断更显厚重。新的一年,新的思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轻武器行业发展的灵魂。相当一段时间里,业内把轻武器的发展聚焦在技术创新上,把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四新”作为轻武器发展的突破口,对轻武器行业的体制机制创新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轻武器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竞争、评价、监督、激励机制中加速轻武器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日参加了轻武器协会组织的就未来行业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很多专家在会上发表了很好的见解,其中,对如何看待我国现装备的轻武器水平和对行业自身的评价,感触颇深。一段时期内,行业内外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轻武器装备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从最近的一些来自战争前线的报道中,我们看到武器使用者对现装备的大多数武器,尤其是对小口径武器的认同感颇有微词,那么,小口径的天下还能打多久?未来轻武器该如何发展?  本期“2004年国外轻武器发展综述”一文概述了目前国外轻武器行业的研究与发展状态。虽然它不是轻武器的全部,但我们还是从中体会到一些新的研究理念,也从中展望到未来十几年甚至是未来几十年轻武器的发展前景。大体有: ● 15年后,美军将以新一代武器族替换现装备的大量武器。 ● 未来轻武器将是大量通用件和模块化高度集成的产物。这一理论在目前研制的很多项…  相似文献   

4.
枪榴弹及榴弹发射器从产生到现在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这几十年里,各自在结构形式、弹种、适应性等诸多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轻武器领域的主要力量之一。目前,枪榴弹及榴弹发射器仍是轻武器发展中的活跃部分,各国正积极探索和发展这两种武器,我国轻武器行业应开展这方面研究,并推出新产品。 枪榴弹的特点 现在世界上的枪榴弹约有90余种。其优点是: (1)不占编,提高了步兵单兵独立作战能力 步枪是士兵的基本武器,在步兵  相似文献   

5.
李东昊 《轻兵器》2007,(14):42-45
本文为中北大学(原华北工学院)自动武器专业一位在校本科生关于步枪结构设计的几多感言。作为中国轻武器行业专业设计师的培养摇篮,中北大学的学生从来就不缺乏“初生牛犊不怕虎”探索精神。这篇文章,尽管只是一名尚未迈出校门的学生的个人观点,但是文章观点呈现出的新意,也得到专家的肯定。我们希望更多的行业内外人士参与到这样的讨论中来,共同为我国轻武器事业的繁荣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 改革与开放 轻武器发展焕发勃勃生机 八十年代,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各条战线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轻武器事业也不例外。经过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初期的整顿提高,轻武器的发展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为八十年代轻武器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的轻武器发展焕发了勃勃生机。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中央军委有关国防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步入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她五十岁的华诞。中国——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度,正成为世界注目的地方。 五十年的辉煌成就,写下了一首气势恢宏的交响史诗。国防现代化建设,则是这首交响史诗中一个重要乐章。在这一乐章中,有人们所熟悉的轻武器,它是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轻武器事业经几代人的努力与追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引进与仿制到自行设计与研制,从借鉴国外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断进取,不断飞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轻武器发展道路。今天,让我们翻开新中国轻武器发展史册,聚焦各个年代,展示五十年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8.
时常有读者写信来告诉我们,很羡慕我们的工作岗位,可以经常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武器;也有很多学生读者来信,询问如何报考才能投身到这个激情澎湃的行业中来。回顾我们自己的历程,从一名轻武器专业毕业的学生,到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再到轻兵器杂志社的编辑;从单纯的迷恋枪械到站到一个较高的高度来关注军工事业的发展,这一切变化,都源于填报高考志愿那一霎间的选择。  今年的高考即将来临,莘莘学子如何选择好人生之路?带着这一使命,我们走进了这所诞生了无数轻武器专家学者、被誉为“中国常规兵器学科和专业发展摇篮”的院校,她就是人民工兵第一校——华北工学院。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轻武器始终在一个低层次、小规模、近距离的环境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它的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严峻挑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不同地区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使更多的人对轻武器的前途产生了怀疑。那么,21世纪轻武器地位是否会降低,我国轻武器又将如何发展呢?  相似文献   

10.
金秋时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50年华诞《轻兵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为共和国生日献上了一份礼物。 本刊自1999年第1~10期开办了“50年巡礼”栏目。在这一板块栏目中,共组织11篇文章,对我国轻武器及其分类作一回顾。回首过去,我国轻武器在一片苍白中起步,不断开创,一步步走向了辉煌。未来岁月漫漫,轻武器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伴随着祖国轻武器的足音,《轻兵器》将继续印证其发展,并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恭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  相似文献   

11.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近几期的《轻兵器》期刊和其他的军事刊物连续报道了一些国内研制的新型轻武器,这多少预示了国内轻武器行业的一种新迹象。现象的缘由出自于今年初夏在北京举办的国际警用装备及反恐技术装备展览会。在这次展览会上,我国轻武器行业中的多家龙头企业推出了新近研制的轻武器,这种现象在国内还是首次。这些轻武器中大多是应对警用武  相似文献   

12.
<正>二战结束后,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份子,波兰全盘接受了苏联模式,其中也包括轻武器行业。波兰的轻武器之路是从仿制开始的,从大名鼎鼎的AK47/AKS47开始,再到后来的AKM/AKMS。而本文介绍的钽式系列步枪与以往武器不同的是在仿苏武器中,融入了最多的原创设计——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轻武器行业的生产建设,除了加快建设和改造了轻武器生产设施外,还建立了教学和科研基地。经过仿制、改进设计和自行研制三个阶段历时50年之久的发展,我国轻武器的水平基本上接近了世界发达国家同期的装备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从最原始的石刀,石斧,到融入高新技术的现代兵器,轻武器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这一历程中,推动轻武器发展与变革的,始终是科学技术。在此,作者把握科学技术这条主线,推出一组文章,去为我们追寻轻武器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轻武器向何处发展”是行业内外人士讨论、关注的话题之一,了解美国陆军未来的演进有助于我们对轻武器发展的构思。本文作者为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及轻武器行业内的研究人员,作者在原文中提供了美国陆军规划的丰厚的内容和数据,鉴于篇幅有限,发表时作了删节。文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概念,值得一读。——编者  相似文献   

16.
2.6 轻武器与环境 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提高,保护环境的课题也涉及到轻武器行业,轻武器的设计中开始提出不要用铅。据美国陆军器材司令部估计:在产品中使用一美元的有害物,大约要花费100美元来消除由此带来的污染侵害。因为,在产品的全寿命中需要承担使用、处理、  相似文献   

17.
由我国轻武器专家刘学昌先生撰写的《世界轻武器史上的101个重要事件》在本刊连载29期,至此已全部结束。这部洋洋20万字的作品是作者毕生心血的结晶。作者参考、搜集了大量文献史料,运用生动、活泼的笔调,从远古的冷兵器到现代的轻型武器,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纷纭发展的轻武器史,令轻武器业内人士及广大兵器爱好者受益菲浅。在此,我们向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相似文献   

18.
正在轻武器发展史上,捷克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足迹,ZB26轻机枪、ZB37重机枪、ZB53重机枪、Vz61蝎式冲锋枪……这些型号曾扬名世界。本文呈现的是二战后,捷克著名枪械设计师设计的一种既有新意又难以被接受的冲锋枪,它就是ZB47冲锋枪——1950年代称得上轻武器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段。受到世界大战的影响,在这个时间段,世界各国轻武器无论在设计理念还是在生产技术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在世界枪械发展史上,作为中  相似文献   

19.
日月如梭,时光似箭,蓦然回首,轻武器的前辈——刘老已是80华诞。作为他的学生,回顾他的志趣、生活,自然话题多多,在此之际,采撷几则,同读者共庆共享,共同祝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事业上的“创”从1953年开始,刘老先后参加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学院、后勤工程学院步兵武器(后改称轻武器)专业的开办。1976年夏,在我军轻武器论证研究所的创办过程中,由他制定科研设备预算、科研计划,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世界轻武器的发展虽然没有取得轰动性的成果和突破性的进展,但在士兵系统、轻武器信息化、新概念轻武器(如小/微型无人机、地面无人车等轻武器遥控平台)的研究、反装甲/攻坚弹药的研制、非致命性轻武器弹药的研制、现有轻武器装备的改造与升级等方面的进展还是相当活跃的,全球轻武器行业正迈着稳健的步伐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