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常规生物基纤维力学性能与耐热性不足的问题,以6-羟基-2-萘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丙酸(HPPA)为原料,采用一锅熔融聚合法合成了生物基液晶共聚酯,并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得到初生纤维,对共聚酯及其初生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生物基液晶共聚酯为向列型液晶,其熔点在200℃左右,并随着HPPA添...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液晶科学得到快速发展,研究领域遍及化学、物理、电子、生物等学科.液晶聚合物则以高分子化合物的特性与液晶所特有的分子取向序和位置序性质相结合,给材料科学揭开崭新的一页,开发出许多特异性能的产品.近年来,从事包装印刷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也开始着眼于液晶及其聚合物产品的研发,发展潜力巨大.本文对液晶及其聚合物在包装印刷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米糠油脱酸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米糠油脱酸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扼要介绍了生物脱酸、再酯化、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液晶态脱酸等脱酸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林涛  段敏  殷学风  李静 《中国造纸》2018,37(6):60-67
液晶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十分有应用价值和潜力的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光学性能以及在高性能结构材料、信息记录材料、手性识别、传感器、光电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已经引起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可作为一种液晶高分子材料,与来源于石油化工产品的其他液晶高分子材料相比,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液晶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来源广价廉易得等优势。本文论述了液晶高分子材料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及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液晶的形成机制、理论基础,总结了纤维素液晶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为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测定25℃条件下油烯基聚氧乙烯(20)醚在乙酸丁酯/水介质中的相图,探讨生物表面活性剂脱氧胆酸钠(NaDC)对体系相行为和流变性质的影响。进一步对上述体系所形成的溶致液晶进行对姜黄素的保护和体外释放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中存在六角相和立方相,加入NaDC后六角相缩小,立方相消失。这些溶致液晶相在稳态剪切条件下均表现为剪切稀释的性质;但立方状液晶表现出较突出的弹性性质,表现在tanδ<0.1,而六角状液晶表现典型的黏弹性性质(tanδ为0.47~0.54),而且加入NaDC使六角状液晶的特征松弛时间增大。在光照下溶致液晶对姜黄素有保护作用,加入NaDC可使保护作用增强。这些液晶相对姜黄素有一定的缓释效果,NaDC的加入延长了其释放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增强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DSC、TOT、WAXD等方法对合成的全芳族热致液晶共聚酯的液晶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酯具有向列型热致液晶性、低熔点和宽液晶相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制备溶致液晶模板分离纯化天然色素分子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  邢军 《食品科学》2008,29(5):479-483
制备溶致液晶模板对天然色素分子进行分离纯化,避免了样品的前期提纯过程,对粗提物纯度要求不是很高,甚至可以通过不同色素分子在溶致液晶模板中形成的不同液晶织构,靶向的分离纯化所需色素分子或去除杂质分子.该方法是一种高收率、低成本、操作安全、适于天然色素工业化生产的新型分离纯化技术.本文通过对不同溶致液晶织构形式的讨论,提出了可以制备溶致液晶模板对天然色素分子进行分离纯化的新型分离技术,同时还提出了该技术可能的机理假设:化学反应模板理论、液晶织构翻转物理吸附理论.  相似文献   

8.
液晶纤维     
王煦怡  覃俊  何勇 《国际纺织导报》2010,38(10):8-8,10-12
液晶高分子是在一定条件下能以液晶相态存在的高分子,它兼有液晶和高分子两类物质的特性。根据液晶形成的条件,可分为溶致液晶高分子和热致液晶高分子两大类。溶致液晶高分子已有不少种类开发成高性能纤维。对现有液晶纤维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中国液晶纤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齐成 《丝网印刷》2005,(5):18-21
液晶油墨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油墨,应用领域广泛,简述了液晶油墨的组成,特点以及网版印刷工艺,并展望了液晶油墨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秦益民 《纺织学报》2005,26(3):136-137
 在液晶高分子和聚丙烯的共混纤维中,液晶高分子以细而长的微纤维对聚丙烯起到强化作用。通过对初生纤维进行牵伸可以提高共混纤维中聚丙烯的取向度。故对牵伸过程中液晶微纤的受力状况以及影响牵伸后液晶微纤长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