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梁忠 《建材与装饰》2007,(10Z):46-47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与抗震性能常混为一谈,研究者较少进行多层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试验研究。以致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用于它的抗震设计。这种不根据多层多跨预应力混凝土受力特点的抗震设计方法并不能保证它的抗震能力。甚至会出现不经济不合理的抗震设计.主要体现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耗能机制、延性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方面。  相似文献   

2.
吴宏雄 《四川建材》2007,33(6):96-98
本文讨论了混凝土受力特点的抗震设计方法并不能保证它的抗震能力,甚至会出现不经济不合理的抗震设计。主要体现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耗能机制、延性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方面。  相似文献   

3.
吴宏雄 《四川建材》2007,33(6):96-98
本文讨论了混凝土受力特点的抗震设计方法并不能保证它的抗震能力,甚至会出现不经济不合理的抗震设计,主要体现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耗能机制、延性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方面。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能力设计方法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概念设计中的应用 ,强调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耗能机制的区别与联系 ,各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应考虑其出铰的先后次序等概念  相似文献   

5.
考虑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变形特点,结合实验及理论研究成果及抗震规范要求,对预应力结构构件设计、结构的变形验算以及无粘结预应力构件的工程应用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抗震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现代多高层建筑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结构形式,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在建筑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对建筑功能要求的改变,对结构安全意识的提高,及近年来国家对部分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和类别的调整,必要时需要对某些特定建筑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本文结合某典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对其抗震加固改造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增加当前教学楼的抗震能力,可在教学楼结构设计中加入混凝土框架结构。论文以深圳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施工项目为例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合理的加固方案选择以及剪力墙、柱结构、梁结构等加固设计方式,项目还运用了钢筋、模板、混凝土、碳纤维等加固施工方式,通过这种混凝土框架结构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楼整体的抗震性能以及楼体的安全性。加固后,该教学楼项目满足了广东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评选,消除了现场的危险隐患,且在随机安全检查评估中,项目安全评分达到了85分以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影响框架结构延性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了在结构抗震设计中提高框架结构延性 ,满足抗震需要所需采取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 ,并结合震害资料及设计实践 ,对这类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针对在钢筋选取、内力计算、核芯区取代设计3个方面存在的误区,分析了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及导致的后果,指出了避免误区的一些设计原理和具体设计方法、步骤,对设计人员核准计算软件分析结果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施工图审查中发现的砌体结构抗震设防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供设计人员和施工图审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供了作者在框筒结构设计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可供设计人员设计这类结构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 ,地形地貌、地质及工程地震条件比较复杂的城市中 ,不可避免地存在需要在建筑抗震不利地段上建造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这是城市规划设计必须面对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 ,本文就如何提高这类建筑的抗震能力 ,提出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 ,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The computer program CEPAO handles the plastic design and analysis of plane frame structures. Classical finite element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linear programming are used. In the plastic limit analysis, the program gives the collapsed loa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ending moments, the normal forces, the shear forces, and the collapsed mechanisms of structures with proportional loading. Concerning stable design, the program finds the practical discrete profiles existing in Euronorm or American norm of different elements of the structure with minimum weight. The force distributions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optimum state are given. The different stability conditions proposed by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for Constructional Steelwork (ECCS) are verified a posteriori to obtain, finally, a safe structure. From the fact that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recommends a limitation of elasto-plastic deflections, a step-by-step program is combined with the optimization procedure to obtain an elasto-plastic analysis of the stable structure.The program may also consider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frame structures under variable loadings. Efficient linear programming formulations are adopted in such a way that all necessary information, such as residual stresses, plastic deformations and optimum mechanisms, are obtained directly in the output.CEPAO may also design concrete reinforced structures (optimal limit design) where full redistribution of moments serviceability and rotation capacity of critical section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15.
文中对上海同济大学与日本信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人才培养目标、学分、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分析了两所高校在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上的异同点。比较结果表明,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侧重于培养学生作为工程师的素质,而日本信州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则强调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日两所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侧重点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中日两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即两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受损框架抗震能力的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受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理论分析和鉴定方法,采用损伤指标D测定构件的残余耗能能力,可较好地描述结构在前期地震中的损伤状况和继续经受新一轮地震后的损伤总积累.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出国留学人员日渐增多,这其中尤以留日和留美为最甚,形成了留日和留美的热潮。留日始于维新运动,盛于清末“新政”;留美始于洋务运动,盛于“庚款兴学”。对这一时期留美和留日热潮的成因、留学渠道及生源质量、所学内容与学习效果以及留学人员归国后的影响加以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者虽然各有特色,但对中国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丽 《新建筑》2011,(2):58-61
通过对同一个项目的中国学生作品和日本学生作品的比较与分析,指出中日文化和教育体制的差异,阐述了这种差异在两国学生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的反映,以及中日两国体制差异对于城市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重庆万豪国际会展大厦带加强层钢结构框架 核芯筒结构体系设计的风荷载取值,结构布置, 抗风、抗震计算分析,主要抗震措施、节点构造及结构概念设计,并对大厦的人体舒适度进行了分析。经分析 认为基本对称的高柔结构,风荷载为控制设计的参数。采用外伸桁架是控制结构层间位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2002年颁布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经历了近十年的实施,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了诸多的不足之处。新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提高了结构设计安全设置水准,淘汰低强度钢筋,提倡高强钢筋的广泛应用,完善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新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阐明新规程须重点掌握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