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中飞  戴洪海 《煤炭学报》2008,33(11):1279-1282
为有效地治理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积聚,建立了回风隅角风流状态的三维物理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分别对回风隅角的主风流扩散通风、直流送风、旋流送风进行了3CFD数值模拟,并与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回风隅角进行高压二次实心旋转水气射流通风(即旋流送风)的瓦斯治理比未加旋的高压水射流通风(即直流送风)涡流区消除范围更大,瓦斯驱散稀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地治理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积聚,建立了回风隅角风流状态的三维物理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分别对回风隅角的主风流扩散通风、直流送风、旋流送风进行了3CFD数值模拟,并与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回风隅角进行高压二次实心旋转水气射流通风(即旋流送风)的瓦斯治理比未加旋的高压水射流通风(即直流送风)涡流区消除范围更大,瓦斯驱散稀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煤矿安全》2015,(11):66-69
为提高井下避难硐室的防烟能力,提出了一种避难硐室防烟体系。该防烟体系由避难硐室前的正压送风前室和一段具有排烟能力的巷道构成,通过前室送风风流的阻挡和巷道内的排烟共同作用,以阻挡烟气进入硐室。采用小尺寸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该体系的可行性,并通过改变正压前室顶部送风口的风速,探讨了其对正压前室防烟和排烟巷道中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室送风形成的反吹气流,可以有效地阻止烟气侵入避难硐室,降低巷道内烟气的温度。在排烟风速4 m/s的条件下,若送风口的风速大于排烟口风速,烟气的最高温度比送风口风速较小时降低了10~30℃。送风口处正压值增加后,排烟口处的负压值也增加,说明增加正压送风的防烟方式能够促进排烟。  相似文献   

4.
浅谈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空调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特点,分析了该系统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指出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试论空调冰蓄冷系统的经济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角度出发,论述了冰蓄冷系统及相适应的低温冷水系统和低温风系统的经济性,指出将低送风系统与冰蓄冷相结合能进一步发挥冰蓄冷系统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6.
丰城矿务局俱乐部总面积 680m2 ,厅座 794个 ,楼座 2 90个 ,既是多功能的综合性的文化娱乐中心 ,又是会议中心。在夏季俱乐部室内温度一直持续过高 ,空气不流畅 ,使人感觉不适 ,原先采用吊扇降温 ,根本无法满足要求 ,因此决定改用全空气通风降温。俱乐部观众厅长 2 5m ,宽 2 0m ,高 1 0m ,单位面积余热 60kcal/m2 ·h。设计将送风口沿观众厅长度方向布置 ,送风温差 6℃ ,送风口送风速度为 4m/s。经计算 ,夏季最大冷负荷为 1 60 0 0 0kcal/m2 ·h ,单位建筑面积冷指标为 2 3 5kcal/m2 ·h ,每个送风口风量为1 5 71m…  相似文献   

7.
《煤矿机电》2021,42(3)
矿山采掘、石油化工等行业广泛存在高浓度粉尘作业环境,作业人员尘肺病高发的问题一直非常突出。概述了动力送风式滤尘呼吸器及其发展历程,对我国粉尘工况环境下广泛采用的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关键技术要求进行了归纳分析,为今后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研制提供指导。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分析,对今后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智能、轻便、小型化成为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发展趋势,应用范围将更广阔。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集团公司使用的KZL型链条锅炉,由于锅炉送风系统和炉膛结构不合理而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改造。  相似文献   

9.
在高温矿井空调系统中,不同的送风方式对工作面环境的舒适度和节能具有重要影响.当采用脉动送风方式时,由于脉动送风的风流速度的随机性,其加速度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具有不同密度的微团所获得的加速度也不同.温度高、湿度大的微团,密度小,所获得的加速度大;温度低、湿度小的微团,密度大,所获得的加速度小;因此,脉动送风方式可使不同温度和湿度的微团之间强烈的混合,提高风流的热扩散系数和湿扩散系数,增强风流的散热散湿能力,改善热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温矿井采掘工作面空冷器常见安装位置和冷风输送方式,分析了冷风流自空冷器出口后沿途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应的冷风流状态参数变化过程;分析了各空冷器安装位置、送风方式下引起冷风流状态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各空冷器安装位置、送风方式下确保工作面设计状态的空冷器出口冷风参数确定路径及装机冷量的构成;定性得出将空冷器距工作面一定距离安装、采用隔湿风筒输送冷风的方式较优.得出的结论对指导高温矿井降温系统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台因高温过热器氧化皮大量脱落发生爆管事故的600MW超临界锅炉,进行了炉内分级送风比例对于高温过热器热偏差影响的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试验研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炉内分级送风对于减小炉膛上部切圆直径、降低水平烟道内的热偏差作用明显;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适度增大炉内分级送风比例使高温过热器管壁温度分布更均衡,峰值温度降低5℃~10℃,使受热面运行安全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特点,分析了该系统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指出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矿工澡堂更衣室原有的空调送风系统风道堵塞、噪音大、制冷效率低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技术改造方案:将原有的风机盘管供冷(暖)风方式改为组合式空调器风管送风供冷(暖)方式,彻底解决了煤粉尘堵塞风机盘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压缩空气均匀供冷降温的采煤工作面,送风器的布置间距和数量直接影响着采煤工作面的降温效果。对于高温采煤工作面降温后的面内温度变化范围可取为26℃±1℃,采煤工作面上送风器的布置间距和数量取决于降温后的温度变化范围和采煤工作面的的热力状况,作者导出了送风器布置间距和数量的有关计算公式。采煤工作面采用均匀供冷的降温方式,能在工作面全长上获得较均匀的温度分布,从而有利于改善工作面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量化采煤工作面非均匀环境营建技术气流组织,提高采煤工作面降温效果,利用热平衡方程、射流理论,研究了追踪型小型空冷器降温范围、数量、送风量、送风速度、射流角度,对2301采煤工作面进行了工程计算,采用皮温测试和主观热感觉的方法进行了热舒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301工作面均匀布置10个小型空冷器,每个风量0.46 m3/s,射流出口风速2.34 m/s,射流末端风速0.54 m/s,符合工作面风速要求;受试人员各测点平均皮温在32.16~33.82℃之间浮动,皮温平均值为33.05℃,结果与Fanger舒适皮温接近,工人热感测试认为舒适的占65.7%,认为稍暖的占23.6%。  相似文献   

16.
二次实心旋转水气射流驱散积聚瓦斯的理论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中飞  郝明奎  赵峰 《煤炭学报》2008,33(2):140-143
为更有效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分析了一次旋转水气射流通风器工作原理、二次实心旋转射流通风特性和二次实心旋转水气射流通风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作用原理,采取高压二次实心旋转水气射流通风来驱散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的瓦斯.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高压二次实心旋转水气射流通风无机械旋转部件,风流作用面积大、紊动性强、掺混能力强,比直流送风或主风流扩散通风有更好的驱散上隅角瓦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煤炭技术》2015,(11):283-284
尘肺病是广大矿工身体健康的潜在杀手,而我国又是尘肺病发病较严重地区,合理佩戴防尘口罩可以较有效地预防尘肺病的发生,但是,传统的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呼吸阻率大,人员会有憋气感。针对传统防尘口罩的弊端,提出了用动力送风,并将含粉尘的矿井空气经过水洗后供给人员呼吸的设想。简述了矿用动力送风湿式防尘口罩的结构、原理,设计等内容,为矿山尘肺病的预防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钻孔射流抽水工作中,正确选择工作泵和射流元件,直接关系到抽水效果的好坏。因为在射流抽水系统中,不论地面工作部分,还是井下工作部分,都与射流元件的形态紧密联系着,只要选择并调整好射流元件,便能达到抽水的预期效果。然而,用优选法反复调试井下的射流元件,以选取最佳形态,仍是费工耗时的工作。如何用计算方法在室内确定数据,在地面一次调好射流元件,这是射流抽水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独头巷道的特点和有限空间的受限贴附射流理论,建立了独头巷道压入式受限贴附射流通风降温的数学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入风流在巷道内速度场的分布及在不同风速下巷道内的温度场的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风速为5m/s,送风温度为25℃时,较好的改善了巷道内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20.
基于独头巷道的特点和有限空间的受限贴附射流理论,建立了独头巷道压入式受限贴附射流通风降温的数学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入风流在巷道内速度场的分布及在不同风速下巷道内的温度场的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风速为5m/s,送风温度为25 ℃时,较好的改善了巷道内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