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彩色印刷图像色差的主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彩色印刷中广泛采用了数字打样技术,通过色彩管理来实现对印刷图像颜色的模拟.在评价数字打样效果时首先要确定一个色差的容限,目前的色彩管理技术中对于色差的评价方法普遍使用CIE 1976 L* a* b*色差公式.通过对印刷图像在明度和彩度两个方向进行单独和系统的改变,控制图像色差的改变量,对两组目视评价实验进行色差感觉的检验,两组实验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第一组目视评价实验确定图像中可以察觉色差的大小,用50%可察觉色差作为可察觉色差阈值;第二组实验针对11个颜色中心和图像进行色差的评价,找出色差感觉对应CIELAB,CIE94,CMC(1:1),CMC(2:1),CIEDE2000(1:1)色差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图像中平均可察觉色差△E*为2.5,对应的最大色差△E*为8.8.实验结果还表明,可察觉色差大小还与图像内容有一定关系,眼睛对图像中较大面积颜色比较敏感,可感知色差相对较小.对11个色样的色差评价结果表明,CMC(2:1)色差与目视评价结果最接近.  相似文献   

2.
屏幕软打样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由于使用显示图像模拟硬拷贝图像,显示的设置、环境光的条件、观察的条件等因素都会对软打样的效果造成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用4幅典型图像分别改变明度和彩度制作了68对具有不同平均色差值的测试图像,用EIZO CG19显示器在不同环境光照明条件下进行显示,通过心理物理实验对测试图像对进行了目视评估实验,测试并分析不同环境光条件下对显示图像色差分辨的影响,以便确定最佳的软打样观察环境光照条件或范围。  相似文献   

3.
染色布的色彩是人们对颜色的心理感觉,而影响视觉的明度,彩度,色相三特性之一发生微小变化,均会使人对织物彩度(或明度)产生不同的感觉,有的涤/棉染色布染色后,其外观(包括色差)虽然符合标准要求,但因染色时二相不平衡(即涤纶纤维与棉纤维上色不一致)影响其明度或彩度,使该染色布在视觉上显得陈旧,灰暗(或不鲜艳),达不到所期望的色彩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4.
彩色复制品中,颜色复制的准确与否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与评价因素.设计灰梯尺作为视觉评价的标准进行主观评价,选用9个彩色复制中常见的色块,分别改变明度、饱和度与原图比较,进行主观评价.分析主观评价数据与测量数据(△Ea*b*、△E2000),不同的颜色对明度、饱和度的响应不同,不同的色差公式测量的结果也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色差公式在评价显示图像颜色中有效性的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评价图像颜色准确性的方法,当前使用的所有色差公式都是基于均匀颜色色差计算的。提出了一种检验彩色显示器模拟印刷图像颜色准确性的方法。用降低图像像素的方法提取测试图像中的典型颜色值,将这些典型颜色显示在显示器上并用仪器测量颜色,获得显示颜色与颜色目标值的偏差。实验测量和计算了显示图像的色差,并对图像进行了目视评价,检验了各种色差公式计算色差与目视评价色差的相关性。用CIEDE76、CIEDE94、CIEDE2000、CMC(1∶1)和CMC(2∶1)色差公式计算的结果表明,CIEDE76色差公式计算的图像色差与目视评价结果相关性很差,近中性色的计算色差明显小于目视色差,绿色区域的计算色差大于目视色差。在5种色差公式中,CMC(2∶1)的计算结果与目视结果一致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究用色差仪识别织物衬垫黑白板后的色差变化的方法能否有效地表征织物的视觉遮蔽性能。首先通过人眼的主观目测法对覆盖织物后的样卡上标记的清晰程度来进行等级的判定,而后用色差仪对面料衬垫黑白板后的指标数值与人眼测试结果进行统计排序,通过对比找出它们与人眼测试结果的规律,并选出相关性较高的指标来表征织物的视觉遮蔽性能。通过分别测试样品的明度和色差,来探讨样品的视觉遮蔽性能。最终分析确定,色差结果与人眼的主观判断结果有密切关系,可以用来表征织物的视觉遮蔽性能,并用色差结果对织物的视觉遮蔽性能进行了等级划分,建立了客观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颜色空间的均匀性是评价一个颜色空间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均匀的程度对色差计算和色域映射的准确性有重要的影响。首先介绍CIECAM02,然后利用孟塞尔新标数据,分别从明度、彩度和色相三个方面评价CIECAM02-Jab的均匀性,评价的结果表明明度的均匀性较好,而彩度和色相的均匀性要相对差一些,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毛/涤制服类织物极光强弱的有效评价指标,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色差仪、织物光泽度仪等对已有极光区域和非极光区域织物的光泽及明度变化进行测试。研究表明,同一织物的极光和非极光区域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明度差异和光泽度差异,极光与非极光区域的平均光泽度变化率的变化规律与人眼主观评价具有一致性,可以定量评价织物极光强弱,而明度差异可以定性说明织物光泽变化,但是和主观评价不具有一致性;极光具有明显方向性,测试样品的极光区域经向光泽度均高于纬向,应使用极光最明显方向的光泽度变化率进行定量考核。  相似文献   

9.
软打样可接受色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屏幕软打样将是今后应用的发展方向之一,这项技术不仅取决于设备,还取决于设备的色彩管理程度.本文通过实验对比硬拷贝打样和屏幕软打样的效果,用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种方法对软打样效果进行检验,确定软打样可接受的色差阂值.实验结果显示,采用高档的显示器,并对显示器进行严格的色彩管理,可以达到印刷打样的目标,显示和硬拷贝间的平均色差可以达到△Eab*=3.5,符合印刷对色差的要求.较大色差主要由超出显示色域的颜色造成,主要分布在高彩度青绿色区域,大部分颜色的显示效果可以满足印刷的一般要求.文章还对主观评价的色差等级与各色差公式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六、中国颜色体系研究开展的各项实验1.中国人眼视知觉特性的实验为实现中国颜色体系色空间中的明度,色调、彩度变化在视知觉上是等距的理论原则,进行了"中国人眼视知觉特性的实验研究"。通过"颜色样片明度视觉等距编排评价实验"得到"中国人眼明度V与三刺激值Y的关系"结果,经数学回归计算并多次推导后得到中国颜色体系V-Y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V与Y的转换,才得到了理想的中国颜色体系明度理论值。同样,在"颜色样片色  相似文献   

11.
对比敏感度函数(CSF)是表征人眼视觉频率响应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以LCH颜色空间为基础,结合大量实验构建出的CSF模型曲线,生成基于多种中心色调角的明度、彩度和色调角滤波器,根据阈值限定,对图像进行对应的滤波压缩处理,并编制出用于图像处理的C语言程序。根据处理后得到的图像,将基于LCH-CSF模型的图像与主流JPEG压缩图像进行对比评价,为图像压缩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验证了LCH颜色空间下所构建的CSF模型曲线与人眼视觉频率响应的契合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印刷复制品的颜色质量进行有效评价,实验从图像对儿比较的主观评价方法和S-CIELAB颜色质量判据的客观评价方法两方面对印刷复制品与其原稿的颜色刚可辨差异进行了研究。对一个印刷图像,分别模拟青、品红、黄、黑墨量的改变,共形成了53对儿偏色图像,由主观评价确定了每对儿图像颜色差异的认知几率,以及所对应的客观S-CIELAB平均色差值ΔEs,并将两者建立了对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将认知几率为0.9的图像差异定义为刚可辨差,则对所实验图像,客观的刚可辨差ΔEs为1.4,可视为印刷复制的颜色保真度阈值。  相似文献   

13.
分别对4组不同颜色规格的焰熔法合成蓝色尖晶石采用BFD(l:c)色差公式计算组内色差,分析得知同一颜色规格的合成蓝色尖晶石中存在颜色差异,且明度L和彩度C对合成尖晶石蓝色色差△EBF D的影响大于色调H对色差的△EBF D影响。对于低L、高H值的113#组合成尖晶石蓝色,彩度差与色差为线性负相关关系(rDE-DC=-0.366),而色调差与色差为线性正相关关系(rDE-D H=0.357),与其他组的这两个相关关系正负特征相反。在合成尖晶石的生产中应考虑颜色三要素对色差的影响,降低同种颜色规格合成尖晶石间的颜色差异,使同种颜色规格的合成尖晶石的颜色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4.
绿松石是一种含水的铜铝磷酸盐矿物,纯净状态下呈天蓝色,因常见复杂类质同象而呈现出丰富多变的颜色外观.绿松石颜色成因可由晶体场理论解释,其天蓝色由Cu2+配位八面体的局域对称性及其在晶格中的结构位置决定;Fe3+和V3+的综合作用导致蓝色绿松石中绿色调的出现;Fe3+含量的增多会使得蓝色绿松石向土黄、棕色转变.绿松石中存在氢键较强的羟基(Al-OH)、氢键相对较弱的[Cu(H2O)4]2+和充填在孔隙或微裂隙中的吸附水,其中羟基和结晶水的热损失会对绿松石颜色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而吸附水含量的增加仅对绿松石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产生积极作用.绿松石结构致密性影响着绿松石吸附水的赋存,疏松绿松石吸水前后的色差大于致密绿松石吸水前后的色差.目前针对绿松石颜色分级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理论建模型和规律总结型两类,前者基于CIE 1976 L*a*b*颜色体系,以L*、a*和b*颜色参数为独立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将单一色调内的绿松石颜色分成差异性极显著的不同类别,从而根据明度和彩度进行具体级别的描述;后者基于HSB表色体系,实现绿松石颜色空间内的可视化表征,总结绿松石分布规律并结合肉眼观察特征,并以色相分级、明度分级和饱和度分级构成绿松石颜色分级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valuate the freshness and quality of cultured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during 9 days of storage on ice (i.e., at a temperature of 0°C) usin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 A lighting chamber was used to provide uniform conditions for illumination. The shrimp freshness was evaluated using computer vision technique through color changes of head, legs and tail of the harvested shrimps. Thirty-six color parameters of the images such as mean and variance of red (r), green (g), blue (b), lightness hue (h), saturation (s), value (v), luma information (i and y), the luma component (y), chroma component (cr), lightness (L*), redness (a*), yellowness (b*), chroma (c), and hue (h) were analyzed. Some parameters, such as b*, from side pictures and r mean, b variance, v mean, y mean, b* mean and (L*) mean from top pictures changed with a rather similar trend during the storage period. Different computational expert approaches such a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quadratic discriminant analysis, K nearest neighbors, and discriminant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were examined for shrimp freshness classification. For this, all the variables and the subsets of variables were selected by means of stepwise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stepwise orthogonaliz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 The shrimp freshness was characterized with a high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90%. Freshness evaluation using image processing is proposed as a potential technique to the food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找出高保真六色印刷复制色彩传递的一般规律,通过一系列印前处理及色彩管理原理和技术,按照一定规律对六原色CMYKOG的双色、三色、四色按不同的网点面积率进行组合,通过对输出打样的测试版色块的测量,得到其色彩传递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网点叠印颜色组合对色调、明度、彩度的影响不同;黑色对色调的影响不明显,黑色的网点面积率在10%~70%时,对亮度和彩度影响显著;不同原色随着网点面积率的增加,其彩度变化不同;实地浅的原色,其实地彩度高于实地深的原色;随着原色网点面积率的不断增加,其彩度呈现对数增长,亮度几乎呈线性下降或者弱指数性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采后热处理对黄瓜颜色的影响,以"津优10"黄瓜为试材,对黄瓜进行了不同温-时组合的热处理实验,测定了黄瓜在Hunter表色系统下亮度L、红绿度a、黄蓝度b、色泽角H°、饱和度C及色差△Eab变化,并对各颜色指标变化进行了统计学及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黄瓜的最佳颜色评价指标是L或△Eab,热处理时间比热处理温度对两个颜色指标的影响更显著,黄瓜的失水率与L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与△Eab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热处理黄瓜的L及△Eab在贮藏期间的变化分别符合一级与零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相关结论可为黄瓜采后热处理的工艺优化及品质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米茶茶汤呈色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碎米为原料,经浸润、焙炒制得米茶。制作过程中会发生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生成色素物质,使米茶冲泡时其茶汤具有一定的色彩。用Lab表色法研究米茶在浸泡过程中,米茶制备工艺及茶汤浸泡时间对茶汤色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泡时间延长,茶汤色彩由黄红色逐渐转向以黄色为主的较纯色彩,茶汤透明度下降。米茶茶汤的色彩形成符合指数模型。浸润工艺对茶汤色彩有影响,以料液比1:20(m/V)浸润10min后的大米制作的米茶,茶汤呈色快速,透明度较好,有利于增强黄色和色彩纯度,且色彩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宁丹丹  陈丽华 《纺织导报》2021,(2):56-58,60
为了研究织物结构对热敏变色纤维织物呈色效果的影响,经纱采用棉纱,纬纱选用热敏变色粘胶长丝纱,设计织造了5种不同组织结构的机织物,对其变色前后的颜色空间值、三刺激值、彩度以及白度等颜色指标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织物组织及纬密对热敏变色纤维织物呈色效果的影响及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织物组织对织物明度、彩度和色相偏红程度影响显著,对白度影响不显著。平纹织物的明度和白度最高,缎纹织物的彩度和色相偏红程度最高;织物纬密对明度影响显著,对彩度、白度、色相偏红程度影响不显著,随着纬密的增加,织物色相偏红程度呈增加趋势。研究结果对热敏变色纤维织物的设计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