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丝绸》2017,(11)
探讨了饰纱线密度及捻系数对云纹纱成纱外观及质量的影响。在DTM129空心罗拉紧密纺细纱机上纺制7.3 tex的云纹纱,通过改变所用饰纱的线密度及捻系数,即采用5.8~29.2 tex、捻系数为280~440的饰纱,纺制成不同色彩分布的云纹纱。利用MDA1300视频显微镜观察成纱外观,并对其强伸性能、条干、毛羽指标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纹纱在纵向上呈现有色纱包缠本色纱的包缠结构,其织物的图案呈现一种云纹彩霞的效果。为保证良好的花式效果及质量,纺制云纹纱时,应选择7.3~9.7 tex、较相应线密度针织用纱正常捻系数低的饰纱。  相似文献   

2.
分析后罗拉和中罗拉两种饰纱喂入位置对云纹纱表面饰纤分布的影响。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饰纤占纱线面积比、饰纤包缠长度占纱线总长比、饰纤在其包缠长度上分布系数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显示:两类云纹纱的实际饰纤质量占纱线总质量比均低于饰纤占纱线面积比,说明饰纤主要包缠在云纹纱表面;中罗拉喂入的云纹纱饰纤占纱线面积比、饰纤包缠长度占纱线总长比、饰纤分布系数均大于后罗拉喂入的云纹纱,说明中罗拉喂入的饰纱纤维分布较为均匀。认为:饰纱不同喂入位置直接影响着云纹纱表面饰纤的分布情况及织物外观效果。  相似文献   

3.
探讨云纹花色纱工艺参数的优选。为纺制出高质量C 18.2tex云纹花色纱,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其在DTM129型空心罗拉集聚纺细纱机上纺制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优化分析。通过改变成纱捻系数、饰纱线密度和饰纱捻系数等3个因素,对不同参数下所纺云纹纱的条干、毛羽和断裂强力进行测试分析,结合极差与方差分析法,获得了较优的纺纱工艺方案。结果表明:纺制高质量C 18.2tex的云纹花色纱最优工艺试验方案为成纱捻系数360,饰纱线密度14.6tex,饰纱捻系数260。认为:工艺参数的优化有助于云纹花色纱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绢丝/锦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成纱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锦纶低弹丝和绢粗纱为原料,纺制不同捻度、不同喂入间距的绢丝/锦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测试了复合纱的强伸性能、条干不匀和毛羽。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实验范围内,复合纱成纱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随纺纱捻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纺纱两组分喂入间距对其影响不大;成纱捻度和两组分喂入间距对成纱的条干不匀CV值影响不显著;复合纱的毛羽指数随成纱捻度及两组分在前罗拉处喂入间距的增加均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得到实验范围内绢丝/锦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的优化纺纱工艺参数:捻度850捻/m,前罗拉喂入间距18 mm。  相似文献   

5.
《丝绸》2017,(5)
在阐述云纹纱纺纱原理的基础上,以相同的纺纱工艺参数分别纺制了29.2、14.6、9.7、7.3、5.8 tex的云纹纱和相同线密度的普通纱,对其进行定量测试,同时利用MDA1300视频显微镜观察其纵向结构,并对其强伸性能、条干、毛羽指标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工艺下,云纹纱比普通纱偏重1.2%~1.4%;断裂的饰纱纤维附着在细纱上,呈现一种"半包缠"效果,色式新颖;与普通纱相比,云纹纱断裂强力、强度稍低,条干均匀度稍差,有益毛羽增加20%左右,3 mm以上有害毛羽减少10%~20%。  相似文献   

6.
探讨超大牵伸集聚纺纺莱赛尔纱的工艺配置。通过TH558型超大牵伸细纱机和FA507B型细纱机分别纺制莱赛尔9.8tex和莱赛尔14.8tex集聚纱,并对比了成纱质量;同时纺制了莱赛尔7.4tex纱,对TH558型细纱机牵伸后区有无压力棒情况下的不同中区牵伸倍数做了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四罗拉三区超大牵伸纺出纱的条干、强力、毛羽数、粗细节等指标较好,但棉结数有所增加;纺制莱赛尔7.4tex集聚纱时,牵伸后区加装压力棒后纺纱质量较好,中区牵伸应控制在1.15倍~1.60倍。认为:四罗拉三区超大牵伸形式对纺制特细号纱有较好的适应性;牵伸后区加装压力棒可以明显改善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7.
缆型包芯纱的成纱机理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缆型包芯纱的成纱特点和性能,对普通环锭细纱机进行改造,加装一套芯纱的喂入装置和须条分割辊.然后,在改进的细纱机上纺制了3种不同细度和3种不同捻系数的缆型包芯纱,芯纱为涤纶长丝,外包棉纤维;同时在相同的纺纱工艺条件下,纺制相同细度和捻系数的普通包芯纱.测试缆型包芯纱和普通包芯纱的纱线强力、毛羽和条干均匀度.结果表明:缆型包芯纱在毛羽指标上有明显优势,3 mm以上的毛羽数量仅占到普通包芯纱的30%~46%,而断裂强力和条干均匀度均稍低于普通包芯纱.  相似文献   

8.
文章讨论了环锭细纱机纺制新型段彩复合纱的工艺:在粗纱机上将彩色饰纱从锭翼端喂入缠绕在粗纱条上,粗纱条经过环锭细纱机上的牵伸区后,被随机牵断,形成不同长度、间隔分布的段彩效果。对段彩复合纱的纺纱工艺、饰纱选择及影响段彩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成纱设计的线密度、饰纱的规格以及细纱牵伸倍数是影响成纱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国产细纱机上顺利生产特细号纱,保证成纱质量,通过纺纱实践,总结出原料选配、设备状态及工艺配置方面的技术要求.指出纺制特细号纱要注意原料的选配,保证细纱机粗纱喂入部分、罗拉牵伸部分、牵伸轮系部分及锭子卷绕部分机械状态良好,细纱工序要合理配置罗拉隔距、钳口隔距、罗拉加压等工艺,加强牵伸过程中对纤维的控制,合理调整纺纱张力,减少断头.  相似文献   

10.
《毛纺科技》2021,49(6)
为丰富纱线产品种类,满足市场对服装材料多样化的要求,提出了一种高支全毛短竹节纱的生产方法。将环锭细纱机前罗拉胶辊进行异形化设计,以100%澳毛为原料,以20 tex纱线为基纱,竹节长度分别设置为20、25和30 mm,竹节间距分别设置为90、95和100 mm,竹节倍率分别设置为基纱的2.0、2.5和3.0倍,纺制7组不同品种的平均线密度20~30 tex的高支全毛短竹节纱,分析成纱外观特征和性能,优化成纱参数。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纺制的全毛竹节纱可以灵活控制纱线线密度和竹节长度,产品风格优异;一定范围内,高支全毛短竹节纱竹节过渡长度与竹节长度、竹节间距成正比,成纱强度、毛羽数量与竹节长度、倍率成正比,与竹节间距成反比;当高支全毛短竹节纱存在固定位置强力弱节时,竹节参数对成纱强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旋流器对环锭纺纱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牟俊玲  邱华  葛明桥 《纺织学报》2009,30(11):43-47
在传统环锭细纱机的前罗拉与导纱钩之间安装旋流器进行纺纱,能够较好地改善环锭纺纱线的性能。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了气压、锭速、捻系数和旋流器到前钳口的距离对纱线质量的影响,得出优化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气压为0.25 MPa、旋流器到前钳口的距离为6.5 cm、捻系数为330、锭速为9000 r/min时,所纺纱线质量最好;与传统环锭纺纱线相比,这种纺纱方法所纺得的纱线毛羽减少量达到97%,断裂强度提高了9%,条干不匀降低6%,为研究提高纺纱性能的新型纺纱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瑞华  薛元  王善元 《纺织学报》2007,28(12):30-33
纺纱方式的不同使得纱线的结构和性能也不同。通过将转杯轴中心开孔,借助转杯负压的作用引入长丝的方法纺制转杯纺复合纱;通过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加装1个长丝喂入装置的方法纺制sirofil复合纱。测试分析这2种复合纱在相同规格和纺纱条件下其纵向形态、起毛性、毛羽、纱线表面纤维抽拔力和强力等相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转杯纺复合纱表面光洁,毛羽少,不易起毛起球,耐磨性能好,其强力稍低于sirofil复合纱。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变粗纱捻系数、细纱后区罗拉隔距、后区牵伸倍数等工艺参数,研究了适于超早熟短季棉的细纱后区工艺.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成纱断裂强度、纱线条干不匀率以及毛羽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纱捻系数、后区罗拉隔距、后区牵伸倍数对纱线断裂强度影响显著,后区牵伸倍数对纱线条干不匀率影响显著,后区罗拉隔距对纱线毛羽影响显著.研究得出了适于超早熟短季棉的最佳细纱后区工艺为:粗纱捻系数115,后区罗拉隔距30 mm,后区牵伸倍数1.29.  相似文献   

14.
缆型纺纱技术是在环锭纺纱机前罗拉出口处有一个分割轮将其牵伸后的纤维须条分割成若干股纤维束,经过加捻形成新型结构的纱线.比较了8.8 tex和8.3 tex羊毛传统环锭纺纱线与缆型纺纱线的毛羽与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8.8 tex和8.3 tex羊毛缆型纺纱线的毛羽数少于传统环锭纺纱线的毛羽数,并且8.3 tex羊毛所形成纱线的毛羽数高于8.8 tex羊毛纱的毛羽数;缆型纱的耐磨次数高于传统纺纱线的耐磨次数,8.3 tex澳毛加工的缆型纱的耐磨次数高于8.8 tex澳毛缆型纱线的耐磨次数.  相似文献   

15.
在精梳特细号纱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加大半成品定量、提高细纱总牵伸倍数的工艺试验,对比了普通工艺与高效工艺的成纱质量,并根据优选出的工艺参数在JC9.7tex、JC7.3tex、JC5.8tex纱生产中推广了高效工艺,推广后成纱质量稳定,使设备效能得到了较大发挥。  相似文献   

16.
对采用四皮圈牵伸装置和采用普通细纱牵伸装置纺制纱线的毛羽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表明四皮圈牵伸装置由于加强了对后区纱条运动的控制,可以显著减少成纱毛羽,尤其是3mm以上的长毛羽。  相似文献   

17.
吕金丹  程隆棣 《纺织学报》2023,44(1):188-193
针对气流槽聚纺纱不同集聚凹槽形状对成纱性能的影响,建立集聚区域三维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不同凹槽结构的气流槽聚装置集聚区域的流场分布,比较其气流流场的特点。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负压条件下,非对称凹槽气流槽聚装置的气流利用率高,负压气流方向和集聚方向的速度分别为48.3、24.5 m/s,可有效握持和集聚纤维束,使得输出的须条能够最大程度地集聚,纤维也尽可能多地集中成为主体纤维束,有利于减少毛羽。通过测试所纺27.78 tex苎麻纱的成纱性能,验证非对称凹槽的集聚性能以及集聚气流对成纱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非对称凹槽集聚装置纺制的纱线毛羽比环锭纺减少了77.58%,成纱强力比环锭纺提高了14.32%,成纱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导纱钩运动特征与环锭纺纱品质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整管纱线环锭纺制过程中的导纱钩运动模型,基于此运动模型,分析环锭纺纱成纱区内须条与前罗拉包围弧长度变化的特征,探索纺纱三角区几何面积变化规律,推测纺纱三角区变化对成纱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导纱钩周期性的升降运动使得纺纱三角区面积产生对应的减增变化,直接影响成纱毛羽。结果显示:同一卷装位置对应的纺纱三角区面积减小时,纤维受到的控制力更大,成纱毛羽相应降低;整管纱线的毛羽性能受三角区面积变化与气圈大小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改变环锭纺纱路对成纱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棉纺常规环锭细纱机和紧密纺环锭细纱机上进行了改变纱路的纺纱试验,测试对比了纱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常规环锭细纱机上,采用左斜纱路与传统的直纱路比,可以较显著地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纱线的强力,改善纱线的条干均匀度和降低常发性纱疵;而在紧密纺环锭细纱机上,改变纱路对成纱质量改善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