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概述了智能纺织品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可穿戴产品在智能纺织服装产品上的应用,并列举了典型的应用案例。详细探讨了智能纺织服装产品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并且对智能纺织品的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分析。智能纺织服装作为最能体现"可穿戴"意义的拳头产品之一,是未来智能产品发展的主流趋势,将会引领传统纺织行业掀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人们对智能服装日益增长的需求,针对柔性传感器在智能服装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电容式、压阻式、压电式、电感式及光纤式感知机制下的柔性传感器及其新型材料的制备技术,总结了国内外柔性传感器与纺织服装结合后在人体监测、医疗保健及生活娱乐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指出了柔性传感器在纺织服装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材料耐久性、结构稳定性及测量数据精确度的挑战,并对柔性传感器制作工艺、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纺织服装产业创新转型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纺织服装车间生产可视化智能管理水平,加强现代车间可视化系统的综合应用,有效地监控纺织服装车间的生产瓶颈、生产质量、生产库存、生产进度等因素,综合论述了国内外生产可视化管理的相关研究,包括纺织服装生产设备数据采集技术和现场可视化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并以纺织服装业数字化车间的可视化应用为例,从工业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可视化、车间监控可视化、软件系统集成4个角度展望了纺织服装生产可视化智能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智能服装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状态的变化作出感知、反馈和反应,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呈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传感器作为核心部件之一,具有成本低、灵活、可移植性好的特点。阐述了柔性传感器的关键技术以及新型材料制备技术,指出可穿戴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智能服装发展趋势和市场化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综述了近年来柔性传感器在医用健康类、运动防护类、休闲娱乐类智能服装中的最新应用,提出了柔性可穿戴传感器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更好地服务于传统纺织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分析现阶段广泛运用在智能服装中的柔性压力传感器、柔性湿度传感器、柔性温度传感器和柔性气味传感器的作用,探讨柔性传感器在智能服装应用过程中所具备的优势及存在的弊端,提出针对现阶段柔性传感器存在缺陷的改善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柔性传感器在保护穿着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其提高了健康监测领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及影响来看,在世界纺织服装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很可能会成为一项新的国际标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正从过去学者们的学术意识演变为一个行业的重要的战略意识。从发展来看,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可作为企业发展于未来的一项重要而可持续的战略元素,这对建立企业声誉和形象是有裨益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也可成为纺织服装企业发展于未来全球市场的一项重要的软实力,可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实现由大而强的转变发挥积极的催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重新界定柔性可穿戴智能纺织技术.对柔性导电纺织材料、电子器件工艺分类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产品设计与终端消费者使用情况并提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纺织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在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融合智能制造技术,顺应"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趋势,积极转型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体系,依据实际情况搭建制造技术模型,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水平,整合人才培养和技术规范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规划,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孔衍  李俊 《上海纺织科技》2022,(6):56-60+64
回顾了国内外石墨烯/聚合物柔性传感器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制备技术、性能特点,归纳了将其集成于服装中开发智能服装的设计需求、应用现状及技术要点。最后指出,未来需要通过提升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以及传感器封装工艺来构建灵敏度高、响应迅速、性能稳定的柔性传感器,还需要探究其与服装载体的集成方式,以实现功能性与舒适性相兼容,并进一步基于智能服装构建人体生理信号监测模型,发挥石墨烯/聚合物柔性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方东根  沈雷胡哲 《纺织学报》2015,36(12):158-164
通过对近20年来国内外智能服装材料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明确智能服装材料的分类,并选择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作为重点展开介绍。同时,对安全性服装设计进行综述。通过将智能服装材料作为安全性服装的安全因子与之结合,从而实现科技与时尚的融合。并明确智能服装材料应用于安全性服装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强调在应用过程中功能设计、款式设计、色彩设计的三位一体。探讨了未来智能服装材料以及其在安全性服装中的应用实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The work in this paper, as continuation of previous research, improves the previous robot configuration and focuses on the mechatronic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obotic hanger system for garment inspection. In this improved 3‐DOF smart hanger, three groups of linkages, body, shoulder, and sleeve links (joints), instead of the four‐link robot consisting of three revolute joints and one prismatic joint in the previous design, can freely move in the 2D plan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revious design, the prismatic joint was removed. Link 2 and link 3 are replaced by the body link, and an extra shoulder link is added. Furthermore, the body link always keeps vertical status during motion, and the shoulder and sleeve links provide the convenience for holding the garment. Through these three pairs of improved links, the robotic hanger extends the garment effectively through several motion processes with position and force control where the force control was not considered in the previous design. Due to the hanger complexity and the inherent nonlinearity of the contact behavior, it is difficult, though not impossible, to build a model‐based controller such as the proportional‐derivative (PD) controller for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Instead, a fuzzy proportional and integral (FPI) controller is applied for implementing the position and force control required for the motion processes. Additionally, for garments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materials, the desired values in control system are different.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an expert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values in the control system is proposed. This intelligent module determines the proper desired positions for various garment siz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one type of garment material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improved novel smart robotic hanger system. In the future, the intelligent module for selecting different desired values will be further improved. The enhanced module is expected to provide the desired values of the control system when the factors of the garment size and material are considered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一种对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Z)有检测性能的柔性集成三电极,构建基于智能手机和柔性电极的便携式传感方法,使其能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牛奶样品中的磺胺类残留。方法 以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为基底,采用激光诱导刻蚀技术制备激光诱导多孔石墨烯(Laser-induced porous graphene,LIPG)柔性集成三电极。以LIPG为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以滴涂Ag/AgCl油墨的LIPG为参比电极;将制备好的LIPG柔性集成三电极插入mini电化学工作站接口,mini工作站与智能手机蓝牙连接,构建智能便携式传感器。在浓度为50 μmol/L的SMZ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对比研究SMZ在LIPG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了LIPG电极的有效面积、重现性、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等。结果 本方法制备的LIPG三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在8.75 – 55.0 μmol/L的浓度范围内,SMZ浓度与峰电流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5,检出限为2.87 μmol/L。实际样品添加回收率在99.0% – 10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2.49%和0.77%。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LIPG柔性集成三电极可以替代传统刚性三电极构建智能便携式传感方法。以智能手机为操作界面,不仅携带方便、操作简便,而且响应速度快,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陈莹 《国际纺织导报》2010,38(11):42-42
<正>德国欧瑞康纺织专件(Oerli-kon Textile Components)设计的在适应性和灵活性方面都十分出色的新型PKSE系列摇架的理念是:采用上乘的技术能力、新颖的组装方法和绝佳的完美表现,搭配出最好的组合。这一理念保证了Texp-arts牵伸系统的一流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杨露  薛涛  孟家光  杨豆豆 《纺织学报》2021,42(8):102-108
为使3D打印柔性服装面料获得良好持久的负离子释放效果,满足3D打印柔性服装功能化的需求,采用涂层法对3D打印柔性面料进行纳米负离子功能整理.探讨了负离子整理剂质量分数和涂覆量对面料释放负离子数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整理工艺:负离子整理剂中电气石粉体质量分数为2.5%,涂覆量为300 mg/m2.结果表明:经纳米负离子整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工艺和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除实用性与美观性以外,人们对时尚和潮流的不懈追求,使服装市场出现了大量的"快时尚服装".这种"快时尚服装"在很短的时间内设计出来,并且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在这种快时尚面前,服装的工艺自然经不起推敲.服装工艺的好坏决定着服装设计是否能得到完美展现,把握好服装...  相似文献   

17.
严密  张皋鹏 《纺织学报》2013,34(11):158-0
针对服装CAD中手工制图和参数化制图两种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智能化服装结构制图思路,对智能化服装制图的功能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技术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AutoCAD的VisualLISP二次开发工具的技术条件,形成智能化服装结构制图程序的开发原理和技术路径,通过具体的技术研究开发出能够进行记忆式手工绘图、自动化信息处理和参数化制图和修改的服装智能化制图程序,该程序在服装原型绘制和修改的具体应用中得到验证,实现了服装智能化制图的功能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小雪 《国际纺织导报》2014,(3):55-56,58,60,62
介绍了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热的服装的应用现状。按其构成原理,将太阳能发热服装分为太阳能蓄电电热服和太阳能蓄热服两类。详细阐述了实现太阳能蓄电的关键元件———太阳能电池板在服装上的应用,以及电热服的实现途径,尤其是碳纤维在发热服装中的应用;关于太阳能蓄热服,分析了太阳能蓄热保暖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服装上的应用。同时,探讨了太阳能发热服装可能存在的热学问题,并分别阐述了国内对太阳能蓄电电热服和太阳能蓄热服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9.
在解构主义的风格中,建筑几何形状是一种常见的设计元素.通过对解构主义的定义、发展过程以及风格特点的研究,取材于几何图形中六边形、正方体、不规则多边形等图形,尝试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改变其构成的形式,再应用于服装中.在设计中,同时针对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考虑了设计元素组合形式、面料物理性能的差异以及不同工艺的要求,试图做到设计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吴世刚  穆红 《纺织学报》2011,32(6):151-154
为提高工时制定的精度和速度,实现工序工时智能化,提出通过典型工序制定工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运用成组技术相似性原理形成复合工艺,对复合工艺中的工序采用混合方式编码,通过工序决策特征码是否相似形成典型工序,然后通过实测求加权平均值为典型工序制定基准工时,分别存入典型工序库和基准工时定额库,最后采用就近原则选择典型工序基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