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油田经过多年的稳产高产,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油水分布非常复杂,对油田地质研究精细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作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传统旋回与基准面旋回对比方法,对S油田进行储层描述及三维表征研究。将S油田东下段零-Ⅲ油组地层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及一系列短期基准面旋回。结合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对单井及平面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对基准面变化过程中的砂体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基准面旋回控制了沉积微相分布及砂体展布规律。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为中高含水期油田的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克拉玛依油田经过半个世纪注水开发,已进入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是明确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在对研究区克拉玛依组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剖面结构代表的基准面变化规律,将该组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为2大类12个小类.短期基准面旋回的规律性变化是受中期基准面变化控制的,克拉玛依组可划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的等时地层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短期基准面旋回内剩余油分布规律不同;高可容纳空间的储层,等时性较强,层内非均质性弱,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储层厚度薄、面积小、未动用或水洗程度差的区域;低可容纳空间的储层,等时性较差,往往是不同期储层的叠置,层内非均质性强,剩余油呈透镜状分布,且主要分布在渗透性相对较差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河口坝砂体构型精细解剖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综合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储集层构型分析法,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8砂层组为例,对河口坝构型进行研究。通过层次分析,将河口坝分为3种级次;河口坝复合体,单一河口坝,河口坝内增生体。中期基准面旋回、短期基准面旋回及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分别控制这3种级次砂体构型的发育。沙二段8砂层组的3个中期基准面半旋回水体由深变浅的过程回控制了3套反韵律河口坝复合砂体的形成;每个中期旋回内部又发育若干由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的单一河口坝砂体,这些砂体垂向相互叠置,形成向湖盆方向斜列的一系列砂体;单一河口坝砂体内部发育河口坝增生体。河口坝复合砂体间发育水平泥质隔夹层,单一河口坝砂体之间发育斜交隔夹层,增生体之间局部发育水平夹层或斜交夹层,对剩余油分布有较大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口坝储集层构型模式。  相似文献   

4.
郭建卿  林承焰  董春梅 《特种油气藏》2011,18(3):20-23,135,136
利用钻井及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博兴洼陷博兴油田沙四上亚段滩坝相储层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基准面旋回界面。将研究层段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2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将短期旋回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短期旋回、向上变浅非对称型短期旋回和向上变深再变浅对称型短期旋回,从而最终建立起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框架。发现砂体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下降半旋回均有发育,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附近砂体较发育,处于长期、中期、短期基准面旋回的从下降到上升的转换面即初始湖泛面附近砂体发育,单层较厚,物性较好;由上升到下降的最大湖泛面附近砂体不发育,短期旋回地层在不同中期基准面旋回地层中的砂体展布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储层构型界面层次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河口坝砂体构型界面进行了层次表征.根据高频湖泛面将8砂组划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建立了河口坝储层5级构型界面层次:5级界面常发育稳定的前三角洲泥岩,构成油田开发中的隔层;4级界面由厚度变化的泥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形成流体渗流屏障;3级界面为低渗透的薄层泥质粉砂岩构成,对地下流体的流动起一定的阻碍和缓冲作用.利用密井网区的动态监测资料,建立了储层构型界面分布模型.构型界面的层次表征揭示了储层内部复杂的构型界面对剩余油分布具有控制作用,为剩余油的挖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综合分析研究区岩心、钻井资料,对呼和湖凹陷南部地区南屯组含煤地层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将南屯组地层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中期基准面旋回可分为3类、短期基准面旋回可分为2类.通过含煤地层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聚煤作用研究,将该区南屯组煤层划分为3个聚煤阶段,认为煤层主要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7.
萨尔图油田北三西西块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综合利用测井和岩心资料对萨尔图油田北三西西块的萨、葡、高3个油组进行了精细的地层对比,识别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和14个短期旋回,进一步分析短期旋回层序结构,划分出向上"变深"不对称型、向上"变浅"不对称型、向上"变浅"复"变深"对称型3种基本结构类型。以此为基础,对基准面旋回内单砂体的发育特征和空间展布规律进行研究,得出在长期基准面旋回的背景下,中期基准面旋回对砂体的发育和展布起主要控制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渤海P油田1区馆陶组L60油组为多期叠置的辫状河砂体。此文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将研究层段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为低可容纳空间下的向上变深非对称型旋回和高可容纳空间下的向上变深非对称型旋回;对研究层段河道砂体期次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并依据A/S值的变化,将研究区的河道砂体划分为叠切型、叠加型和单一型三种堆叠样式。在此基础上,对超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的各期次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细致刻画,探讨了不同期次超短期基准面旋回下的隔夹层分布和发育规律。砂体水淹特征证实,超短期基准面上升早期,泥质隔夹层分布局限,渗流遮挡作用较弱,剩余油多连片分布在动用程度较低的砂体上部;随着超短期基准面逐渐上升,局部的泥质隔夹层逐步变厚,至超短期基准面上升晚期时,发育更为广泛,可进行横向对比,并有较强的渗流遮挡作用,剩余油分段式分布在砂体内。  相似文献   

9.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利用测井、钻井和野外露头剖面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榆林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了详细划分,将山西组2段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和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短期基准面旋回细分为两大类5种结构;中期基准面细分为两大类3种结构;长期基准面旋回为不完全对称型结构,区域分布较稳定.分析了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叠加式样与沉积相展布、演化规律之间的关系,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开始阶段是辫状河三角洲河道砂体连续叠置形成巨厚砂体时期,洪泛面期及下降半旋回为细粒沉积物发育期.连续叠置的主水道和分支水道砂体形成了有利储层发育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河口坝砂体构成了较好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0.
采用Q型聚类的方法对辽西凹陷Z油田5口井的重矿物含量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岩心、录井、测井、测试等资料对目标区的层序地层格架、沉积微相类型以及沉积演化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东西两支物源,其中东侧物源来自中央凸起,而西侧物源来自燕山隆起;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将东二下亚段四个油组划分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砂体主要位于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早期和下降半旋回中–晚期;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及水下分流间湾;研究区处于两个沉积体系的边部,中期基准面旋回的早期以东侧物源为主,中–晚期逐渐过渡为以西侧物源为主,两个沉积体系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Z油田后期的调整井挖潜提供地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