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扎伊尔北部地区采金70年,金属的总产量约为350吨,其中半数采自近代砂矿。所有的矿床均与火山—沉积岩系有关,并与构成扎伊尔北部花岗岩—绿岩地区的花岗岩类体伴生。实际的成矿构造是剪切构造,或产生石英脉或无英板状矿床。因此,经济价值不高的矿化带的原生层控(或岩石类型控制)特征不太明显。太古代的岩浆活动和前寒武纪的构造活动控制了金的富集。该文有以下几个内容:  相似文献   

2.
津巴布韦近年发现了马钦韦(Machingwe)祖母绿矿床。这是继1957年发现山达瓦那(Sandawana)矿床之后的又一祖母绿矿床的重大发现。山达瓦那已开采三十多年,深度达150米,仍采出上等原石。马钦韦矿床的产出条件与山达瓦那相似,均产于年龄为2500百万年前的太古代的罗得西亚克拉通内。该克拉通的基岩由较老的片麻岩、绿岩带和较新的片麻混合岩和伟晶岩组成,其中的绿岩带与祖母绿矿化关系最密切,由陡倾斜、部分地紧密褶皱,一般为片状岩石的拉长的或不规则体所组成。矿床所处地段的绿岩带基岩普遍受区域变质。岩性为蛇纹岩、滑石片岩、绿泥石片岩、角闪石片岩、千枚岩和石英—云母片岩。  相似文献   

3.
沉积容矿喷气(SEDEX)贱金属和重晶石矿床的形成是由于上地壳中地壳热驱动大规模热水对流的结果.对流的流体来自海水和孔隙水.由于热量来自上地壳,因而对流随时间的持续而加深.高位岩层中的差异应力维持了动力源.矿床的金属量反映其下部地壳的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4.
在西班牙中央山系东部,晚海西期热液活动导致了低温热液银-贱金属(Pb-Zn-Cu)矿脉的形成。在海西期造山运动期间,中伊比利亚地壳被压缩变厚,由晚海西期块状花岗岩侵入体加热、弱化,然后变成超厚。接着,由于岩石圈规模的低角度剥离断层作用,使中伊比利亚地壳隆起带发生伸展性断裂。剥离系统经历了构造剥蚀、均衡回弹和上隆作用,演变成与美国盆岭区十分类似的伸展区。在伸展期间,产生了安山岩火山作用和热液活动,包括低温热液型热液对流系统,这些系统沿横切Hiendelaencina变质核杂岩的断裂淋滤、搬运并沉淀银和贱金属.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早元古代乌纳哈绿岩带及其邻近边缘中的火山岩岩石化学特点的解释结果。确定了火山岩原岩主要为玄武岩,少为安山岩和英安岩。火山岩为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系列。根据绿岩带玄武岩的一系列特征,划出了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岛弧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玄武岩。在岩带的直接边缘中,识别出暗色建造的拉斑玄武岩岩床。提出了乌纳哈绿岩带的形成符合威尔逊旋回的假设。  相似文献   

6.
窖泥是厌氧微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厌氧微生物菌群的代谢活动对浓香型白酒的香气和风味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大多数窖泥厌氧微生物尚未能在人工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培养,这严重阻碍了对窖泥厌氧菌群功能的解析。采用CGM、NBM和MCI三种营养成分丰富度不同的培养基,以典型窖泥作为菌群接种源,探索富集菌群的种类与动力学变化。扩增子测序分析表明,寡营养的MCI培养基对于富集窖泥主体菌群是较为有效的,可以同时富集得到产甲烷菌群和细菌菌群,主要包括古菌的广古菌门(Euyarchaeota)、细菌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使用基于MCI培养基的寡营养技术能有效富集窖泥中高丰度和低丰度厌氧菌,如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Dysgonomonadaceae、太阳杆菌科(Heliobacteriaceae)、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和甲烷八叠球菌科(Methanosarcinaceae)等;同时对扩增子测序无法检测的稀有微生物,包括甲烷鬃菌科(Methanosaetaceae)、消化链球菌科(...  相似文献   

7.
前言内华达州中北部罗伯茨山由古生代沉积岩层构成,有数个金矿床和尚不具经济意义的金矿化区分布于其中(图1,略)。这些矿床或金矿化区域赋存于巴特尔山—Eureka贵金属-贱金属矿带内,呈区域性的线状展布。在罗伯茨山的三个区段内,依据野外关系和  相似文献   

8.
昆仑气铅锌(银)矿区位于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茂林~木兰地槽褶皱带北端。属伊春~延寿多金属成矿带北段。文章总结了该区的地质特征、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矿体特征,认为该区矿床成因属矽卡岩型铅锌(银)矿床,并总结其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地面磁法观测到一个正的强磁异常(磁场强度高达72000 nT),该磁异常与安大略次经济区太古代阿伯蒂比绿岩带中波士顿克里克熔岩流富铁玄武岩对应,其主矿物为与铂族元素(PGE)有关的磁铁矿。磁异常位于磁铁矿富集带(含量达20%)的上方,且都呈卵形分布,其长轴长10m 左右,在辉长-闪长岩层中沿走向分布。地质、地化以及矿物学研究表明,这些带含有浸染状黄铜矿+黄铁矿。同样,有一些带含有铂族矿物(PGM),它们由铂族元素富集而成,最后形成金属矿(全岩∑PGE+Au 高达1000×10~(-8),Ag 为1300×10~(-8),Cu 为0.3%,V 为0.1%,Ni 为0.05%,Ti 为2.5%,Fe 为25%)。正的磁异常与 PGE 矿化带对应分布的事实说明,对寻找与 PGE 矿床有关的磁铁矿来讲,地面磁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剩余磁异常的分布也表明,地面磁测在以下方面的应用尤为重要:(1)在岩石出露较少的地区,可用来分辨岩石类型并圈定其分布范围;(2)确定富含磁铁矿的辉长岩体,甚至紧靠蛇纹石化橄榄岩堆积物的岩体;(3)详细描述富集磁铁矿岩体的几何形态,因为在这些岩体中含有大量的 PGE 和 PGM 成分。进行勘查设计的第一步就决定要采用综合地面地球物理测量,并配合一定的地质和地化工作,来确定和描述分异镁铁质-超镁铁质火成岩流厚层中富集磁铁矿岩带的产状及深部岩体的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10.
绿岩带是早前寒武纪的一些向形构造(),它们被含有大量变质基性岩的火山成分的表壳岩地层充满,这些表壳地层的变质作用不高于角闪岩相。这些绿岩带分布在所有大陆,并反映了早前寒武纪大陆地壳形成和发展所特有的火山作用、沉积物堆集、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等特征。大多数绿岩带在火山与沉积相、变质作用条件、花岗岩类形成史和变形序列等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在文献中,对这些共同的特征已进行了相当详尽的研究,而且,主要注意力正是放在了绿岩带的同型性与建立统一的、综合性的绿岩带形成模型上。上述共同特征对于阐明作为早前寒武纪特殊构造的绿岩带的原则特点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研究它  相似文献   

11.
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区,狭窄的"绿岩"(超镁铁质及镁铁质火山岩)带及上覆沉积岩与广阔的"花岗岩"(花岗质侵入岩、片麻岩及混合岩)区相伴出现,因其缺乏任何清楚的现代类比物而长期困惑着地质学家们.不仅不能确定绿岩最初如何形成,而且对这类地区独特的构造、变质格局的成因及发育时间也争论不休.许多花岗岩-绿岩区显示出穹-脊的几何学特征,其中带状表壳岩(火山岩和沉积岩)出现在构造槽中,楔入于穹状花岗岩-片麻岩-混合岩杂岩体之间.在邻接穹隆的表壳岩系中出现典型的变质晕,接触带本身是剪切带.本文报道了巴西一个花岗岩-绿岩区的野外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型式形成于元古宙,比绿岩喷出时间晚500Ma.作者认为形成这种格局所必要的热体制及变形运动学可能发生于地壳伸展期,当时,热的基岩沿着超壳正断层系统向上输送到表壳岩系的底部.  相似文献   

12.
自1995年以来,IGCP354项目“岩石圈中金属经济超富集作用”已经完成。该项目的目的是建立大型—超大型矿床数据库,以定义其形成、分布地质因素和岩石学-矿物学判别标准。该项研究使我们明确了大型—超大型矿床的特征:受控于深部幔根构造(地幔柱、热点、线性交叉点处的地幔岩浆作用等)及来自幔源和壳源的金属和流体的混合作用;矿床形成于漫长的多期地质作用过程,在地球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3.
这份研究报告是关于斯里兰卡含宝石沉积矿床中 REE(稀土元素)的第一份资料。在这些砂矿床中的 REE 富集程度高,尤其是轻稀土元素。标准陨石的 REE 图表表明,沉积宝石矿床中的 REE 与斯里兰卡紫苏花岗岩和世界其它地区(如瑞典西南的紫苏花岗质岩石)的 REE 具有显著的相似性。以富集轻稀土元素和不同的负 Eu 异常为特征模式。从宝石矿床的一般地质和 REE 资料,发现在斯里兰卡高原群的所有矿床内 REE 原生体普遍和岩浆质紫苏花岗岩共生。元素对 Er—Hf、Er—Cc、Zr—Ti 与其它各元素显示良好相关,表明沉积环境内几乎没有分馏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早元古代里奥伊塔皮库鲁绿岩带中最重要的金矿床集中分布在两个变形带内:南变形带(SDZ)和北变形带(NDZ).南变形带为一长10km向南倾斜的东西走向的剪切带,构成一个大型的双冲构造,它与里奥伊塔皮库鲁绿岩带南部的主体构造(Weber带)垂直,并赋存有几个大型的金矿床.其中Pau-a-Pique、Dot de Dente、Abóbora、Dor de Dente E和Fazenda Brasileiro等金矿床均产于玄武岩和富铁的岩石中,而在坎图I矿区和坎图Ⅱ矿区,含金母岩为变质沉积岩和变质集块岩.  相似文献   

15.
主要是对威特沃特斯兰金矿床(南非共和国)和巴列伊成矿区(外贝加尔,俄罗斯),在区域构造位置、裂谷构造发育特征、裂谷基底特征、矿床成因矿化特征等11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由此揭示了两个矿床存在着一系列共同特征。首先矿床分布的区域规律性相似,它们都受大型裂谷带和裂谷带周围与构造岩浆活化有关的断裂带控制;同时构造岩浆活化两次发育的特点相似,早期形成了由双峰喷发岩岩层充填的火山洼地,及比较晚发育并叠加在火山洼地之上的陆源裂谷盆地本身。由此总结出寻找与不同时代裂谷构造有关的巨大型金矿床的三个找矿标志:①基底标志,绿岩带发育的前寒武纪深变质杂岩体;②两次形成的裂谷洼地,第一阶段形成了由双峰式喷发岩充填的洼地,第二阶段形成了以陆源杂岩体为主体的裂谷带本身;③由深大断裂和与深大断裂相交的使裂谷基底、裂谷边缘和裂谷中心具有块状结构的断裂构成的裂谷构架。本文特别强调指出,这两个金属矿床在矿床成因和年龄上存在很大差别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许多共同点。  相似文献   

16.
含油气盆地地下水卸载的地区叫做深成卸载带。这些深成的沉积水卸载途中被挤压出的水,其体积非常庞大。卸载通常都带有脉冲间隙特点。业已证明,许多大型和超大型沉积铁、锰矿床都产在含油气盆地地下水深成开放卸载带中。这些地带在成矿学上的差别主要是由地下水向上运移的条件不同造成的。在运移途中没有形成大规模铁矿物(硫化物和碳酸盐)浸染条件时,便在深成卸载带形成沉积铁矿床,并常常伴生没有单独开采价值的锰矿石。在这种情况下,深成卸载带与主要位于含油气盆地边缘部分的深部断裂构造有关。以南乌克兰一些世界规模的大型沉积锰矿床为例表明,在含油气盆地边部存在着延伸很远的平缓单斜坡的情况下,沿其透水层上升的溶液,实际上完全可以释放出铁,结果形成了浸染状的后生铁矿物。在这种情况下,深成卸载的矿石富集带与其在地表出口附近的这些层位的充水侵蚀断面有关。上升溶液在含油气盆地范围内,侧向运移的距离可达几百公里。鲕状铁矿床按其成矿溶液及其中金属的来源的不同分为两类:由含油气盆地的上升地下水形成的深成沉积矿床(西西伯利亚、刻赤—塔曼、咸海沿岸等地的)和传统的表生矿床,即由下降地表水及潜水将风化壳金属再沉积所形成(奥尔斯克—哈里诺沃及马尔基矿床等)。深成沉积鲕状铁矿床的分布面积和金属储量比表生铁矿床的要大几十到几百倍。只要矿石有属于表生类型的证据,就可以证明以往曾发育过红土风化作用。在深入研究矿床的成因模式、找矿和预测准则、寻找与碳氢化合物层的共生关系时,必须考虑到决定含油气盆地地下水深成卸载带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因素。矿床在这些地带的定位不限于开放式水下卸载和形成沉积铁、锰矿床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沉积层序中的最大海泛事件是地层对比的重要资料,因为它实质上代表等时的地层。这种事件是根据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滨岸到大陆斜坡环境硅质碎屑沉积中的特殊物理面和/或微化石组合(相对化石丰度峰值)的显著变化加以识别的。在混积型硅质碎屑-碳酸盐沉积物中识别最大的海泛事件更难,因为整个剖面通常代表具有生物与碳酸盐产量相对于硅质碎屑输入的变化的大陆架沉积。因此,这种事件不能只简单地根据相对化石丰度峰值来鉴别。诸如硅质碎屑的输入、碳酸盐产量、沉积物堆积速率以及古环境条件等因素都明显地影响着微化石的相对丰度。认识不到这些复杂性就会导致实际上过高估计(1~10)Ma 的沉积层序数量的层序地层学解释。  相似文献   

18.
斯里兰卡的金矿与石墨矿床密切共生且有成因联系.石墨矿脉的石英-石墨边缘显示出金属富集,富CO_2流体的运动、石墨的形成和金的富集三者密切相关.尽管石墨的形成中富CO_2流体可以很好地"载碳",但对CO_2的最初来源仍然有争论.当热液与石墨接触活化碳,因此,为金的富集提供了场所.石墨矿脉和金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对高级变质地体内矿床成因的研究和金的勘查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石油和固体沥青与金属矿床共生的现象已有大量报道.实际上石油沥青可以富集金属。与石油不同,沥青富集金属并不反映石油对金属的搬运介质作用。相反可能是金属离子与沥青接触时发生还原作用的结果。富集金属可以达到较高的程度以致能形成矿石矿物包体。在英国的沥青标本中检测出金属,这就表明,用这种方法可以查明新的金属异常;沥青中的某些金属异常可能与金属矿化有关;根据沥青的金属含量可以区别不同来源的沥青。沥青的分布状态以及(或者)沥青富集金属组分的作用,对找矿勘探的潜在用途主要取决于有关的金属。尤其是这种金属究竟是伴生有机质的形式被搬运的,还是金属在有机质参与下被还原的。  相似文献   

20.
深海钻探计划(DSDP)是一项既钻过枕状玄武岩和玄武岩脉,又钻过绿片岩相蚀变带的工程计划,而504B号孔是该工程中唯一施完工的钻孔.玄武岩层的最上部是枕状玄武岩,再往下是枕状玄武岩与席状玄武岩脉过渡带,岩心最下面就是席状玄武岩脉.自下而上,整个玄武岩组合的热液蚀变包括低温氧化带、低温还原带、网状脉过渡带和绿片岩相蚀变带.本文分析了蚀变玄武岩样品中的含金量和δ~(18)O.据信玄武岩中金的原始含量较为均匀,其值为0.5~1.0ppb.而各种蚀变带中金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低温氧化带0.44±0.07;低温还原带0.40+0.08;网状脉过渡带为0.66+0.21;绿片岩相蚀变带0.19±0.03.上述结果表明在低温蚀变带金曾一度发生过局部转移,但总体没有明显的贫化和富集.在网状脉过渡带的某些地方,金有局部的富集现象.但从总体上讲,实际上该带似乎没有什么金的大量富集.在绿片岩相蚀变带,金普遍遭受均匀贫化,结果使该带的平均含量较低,且变化范围很小.从与活动的海底热液喷气孔有关的某些块状硫化物矿床可以看到,绿片岩相蚀变过程中淋滤出来的金可以使金含量增高,或者使金混入深海富铁燧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