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彦  薛永强  谢献娜 《广东化工》2011,38(1):1-2,25
不同粒度的纳米TiO2具有不同的用途。文章以硫酸钛为原料,尿素作沉淀剂,采用均匀沉淀法,研究了不同平均粒径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工艺,讨论了工艺条件对其粒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工艺条件,采用均匀沉淀法可制备出平均粒径范围为8~40nm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在制备过程中,反应物浓度及配比、反应温度、煅烧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所制备粉体粒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度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或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纳米氧化镁(nano-MgO)在陶瓷、水处理、催化和材料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不同粒径的nano-MgO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范围。以MgCl2为镁源,尿素为沉淀剂,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首次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研究了nano-MgO的制备,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和焙烧温度对nano-MgO粒径的影响;根据这些影响规律,制备出了不同粒径的nano-MgO,并对其纯度、粒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可以制备出不同粒径的nano-MgO粉体;制备条件对nano-MgO粒径有显著的影响,反应温度和焙烧温度升高,nano-MgO的粒径增大;增大反应物浓度,nano-MgO粒径先增大后减小;MgCl2与尿素的配比增大,nano-MgO的粒径先减小后增大。这些实验结果为纳米氧化镁的制备、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卫清  薛永强 《辽宁化工》2011,40(1):7-8,11
以碳酸钠和氯化锌为原料,研究了直接沉淀法制备不同粒径的纳米碱式碳酸锌的工艺条件,讨论了工艺条件对粒径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沉淀法可以制备出平均粒径为7-16nm的纳米碱式碳酸锌;反应条件对纳米碱式碳酸锌的粒径有显著影响,反应物浓度越大,纳米粒子的粒径越大;反应温度越高,纳米粒子的粒径越小。  相似文献   

4.
均匀沉淀法制备不同粒径的纳米氧化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纳米氧化锌的功能和用途不同,因而需要制备出不同平均粒径的纳米氧化锌。论文以六水硝酸锌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研究了均匀沉淀法制备不同平均粒径纳米氧化锌的工艺条件,讨论了工艺条件对其粒径和产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均匀沉淀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的前驱体为Zn5(OH)6(CO3)2;制备的纳米氧化锌为六方晶系的球形颗粒,平均粒径为20~50nm;纳米氧化锌的产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配比(n尿素/nZn2+)的增大而增大;纳米氧化锌颗粒的平均粒径随反应物浓度的减小、反应温度和煅烧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粒子的理论基础和反应原理 ,并综述了过饱和度、反应温度及时间、煅烧温度及时间、反应物配比以及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氧化物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以六水合氯化镁和氢氧化钾为原料,通过直接沉淀法制备出纳米氧化镁,并对其进行了XRD和TEM表征.探讨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加料时间及螺旋桨转速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并初步确定出在SCISR中制备纳米氧化镁较适宜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无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钡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纳米Cu(OH)2的制备,考察了搅拌温度、硫酸铜溶液浓度等反应条件对纳米Cu(OH)2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均匀沉淀法可以制备出不同粒度的纳米Cu(OH)2颗粒。反应条件对纳米Cu(OH)2的粒径有显著影响,反应温度越高,纳米粒子的粒径越小;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越高,纳米粒子的粒径越大。  相似文献   

8.
均匀沉淀法制备不同粒径的纳米硫化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代硫酸钠为硫源,采用均匀沉淀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纳米硫化锌的制备,讨论了反应温度、加热方式、反应物的浓度及物质的量比对其粒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制备工艺条件,采用均匀沉淀法可以制备出平均粒径为4~24 nm、立方晶型的球形纳米硫化锌;制备工艺条件对纳米硫化锌的平均粒径有显著影响;加热方式对硫化锌的平均粒径影响较大,微波加热比水浴加热制备的硫化锌粒径小;此外,纳米硫化锌的粒径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醋酸锌和硫代硫酸钠物质的量比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共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浦  侯建国  张芳 《河南化工》2007,24(6):24-25,40
以氯化镁与碳酸钠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研究了反应溶液的pH值、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煅烧温度对制备纳米氧化镁粉体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对样品的性能进行测试,获得纳米氧化镁平均粒径约12 nm,且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0.
以氯化镁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镁,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对纳米氧化镁产率和粒径的影响,并对其形貌和红外吸收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可以得到分散性好、粒径较小且产率较高的纳米氧化镁粉体;最优化的工艺参数为沉淀剂与镁离子的摩尔比2:1、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3h、煅烧温度600℃和煅烧时间1h。  相似文献   

11.
以硝酸钕、草酸铵为原料,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采用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钕前驱体,将前驱体在空气中焙烧制备纳米氧化钕粉体。研究了反应温度、物料浓度等因素对粉体的影响,用激光粒度仪测得样品的粒度分布,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表征。实验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可以制得平均粒径为100 nm的片状氧化钕粉体。  相似文献   

12.
以苦卤水、烧碱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在表面活性剂的辅助下制备出纳米氢氧化镁粉体。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物质的量比、表面活性剂、不同干燥方式和滴加方式等对所得粉体粒度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粉体进行表征,用差热-热重分析仪(TG-DTA)分析了产物的热稳定性,并用激光粒度测试仪测试了产物的粒度大小及其分布情况。实验表明:在合适的反应温度及物质的量比下,用PEG200作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共沸蒸馏干燥制得的粉体为流动性较好且厚度约为10 nm的片状纳米氢氧化镁粉体。  相似文献   

13.
以六水氯化镁为原料,氢氧化钠和氨水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出前驱物氢氧化镁粉体;再将氢氧化镁煅烧后得到氧化镁粉体产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对所得产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为400℃,煅烧时间为3h的条件下,可以得到高分散性的颗粒状氧化镁;在400℃下煅烧8h得到的氧化镁粉体的红外吸收峰出现了红移和蓝移同时并存现象。  相似文献   

14.
张改  田敏  冯勋 《广州化工》2012,40(10):59-61
研究了以硼镁矿生产的工业硫酸镁和草酸铵为起始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超细粉体氧化镁的简单方法。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加料方式和煅烧温度等因素对粉体质量的影响,初步探索到较好的工艺条件,550℃为最佳煅烧温度。采用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DTA),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对该纳米微粒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氧化镁微粒呈立方晶格,形貌为椭球体,分散性好,粒径在25~35 nm之间。直接沉淀法合成超细粉体氧化镁操作简单,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产品纯度高,是一种易于工业化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田伟军  陈志刚 《广东化工》2012,39(16):62-63,70
研究了以锌泥为原料,采用二氧化碳法制备纳米级氧化锌的生产工艺,考察了乳化、合成、干燥、煅烧等工艺过程,结果表明:锌浆固液比为1/4,反应温度为80℃,反应压力为0.8MPa,搅拌速度1000μm,碳化时间90min,煅烧温度400℃,煅烧时间120min,得到的纳米级氧化锌产品粒径小于50m,比表面积在50m。幢以L,应用该工艺建成了一套1000t/a的生产装置。  相似文献   

16.
以硫酸锌和草酸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沉淀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讨论了不同工艺条件对粒径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沉淀法可以制备出平均粒径为21~47nm的纳米氧化锌;反应条件对纳米氧化锌的粒径有显著影响:纳米氧化锌的粒径随草酸与硫酸锌配比的增大而增大,而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且沉淀剂的加入方式对所制备的纳米氧化锌的粒度也有较大影响:一次性将草酸沉淀剂倾倒入锌盐溶液比缓慢滴加所得微粒的粒径较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卤水制备高活性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顺成 《辽宁化工》2010,39(8):806-808
以唐山南堡盐场的卤水为原料,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制备了活性氧化镁。研究了沉淀反应条件如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陈化时间和煅烧温度等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制备活性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碳酸氢铵与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比在2.0∶1.0~2.3∶1.0;反应物浓度在0.8~1.4 mol/L;反应温度在40~55℃;反应时间在45~75 min;煅烧温度在600~7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