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薛天祥教授高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发展与管理、高等学校科技、高等师范教育、高等教育评估、研究生教育和比较高等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教学模式研究是教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但这些研究大多侧重于普通中小学,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微乎其微,对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更为鲜见。本文探幽发微,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几种主要教学模式试作述析。一、教学模式的实质及其特点在对中国传统高等...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产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高等教育产业已初步具备了面向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而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银行信贷和股票市场相比 ,有其独特的融资条件和优势 ,完全可以成为高等教育产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本文对高等教育产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的背景、现状及优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发行高等教育债券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产业国际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把高等教育产业内涵确定为高等教育的产业要素、作为产业的高等教育组织和高等教育产业实体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者在国际化方面的特点和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产业化动因的分析,论述了高等教育产业国际化成为世界性趋势,并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产业国际化的经验中,得出了在全球化条件下和即将加入WTO的中国,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迫切性和使我国高等教育产业走上国际化轨道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研究的出现得益于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繁荣,但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构却并未在各国真正落地,这导致学科在诞生后就面临知识合法化的危机,有关高等教育学功用的质疑也越来越多。其原因并不来自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孱弱,而是无法利用知识与高等教育实践建立互动关系,在高等教育实践需求和学科知识供给之间还有较大的裂痕。历史上,高等教育研究将发达国家的经验向全世界传播取得一定的成功,也为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了解释高等教育发展现象的工具。然而,高等教育学的需求困境在于学科知识难以对不同国家变化的实践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引导。严格说来,社会成员需要更新有关高等教育性质的认知,这是对高等教育学的需求所在。不论是知识生产还是人才培养,中国高等教育学都应该直面实践,从关注专业经验走向关注专业知识,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的本土问题,提炼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本土经验和本土理论,重塑朝向未来的学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的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分层理论有三种主要模式,即功能主义理论、冲突主义理论、协调论。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机会、学业成就、教育意愿、就业成功率等。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影响则主要是规定和控制入学资格与条件、教育结构、社会地位、发挥选择性作用等。  相似文献   

7.
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述评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介绍了马丁·特罗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论和模式论的主要观点,以及此后特罗教授对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修正与发展,并对特罗教授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影响与局限性做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试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方法演变的规律及其原因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林德元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方法的演变不仅受各个时代人们认识事物的普遍方法的局限,还为认识工具所制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运用不同的工具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就可能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而这些研究结果又...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全民办教育”逐渐有了新的认识,鼓励和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已在社会各界形成共识。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鼓励、扶持民间兴办高等教育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自觉行动;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的途径,确立民办高等教育体制时机已经成熟。本文就当前呼之欲出的民办高等教育立法,作一回“纸上谈兵”。一、“光华学校”的警示以收取高额“教育储备金”作为办学经费的私立高收费学校(俗称“贵族学校”)自1992年诞生,随即形成一股热潮。仅广东就有此类学校40多所,全国达上千家。尽管这些学校…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走向未来的高等教育桂林工学院王殿华一、学校新概念──开放式大学学生不用上学校,呆在家里就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而且效果一点不比在学校里上课差,甚至更好,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但今天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变成现实。美国旧金山的“远程学习系统”公司...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科学发展观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认为把握机遇需抓好五个方面:一是全面协调好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把质量放在首位;二是全面协调好高等教育的结构,不断提高办学水准;三是全面协调好学科、校园布局,注重办学效益;四是协调好校、院、系的职权,适应建设学科团队要求;五是强调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重读特罗高等教育系统崩溃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增长与扩张导致诸多问题,在高等教育系统与文化整体中形成一个问题簇。这个问题簇影响高等教育系统核心要素并使它们成为问题要素,影响高等教育系统整体并使它成为问题系统,随之导致高等教育系统质变;系统质变形成精英、大众与普进三种性质不同的高等教育系统。三种系统之中,精英是规范系统与高等教育系统确立系统,大众是非规范系统与高等教育系统分化系统,普进是反规范系统与高等教育系统粉碎系统。大众与普进两个系统衍生后,高等教育系统可能由两种或三种系统构成,作为混合系统存在于教育系统与文化整体中;也可能由一种系统构成,作为纯一系统存在于教育系统与文体整体中。高等教育系统整体,随着非精英系统所占比例增加,逐渐走向系统分化,走向系统粉碎;高等教育系统为纯精英系统时,系统因确立而稳定;为纯大众系统时,系统因分化而震荡;为纯普进系统时,系统因粉碎而崩溃。高等教育系统崩溃,不仅导致高等教育社会心理与社会身份崩溃,而且危害文化其它系统及文化整体。这是特罗在《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中提出的高等教育系统问题预警,可以称为特罗高等教育系统崩溃预警!这一预警对高等教育健全发展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运用于中国时应密切结合国情,对成本分担主体进行再划分.对各主体分担比例的实证考察表明,高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士还未形成独立的分担主体,而学生及其家长的分担比例过高.这就导致成本分担中两大突出问题--分担主体模糊、缺位以及各主体实际分担比例不合理.因此,应确立"四位一体"(学生、高校、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士)的分担模式,通过对学生及家长收取有差别的学费、高校自身努力拓宽经费渠道、优化政府和社会基金投入等途径来实现高等教育成本的有效分担.  相似文献   

14.
对“六五”计划至“十五”计划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课题从研究内容与研究人员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结果表明:在研究内容上,主要特点是应用研究为主,微观研究占多数,研究领域相对集中在“高等学校教学”、“高等学校管理”、“高等学校德育”、“高等教育理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体制(制度)”、“比较高等教育”等方面;在研究人员上,主要特点则为课题负责人的所在单位主要是高等学校,地区分布上的相对集中以及课题负责人学科背景的多样化。这些特点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2 0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目前高校教学中尚存在诸多与这一任务相违背的现象。针对这些弊端,在新时期中,高校应明确研究性教学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采取各种与实践相适应的具体模式实施研究性教学,充分发挥其在高等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院校研究--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新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向.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致力于理论体系的建构而对实践性问题关注不足,引发了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中诸多实然与应然的矛盾.院校研究遵循行动研究的范式,对于形成新的管理科学和管理模式,深化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发轫于 2 0世纪初期 ,繁荣于 2 0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机构独有的特性不仅使其管理纷繁复杂 ,而且也使有关研究困难重重。尽管学者们在研究选题与研究结论上存在很多分歧 ,但在学术组织的管理结构、不同利益团体的参与方式、大学的有效领导及管理计划的有效运作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的认识。高等教育管理者和实际工作者常常相互抱怨 ,但学术研究的意义并不在于个别的研究直接影响具体的决策 ,而是长期的学术研究工作影响知识和信念体系 ,进而影响管理者如何从事其职业。高等教育与国家文化和学校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成果不具有普适性 ,但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8.
从大学城看高等教育价值观的选择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建大学城已成为中国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浪潮。本文从大学城构建的模式入手,进而从历史的、比较的现代的角度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哲学在认识论、政治论和生产力论之间的路径选择及在问题。提出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的重构思路-知识论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