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春风又绿长江岸。长江今岁逢春,别有一番新景象。不禁想起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中的这条江当然不是长江,更不是长江上游的川江、峡江。但是,谁也料想不到的是:当时光流至1200余年后的今天,江南的春日美景也有幸重现在长江三峡,千里峡江  相似文献   

2.
宋代诗人孙元京过峡中归州曾有诗云:“楚乡连月黄梅雨,岁岁天公吊屈原。”我们从五月峡江连绵不断的阴雨国走进暑气开始升腾的初夏六月。今年中国的六月,更是属于长江三峡的六月。民间传说的端午节就是六月里,这是三峡人怀念从这里走出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也是屈原逝世后的第2281年端午节,三峡两岸人家悬蒲挥艾、品香棕饮雄  相似文献   

3.
往事如烟,今事如梦。记得郭沫若1961年秋从重庆乘轮“再出夔门”、“过西陵峡”时,曾深有感触地写了一组纪行诗,诗中有云:“五十年来天地改,浑如一梦下荆州。”这是指他1913年首次出三峡至1961年这48年间长江三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说,诗中的“天地改”主要是政治上的涵义,可理解为三峡从旧社会到新中国的时代变迁,而不是反映三峡地形地貌的变化,与毛泽东同志的诗句“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复慨而慷”其意相同。  相似文献   

4.
往事如烟,今事如梦。记得郭沫若1961年秋从重庆乘轮“再出夔门”、“过西陵峡”时,曾深有感触地写了一组纪行诗,诗中有云:“五十年来天地改,浑如一梦下荆州。”这是指他1913年首次出三峡至1961年这48年间长江三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说,诗中的“天地改”主要是政治上的涵义,可理解为三峡从旧社会到新中国的时代变迁,而不是反映三峡地形地貌的变化,与毛泽东同志的诗句“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复慨而慷”其意相同。  相似文献   

5.
时令使者的脚步在谷雨小憩之后,又踏着春天的泥泞向清明走去。这是三峡的又一个美丽的季节,我仿佛又听到了峡江两岸深山中那清风飘荡的清亮茶歌:“年年有个三月三啰,姐妹们打扮上茶山呀……”是的,这意味着蜚声中外的三峡云雾茶又上市了!三峡人没有喝陈茶的习惯,尝新永远是三峡人生活追求的时髦。就像一入秋就盼着品尝柑桔的甜蜜那般,一过谷雨便渴望早品饮明前茶的清香。  相似文献   

6.
寻找三峡魂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自从少年时代读了李白这首脸炙人口的诗句,我就一直对长江三峡生发着美妙的联想和不尽的向往。 其实,那时的我对诗意产生了误解。我以为,李白大清早与身着银色长袍的皇帝告别,天空五彩的云朵笼罩着峡江。李白穿行在长江三峡,两岸的  相似文献   

7.
在三峡中游走,时时有人问:哪里是峡江中最值得驻足的地方? 答案常常是:青石。那里是长江三峡中无数绝妙的村落之一。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之自然景观,以竣山险水为其骨架,以奇花异木为其华饰,以幻云迷雾为其渲染神秘色彩。山、水、花、木、云、雾……诸因素之组合,方使其雄奇伟岸而誉甲天下。造物主赐予三峡这般神奇造化,正是三峡所谓得天独厚也。三峡画廊之自然景色随季节之变更而变让游人感受到她的日新月异,多采多姿。峡江水暖,桃花汛泛峰青峦翠、山花烂漫,满峡春色醉人;山雨忽来,洪峰迭起,惊涛拍岸,一江浊浪排空,夏之喧嚣让人领略无限风险;冬至水落江浅,礁滩竟露峥嵘,更显江天一线,看千峰堆雪,万谷鹰旋,引人回归苍茫的远古;三峡秋色最好看:两…  相似文献   

9.
秀三峡     
毫无疑问,长江三峡是神州众多自然景观中最令人荡气回肠、心旷神治之所在。美是一种境界。而体验美,本身也是一种境界。三峡很美。但在不同身份,不同职业者心目中,“美”的界定千差万别:才子佳人眼中的三峡,是一幅画或一首诗,可以随意把玩;达官贵人眼里的三峡,是一本贫脊蛮荒的奏折;船夫和峡江人眼里的三峡,则是“鬼门关”或“地狱”,那著名的“川江号子”,喊出的全是被峡江千年浸泡的辛酸……客观地说,美的三峡出现在世人面前,只是在新中国诞生之后。五十年代末期,变门天险“湖须堆”和位于西陵峡中段著名的“峻岭滩”被炸…  相似文献   

10.
五句子歌既流传于以三峡区域为中心的土家族,也盛行于汉族;既以爱情题材为主要内容,也表现丰富的劳动生活场景;既有单首成篇,也有长篇叙事。在宜昌清江流域、渔阳河流域甚至三峡峡江两岸,人们傍水而居,很多时候"情哥"、"情姐"隔江(河)相望而不能用语言表达,就用音韵婉转而嘹亮的"五句子"歌唱着表达男欢女爱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意志和自然的意志常常是相悖的:长江三峡作为一种地质构造现象和一个专用的地理名称,它原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美整体,从它形成之日起,便已成为一个以峡江地区为界限的地域概念;但是,自中国出现“大一统”中央政权以来,当权者在划定行政区划时总是将三峡地区强行分割开来,以隶属于不同的郡、县、州、府。夏禹平定水土之后分天下为九州,三峡分属梁州(后改益州)和荆州,秦统一中国制天下为三十六郡,三峡西部为巴郡,东部为南郡(南郡西至巫山);  相似文献   

12.
四月,大约正是长江里的鱼类开始进入繁衍的时期了。这些水中的精灵,对于生活在峡江两岸的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与鱼携手走过的数千年里,智慧的峡江人创造了奇特的鱼民俗;在这片神秘的水域中,依然流传着许多离奇的鱼故事。让我们逆流而上,一起去品味三峡的"鱼"。  相似文献   

13.
三峡再读     
<正>黄牛岩下,长江曾在此"背靠背"黄陵庙后,邂逅8亿年前的"石蛋"缩微在凤凰山上的峡江秘境那次惊艳的发掘未能消解三峡悬棺之谜平善坝:被时光抛弃的峡江小村依稀的峡江旧貌,在峡江号子里忽隐忽现自2003年6月,三峡首次下闸蓄水已整整10年过去了。后三峡时代,当初被全世界关注的喧嚣渐行渐远,但三峡仍在那里,立在时间的长河里,依旧神秘莫测,费尽思量。显然,她是一块值得一读再读的神奇山水。地质之美,人文之盛,我们该怎样表达一个立体的三峡呢?隐于  相似文献   

14.
旅行长江三峡过后,兴许给人带来“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感;而逛过万县夜市的游客,更会留下难忘的王峡之夜。“七百里三峡”以水经注》)之秋,漫山枫叶红了,红桔尽染层林,满眼尽是秋之美、秋之韵。坐在轮船上,凝目两岸群峰,莫不称赞“秋”之前加个“金”字是何等妙哉。桔红映红了川江,三峡的水流着桔香,三峡的风飘着芬芳。秋风醉了,三峡也醉了。入夜,星空灿烂。轮船靠拢万县码头,川东门户之城灯火如山似海,一片摧级辉煌。繁华的万夜市,历史悠久。在金秋时节显得更加热闹异常。长长的河街,曲曲的小巷,一溜儿摆着一篓篓鲜红鲜红…  相似文献   

15.
在去三峡工地的高速公路上,我脑海里反复思考的不是三峡大江截流,而是人类与自然这一对古老伙伴的万千情结。自然与人类曾有过许许多多的矛盾和冲突,但也常常出现一些有趣的默契和心灵感应。当长江三峡大江截流工程进入倒计时的紧张战斗时刻,自然之时序也正好进入寒露、霜降时节。峡江两岸,满眼橙黄枝绿,丹霞初梁枫林……按节气而言,此时应是“白雁已衔霜信过,青休闲送雨声来”的凉爽自然风景,但是三峡末秋雨声来。整个三峡地区入秋以来一直是艳阳高照,气温持续保持在摄氏30度左右,这是多年来罕见的天象。自然之高温,同三峡工地…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不走三峡,不算到过长江;不游三峡,不算了解长江。 这是因为万里长江上,三峡的风光无限,景观奇特,令人欣喜,令人惊叹,更令人神往! 由于三峡的历史悠久,文化重厚,催人叩问,让我思辨,叫人遐想! 50年代初,我作为年轻的新闻记者,第一次放舟三峡,那是为了领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意,欣赏“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的秀美,感悟下新滩时“雪浪如雷倏崩散,青天乍落一声桡”那种劈波斩浪的豪迈。 岁月如流,到了80、90年代,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人生磨练,我再以一个史学工作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17.
我们是三峡     
亿万斯年,奔腾不息的长江孕育出璀璨的文明,也给长江两岸百姓带来深重洪灾。滔滔洪水从三峡咆哮而过,肆虐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百姓只能简居而轻积蓄,筑堤以抗洪灾。根除长江洪患,实现长江安澜,一直是长江两岸百姓数千年的夙愿。  相似文献   

18.
今年12月14日是宏伟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一周年的喜庆日子,也是《中国三峡建设》杂志呱呱堕地一周年的纪念日。长江的历史已有上亿年,三峡的诞生也有几千万年,三峡的历史文化有文字记载的也有数千年了,三峡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至77年前1918年孙中山先生所著《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①。这些对于一个刚满一周岁的婴幼儿来说,她显得太年轻幼稚了。三峡具有古老文明,三峡工程又将是现代文明之结晶,这两者的撞击.两者的结合,必然衍生进发出新的火花,《中国三峡建设》杂志就是其中的一小粒。为了不使这一小粒火花堕落泯灭,在创刊之前…  相似文献   

19.
春三峡     
春天的脚步,在三峡是不易觉察的春人的容颜,在三峡问样难以辨认_;’;它的峡河内消一即使是八桃花盛I的季节,山0与峡谷绝少向作透露着的信息;自婆门顺流而下偷峰w】)你四个暇接,美妙传说退休想入外非,思想的船儿被“神女一牵引着,出没在“巫山_雨”之间,即使遇11存,早’I春同住;从宜昌南津大逆江l门上,你刚与白居易兄弟、苏武父子和欧阳修在一Z游洞话别,迎面又会碰11似原大人和王昭君、、古色的峡江,荡涤着历史的战火硝烟,存留着历史的演变痕迹,利用峡江这面K镜可从现实遥望纵深,游人多凭自身的喜好,选择镜组的台光…  相似文献   

20.
三过三峡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时代背诵李白的名诗我就曾十分神往长江三峡那独具魅力的风光名胜和意境。后来,我来到西陵峡口宜昌工作,走进三峡已不再是梦。可三峡仍旧留在我的梦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