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得到高成形质量的连杆衬套,以锡青铜连杆衬套为研究对象,以成形质量中内径扩径量、外圆度误差、直线度误差为评价指标,以旋轮参数中工作角、圆弧半径、轴向错距为变量因素,通过响应曲面法设计了试验表,采用错距旋压成形方式,利用Simufac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旋轮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最优旋轮参数组合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工件成形质量最优时的旋轮参数组合为轴向错距为5 mm,工作角为20°,圆弧半径为4 mm。对成形质量内径扩径量影响程度顺序是圆弧半径工作角轴向错距;对外圆度误差的影响程度顺序是工作角圆弧半径轴向错距;对直线度误差影响程度顺序是圆弧半径工作角轴向错距。 相似文献
2.
3.
基于Simufact的柴油机连杆衬套强力旋压成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Simufact旋压模块,对连杆衬套强力旋压加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稳定状态下应力、应变的分布规律,解释了部分缺陷产生的原因,为提高连杆衬套的质量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强力旋压成形后连杆衬套工件表面的残余应力影响着工件的尺寸精度、疲劳强度和硬度等,直接关系着连杆衬套的使用寿命。以锡青铜连杆衬套为研究对象,设计单因素实验法进行三旋轮错距旋压,利用Simufact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3个旋轮关键参数——旋轮轴向错距、旋轮工作角和旋轮工作圆弧半径对连杆衬套成形件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力旋压连杆衬套旋轮轴向错距在4 mm≤t≤6 mm较为合适;工作角在18°≤α≤28°较为合适;工作圆弧半径在4 mm≤r≤6 mm较为合适。此时连杆衬套的残余应力较小,使用寿命显著提高,为实际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强力反旋管型件时,旋轮直接与管型件相接触,因此,旋轮参数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型件的成形质量。以QSn7-0. 2管型件为研究对象,以成形质量为评价指标,对管型件进行错距反旋,利用Simufact进行有限元仿真。通过灰色关联法优化旋轮参数,得出各旋轮参数对管型件成形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于反旋管型件的成形质量,旋轮参数影响顺序依次为:旋轮工作圆弧半径、旋轮轴向错距、旋轮工作角。优化后的旋轮参数为轴向错距5 mm,工作角18°,工作圆弧半径5 mm。对此组旋轮参数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得到的管型件成形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8.
9.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强力旋压连杆衬套成形质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锻压技术》2015,(9)
为了实现对强力旋压连杆衬套成形质量(壁厚差和扩径量)的预测,进而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利用MATLAB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强力旋压工艺参数与成形质量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基于减聚类算法改进的K-means学习算法,用模拟实验所得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进而对旋压成形质量进行预测,通过与实测值对比,发现所建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性能良好,实现了RBF神经网络在强力旋压领域的成功应用,与原始K-means学习算法训练的RBF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所建模型比较,发现改进K-means学习算法训练的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拥有更优的性能。该模型不仅可以为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参考,还能缩短工艺参数的优化周期和减少实际实验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11.
12.
强力旋压工艺参数的选取对连杆衬套的力学性能、生产成本及生产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案进行了不同参数下的强力旋压试验,以旋压后工件的布氏硬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其灰色关联系数和灰色关联度,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得到了优化后的强力旋压的参数组合及对评价指标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将优化后的强力旋压参数组合与正交优化的参数组合进行对比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影响力学性能的主次顺序为:芯模与旋轮的间距热处理温度进给比,采用优化后的旋压参数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减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Simufact热锻模块对连杆热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连杆锻造中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锻造的进行,锻件材料缓慢流动并逐渐充满腔体;锻造过程中飞边导致锻件在分模面产生应力集中;锻件折弯区域应变变化比较明显;锻件主体等效应力、应变等分布均匀且相对稳定。该研究结果能为连杆锻造成形及热锻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得到较高成形质量的筒形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强力旋压与变薄拉深两种筒形件成形工艺进行分析,使用锡青铜杯形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imufact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同一毛坯进行两种不同成形工艺的数值模拟。以连杆衬套成形件的内径扩径量、外圆度误差、外轴线直线度误差、内轴线直线度误差与喇叭口长度为成形质量评价指标,选取最佳成形工艺,并对仿真可靠性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就锡青铜的三旋轮错距强力旋压与三次连续变薄拉深而言,变薄拉深工艺的尺寸精度略优于强力旋压工艺,且变薄拉深工艺形成的喇叭口较短,材料利用率高,适用于单一型号连杆衬套的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6.
强力旋压的旋轮参数严重影响连杆衬套的成形质量。为了科学准确地预测连杆衬套成形质量,本文在正交试验方案的基础上引入灰色系统理论。选择旋轮工作角、旋轮工作圆弧半径、进给比和减薄率作为因素,以成形质量作为预测指标,建立了影响连杆衬套成形质量的关键参数(内径扩径量和壁厚偏差)的GM(0,4)预测模型。在回代检验时发现GM(0,4)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小于10%,模型精度良好。将一组外来数据代入检验时,预测结果相对误差仍在10%以内。结果表明:基于灰色理论建立的GM(0,4)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结果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连杆衬套的成形质量,且建模简单实用,可为实际强力旋压参数的选取提供优化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连杆衬套强力旋压成形件的残余应力过大,影响使用性能的问题,在ABAQUS仿真软件中采用单因素设计试验方案进行强力旋压试验。以锡青铜QSn7-0.2为研究材料,探究强力旋压工艺参数对连杆衬套成形件残余应力的影响,分别以旋压成形件的轴向、周向以及径向3个方向的残余应力大小为测量目标,探究主轴转速、减薄率以及进给比3因素对连杆衬套成形件残余应力的影响,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确保仿真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连杆衬套成形件的轴向残余应力与径向残余应力随着主轴转速、减薄率以及进给比的增大均增大;周向残余应力则随着主轴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减薄率及进给比的增大而增大;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之间的误差小于10%,有限元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Simufact中强力旋压和变薄拉深模块分别对相同的连杆衬套毛坯进行了三旋轮错距强力旋压和3次变薄拉深两种工艺的数值模拟。以连杆衬套的实际外径、内圆度误差和壁厚偏差作为成形精度的评价指标,从而探究三旋轮错距强力旋压和3次变薄拉深两种工艺成形后的成形精度。结果表明,采用3次变薄拉深工艺加工成形后的连杆衬套成形精度略优于三旋轮错距强力旋压,但其强度低于强力旋压后工件的强度[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