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在Vero细胞上的传代稳定性。方法用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分别以0.01、0.1和1MOI接种Vero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共传13代。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测定病毒滴度;双抗体夹心法测定D抗原含量;免疫Wister大鼠,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病毒的免疫原性。结果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13代,病毒滴度基本稳定;D抗原含量呈下降趋势;免疫原性下降迅速。结论用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制备灭活疫苗,在Vero细胞上传代的代次越低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感染复数(MOI)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在Vero细胞中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Ⅰ、Ⅱ、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Vero细胞,观察不同MOI致细胞病变情况,并检测病毒滴度。结果病毒感染Vero细胞后48h,3组MOI(0.001、0.01、0.1)细胞病变均达莞。Ⅰ型病毒增殖高峰出现在接种后72h,3组MOI病毒滴度分别为(8.690±0.190)、(8.690±0.190)和(8.315±0.185)lgCCID50/ml;Ⅱ型病毒增殖高峰出现在接种后96h,3组MOI病毒滴度分别为(8.355±0.097)、(8.440±0.310)和(8.285±0.155)lgCCID50/ml;Ⅲ型病毒增殖高峰出现在接种后48~96h,3组MOI病毒最高滴度分别为(7.500±0.250)、(7.500±0.250)和(7.750±0.250)lgCCID50/ml。结论不同MOI对3型病毒增殖影响不大,可以采用低MO(I0.001)制备疫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sIPV)与3种玻璃包材的相容性.方法 将3批sIPV半成品分别分装至同批中性硼硅玻璃管制西林瓶(2 mL)、预灌封注射器及中性硼硅玻璃管制西林瓶(4 mL),将1批sIPV半成品分别分装至3批上述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derived from Sabin strain,s IPV)在动物体内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利用篮式生物反应器在Vero细胞上培养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收获病毒液,经超滤浓缩、柱层析纯化、病毒灭活后,制备三价s IPV,参考《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相关附录方法检测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HCP)、宿主细胞DNA及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HPLC法检测纯度;采用SDS-PAGE、Western blot法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病毒的特异性进行鉴定;将s IPV于第0和21天免疫Wister大鼠,微量中和法检测免疫后大鼠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并与野毒株IPV(IPV derived from wild strain,w IPV)组进行比较;通过观察ICR小鼠单次肌肉和静脉注射给予s IPV后产生的毒性反应及豚鼠反复给予s IPV后出现的速发型全身过敏反应,评价疫苗的安全性。结果 s IPV残余牛血清白蛋白、宿主细胞DNA、HCP检测结果分别低于2.5 ng/ml、100 pg/ml和100 ng/ml,疫苗纯度达95%以上;病毒形态及直径大小与脊髓灰质炎病毒一致,兔抗脊髓灰质炎病毒多克隆抗体可与对应型别的脊灰病毒的VP1、VP2、VP3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分别在31 000~38 000、27 000~32 000和26 000~28 000之间;二免后,s IPV大鼠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及GMT均高于w IPV组;小鼠的急性毒性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均为阴性。结论制备的s IPV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D抗原国家标准品,并进行协作标定及稳定性检测。方法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按照国家批准工艺制备分装三价候选国家标准品,并考察其均匀性;组织5家实验室采用统一的D抗原ELISA检测方法对候选标准品协作标定,确定D抗原标示值,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检测。结果候选标准品分装精度变异系数(CV)为0.21%;Ⅰ、Ⅱ、Ⅲ型CV值分别为7.39%、6.21%、7.75%;Ⅰ、Ⅱ、Ⅲ型在不同实验室间D抗原含量的CV值分别为4.03%~5.90%、3.48%~4.00%、3.03%~4.53%,抗原含量均一性良好;确定Ⅰ、Ⅱ、Ⅲ型最终标准品效价分别为180、191、243 DU/m L。将标准品于4及-20℃放置4个月,3个血清型的D抗原含量均未发生较大变化;25℃放置约7周时,各血清型D抗原含量才出现下降趋势;37℃放置1周时开始下降,尤以Ⅰ型最为明显。结论制备的候选标准品满足国家生物标准物质的要求,可应用于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体外效力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IPV)3针免疫大鼠的中和抗体效价,为确定Sabin IPV的最佳免疫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abin IPV对52只Wistar大鼠进行3针免疫,每针间隔1个月,每次免疫后30d采血并分离血清,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血清中抗脊髓灰质炎病毒3个型的中和抗体效价。结果大鼠经3针Sabin IPV免疫后,其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均显著上升,2针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已经达到100%,且原倍疫苗与稀释疫苗免疫大鼠后,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Sabin IPV在大鼠中有良好的免疫效果,经3针免疫可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脊髓灰质炎病毒Ⅲ型Sabin株(sPVⅢ)C抗原和D抗原,并分析其部分特性。方法采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PVⅢ的C抗原和D抗原,电镜观察病毒形态;SDS-PAGE检测病毒结构蛋白组成;微量BCA法检测蛋白浓度,计算每种抗原所占比例;细胞病变法检测病毒滴度。同时检测上样浓度及超离次数对C抗原纯度的影响。结果sPVⅢC抗原和D抗原在透射电镜下均呈球形,C抗原病毒颗粒密度较小,外壳大多较为松散,D抗原病毒颗粒密度较大,结构更稳固;C抗原由VP0、VP1、VP3蛋白组成,D抗原由VP1、VP2、VP3和VP4蛋白组成;C抗原和D抗原分别约占总蛋白含量的10%和90%,部分C抗原在分离前及分离过程中易产生聚集;D抗原的病毒滴度高于C抗原。降低上样浓度及进行二次超离可提高C抗原纯度。结论采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了sPVⅢ的C抗原和D抗原,C抗原滴度远低于D抗原,且部分易产生聚集,较难达到较高纯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sabin strain,s IPV)毒种(亚主种子、工作种子)及疫苗代次病毒(SO+4)的遗传稳定性。方法比较疫苗株SabinⅠ、Ⅱ型及PfizerⅢ型亚主种子、工作种子及疫苗代次病毒的感染性滴度及D抗原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对上述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各代次Sabin株病毒滴度均维持在7.62~8.62 lg CCID50/ml,D抗原含量均维持在30~128 DU/ml。与Gen Bank上登录的SabinⅠ(AY184219.1)、Ⅱ(AY184220.1)、Ⅲ型(AY184221.1)减毒株原始种子(SO)基因序列相比,Sabin株亚主种子(SO+2)、工作种子(SO+3)及疫苗代次病毒(SO+4)均未出现碱基突变。结论 s IPV毒种及疫苗代次病毒的全基因序列与原始种子相比,均未发生变化,毒力均一,遗传性状方面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在生产过程中的灭活效果进行验证及评价.方法 分别制备Sabin株Ⅰ、Ⅱ及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连续5批纯化液,加入终浓度为92.5 μg/mL的甲醛,37℃灭活12d.收集灭活前(0 d)及灭活1~6...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渗透压的摩尔浓度。方法选取本所2016~2018年1季度生产的92批次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 made from Sabin strains(Vero cells),sIPV],采用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检测其渗透压摩尔浓度,并对检测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 2016~2018年生产的92批sIPV渗透压摩尔浓度数据符合正态分布(P 0. 05),渗透压摩尔浓度均值为330. 38 mOsmol/kg,标准差为9. 38 mOsmol/kg。生产初期(2016年)与现阶段(2017~2018年)生产的sIPV渗透压摩尔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IPV渗透压摩尔浓度变化趋于稳定状态,本研究为该产品渗透压摩尔浓度限度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本公司研发的Ⅰ、Ⅱ、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纯化液进行蛋白成分分析及鉴定。方法 按照疫苗生产工艺,应用NBS篮式生物反应器生产单价脊髓灰质炎病毒原液,经超滤浓缩及分子筛和阴离子交换两步柱层析纯化方法,收集并灭活蛋白峰。透射电镜下观察病毒形态及大小;ELISA方法检测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HCP)及残留牛血清白蛋白含量;HPLC法分析单价灭活病毒纯化液纯度;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与电喷雾电离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ESI-MS)相结合的技术鉴定样品中所含蛋白成分。结果 Ⅰ、Ⅱ、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纯化液中可见球形病毒颗粒,直径25~30 nm;HCP、残余牛血清白蛋白含量分别低于50 ng/ml、2.5μg/ml;纯度大于95%;单价脊髓灰质炎病毒样品中含有相应血清型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组编码蛋白,且相应病毒蛋白成分数据库匹配相对分值在所含蛋白组分中均最高。结论 Ⅰ、Ⅱ、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液经纯化后,有效去除了杂质蛋白保留了病毒蛋白组分,单价病毒纯化液病毒蛋白成分明确,纯度较高,为后续该疫苗的研发与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 made from Sabin strain,IPV-Sabin)上市后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9日~2018年1月25日于河北省接种IPV-Sabin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回顾性分析该疫苗AEFI分类构成、报告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共接种IPV-Sabin 545 256剂次,报告AEFI 378例(发生率69. 33/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364例(发生率66. 76/10万剂),异常反应7例(发生率1. 28/10万剂),偶合症5例(报告发生率0. 92/10万剂),不明原因2例(报告发生率0. 37/10万剂)。一般反应主要包括发热、红肿、硬结,均发生在接种后0及1 d;异常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热性惊厥,均发生在接种后0 d。356例AEFI治愈或好转。结论 IPV-Sabin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用于适龄人群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生物反应器微载体系统培养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的条件,以提高Sabin株PV产量。方法应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培养PV,对其进行Vero细胞培养密度、病毒培养温度及病毒接种MOI条件的优化,收获病毒液后,检测病毒D抗原含量和感染性滴度,并进行全基因组深度测序。结果 9.0 g/L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得到病毒D抗原含量显著高于低微载体浓度培养结果(P0.01);病毒D抗原含量在34℃培养时最高(P0.01);病毒D抗原含量在MOI 0.050接种时最高(P0.05),MOI 0.010和MOI 0.005时无明显差异。SabinⅠ型480、525和Ⅲ型Pfizer株472、2 493位点突变率随着细胞培养密度(微载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提高病毒培养温度以及改变病毒MOI,大多数毒力相关位点突变率无明显变化。结论提高细胞培养密度、以MOI 0.050接种病毒以及34℃培养病毒均有利于提高病毒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配比及制备工艺的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Sabin株灭活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Ta P-Hep B-s IPV)的基础免疫效果。方法以中、低剂量s IPV与铝佐剂相互配伍的不同配方,设计4个DTa P-Hep B-s IPV联合疫苗实验组,即中剂量含铝佐剂s IPV组(A组)、中剂量不含铝佐剂s IPV组(B组)、低剂量含铝佐剂s IPV组(C组)、低剂量不含铝佐剂s IPV组(D组),并设相应各组分的对照组和上市的联合疫苗参考组。按0、1、2月基础免疫程序,经左右腿肌肉接种Wistar大鼠,于免前及每剂免后第30天釆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各组分抗体水平、GMT及阳转率。结果大鼠经全程基础免疫后,A、B组各型别脊灰病毒中和抗体阳转率均达到100%,C、D组为80%~100%;A、C组各剂次免后所诱导的各型别脊灰病毒中和抗体GMT值均高于同等剂量不含铝佐剂的B、D组,且均达到或超过参考组;B、D组所诱导的各型别脊灰病毒中和抗体GMT值均低于同等剂量的对照组。各组百白破抗体阳转率在首剂免后均达到100%,每剂免后,实验组百白破抗体GM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础免疫完成后,实验组和参考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转率为40%~88.9%;各实验组乙型肝炎抗体水平与对照组、参考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 IPV中剂量含铝佐剂的DTa P-Hep Bs IPV联合疫苗可诱导大鼠在基础免疫过程中产生良好且稳定的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配比及制备工艺的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Sabin株灭活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Ta P-Hep B-s IPV)免疫大鼠后的免疫持久性。方法以中、低剂量s IPV与铝佐剂相互配伍的不同配方设计4个DTa P-Hep B-s IPV实验组,即中剂量含铝佐剂s IPV组(A组)、中剂量不含铝佐剂s IPV组(B组)、低剂量含铝佐剂s IPV组(C组)、低剂量不含铝佐剂s IPV组(D组),并设各组分相应的对照组和上市联合疫苗的参考组。以已完成3剂DTa P-Hep B-s IPV全程基础免疫的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在全程基础免疫后第1、2、4、7、10、12个月釆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各组分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GMT值)。结果基础免疫后观察全程,A组各型别脊灰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持续保持在100%,B组为90%~100%,C组为80%~100%,D组为55.6%~100%。A、C组所诱导的各型别脊灰病毒中和抗体GMT均高于同等剂量不含铝佐剂的B、D组,且均达到或超过参考组;B、D组所诱导的Ⅰ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GMT均低于同等剂量的相应对照组,但Ⅱ、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GMT均能达到同等剂量相应对照组的水平。各组百白破抗体阳性率在观察全程均为100%,GMT与对照组相比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基础免疫后第12个月,乙肝抗体阳性率B组为70%、乙肝对照组为55.6%、A组为50%、C组为42.9%、D组和上市疫苗参考组均为30%,各组Anti-HBs Ag水平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 IPV中剂量含铝佐剂的DTa P-Hep B-s IPV所诱导的各组分抗体水平较稳定持久,可作为未来疫苗配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配比及制备工艺的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Sabin株灭活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TaP-HepB-sIPV)免疫大鼠后加强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中、低剂量与铝佐剂相互配伍的不同sIPV配方设计4个DTaP-HepB-sIPV联合疫苗实验组,即中剂量含铝佐剂sIPV组(A组)、中剂量不含铝佐剂sIPV组(B组)、低剂量含铝佐剂sIPV组(C组)、低剂量不含铝佐剂sIPV组(D组),并设相应各组分的对照组和Infanrix hexaTM疫苗参考组。以已完成3剂基础免疫的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在全程免疫第16个月接种1剂次加强免疫,进行安全性评价,并比较加强免疫前后各组大鼠血清中各组分抗体水平、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及阳转率,同时观察加强免疫对大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加强免疫后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大鼠接种部位未见红肿、硬结、溃烂等现象,且各组大鼠体重维持稳定。加强免疫后30 d,各组大鼠各型别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均为阳性,Ⅰ、Ⅱ、Ⅲ型抗体阳转率A组分别为100%、71.4%、85.7%,B组分别为71.4%、85.7%、100%,C组分别为80%、80%、100%,D组分别为71.4%、100%、85.7%;A组诱导的各型别脊灰病毒中和抗体GMT均高于B组,且可达到或超过参考组;B、D组诱导产生的各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GMT均能达到同等剂量相应对照组水平。加强免疫后,各组百白破各组分抗体GMT有5~106倍增长,联合疫苗实验组GMT与对照组相比,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免疫后,乙肝抗体阳转率乙肝对照组为66.7%,B组为55.6%,C组为50%,A组为16.7%,D组为14.3%,参考组为0%;各组Anti-HBsAg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两两相比,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aPHepB-sIPV具有良好的安全性,sIPV中剂量含铝佐剂的DTaP-HepB-sIPV联合疫苗所诱导的各抗体水平更加稳定持久,可作为未来疫苗最佳配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stra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和野毒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Wild stra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wIPV)在恒河猴体内不同免疫方案的免疫原性。方法将25只恒河猴随机分为5组:sIPV组(免疫3剂sIPV)、sIPV/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attenuated poliovirus vaccine,OPV)组(免疫2剂sIPV后,再免疫2剂OPV)、wIPV组(免疫3剂wIPV)、wIPV/OPV组(免疫2剂wIPV后,再免疫2剂OPV)和对照组(免疫3次稀释液M199),每组5只。OPV口服接种,IPV和M199经上臂三角肌处肌肉注射,2剂间免疫间隔时间为1个月。首次免疫前和每剂免疫后1个月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法测定血清中抗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中和抗体效价。结果除对照组外的4个试验组全程免疫结束后,恒河猴血清中均可检出较高水平的中和抗体,且所有恒河猴血清中Ⅰ、Ⅱ、Ⅲ型中和抗体全部阳转。Ⅰ型和Ⅲ型抗体免疫应答中,接种sIPV的2个试验组中和抗体水平高于接种wIPV的2个试验组(P<0.05);Ⅱ型免疫应答中,接种wIPV的2个试验组中和抗体水平高于接种sIPV的2个试验组(P<0.05)。采用wIPV/OPV序贯免疫,Ⅰ、Ⅱ、Ⅲ型抗体免疫应答均可获得与单独接种wIPV同样的效果;而采用sIPV/OPV序贯免疫,Ⅰ型抗体免疫应答效果低于单独接种sIPV,Ⅱ型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抗体第4剂免疫后水平也有所上升。结论 sIPV和wIPV在恒河猴体内均可诱导良好的免疫应答,初步证实了IPV/OPV序贯免疫的可行性,为今后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