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热塑性聚氨酯/聚氯乙烯共混材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再生热塑性聚氨酯与聚氯乙烯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等的研究,发现当TPUR含量在40%时具有较好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前由于在北方条件下广泛使用聚合物,急需解决具有高强度、高耐寒性和可焊性的新型共混聚合物材料的加工。热塑性聚氨酯与聚氯乙烯的共混物是用于制造这种材料的最有效原料。但是,欠佳的耐寒性限制了它们的使用。为了提高它们的耐寒性,人们对利用具有酯基的橡胶来改性聚氯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物的性能研究引起了兴趣。以牌号ЮМЭ的热塑性聚氨酯、牌号为C—7058M含稳定剂的聚氯乙烯、酯基橡胶  相似文献   

3.
樊文礼  刘奕麟  瞿金磊  张保岗  刘莉 《橡胶工业》2021,68(11):0838-0842
研究碳纳米管用量对丁苯橡胶(SBR)/聚氯乙烯(PVC)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微观呈长条状聚集态,聚集体由大量碳纳米管纠缠而成,碳纳米管直径为10~35 nm;随着碳纳米管用量的增大,SBR/PVC共混物的FL,Fmax和Fmax-FL逐渐增大,t10和t90呈缩短趋势,硬度、定伸应力、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逐渐增大,拉断伸长率逐渐减小,当碳纳米管用量为10份时,SBR/PVC共混物的物理性能较优;SBR/PVC共混物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着应变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碳纳米管用量的增大而增大,损耗因子随着应变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碳纳米管用量的增大而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4.
研究4种环保型增塑剂TOTM(偏苯三酸三辛酯),BXA-N{己二酸二[2-(2-丁氧基乙氧基)乙酯]},A-8000(己二酸聚酯)和TP-759(聚醚和聚酯的混合物)对丁腈橡胶(NBR)/聚氯乙烯(PVC)共混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是影响NBR/PVC共混胶性能的主要因素;添加增塑剂TOTM和A-8000的共混胶物理性能较好;添加增塑剂BXA-N和TP-759的共混胶更耐IRM903~#油和燃油C,在燃油C中浸泡后物理性能变化更小;添加增塑剂A-8000的共混胶的耐压缩永久变形性能和耐热空气老化性能较好。在4种环保型增塑剂中,增塑剂A-8000更适用于NBR/PVC共混胶。  相似文献   

5.
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酸改性,采用溶液共混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氨酯(PU)/CNTs复合材料,考察了CNTs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弹性回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U相比,用该2种方法制备的PU/CNT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都有所提高,但用原位聚合法提高的程度较大,而制备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弹性回复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共混比对氯丁橡胶/聚氨酯橡胶(CR/PUR)的硫化特性,硫化胶力学性能、耐热老化性能以及高温压缩永久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CR与PUR共混,可以提高PUR的硫化速度.当CR/PUR共混比在10/90~15/85时,共混物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耐热老化性能及压缩永久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7.
热塑性聚氨酯与聚氯乙烯共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叶成兵  张军 《中国塑料》2003,17(10):1-7
综述了热塑性聚氨酯与聚氯乙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热塑性聚氨酯与聚氯乙烯共混物的相容性、共混方式、热塑性聚氨酯的类型和组分、助剂和第三组分聚合物等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反应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MDI含量的聚乳酸/热塑性聚氨酯(PLA/TPU)共混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旋转流变仪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热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DI可以有效改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当MDI质量分数为1%时,共混物力学性能最佳,缺口冲击强度为40.0kJ/m2,断裂伸长率为214.1%,与未加MDI的共混物相比,分别增加了4.3倍和5.8倍,拉伸强度稍有下降(47.6MPa);SEM表明,MDI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加入MDI后,共混物的断面由海-岛结构变为核-壳包覆结构,相界面作用力增强;DSC测试表明,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冷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随着MDI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流变测试表明,MDI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呈现更显著的剪切变稀行为,推测共混反应机理为:MDI质量分数的增加,体系内依次发生PLA的扩链、支化和TPU的交联。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酸(AAc)接枝改性聚氯乙烯(PVC)和废羧基丁腈橡胶(WXNBR)共混物,在界面间生成化学键,增大两相界面间粘合力,改善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少量丙烯酸,就能在不降低拉伸强度的条件下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到良好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考察制膜工艺条件对于PVC/PAN 共混超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发现该影响与共混高聚物本身的相容性关系密切。虽然凝胶浴温提高都使膜的透水率提高而截留率下降,但相容性好可在截留率下降较小的情况下较大地提高透水率;利用少量NaCl 对凝胶浴的添加,也只有在相容性好时才能在不降低透水率的情况下有效改善截留率;蒸发时间的影响也因相容性不同而异,但延长蒸发时间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11.
聚氯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的共混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国庆  闫贻成 《黎明化工》1995,(3):14-14,16
将聚氯乙烯(PVC)与自制的热塑性聚氨酯(TPU)进行共混改性,试验研究了PVC分子量、PVC/TPU共混比及共混方法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XS-3型PVC与TPU的相容性最好,性能也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物的阻尼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物中硫化体系、炭黑种类、增塑剂用量及组分比对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物的交联密度增大,其损耗因子峰向高温方向移动,峰值升高,损耗因子不小于0.5的温度区域变窄;相比高耐磨炭黑而言,用半增强炭黑作填料可使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物呈现更好的阻尼性能;随着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损耗因子峰值升高,但该峰向低温方向移动;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物(质量比为70/30)的损耗因子不小于0.5的阻尼温域相对较宽,适用于常温,且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李方  曾勤  张旭玲  曾繁涤 《粘接》2007,28(3):21-23
利用超声分散、酸处理以及表面活性剂分散的方法将碳纳米管分散到蓖麻油中,制备了蓖麻油型聚氨酯/碳纳米管(PUR/CNTs)复合材料,观察了该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探讨了CNTs用量、酸处理时间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复合材料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蓖麻油中CNTs用量的增加,该复合材料的粘接强度不断提高,当增加到2%时,粘接强度提高84.4%;硝酸处理3 h的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粘接强度最大,比未酸处理的复合材料增加15%;表面活性剂分散的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粘接强度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闫承花 《合成纤维》2012,41(2):20-22
通过采用碳纳米管(CNTs)与聚酯(PET)切片混合制成抗静电母粒,再将抗静电母粒与PET切片共混纺丝制得PET/CNTs共混纤维。用纤维比电阻仪、摩擦式织物静电测试仪测量不同CNTs含量的共混纤维及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CNTs能明显改善聚酯纤维和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性能随着CNTs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利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PEG共混膜,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等表征测试方法,研究了PEG含量对PVDF/PEG共混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EG的加入使PVDF的结晶性能下降,同时也使其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PEG的亲水性,当PEG的质量分数小于5%时,PVDF/PEG共混膜的亲水性随着PEG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明胶对明胶/壳聚糖共混膜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出了一系列明胶/壳聚糖共混膜,并考察了制备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明胶的溶解方式对吸水率和溶胀比影响很小;随明胶分子量增加,共混膜的吸水率和孔洞体积增大;而随共混体系中明胶质量分数的增加,吸水率和孔洞体积亦增加,但溶胀比下降。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400、600、1000、1500、2000、4000和6000)对氯化聚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CPVC/PVB)超滤膜微观结构及其性能(纯水通量、截留率、机械强度和耐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分子量小于6000时,CPVC/PVB共混膜断面的指状大孔被疏松的多孔结构取代,PEG达到6000时,膜断面出现指状大孔结构,其微观结构与未加添加剂时的微观结构基本一致;PEG分子量为400和600时,CPVC/PVB共混膜表面为多孔结构,随着PEG分子量的增大,膜表面趋于致密。添加不同分子量PEG,均能使CPVC/PVB共混膜的水通量和耐污染性能大幅提升,其中PEG4000和PEG6000提高最多,但膜的截留率和机械性能略有下降。经过比较PEG6000作为添加剂,CPVC/PVB共混膜的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8.
热塑性聚氨酯与聚氯乙烯共混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TPU)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物。探讨了共混比对TPU/PVC共混物性能的影响,优化出TPU/PVC共混比30/70(质量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增塑剂、热稳定剂、填料对TPU/PVC共混物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耐油、耐溶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PU/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在共混时有协同作用,耐油、耐溶剂性均较好,从成本和实用两方面出发,选择TPU/PVC=30/70共混比更有实用性。随增塑剂DOP的增加,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在所选热稳定剂中,以硬脂酸钙制得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最好;在所选填料中,白炭黑的补强效果最好。扫描电镜观察共混物的微观结构显示,TPU/PVC共混比为30/70有较好的相容性,这与力学性能结果相一致。TGA分析显示,TPU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物的热稳定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TPU和PVC共混只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共混过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醚型聚氨酯(TX180UV)和窄口径羧基化多壁长碳纳米管(XFM03)、宽口径羧基化多壁短碳纳米管(XFM36)、窄口径羟基化多壁长碳纳米管(XFM02)、窄口径羧基化多壁短碳纳米管(XFM06)四种不同的碳纳米管制备了六种不同聚氨酯膜,并进行渗透汽化测试以及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断面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羧基化碳纳米管分离性能更好;短碳纳米管分离性能更好;宽口径碳纳米管分离性能更好;羧基化宽口径短碳纳米管(XFM36-PU)的分离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0.
以环糊精作为透湿改性剂,苯作为致孔剂,采用干法制备环糊精/聚氨酯共混膜.研究了致孔剂的用量对聚氨酯共混膜透湿性、热性能、拉伸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糊精能有效提 高共混膜的透湿性.随着苯含量的提高,薄膜的透湿性呈线性提高,热性能基本不变,抗拉强度有 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