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节能》2017,(8):67-68
生产工艺使用蒸汽的企业,由于高低能级的蒸汽用量不平衡,常有低压蒸汽排放,也有企业因供汽压力较低而影响生产。电动蒸汽压缩机可通过蒸汽升压,回收放散蒸汽,满足生产需要,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电动蒸汽压缩机实质是一种热泵,电能和低品位热能相结合,进而提高热能品位。  相似文献   

2.
栾东华 《节能》1993,(7):9-12
综合分析了印染企业蒸汽凝水回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印染行业特点,就回收利用系统产生的大量蒸汽凝水及余汽、余热资源,提高热能利用率、降低蒸汽消耗、改善蒸汽使用状况等提出了新见解及其基本应用方法。从理论及实际应用方面论述了回收、利用余热资源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王汝武  吴景峰 《节能》2002,(1):40-41
蒸汽喷射式热泵是利用喷射原理提高蒸汽压力的高新技术装备,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用于回收凝结水闪蒸汽和排放废汽、回收余热及低压蒸汽升压等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热管式锅炉是一种高效率的低品位热能回收装置,主要用于回收烟气余热,副产低压饱和蒸汽。回收的蒸汽可以并入同压力的蒸汽管网,补充化工生产系统用汽,汽量较大且热源稳定时也可用于发电或其它用途。兖矿煤化公司所属生产企业通过对焦炉烟气、锅炉烟气等低温余热的回收利用,取得明显的节能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烟尘、CO2和SO2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1热管式锅炉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1.1工作原理热管式锅炉是一种高效率的汽—水换热器,其核心部件  相似文献   

5.
方立斌 《节能》1999,(11):21-22
1前言现在的工业企业中,有很多的企业是使用蒸汽作为加热介质的。因此,有效地使用蒸汽是节约能源的关键。蒸汽中所含的热能由显热和潜热组成,潜热只能在多种间接加热的用汽设备中使用,当蒸汽释放潜热时,蒸汽就会转变成冷凝水,冷凝水所含的热能占蒸汽总能量的20%~30%。为了使蒸汽设备在最高效率下使用,用汽设备中形成的冷凝水应该尽快地通过管道排出,换句话说,排放的冷凝水温度越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也就越高,这时所排放的蒸汽冷凝水所含的热量最大。因此,将该热量有效地回收,并加以利用,是蒸汽供热系统节能的关键。世界…  相似文献   

6.
热泵技术是将低品位热能提升为高品位热能的节能技术,而蒸汽喷射式热泵在企业余热回收中,主要是利用高速流动蒸汽的喷射,提高余热蒸汽的运行参数和质量,达到余热蒸汽回收和再次利用目的。我厂是年耗蒸汽60~80万吨的联合化工、化纤企业,工艺加热后产生的余热蒸汽有相当数量,以往我厂在余热回收中采用热泵技术、溴化锂制冷节能技术来回收余热,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但还有一部份化纤生产装置的余热蒸汽没有利用,1993年我厂与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合作,用蒸汽喷射式热泵见图1,回收涤纶短丝后处理生产中排放出来的余热蒸汽,取得了…  相似文献   

7.
采用蒸汽二次压缩系统替代传统的阀门节流减压供汽系统,回收废热蒸汽及冷凝水中的热量.使蒸汽热能数量和品位得到充分合理利用,达到优化用能结构、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等目的。  相似文献   

8.
工业用汽设备在使用完蒸汽后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乏汽,其中含有大量的热能未被利用。为了更好的利用乏汽,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水汽分离回收设备,使乏汽中的蒸汽和水彻底分离以实现物质输送状态的单一化。通过保温管路输送至除氧器的进汽和进水口,最后进入锅筒加热,避免了传输介质状态多样化而造成的分子热运动加剧,降低了传输过程中的温度降低,减少了热能及水质损耗,实现水汽及其热能的充分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能耗成本。结果表明,乏汽本身无任何外排现象回收效率接近100%,其所带热能回收效率达到96.55%。  相似文献   

9.
在制药生产过程中,一方面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提供低压蒸汽,另一方面,又将放出大量的废蒸汽。由于废蒸汽压力很低,往往未能利用而被排放。如能把废汽回收、生产工艺、供热和供冷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建立起热能综合利用的总能系统,其企业能源利用率就可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蒸汽加热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为充分利用蒸汽的热能,一般会在加热管道出口安装疏水阀,保证蒸汽冷凝后再排出加热装置。但因疏水阀本身性能要求和高温冷凝水闪蒸蒸汽的产生,蒸汽被排出加热装置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以某造纸企业纸机乏汽回收工程实践为基础,介绍了一种基于蒸汽射流热泵技术的蒸汽加热装置节能的方法,利用加热装置入口管道和装置内部之间的压差,在射流热泵吸入口形成低压区,卷吸疏水阀泄漏和冷凝水闪蒸的蒸汽,重新进入加热装置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汽轮机配汽设计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现有汽轮机运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调节级不平衡汽流力和轴承静、动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发现了汽轮机配汽方式对瓦温、瓦振、轴心位置等的影响机理,阐明了汽轮机配汽方式对轴系安全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汽轮机配汽的综合优化设计方法.结合现场运行实践,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配汽优化对机组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产引进型300MW汽轮机轴封系统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剑萍 《汽轮机技术》1999,41(3):181-184,188
介绍了国产引进型300MW汽轮机轴封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对嘉兴电厂两台机组的轴封系统试验,分析了因该系统运行性能不良而导致汽轮机真空严密性差、轴端冒汽、润滑油带水等一系列问题的原因,经技术改进和运行优化,有效地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吴哲 《锅炉技术》2005,36(4):23-25
蒸汽中含有过多的杂质,会引起过热器受热面、汽轮机流通部分和蒸汽管道沉积盐垢,对锅炉、汽机和阀门造成严重影响。蒸汽取样装置是蒸汽取样的主要设备之一,在锅炉运行中,通过取样可对蒸汽进行严格化学监督起到重要作用。介绍几种蒸汽取样装置及设计改进,为蒸汽取样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M701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在两班制调峰运行方式下,机组每日启动时需启动锅炉提供辅汽.结合机组辅汽的用户以及余热锅炉的特点,在热态模式下利用余热锅炉的蒸汽来提供辅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安全可靠性,对同类型机组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汽轮机通流状态经济性评估技术的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汽轮机通流效率的各项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汽轮机通流状态经济性评估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进行汽轮机通流部分经济性状态评估后,可以利用相关的分析工具软件对影响汽轮机通流部分经济性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及计算,为电厂大修中汽轮机的检修提供检修的重点。以某一超临界660MW汽轮机为例,给出了汽轮机通流状态经济性评估的大修通流状态实测数据及评估结果,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汽轮机大修的重点检修工作。  相似文献   

16.
超超临界汽轮机汽流激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荆建平  孟光  赵玫  赵三星  刘言 《汽轮机技术》2004,46(6):405-407,410
对当前国内汽流激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分析和总结了汽流激振的机理、特征,并对汽流激振的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当前国外一些厂家超超临界汽轮机组所采用的一些汽封结构形式;归纳了防汽流激振的有效措施,最后对超超临界汽轮机汽流激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激光散射理论在汽轮机蒸汽湿度及水滴直径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蒸汽湿度的存在不但降低汽轮机组的运行效率,而且会引起严重的叶片水蚀,给汽轮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带来很大的危害.根据激光散射理论和Mie散射理论,利用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出三个不同波长的光能够在线测出汽轮机末级蒸汽湿度及水滴颗粒大小和分布,为监控和减少湿蒸汽对汽轮机的危害提供最直接的数据.图5表1参11  相似文献   

18.
汽轮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与其配汽方式密切相关,选择合适的配汽方式对机组运行极为重要。根据某热电厂6号机的热力参数汇总表,提出了计算喷嘴组流量与其进出口压力比的关系的方法,给出了新的配汽方式,并对两次配汽方式下的机组进行相关热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推荐的配汽方式下的机组经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姚福锋  陈党慧  康顺 《动力工程》2006,26(3):320-325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汽轮机抽汽口前透平级、抽汽口和抽汽口后透平级的流场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流场模拟的数学模型及其解法.描述了不同抽汽缝宽度时抽汽缝内和抽汽口透平级的流场结构.指出:抽汽使得抽汽缝内形成了一个惯性涡区,改变抽汽缝宽度将明显改变抽汽量和抽气口透平级内沿叶高的压力和速度分布;在抽汽量不变时,增大抽汽缝宽度,会使惯性涡区的尺寸加大而涡强度减弱;在抽汽端压差不变时,增大抽汽缝宽度将使抽汽口前透平级的轴向推力和扭矩增大、并降低抽汽口前后透平级的轮周效率,同时降低了整个抽汽道内的流动阻力.图10表2参6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型汽轮机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国外大功率汽轮机的发展概况,以及国外亚临界、超临界、核电汔轮机的技术特点,以哈汽厂为例介绍了国内汽轮机的发展状况、亚临界汽轮机的技术特点以及大型汽轮机的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