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设计国内首台双涡轮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的理论方法:优化叶片形状,采用增大出口叶片角方式增大泵轮力矩系数,进而满足液力变矩器在低速比区域内高效率的特点;将固定导叶改变成可调导叶机构,实现液力变矩器内部流场特性的改变,进而改变输出特性。运用CFD仿真软件分析设计新型液力变矩器,计算新型双涡轮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不同速比下的效率值,验证设计新型双涡轮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理论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由调速型液力偶合器或可调式液力变矩器和行星齿轮传动构成的液力机械调速装置具有效率高、寿命长、工作可靠等优点,特别适合应用于各种大功率工作机的速度控制.本文分析了液力行星齿轮复合传动装置的基本结构和系统的功率分流原理,介绍了风力发电恒速控制等几种典型应用实例及工作特性.新型液力机械调速装置有优良的传动品质及经济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与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周倩  董泳 《节能技术》2010,28(1):18-20
推导出可调导轮几何参数随开启角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导叶调节机构,从而建立了以导叶调节机构的输入为调节变量的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的特性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导叶可调式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动态特性,建立变矩器各叶轮全流道模型,利用多流动区域耦合算法中滑动网格法实现叶轮间流动参数的实时传递。采用动网格技术研究导叶调节速度对输出特性影响,实现了液力变矩器瞬态流动的动态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导叶调节速度越大,调节所需力矩越大,引起压力脉动越大;导叶可调式液力传控系统在阶跃输入下没有超调量,动态响应时间随输入信号的不同而不同,大约在8~9 s左右,开度变化幅度小则响应时间相对较快,变化幅度大则相对较慢;导叶可调式液力传控系统对恒力矩负载具有较好的控制能力,动态响应时间在2 s内。  相似文献   

5.
风力发电系统液力变速与传动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液力变矩器用于风力发电系统实现变速恒频的工作原理;基于最大风能的捕获,综合考虑机械传动系统的结构参数,得到适应变化的风轮转速、保持恒定发电机转速的液力变矩器输出转速调节范围;根据传动系的转矩平衡关系,结合风力机的转矩一转速特性,确定泵轮输入功率,由此初定液力变矩器的特征几何参数;从能量平衡方程出发,估算了整个传动系统的效率.以上研究工作为液力传动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我国石油钻采行业发展的需要,胜利石油管理局动力机械厂在吸取石油矿场机械Z12V190B型柴油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柴油机的进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冷却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改进,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更加适用于钻机驱动的C12V190ZL型柴油机,并与YBLT900-45MLW型液力变矩器配套,形成C12V190ZLPB型柴油机变矩器机组.通过两年多的现场使用,效果良好,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文章介绍了该新型柴油机及其配套变矩器机组的研制情况、结构特点和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2 MW风电机组的高效传动,通过实验方法测得导叶可调式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输出特性曲线,计算得到不同开度下涡轮力矩与涡轮转速的三次项系数关系式,推导风力发电液力调速系统行星轮系的数学模型,设计了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并对风电机组进行了动态仿真和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功率数值均大于实验值,风速小于5 m/s时绝对误差较小,风速大于5 m/s时进入正常发电工况,最大误差为7%。  相似文献   

8.
目前石油行业钻机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偏保守,动力容量配置偏大,运行操作中能量状态缺乏检测手段.石油钻机的起升系统是典型的周期变化的具有冲击特性的势能负载,为实现势能回收,储存和有效利用,在本研究中提出新的检测方案并研制出检测装置.该装置可全面准确获得钻井起下钻具作业时钻机传动系统的运行状态变化,功率变化,能量转换的实时特性,为研究钻机系统能量回收,利用和动力调峰运行技术提供基础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发现钻机的柴油机动力配置偏高,可通过减配或改进传动结构来提高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由可调式液力变矩器和行星轮系构成的液力机械调速系统具有寿命长、效率高和工作稳定可靠的特点,适用于作为大功率泵、风机和离心压缩机等设备的变转速运行调速装置。本文介绍了锅炉给水泵液力机械调速系统的原理,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液力变距器是广泛运用在传动系统中的一种液力设备,其结构参数如叶片厚度、叶片冲角等直接影响其传动工作效率.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参考大部分减速带能量捕获装置模型和运行参数的前提下,建立液力变矩器涡轮、泵轮、导轮的单通道模型.采用ANSYS-CFX对液力变矩器内液体流动进行仿真,分析了泵轮叶片厚度、涡轮叶片厚度对于泵轮、涡...  相似文献   

11.
电站锅炉水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述了我国电站锅炉水动力研究发展历史和现状,阐述了我国早期的电站锅炉水动力研究,亚临界直流锅炉研制,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研究,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水动力特性研究,并提出了我国电站锅炉水动力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发电设备将向着更高参数、更大容量发展,超超临界锅炉的蒸汽参数将达到700°C、35 MPa,这就要求针对该参数开展锅炉水动力研究;三大发电设备制造集团相继从国外引进了各种锅炉炉型配以不同的燃烧方式,应针对不同炉型、燃烧方式及煤种开展水动力研究,以确保锅炉运行的安全性;上世纪80年代编制出版了JB/Z 201—1983《电站锅炉水动力计算方法》,受出版时间的限制,许多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亟待补充.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激光多普勒测速方法及数值模拟方法对于循环流化床的鳍片管束惯性分离器的流动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绕鳍片管流动的气流速度、湍流强度等参数的分布,并对试验和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为下一步对鳍片管束撞击式分离器的优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一台2.8MW水火管锅壳式热水锅炉进行水动力简化设计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证明在简化设计的情况下,锅炉水循环一样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复合循环热水锅炉水动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惯性摆的波能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摆结构的波浪能吸收转换方法,并对采用此结构构成的水中载体所受到的波浪力及水动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实验模型,对其进行了运动学、动力学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大容量热水锅炉设计时水动力计算中的有关阻力、流动稳定性、过冷沸腾和流量偏差等问题,并从确保水动力和壁温可靠性方面对结构布置作出推荐。  相似文献   

17.
针对角管式锅炉水循环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其水动力计算方法,并对锅炉预分离系统的汽水分离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水动力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循环回路高度、锅筒压力以及再循环管布置与否对角管式锅炉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锅炉预分离系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升高,蒸汽向上携带液滴的能力降低,再循环管带汽逐渐减少,预分离系统内汽水分离效果改善。根据模拟结果,对锅炉进行水动力计算,结果表明:若炉膛吸热量不变,循环高度一定,随着压力的升高,循环倍率先增大后减小;若炉膛吸热量相同,运行压力也相同,随着循环回路高度提高,循环倍率增大;若锅炉不设再循环管,随着压力的升高,其循环倍率不断减小;相较于带有再循环管的情况,当压力较低时,其循环倍率较高,当压力大于5.8 MPa,其循环倍率小于带有再循环管时的循环倍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的自然循环热水锅炉水动力计算方法包括了简单回路、并联回路、结构不均的典型回路和下降管入口水温的计算,并且考虑了热力不均及水力不均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提出了防止气泡贴壁和产生过冷沸腾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HydrodynamicandHeatTransferCharacteristicsofMagnetofluidizedBedsS.C.Saxena(DepartmentofChemicalEngineering,TheUniversityofIll...  相似文献   

20.
以某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气化炉为例,通过建立控制循环水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解:央复杂结构IGCC气化炉水系统流量、热量分配和阻力平衡问题.结果表明:高循环倍率使足够的循环水量流过受热面,能确保受热面不发生传热恶化;气化炉上段三组水冷壁管组在目标流量下压降很大,若优化布置结构、简化汽水流程,并尽量避免汽水混合物沿受热管道向下流动,则能有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