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数据分析正在成为改变企业管理决策的有效方法,其思路能否用于油气田的勘探,以提高勘探成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明晰了勘探综合研究的大数据分析思路,提出了进行勘探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框架和勘探数据驱动的流程,对进行勘探大数据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渤海油田的钻井效率、保障作业安全,建立了数据准备、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及深度分析为一体的钻完井大数据分析平台,选取渤海P油田首批作业井录井参数,自动判别13种钻井作业工况,并与日报系统结合制作工况及3D井轨迹等可视化面板。结合数据关系与最小二乘法预测模型深度分析,优选钻井参数并进行实时监测,提高了第2批次井的钻井效率,实现了大数据分析与钻完井作业的深度融合。由于平台自身的可扩展性及搭建后使用者的易操作性,该技术推广性较强,可为钻完井工程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野外勘探采集技术的提高,资料处理技术的快速进步,综合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单一非地震资料的多解性,增强了非地震解释成果的唯一性,为石油勘探提供了大量的可靠信息。并使得重,磁、电资料的综合解释成为现实,非地震勘探在焉耆盆地找到了有利的含油气局部构造,在此基础上,焉耆盆地石油勘探获得突破,该成果后经钻探证实,这充分显示非地震勘探在石油早期勘探中,可缩短石油勘探周期,并为提高勘探效益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对青藏地区岗巴通-亚安乡、东巧-纳木错两条地表剖面301个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勘探试验分析,采用R型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对22项化探指标进行了优选。优选出主要评价指标为甲烷、重烃、蚀变碳酸盐含量、热释汞、荧光光谱F405、紫外光谱U222。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岗巴通-亚安乡、东巧-纳木错剖面主要优选指标的含量特征,定量评价了其综合异常。岗巴通-亚安乡剖面评价出Ⅰ级综合异常1个,Ⅱ级综合异常2个,Ⅲ级综合异常3个;东巧-纳木错剖面评价出Ⅰ级综合异常2个,Ⅱ级综合异常3个,Ⅲ级综合异常2个。化探结果较真实地反映地下油气信息,为该区油气勘探和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袁熙令  李大明  曲赞 《石油物探》1999,38(2):112-117
文中分析了伊川盆地的磁性界面,阐述了磁异常的特征。综合分析地质,磁异常资料后认为,盆地东南部的杂乱磁异常为橄榄玄武岩所引起;在磁性界面反演基础上划分了盆地基底构造单元,指出了雅岭-伊川低凸起盆地内寻找油气最为有利的地带。  相似文献   

6.
低孔低渗的复杂储集层在鄂尔多斯盆地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对常规测井提出了挑战,成像测井新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测井评价储层的能力,为更好的配合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根据地质特点开展了成像测井解释方法研究,经过精细解释和综合研究,提供了精确的地质新参数和解释结论,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
层序地层分析在裂谷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薛良清 《石油学报》2000,21(5):7-11
裂谷盆地演化可分为裂谷初始期、深陷期、后裂谷早期和后裂谷晚期阶段.反映构造阶段演化的关键界面为前裂谷期不整合面、水进面、最大洪泛面和后裂谷早期沉积顶部不整合面.最大洪泛期的沉积物可能是烃源岩最发育的层段.关键界面作图与烃源岩的确定对裂谷盆地的油气勘探有着重要意义.裂谷盆地的成藏组合类型为前裂谷期潜山油气藏;裂谷初始期低水位体系域河流、三角洲和水下扇砂砾岩体油气藏;裂谷深陷期水进体系域重力流水道砂体和浊积扇体油气藏;后裂谷早期高水位体系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和河流砂体油气藏;具断—坳叠合结构盆地的坳陷阶段发育下切谷、河流—三角洲和滨岸砂岩油气藏.在21世纪我国油气勘探实践中,应加强含油气大区层序地层学、陆相层序成因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寻找新的含油气凹陷与含油气层系、寻找隐蔽圈闭与老区挖潜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焉耆盆地油气勘探过程中,遵循勘探程序,坚持物探先行,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勘探初期,应用综合物探技术确定盆地第一口参数井,钻探结果不仅揭示了盆地的生、储、盖条件,而且发现了宝浪油田。随后应用构造--层序地层解释技术,部署了B1井并发现了宝北含油区块,针对该区速度变化大的特点,采用变速成图技术,精确查明了本布图背斜构造形态,进而探明其地质储量。在本东含油区块的发现和勘探过程中,主要应用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技术。在不同勘探阶段针对不同勘探对象采用相应的物探技术是焉耆盆地油气勘探取得显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西昌盆地流体包裹体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通过对西昌盆地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研究证实,储层成岩演化和烃类生成、运移、聚集的每一阶段均可形成流体包裹体,是储层孔隙形成环境、发育阶段以及油气演化、运移、聚集的直接标志.不同世代胶结物和不同期次孔隙充填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西昌盆地下二叠统烃源告演化及储层孔隙的发展经历了准同生期、成岩早期和中晚期、表生期、再埋藏早、中、晚期7个演化阶段.其中,表生期岩溶孔洞缝、再埋藏早期深部溶蚀孔洞缝和中晚期构造裂隙构成了区内聚烃期储集空间.石油开始生成和初次运移发生在晚二叠世(再埋藏早期),大量运移聚集发生在三叠纪(再埋藏中期),天然气大量运移聚集发生在侏罗纪及其之后(再埋藏晚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与海西期玄武岩喷发(热)事件、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及岩浆多期侵入活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程度的深入,油气勘探的地质领域日益复杂,测井解释面临的主要对象为低孔低渗、非均质等复杂储集层,解释难度大,成像测井新方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测井评价储层的能力,为更好的配合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经过精细解释和综合研究,测井参数精度得到提高的同时提供的信息量也大幅度增加,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扩展了测井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低阻油气层识别、复杂缝、洞型储层的评价、地层各向异性评价、地应力分析、沉积环境分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