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含氮化合物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调研了国内外大量含氮化合物文献基础上,指出含氮化合物在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首先含氮化合物在研究油气运移方向及路径方面有独特作用,例如吡咯类中性氮化合物可作为一种示踪剂用于油气运移研究――随着运移距离的增长,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绝对丰度会减小;其次在一些地区将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成熟度和油源对比参数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指出,在实际利用含氮化合物参数时仍然存在着与理论不相符的情况,建议在实际应用中要结合地质背景和其他地球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2.
油气地球化学参数及指标在含油气系统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含油气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有效生烃灶的确定、关键时刻的确定、油气运移路径的确定、运聚单元边界的确定、资源潜量的确定及目标潜力与级别的确定等6个方面,通过对上述6个方面研究的论述,阐述了油气地球化学手段在含油气系统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认为:油气地球化学方法贯穿于含油气系统研究的始终,应该重视油气地球化学测试技术及分析手段与含油气系统研究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的生源及成熟度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如饱和烃、芳烃及生物标记化合物以及含O、N、S等化合物在烃源岩成熟度,油气来源等方面的指示作用进行全面总结,通过研究其在源岩及原油中的分布特征,可以了解原油的性质及演化等特征,从而指导油气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4.
油气地球化学新技术新方法   总被引:28,自引:16,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自20世纪50~6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以来,经历了奠基建立、壮大发展、提高创新3个发展历程。近年形成的比较突出的新技术新方法主要是:油、气、岩轻烃测试技术方法;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以及运移、封盖条件测试技术方法;有机岩石学测试技术方法;油藏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方法与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技术方法等。油气地球化学实验测试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是:重视和发展快速定量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和多机联机分析技术;研究和建立油气水运移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和聚集评价技术;建立我国南方碳酸盐岩评价实验分析技术及标准;进一步加强完善天然气资源评价及运移、聚集和保存条件等方面的分析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在大宛齐油田滚动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高密度采样,将土壤游离烃直接检测技术和土壤吸附烃热释偏提取技术相结合的地表化探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大宛齐浅层油气田的滚动开发中,并运用现代石油地质理论――成油体系分析,再结合地震构造资料,对该油田进行了综合油气预测,结果使钻井成功率大幅度提高,油田产量迅速上升,说明了地表化探技术在浅层油气田勘探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7.
通过高密度采样,将以壤中游离烃油气直接检测技术和土壤吸附烃热释偏提取技术相结合的地表化探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大宛齐浅层油气田的滚动勘探开发中,应用现代石油地质理论——成油体系分析的新思路,结合地震构造对化探异常进行综合油气预测,使钻井成功率大幅度提高,油田产量迅速上升,揭示了这一方法技术在浅层油气田勘探领域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油藏地球化学在新站油气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简要介绍了新站油气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应用油藏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油气运移方向及油藏的连通性 ,得出新站黑帝庙、葡萄花油气藏内部纵向上同一油层不同砂岩组之间相互分隔 ;平面上同一断块油层连通性好、不同断块油层分隔性强及油气藏成因具有多期次性的结论 ,这一结论对于新站油气藏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维应力场数值模拟在油气运聚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张强凹陷现今三维应力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应力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定量化关系分析,运用油气运移势场,探索应力场在油气运移聚集研究中的应用;依据最大、最小主压应力大小和方向,为油田注来开发等提供合理化方案。该研究思路与方法将对食油气盆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挂片失重法测得A、B、C、D 4种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在CO2饱和的3%NaCl溶液中的缓蚀效率,并利用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它们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咪唑啉类缓蚀剂对金属的缓蚀作用,主要是其分子中的咪唑环和极性基团起作用;发生吸附时,咪唑啉衍生物分子上的咪唑环优先吸附在金属表面,然后牵引烷基支链R平行吸附在金属上。综合量子化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得出4种新型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B、C、A、D,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pyrene molecule shows its aromaticity localized in specific regions in the molecular framework as it is indicated by the calculated Nuclear Independent Chemical Shift (NICS) values, on previous electronic structure studies (García-Cruz et al. (2004) J. Phys. Chem. A 108, 5111 and Hernández-Trujillo et al. (2005) Chem. Phys. 308, 181), which is in full agreement with Clar's theory. The biradical formed at 400 K follows a simple mechanism, which yields an aromatic species as it is demonstrated by the NICS value. The analysis for testing the homolytic fragmentation and the unusual stabilization are also investigated. A possible implication of the reactivity of pyrene species in asphaltene form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The C—C bond dissociation energy(BDE) is a very important data in research of hydrocarbon cracking reactions, because it reflects the difficulty level of chemical reactions.Bu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obtain the C—C bond dissociation energy(BDE) by experiments,so using quantum chemistry calculation such a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to study the C—C bond dissociation energy is a very useful means.The impact of acceptor substituents and donor substituents on the C—C bond length distribution was studie...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仪长管输油渣油中几种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卟啉化合物进行分子模拟,并对其空间分子结构进行结构优化及计算,得到键参数、偶极矩以及电子吸收光谱等信息。通过分子的键参数和偶极矩发现,镍卟啉化合物的极性小于钒卟啉化合物,DPEP型卟啉分子的极性略大于ETIO型卟啉分子。计算了4种典型金属卟啉分子紫外吸收光谱的Soret吸收带和Q吸收带特征吸收峰,并得到4种卟啉化合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ETIO型镍卟啉C35-(ETIO-Ni)、DPEP型镍卟啉C35-(DPEP-Ni)、ETIO型钒卟啉C34-(ETIO-VO)、DPEP型钒卟啉C31-(DPEP-VO)。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驱油已成为老油田必要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但是其聚合物在地下驱油的流动机理难以明确.区别于传统实验,分子模拟技术从微观角度上在计算机上进行建模仿真-计算机实验,不仅弥补宏观实验和理论之间的空白,还具有研发周期短、低成本和低风险的优点.该研究方法具有较高灵活度,可满足复杂地层的极端条件,抵消实验和理论上的过度简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相烃源岩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海相烃源岩研究成果丰富,在形成环境、生排烃机制、评价技术和勘探指导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上述成果不仅发展了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方法,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为利于今后深入研究和有效评价海相烃源岩,从中国海相烃源岩的形成环境、生排烃机制、综合识别和动态评价技术、勘探理论等方面着重讨论了近10 a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多元生烃和分散可溶有机质等相关概念的提出、地球化学综合判识和地球生物学评价体系等新方法及其地质应用、海相有机质富集的动力学模式和不同类型烃源的多元生烃动态演化模式的建立等,并探讨了传统生烃理论面临的挑战、叠合盆地油气勘探对成烃成藏理论的更高要求及能够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或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子动力学(MD)和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量子化学方法,以油酸、油酸酰胺和二十四烷基环己烷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3种分子与Fe〖DK〗(110)表面的物理/化学吸附作用和分子内聚能,分析了温度对吸附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和油酸酰胺与Fe〖DK〗(110)表面通过范德华作用发生物理吸附,分子内通过范德华作用、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结合,物理吸附能远大于分子内聚能,使它们能形成稳定的吸附膜。油酸和油酸酰胺的吸附能和内聚能均比环烷烃分子的高,因此在不同温度下能够形成更稳定的吸附膜。同时,酸和酰胺分子中的OC=O通过向Fe〖DK〗(110)表面提供电子发生化学吸附作用,而烃分子不会发生化学吸附,使油酸和油酸酰胺形成的吸附膜更加稳定。温度升高,分子的动能增加,不利于吸附过程的发生,会使吸附膜的稳定性下降,减摩作用减弱;同一温度下,环烷烃的动能比油酸和油酸酰胺的大,这也是油酸和油酸酰胺形成的吸附膜更加稳定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自由基机理和正碳离子机理是烃类分子发生裂化时的主要机理。通过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的计算方法,研究了按这2种裂化机理进行的反应所得中间产物自由基和正碳离子的结构与特性,从而解释它们均易发生β断裂的原因,并对两者的反应条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三芳甾烷(TAS)是规则甾烷芳构化产物,其中C26-C28三芳甾烷系列稳定分布于原油和烃源岩有机质中。在常规色谱-质谱分析得到的芳烃馏分(m/z231)质量色谱图上,由于C2620R和C2720STAS异构体共流出而不能确定3种不同碳数三芳甾烷的相对含量,无法建立类似于C27-C29规则甾烷的相对含量三角图,从而使三芳甾烷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以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古生界代表性原油样品为例,建立了三芳甾烷相对含量三角图,并用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原油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区存在2种不同来源的原油,可以划分为2个不同的原油族群,而来自福山凹陷古近系的原油具有不同的C26-C28三芳甾烷组成特征,原油族群的划分也得到其他分子地球化学证据的支持。在高成熟的轻质油和凝析油中,规则甾烷系列由于浓度低而很难由常规的色谱-质谱分析技术进行检测和鉴定,三芳甾烷由于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而稳定存在,因此可代替规则甾烷用于油-油对比和原油族群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