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慢性失眠的发病机制与认知行为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失眠的发生、发展过程同个体因素和多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认为易感因素、诱发因素和维持因素等环节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reatment for insomnia, CBT-I)从对失眠患者病理心理学基础的分析出发,将针对失眠治疗的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等一系列治疗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组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基于网络的远程CBT-I操作相对便捷,弥补了传统CBT-I的一些不足,成为近年来主要的研究热点。药物和非药物的治疗方式从不同角度出发,发挥各自方式的优势,提高慢性失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杰  曹君利  刘鹤 《金属学报》2022,27(12):1322-1332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是主要通过电刺激、磁刺激等对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调控的一种非侵入性、安全、便捷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脑功能调控的相关研究和治疗,其在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调控、抑郁、焦虑、谵妄、失眠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上都有相关研究证实。临床科室如神经内科、康复科、疼痛科等多学科都广泛运用无创神经调控这一技术,但其在围术期的应用较少,尤其是针对全麻患者术后睡眠功能紊乱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术后睡眠功能紊乱是术后一个常见且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常表现为术后睡眠结构紊乱、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长明显缩短等,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睡眠功能更容易受影响。术后睡眠功能紊乱涉及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等很多影响因素,影响患者整个围术期甚至出院后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身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认知功能受损等,部分患者伴有躯体化症状如失眠或嗜睡、食欲减退、疲劳乏力、性欲减退等,严重者会出现自伤甚至于自杀。根据研究显示,抑郁障碍已成为导致伤残致死的第三大主要原因。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没有确切定论,但大量研究显示与生物化学、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学因素有关。临床常规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等进行治疗,如舍曲林、西酞普兰、百忧解等,但多起效慢,副作用明显,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近年来在治疗难治性疾病方面逐渐开始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本文主要探讨中药单体、中药药对、中药复方、中成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抑郁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广泛性焦虑伴失眠患者在抗焦虑治疗(艾司西酞普兰)初期合用或不用右佐匹克隆对患者失眠、焦虑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广泛性焦虑伴有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右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期为8周。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焦虑症状及疗效,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评定失眠症状和疗效,同时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在治疗第1周末HAMA评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在第2周末HAMA评分明显下降(P<0.01),试验组在治疗后第1、2、4、6周末HAM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8周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在治疗后第1、2、4周末SDRS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试验组在第1、2、4周末SDR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更易发生头痛、口苦、口干、恶心及困倦感(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右佐匹克隆治疗广泛性焦虑伴失眠,有助于快速改善患者的失眠和焦虑症状,但副反应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5.
吴伟  邓丽影 《金属学报》2021,26(5):511-515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是一组由于昼夜节律失调而导致的睡眠觉醒紊乱,由于患者主诉入睡困难、早醒、日间思睡等常被误诊为失眠而误治。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于2014年更新了诊断标准,2015年又发布了相关治疗指南。近年,多个国家发布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或共识。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的治疗方法不同于常见的睡眠觉醒障碍,重点是采用非药物的方法调控昼夜节律,重置24 h睡眠觉醒的正常节律。本文重点介绍其治疗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罕见的睡眠-觉醒障碍性疾病,分为1型(NT1)和2型(NT2)。NT1所占比例超过3/4,其临床特点包括日间过度思睡(EDS)、猝倒发作及夜间睡眠症状(如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睡眠中断、睡眠运动障碍等),并伴随代谢功能障碍、精神和情感障碍等。NT2临床表现主要为EDS,没有猝倒发作,而其他NT1型出现的症状在NT2患者中亦不明显。发作性睡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治疗EDS、抗猝倒发作、改善夜间睡眠等。本文将从研究进展的角度阐述发作性睡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前沿。  相似文献   

7.
秦玲  袁天懿  唐建良  吴小炼  费长顺 《金属学报》2016,21(12):1413-1418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及心理治疗的综合干预模式对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情绪、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慢性主观性头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前庭康复组、前庭康复+心理治疗组、前庭康复+药物组、综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干预方式包括前庭康复训练,每天两次,每次20 min;心理治疗主要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每周一次,每次60~90 min;药物治疗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20 mg/d口服。疗程均为8周。于基线和治疗第8周末,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CGI)、头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情绪、睡眠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8周后,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前庭康复组和前庭康复+心理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前庭康复+药物组(P<0.05);综合治疗组DHI各项评分、HAD各项评分及情绪异常(HAD≥12分)者较前庭康复组和前庭康复+心理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而DHI总分、躯体及功能因子分、HAD-A评分及情绪异常(HAD≥12分)者较前庭康复+药物组明显下降(P<0.05);综合治疗组PSQI评分及睡眠障碍(PSQI>7分)者明显低于前庭康复组(P<0.05),但与其他两组变化相近(P>0.05);4组SF-36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综合治疗组改善幅度较其他三组更明显(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疗法的综合治疗模式对慢性主观性头晕临床疗效显著,且对患者伴发的情绪症状及睡眠障碍疗效显著,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其中在情绪和生活质量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较其他治疗方案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毛洪京  刘义  徐莲莲 《金属学报》2016,21(11):1288-1291
目的: 比较曲唑酮与佐匹克隆治疗慢性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52例睡眠障碍受试者按排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76)和对照组(n=76)。研究组用曲唑酮50 mg/d,治疗8周;对照组用佐匹克隆7.5 mg/d,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4周、6周、8周末分别完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病人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比较两者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PSQI、PHQ-9、GAD-7总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2、4、6、8周末,研究组总睡眠时间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入睡潜伏期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研究组19.73%,对照组1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唑酮治疗慢性睡眠障碍患者能有效地延长总睡眠时间,佐匹克隆能有效地缩短入睡潜伏期。据此,佐匹克隆安全性优于曲唑酮。  相似文献   

9.
党翔吉  周玲  王艺璇  曾露 《金属学报》2017,22(4):477-480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个体化应用抗栓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个体化抗栓药物治疗的案例。结果: 临床药师依据阿司匹林及依诺肝素药动学及药效学特征分析患者慢性肾衰竭及皮肤血肿形成原因,参与抗血栓治疗方案的调整,并为患者提供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结论: 以关注特殊人群个体化用药,保证临床疗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经济,可作为临床药师药学服务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贾敏  黄金莎  刘群会  王涛 《金属学报》2019,24(11):1300-1304
右佐匹克隆是一种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通过异构性调控GABA受体发挥镇静催眠作用,是佐匹克隆的S异构体,但对中枢苯二氮卓类受体的亲和性比佐匹克隆强50倍,不良反应和毒性更小。右佐匹克隆于200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睡眠障碍。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的普及,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也在不断更新,临床上发现其不仅可用于治疗原发性失眠,还可用于呼吸睡眠暂停、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围绝经期等伴随的共病性失眠。因此,本文就右佐匹克隆近十余年来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国产西酞普兰和多塞平低剂量联用的开放性治疗, 探讨其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西酞普兰20 mg/d[原服有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回收抑制剂者药物及剂量保持不变] 加用多塞平(75~125 mg/d), 并与同期志愿接受文拉法辛治疗者对照比较。选择Hamilton 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前, 治疗后1、2、4、6周分值变化, 以基线减分率评定6周治疗效果, 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完成6周治疗者50例和30例, 脱落率分别为10.7%和9.1%, P=0.70, 6周基线减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率分别为92.0%、93.3%, P=0.83, 两法效果差异经Ridit 值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HAMA评定中, 精神性焦虑因子减分差值在4~6周时有重要统计学意义。靶症状结合因子减分差值分析中, 联用组的失眠、记忆 注意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在4~6周时较文拉法辛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0.01)。不良反应中按SS 集分析, 联用组有较高的口干、便秘及体重增加现象。结论:西酞普兰等选择性5-HT 再回收抑制类药物与抑制NE 再摄取作用的多塞平联用对GAD 显示出与SNRIS 相同的效果, 且安全性较高。因治疗成本不足文拉法辛的13, 对低收入病员群体是一种更为实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金晶  程虹 《金属学报》2021,26(10):1193-1199
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通常是一种以快感缺失,认知功能减弱以及社交障碍为特征的情感障碍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慢性应激动物模型以及MDD患者中普遍存在能量代谢紊乱的现象。线粒体在能量代谢中起着核心作用,同时还参与调节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过程。那么,线粒体代谢异常改变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现对线粒体能量代谢参与抑郁症发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抑郁症发病机制以及靶向线粒体为基础的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翟葳葳  余巧玲  刘平  邱博  吴惠珍 《金属学报》2022,27(9):1067-1074
非奈利酮是一种新型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起防治作用,并且具有显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与传统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相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本文对非奈利酮的基本介绍、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局限性等进行了综述,目的是为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选择。  相似文献   

14.
肖亮  郑高哲  黄瑜敏 《金属学报》2017,22(8):955-960
随着临床研究信息技术的普及,临床试验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的应用发展,以及通过远程的方法处理现场的工作和计算机自动化取代人工,临床研究行业逐步演变出了基于风险的管理模式。20年后的今天,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发布了新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欧美监管部门也颁发了临床试验监管新的指导原则,临床研究行业正在催生一个重大的变革。在临床试验基于风险的管理模式中,信息化技术和专业化的执行团队都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杜宝俊  李振华  李保双 《金属学报》2004,9(10):1160-1164
目的: 评价延参健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与阳性对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 完成病例202 例,其中试验组103 例, 对照组99 例。观察中医证候表现及通过胃镜、胃粘膜活检了解胃粘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变化。结果: 病理疗效试验组临床控制率21. 36 %, 显效率28. 16 %, 对照组临床控制率14. 14 %, 显效率16. 16 %(P<0. 05);证候疗效试验组临床痊愈率25. 24 %, 显效率47. 57 %, 对照组临床治愈率12. 12 %, 显效率为36. 36 %(P<0. 05)。临床试验过程中血、尿、便常规检查及心电图、肝、肾功能实验室检查,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延参健胃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辨证属寒热错杂证的患者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仍在全球蔓延,给公共卫生和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负担。疫苗在控制病毒传播和降低死亡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单克隆病毒中和抗体亦可降低病毒载量,改善症状,防止病情加重导致住院。目前约有数百项有关COVID-19疫苗及单克隆中和抗体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疫苗侧重于疾病的预防,而中和抗体侧重于疾病的治疗。两者临床试验的开展遵循不同的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在研究目的、试验设计、试验实施、观察要点及结果评价中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概述两者异同点,为新药研发及临床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会珍  韩磊  林晓冬  陈磊 《金属学报》2023,28(1):109-113
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腹部疼痛、消瘦、腹泻、脂肪泻等。迄今为止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且对此靶标明确、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药物寥寥无几。本文对胰腺炎的可能发病机制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其相关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叙述,以期为治疗胰腺炎的新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