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锋波  金淮  杨红通  刘永勤  任干 《施工技术》2012,41(24):72-75,82
根据城市地下管线的自身特性和变形特点,明确了刚性管线和柔性管线的控制指标。综合分析了地表位移、管线自身位移、应力、应变和转角等地下管线控制指标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北京、上海等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周边20条管线直接监测结果和153条管线地表间接监测结果的分析,指出工程施工可造成地下管线出现较大的整体沉降,地层较为软弱时管线总沉降量可能远超沉降控制值。地下管线的差异沉降(倾斜率)是控制其安全的重要指标,工程实际应同时控制管线的总体沉降和差异沉降,以合理评价地下管线的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
对北京地区72个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工程实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了矿山法车站、大断面区间隧道以及标准断面区间隧道的地表变形特点。根据地层条件的不同,对砂卵石地层和黏性土地层的地表沉降实测结果分别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提出了地表变形控制的建议数值。研究成果对北京及地质条件相似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工程地表变形大小预测、监测控制标准确定以及安全风险管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东莞市莞惠项目大断面暗挖工程为背景,通过制定风险评估及监测控制体系,对隧道周边建构筑和管线进行风险评估,给出内控沉降控制值和差异沉降控制值,并合理选择洞桩法施工工艺,辅以洞内超前注浆、深层注浆、补偿注浆等技术手段,提高对建构筑风险控制,降低结构和管线沉降及差异沉降,做到安全穿越建构筑物和管线情况下隧道快速施工的同时减小施工场地及对交通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法隧道工程周边地表竖向位移控制指标是判断工程安全与否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我国多个城市50个工程实测案例的分析,研究了盾构法隧道工程周边地表变形的特点。根据隧道断面大小、场地地层条件等影响因素的分类,对地表竖向位移实测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控制值。  相似文献   

5.
以某下穿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道路隧道基坑工程为例,阐述了该隧道基坑开挖的变形监测过程,对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沉降、周边建筑物沉降、地下水位、支撑轴力等项目的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监测数据反映出来的规律,及时掌握施工环境变化,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2)
本文结合富强路2#框架桥的工程实例介绍了顶进法施工过程当中对现场各种项目的监测。主要监测内容包括桩轴力监测、涵顶挠度监测、水位监测和地表沉降监测。其中,对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监测是通过典型断面的实测数据来观测其沉降情况;其它的监测项目是选取典型的测点进行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各项目的监测有效控制了顶进过程中的线路方向和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7.
唐扬  杨魁 《城市勘测》2018,(3):109-113
以天津市地铁六号线为例,采用高分辨率SAR数据集和时序In SAR数据处理方法获取了地铁六号线沿线高精细度的地表沉降监测成果,并利用纵、横断面分析方法从空间上分析了地铁沿线地面沉降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最后,结合工程开挖模拟结论和现场验证成果,验证了In SAR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施工沉降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后续的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大范围、长时间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依托城市轨道交通叠交隧道工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双线叠交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及隧道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隧道的施工次序对地表沉降有一定的影响,先施工浅埋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值略大。通过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兰州轨道交通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地区轨道交通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探讨了3种不同支护方案下地表的沉降规律。结果表明:地表沉降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MIDAS/GTS-NX模拟隧道暗挖施工对地表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在安全范围内,考虑工程建设的经济性,通过对3种支护方案的对比分析,采取初支后拱肩注浆的支护方案,既节约成本,又满足地表沉降监测控制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地铁16号线万泉河桥站工程为依托,对工程所要下穿桥梁进行现状检测、评估,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提出桥梁变形控制指标及控制标准。为确保工程自身及周边复杂环境安全,在基坑开挖、暗挖通道下穿桥梁和河流时分别采取相应的安全加固措施。施工时对周边环境风险进行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路基边坡沉降、桥梁沉降及倾斜值均小于控制值;下穿河流时暗挖通道洞内未发生透水现象;验证了风险控制措施的合理有效性,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外现有关于基坑变形、控制技术和标准、实验和经验数据的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基础上,结合宁波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实践,并基于14个深基坑工程实测数据,对宁波地区软土深基坑的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宁波地区深基坑监测过程中的预警指标体系,确保了基坑安全。进而,利用风险分析理论对深基坑工程开挖期的主要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进行分级,并采用基于权重的专家调查法进行调研,最后通过计算得到了宁波轨道某车站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度,并判定了风险级别。  相似文献   

12.
徐钉华 《城市建筑》2014,(15):335-335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隧道施工过程中,要努力减少工作的误差以要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提高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隧道施工贯通误差的测量精度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地铁线路互相重叠穿越,如何预测并控制隧道所在地层的变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托南宁地铁1、2号线在朝阳广场站形成的四线叠交隧道工程,旨在探讨四线叠交这种复杂空间关系下隧道盾构施工的变形规律,进而提出有效措施控制地基变形。基于对水文地质情况及隧道情况的研究,借鉴成都、武汉等地工程情况,提出采用上下洞夹层土体洞内加固、结构加强、螺栓加强以及下洞临时支撑相结合的加固措施来控制地基变形,通过数值模拟验算加固效果,并与现场监测数据作对比,结果表明,加固后地层沉降显著减小,地表沉降满足变形控制要求,隧道变形大大减小。本文的研究成果保证了该重叠段隧道施工的安全,也能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中杰 《中国市政工程》2012,(6):48-51,105,106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运营轨道交通的安全保护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课题。以上海新客站北广场地下交通枢纽工程为例,对砂性流变地质中紧临运营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基坑工程所涉及的基坑分区、土方开挖、支护成桩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内的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主导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已进入高潮。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由于城市环境复杂、线网规划密集以及建设时间的先后顺序不同,穿越和邻近既有建(构)筑物的情况不可避免。本文针对城市暗挖隧道近距离穿越不同类型既有结构物的安全影响及其控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新建隧道-岩土体-既有结构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关系,重点分析了不同结构的应力响应、变形响应特点,进而对结构安全性响应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穿越施工高风险的特点,建立了以变形控制为核心的工程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形成了相应的控制流程和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与投资控制相关的几个优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期不同阶段与投资控制相关的技术优化重点不同,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从规划技术的角度重点对投资控制进行总体优化,主要涉及项目的客流预测优化、线路总体设计优化、线路条件优化等,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总体控制建设规模和标准,降低建设费用。南京地铁一号线项目在这方面的成功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迎门滩—马滩隧道是黄土地区第一条下穿黄河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也是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的重点及难点工程之一;该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该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周边环境极为特殊,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及安全风险。为降低隧道施工风险,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在相关资料统计分析及专家咨询的基础上,主要考虑了机械风险、人工操作风险、工程地质风险、施工环境风险、自然环境风险以及人文与社会环境风险,建立了下穿黄河隧道盾构施工的风险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迎门滩—马滩下穿黄河隧道盾构施工风险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与工程现场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岳彤星 《山西建筑》2007,33(17):255-256
根据西安地铁、广州地铁等工程实践,分析了地铁工程造价的现状,从降低设备费用、土建工程造价及施工方法上优化等方面,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控制,从而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佛山一肇庆段控制性工程羚山长隧道施工为例,结合该隧道工程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为确保该工程的安全与质量,采取了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文章对该项技术的关键部分做了精辟的探讨,该技术不仅适用于羚山长隧道的施工,而且对其它类似工程的施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轨道交通周边环境安全是工程建设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对工程环境风险内涵进行研究,并给出具体的定义。根据工程周边环境对象的特点,研究其重要程度和安全特性,划分其重要性等级和安全性等级。结合施工对工程环境风险影响程度的预测和评价,对工程环境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估,判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确定其工程环境风险等级,为控制指标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研究了施工过程中和工后的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提出了一套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风险的新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