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解决近年来城市物流带来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地下物流为基础,对地铁与地下物流系统的结合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针对结合式客货共线地铁物流运输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武汉市为例对货运相关的地铁系统结构进行了方案设计,并通过Flexsim仿真软件建立物流模型对系统的货运能力建设成本和节能效益进行了预测.结果 显示:结合式...  相似文献   

2.
<正>1项目概况北京大兴新机场本期货运区位于新机场东北侧,主要功能设施包括航空货运站、货运综合配套设施及场地。航空货运站分别为机场、南航、东航货运站。各航空货运站内均包含冷链物流系统。本文以南航货运站冷链物流系统为例,解析北京大兴新机场货运站冷链物流系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物流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以及交通拥堵等问题,以地下物流系统为基础,分析了地铁与地下物流系统结合的地铁物流系统的可能性、优势与不足,并以西安为例对地铁站的货运能力与货运相关的建筑面积进行了理论预测,同时提出了适用于地铁物流的分离式与结合式两种综合地铁站,并进行了初步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铁物流相比于广义上的地下物流系统在前期投资和可参考工程数量上更具有优势,且预测显示扩建客运站的60%左右作为货运站,在2020年西安地铁就能为城市承担19%左右的非危险品物流压力,但是地铁物流存在服务范围与货物种类的限制,无法代替地下物流系统;在综合地铁站形式上,结合式地铁站能够根据客流量调整车厢布置,但是,对于依赖于列车协同运行技术解决货厢客厢共车问题而言,分离式地铁站避免了物流客流共节点,但运行依赖于协同调度管理技术以保证前后车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在规划设计中面临货运需求量数据缺失的难题,针对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适用性,建立了货运需求量预测模型,以优化其网络形态和性能。根据灰色关联理论、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提出了基于GRT-GA-BP算法的货运需求量预测模型,进而识别影响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货运需求量的关键因素,并对影响货运需求量的关键要素的历史数据进行训练以预测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货运需求量。以北京市某新区规划设计的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货运网络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案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提出货运需求量预测分析方法,能够为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数据基础,进而合理设计网络节点和通道的货运容量。  相似文献   

5.
传统港口集疏运方式——集卡车货运交通极大地影响了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给港口城市交通及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解决港城矛盾,促进港城融合协调发展,提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集疏运新模式——基于地下集装箱物流系统的集疏运模式,并以上海港为例,提出地下集装箱物流系统的布局方案,从交通、经济及社会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以集卡车为主的传统集疏运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港口集疏运货运交通的需求,地下集装箱物流系统对保障货物高效运输、减少交通拥堵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解决港城之间矛盾,综合效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1项目概况北京大兴新机场本期货运区位于新机场东北侧,规划用地约190公顷,远期货运区规划用地160公顷,效果图如图1所示。北京大兴新机场货运区按照全面服务物流产业链的发展模式考虑,本期设计目标年2025年,货邮吞吐量200万吨,远期货邮吞吐量400万吨。主要功能设施包括航空货运站、货运综合配套设施及  相似文献   

7.
刘志明  马保松 《建筑经济》2023,(S1):182-186
地下物流系统是一项复杂系统,涉及交通、物流、车辆、地下工程等多领域,是现代物流技术与工程技术的全面结合。地下物流系统技术产业化进入到商业开发,与之配套的项目融资模式研究需要结合城市地下物流项目特征设计;本文设计城市地下物流项目采用PPP模式的公私合作投融资架构,给出基于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SPV项目公司股权结构方案,以及项目从成立前期、建设期、运营期全周期各阶段适合采用的资金筹措方案和融资工具。本研究期望为城市地下物流项目商业化开发提供一套融资模式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预防货物运输导致的环境恶化和交通拥堵正成为城市交通规划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采用地下物流系统在城市范围内运输货物,是突破交通网络运输能力瓶颈、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物流服务质量的有效方式。但地下物流系统前期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因此,依托城市地铁的富余运能,结合地下物流系统实现协同运输,可以解决地铁沿线地区货物运输问题。笔者针对地铁与地下物流系统协同运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协同运输的3种可行方式。考虑地铁客运特征、地下货物运输特征和城市货物需求3个因素,提出运用K-means聚类和Dijkstra算法来定量化分析3种协同运输系统对城市地铁客运和地面物流配送的影响,为未来城市地铁和地下物流的规划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铁沿线站域地下空间是"地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研究主要对地铁车站类型及站域地下空间利用方式(即地下空间利用模式和用地特征)、站域地下空间控制要素及指标体系、环境容量控制、功能系统控制和竖向控制等进行探讨,并以常州市为例,提出地铁沿线站域地下空间开发控制要素的构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将城市货运功能从地面转移到地下空间,既能够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释放地面道路运输的压力,又能降低货运车辆尾气排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减少货运安全事故的发生。终端作为城市地下物流系统与其他运输形式衔接的重要节点,其合理的规划与否决定了地下物流系统能否有效提高运行效率。本文利用AnyLogic仿真建模软件,对南京某商业区地下物流终端进行建模、仿真和优化。通过采用敏感性分析实验方法对搬运AGV数量和打包时间两个参数进行优化,本文从货物流通、配送时效、设备利用率、车辆利用率等方面分析了地下物流系统的有效性,为该地区的地下物流终端规划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Underground space has been utilised in Hong Kong for many decades. It has been developed through various phases of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The early forms of underground space construc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war time protection and mining operations and this has extended with increased urban densification to numerous examples of underground basements that have incorporated car parks, retail and commercial underground spaces. Notable underground space also includes numerous road, rail and utility/service tunnels that comprise a network of over 500 km of tunnels in the city to accommodate essential services and transport. With the Mass Transit Railway (MTR) construction in the 1970s it kicked off a spate of excav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for metro stations and linking tunnel networks that has developed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and reliable metro systems in the world. The private sector has increasingly,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linked their commercial and retail properties to the MTR station network providing hubs of interest and commerce within the underground network. Since the 1990s, a few government “Not-In-My-Backyard” type facilities have been built in rock cavern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including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 refuse transfer station and an explosives depot.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铁站点影响区地下步行系统可以带动站点辐射区域的发展,为其增加人群的聚集度,它的可达性对提高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成都春熙路地铁站站点为研究对象,通过Python工具获取各条交通线路的站点等地理位置信息,通过相关搜索引擎搜索与整理相关信息,以GIS为主、AutoCAD工具为辅建立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区地下步行系统相关数据库和“时间—距离”模型;在基于3类主要出行方式的条件下,运用“层次分析法+GIS可视化”呈现该站点影响区地下步行网络的可达性作用机制,提出“地铁—公交—自主”出行的合理分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为地下步行网络设计规律提供建议,为其他站点地下步行网络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商业中心区功能高度复合、空间高度集聚,其发展要求建立舒适的全步行系统、空间垂直发展。地下空间的立体化发展机制是利用地下交通空间带动“地下商业、休闲、娱乐”功能发展,增强城市空间之间的联系使之达到功能混合、空间集聚、交通网络化的目的。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城市设计的关键在TOD模式导向下以轨道交通为“发展轴”,与其他区域或中心联系;以轨道站点为“发展源”、地下步行网络为“发展流”、地下车库为“发展块”,将机动车交通全部放入地下,构建片区化、网络化、立体化、简洁化的地下空间形态,建立轨道影响区内的全步行系统及立体步道网络串联公共空间、娱乐空间、商业空间,促进商业中心区的立体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虎继兴 《低温建筑技术》2021,43(3):20-22,3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已经进入轨道交通网络化时代.换乘车站将是轨道交通网络化的重要节点,工程建设中新建车站与既有车站换乘节点衔接已经是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工程.由于部分车站前期预留接口、换乘通道等无法满足远期客流需求的问题,亟需通过对既有车站预留接口进行改造,以满足换乘站近远期功能需求.深圳市地铁10号...  相似文献   

15.
The new Meteor metro line in Paris is forging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derground Metro system and the City on the surface. The author t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is metro and exam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with regard to its undergroun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The paper presents arguments for enhancing the underground environment as a specific space; extending the principles of surface layout to the underground development; and expanding opportunities for commercial activities and provision of services in underground space. The Meteor project has given the City and transport authorities a way to work together to ensure the optimal means of designing large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s.  相似文献   

16.
曾松亭 《山西建筑》2011,37(4):75-76
针对郑州地铁1号线的典型地下三层车站的基坑围护结构,对地下连续墙、排桩+止水帷幕等方案进行较为详细的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出了合理的围护结构形式,以使工程造价经济。  相似文献   

17.
姚燕明  孙巍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Z1):1411-1414
城市地下工程活动中,在已有的地铁车站周围进行深基坑开挖问题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程。当基坑必须与既有车站共用一幅连续墙,并且开挖深度比既有车站更深时,工程难度更高。通过建立三维板壳有限元模型,分析该类基坑开挖对既有车站结构内力的影响,讨论了基坑开挖对既有车站共用墙体和车站内顶、中、底板的内力影响,得到了一些内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