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沈雅婧  李兰娟 《金属学报》2019,24(10):1101-1106
目的:探讨B3型柯萨奇病毒诱发糖尿病发生的具体机制。方法:采用B3型柯萨奇病毒感染人胰岛细胞HUM-CELL-0058,病毒感染48 h后提取细胞总RNA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糖尿病相关LncRNA。对调控三种LncRNA转录的转录因子mRNA及蛋白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进行监测。构建了PAX6及NF-κB的过表达质粒,并转染病毒感染后的胰岛β细胞,检测柯萨奇病毒感染后异常表达Lnc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相关LncRNA,Lnc-P12792和MALAT1有上调表达,上升2~3倍(P<0.01),而HI-Lnc45的表达水平约为对照组的60%(P<0.01)。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调控HI-Lnc45表达的转录因子PAX6表达量降低50%而调控Lnc-P12792和MALAT1的转录因子NF-κB(p65)表达升高2.5倍(P<0.001),这与其调控的转录因子趋势一致。表明LncRNA的表达差异是由于该基因转录因子表达异常所导致。实时定量结果表明,三种异常表达LncRNA的mRNA水平回归B3型柯萨奇病毒感染前的正常水平,证明这一趋势可被调控这两种转录因子的表达量所拯救。结论:B3型柯萨奇病毒感染人胰岛β细胞会引起转录因子NF-κB的上调表达以及PAX6的下调表达,并引起下游与糖尿病发生有关LncRNA的异常表达,这可能是B3型柯萨奇病毒诱发糖尿病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不被翻译成蛋白但起着重要调控作用的RNA。近期的研究显示lnc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侵袭、早期诊断、预后评价、放化疗疗效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目前lncRNA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放化疗疗效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此方面的国际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环状RNA(circle RNA, circRNA)是一种单链、共价闭合的非编码RNA,其机制主要涉及到环状RNA的海绵吸附微小RNA(micro RNA, miRNA)、调节蛋白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与RNA结合蛋白作用及少许编码蛋白等。同时因环状RNA具有表达量丰足、高度保守、动态变化等特点,使其具有成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开发环状RNA疫苗以及环状RNA的基因编辑治疗等应用前景。心血管疾病位于全球疾病死亡原因的首位,现有的诊疗方法虽然能够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仍需探索新的发病机制与诊疗靶点。目前已有诸多研究报道环状RNA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机制联系,因此本文旨在阐释心血管疾病中环状RNA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环状RNA参与的三种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武帅  杨君  郑云 《金属学报》2022,27(7):814-821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确切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乳腺癌是由不同的亚型组成,在临床特征,遗传背景和分子标志物方面差异很大;microRNAs (miRNAs)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可以在转录后调控参与关键细胞过程各个阶段的基因调控。miRNA的持续失调在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转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取决于它们所处的细胞环境,作为致癌物或肿瘤抑制物发挥作用。作为一种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miRNA表达的失调似乎为各种癌症的诊断和预后领域开辟了新的机会。很多研究揭示了miRNA在不同癌症类型中的确切功能,然而结果并不一致,这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潜在的机制。本综述中将miRNA与乳腺癌遗传和分子背景相关联,描述miRNA在乳腺癌中的两重作用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胡洋  李智星  王果  朱院山 《金属学报》2018,23(4):456-463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化疗是结直肠癌重要的治疗方式,但是化疗耐药使得许多患者治疗失败,其具体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是指一类不具有蛋白质编码功能且转录本长度大于200核苷酸的长链RNA分子,能通过调节染色质修饰,转录和转录后加工来参与癌症发生和发展。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s在化疗耐药的发展和维持中起到重要作用,lncRNAs可以通过影响药物转运体,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调节信号通路等过程来调控结直肠癌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本文综述lncRNAs在结直肠癌耐药中的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中解决结直肠癌耐药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周广琛  刘怡希  郑云 《金属学报》2022,27(5):575-587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一直都居高不下,其病变与基因突变、表观遗传改变和相关信号通路激活有关。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0~24 nt的非编码RNA,可以调控靶标mRNA的表达并控制各种细胞机制。作为CRC的治疗和预后的新型标志物,miRNA与CRC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本综述中,我们就CRC组织中失调的miRNA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特异性miRNA与CRC增殖、转移、凋亡、化疗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miRNA在CRC治疗和预后上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增殖及其对迁移能力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CCK-8活细胞计数法分析氧化苦参碱不同浓度(0、1、2、4、6、8、10、20 mg/mL)在不同时间(24、48、72 h)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Transwell法观察氧化苦参碱对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Q-PCR法检测EMT相关因子Snail-2和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浓度为2、4、6、8、10、20 mg/mL的氧化苦参碱处理MDA-MB-231细胞24、48和72 h后,对细胞的生长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实验提示2 mg/mL氧化苦参碱可使G0/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S期和G2/M期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细胞生长阻滞于G0/G1期。中、高浓度氧化苦参碱(4 mg/mL、6 mg/mL)处理12 h能明显抑制MDA-MB-231的侵袭能力,抑制Snail 2 mRNA的表达(P<0.01),上调E-cadherin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P<0.01)。结论: 氧化苦参碱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侵袭有抑制作用,具有潜在的抗肿瘤生长和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8.
依靠维修电工的工作经验和感觉器官,对机床电气进行问、看、听、触、闻等的诊断,称之为机床电气“实用诊断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维修实践,浅谈其应用体会。1.问:询问机床故障发生的经过。(1)故障发生在开车前、开车后,还是发生在运行中?是运行中自行停车,还是发生异常情况后由操作者停下来的;(2)故障发生在什么工作顺序,按动了哪个按钮,扳动了哪个开关;(3)故障发生后,设备有无异常现象(如响声、气味、冒烟或冒火等);(4)以前是否发生过类似的故障,是怎样处理的等。2.看:直观机床电器真实现象并进行分析处理。例…  相似文献   

9.
N7甲基鸟嘌呤核苷酸(N7-methylguanosine, m7G)是一种常见的RNA转录后修饰,在RNA加工、代谢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由甲基转移酶1(methyltransferase 1, METTL1)和WD重复结构域4(WD repeat domain 4, WDR4)复合物调控。多项研究表明,METTL1/WDR4复合物促进或抑制许多肿瘤的进程,包括头颈部肿瘤、肺癌、肝癌、结肠癌、膀胱癌和食管鳞癌等,这依赖于tRNA或miRNA的m7G甲基化修饰。因此,METTL1和m7G修饰可以用作生物标志物或潜在的干预靶点,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将主要讨论METTL1通过m7G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和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由19~25个核苷酸组成的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单链非编码RNA,其生物学效应是通过与mRNA互补配对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缺血再灌注后会导致肠黏膜屏障损伤,且与临床上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都有一定的联系。目前有众多研究显示,miRNA的亚型基因miR-34a-5p、miR-351-5p、miR-682、miR-21等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控一系列信号转导进而影响肠I/R损伤的发生、发展。因此,揭示miRNA在肠I/R损伤中作用机制,并可为肠I/R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杨红  周杰  阳晓晴 《金属学报》2019,24(5):535-540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对MCF-7乳腺癌细胞自噬及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裸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为模型组、3-MA组、胡黄连苷Ⅱ高剂量(100 mg/kg)、中剂量(10 mg/kg)、低剂量(1 mg/kg)组。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随后移植于裸鼠体内,建立MCF-7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测量各组裸鼠体质量;测量乳腺肿瘤体积并计算出肿瘤抑制率;HE染色法观察肿瘤细胞形态;TUNEL法检测MCF-7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胡黄连苷Ⅱ能显著抑制乳腺癌裸鼠体质量的降低(P<0.01);提高肿瘤抑制率(P<0.01);改善病理组织结果;促进MCF-7细胞凋亡;增加Beclin1蛋白的表达;降低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胡黄连苷Ⅱ对MCF-7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PI3K/AKT/mTOR通路从而增强MCF-7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施经斌  熊阳 《金属学报》2022,27(5):562-574
乳腺癌是一种侵袭性强、转移性强、复发率高的恶性肿瘤,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乳腺癌细胞向其他组织的转移。肿瘤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的肿瘤微环境为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提供条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对乳腺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及机制,包括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免疫和炎症细胞、血液和淋巴管网络及细胞外基质,并讨论如何为预防乳腺癌转移提供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在中国乳腺癌患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8例中国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餐后单次口服卡培他滨片0.6 g(0.15 g/片,4片)后进行多点采集血样。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检测血浆中卡培他滨的血药浓度,以非线性混合效应软件及模型(NONMEM)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卡培他滨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并获得其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最终建立的吸收及消除模型为一室模型,模型的清除率(CL/F)药代动力学公式为:CL/F=291×eηCL ×(CCR÷93.1)0.47。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L/F为291 L/h,表观分布容积(V/F)为556 L,吸收速率常数(Ka)为1.05 h-1。同时发现,肌酐清除率(CCR)对卡培他滨的清除有显著影响。 结论:所得模型稳定,能较好地拟合卡培他滨在中国乳腺癌患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征,可用于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近年来关于卡培他滨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上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现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卡培他滨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4年3月以前Cochrane、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根据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加入卡培他滨的化疗方案对比不加卡培他滨的化疗方案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最终将数据通过Revman 5.2 软件合并及分析。质量评价采用 Cochrane Handbook 5.0.1 的评价方法。结果: 总共纳入9个随机临床对照实验及1个半随机对照试验,共1 449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卡培他滨的化疗方案对比不加入卡培他滨的方案,可以提高总反应率(RR=1.61; 95%CI:1.29~2.02,P<0.0001)及完全反应率(RR=1.68;95%CI:1.04~2.71, P<0.03),减少肌痛和骨髓抑制的几率,但同时会增加胃肠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的发生概率。两组方案在部分反应率和其余不良反应上尚不能认为有差异。结论: 联合卡培他滨的化疗方案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作用上,可以提高总反应率及完全反应率,但是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防治胃肠道反应及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纳米雄黄体内体外对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萤火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 Luc)基因标记小鼠4T1乳腺癌(4T1-Luc)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生物发光法(Bioluminescent method, BLM)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形态学及Annexin V/PI 双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4T1-Luc细胞接种雌性BALB/c小鼠乳腺脂肪垫制作原位乳腺癌模型,纳米雄黄(4和 8 mg·kg-1·d-1)灌胃治疗 20 d,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连续动态观察小鼠乳腺肿瘤生长变化,治疗末期处死动物、剥离肿瘤块称重,并制片HE染色和CD34标记观测肿瘤组织内细胞核分裂像、新生血管形成及坏死改变。结果: MTT法和BLM法检测显示 1.56~50 μg/mL 纳米雄黄体外显著抑制 4T1-Luc 细胞的增殖(P<0.05);形态学观察和Annexin V/PI染色显示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改变。体内纳米雄黄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4T1-Luc原位乳腺癌的生长(P<0.05);肿瘤组织制片观察,经纳米雄黄治疗后肿瘤组织内细胞核分裂像和微小血管显著减少(P<0.01),肿瘤组织内部呈显著的坏死改变。结论: 纳米雄黄体外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并主要通过减低原位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导致肿瘤组织坏死而发挥抗乳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FOX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肝癌干细胞生长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4例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ncFOXC1的表达。同时检测lncFOXC1在肝癌干细胞小球中的表达。建立lncFOXC1低表达的稳定细胞系,通过干细胞小球形成和小鼠皮下成瘤实验观察lncFOXC1对肿瘤形成的作用。 结果: lncFOXC1在肝癌组织和干细胞小球中显著高表达(P<0.05)。lncFOXC1敲减后显著抑制了肝癌干细胞小球形成和小鼠皮下肿瘤的生长。结论: lncFOXC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调控肝癌干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具有预后差、复发率高、侵袭转移快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化疗是临床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随着治疗的进展,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反应,从而使治疗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寻找有效的增敏靶点和制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价值。本文将从三阴性乳腺癌放疗及化疗现状,已知的增敏靶点研究进展以及具有潜在增敏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方面予以综述,旨在为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目前在临床上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的应用中最为广泛,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他莫昔芬可大大提高乳腺癌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风险。目前关于他莫昔芬造成肝脏脂毒性的研究并不详尽,其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对他莫昔芬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这一现象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深入探索其机制及研发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全铭  杨洋 《金属学报》2020,25(4):475-480
三阴性乳腺癌为雌、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治疗靶点,晚期治疗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近年来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四个方面,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