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抗肿瘤药物水溶性差、药代动力学行为不理想等特征在临床应用中严重影响疗效。抗肿瘤纳米制剂的开发可以实现药物増溶的目的 ,能够改善抗肿瘤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抗肿瘤纳米制剂的研究现状,分别从整体和细胞水平介绍其药代动力学行为特征,探讨抗肿瘤纳米制剂发挥优势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PBPK)是定量药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其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医疗实践的各个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药物早期开发阶段的人体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预测、临床研究阶段考察各种生理和病理等因素对PK的影响、特殊人群剂量调整、药物相互作用等。近年来,PBPK模型在工业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监管机构也认可PBPK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积极指导作用。随着模型指导的药物研发的发展和普及,将PBPK模型与其他常用建模方法,包括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opPK)、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 pharmacodynamic,PK/PD)模型和基于模型的Meta分析(model-based meta-analysis,MBMA)相融合可实现优势互补。本文简介了PBPK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与PopPK、PK/PD和MBMA的融合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新药研发中定量药理学研究的价值及其一般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药理学是利用建模与模拟技术对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机体功能、疾病进程和试验过程等信息进行模型化研究的一门科学。其在新药研发中的早期介入和全程参与能够形成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模式,以提高研发和科学审评效率,降低研发成本,缩短新药上市时间。本文根据国内外应用实践,阐述了定量药理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价值、研究特点、应用条件及操作规范,以期作为国内定量药理学研究的专家共识,为定量药理学在我国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注射用纳米羟基喜树碱静脉推注给药后, 家兔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和药代动力学参数, 并与注射用羟基喜树碱进行比较, 评价纳米针药动学特性。方法:建立HPLC 检测家兔血浆中羟基喜树碱含量的方法, 采用3p97 药代动力学计算软件模拟房室模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注射用羟基喜树碱家兔耳静脉单次推注给药符合1/C2 权重的二室模型, 而注射用纳米羟基喜树碱符合1/C2 权重的三室模型。注射用羟基喜树碱的血浆Cmax 是同剂量纳米针的3 倍, AUC 也是纳米针的2~3 倍。同剂量下HCPT 纳米针组Vc 均大于粉针组。纳米针消除半衰期(T1/2β) 较冻干粉针延长。结论:注射用纳米羟基喜树碱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性与普通粉针比较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企业正在积极地进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申报。作为一种大分子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生理性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与小分子药物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异。单抗具有的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非线性药动-代谢、时间依赖性、较长的半衰期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使得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存在了一系列的挑战。合理的应用模型和仿真技术可帮助研究者充分发掘数据信息、预测临床试验结果、指导临床试验设计以及优化给药方案等,其中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模型在单抗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目前已有一些探索。本文将通过对单抗药物药动学特征的介绍,探讨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模型在单抗药物研发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帮助研究者科学、高效地进行单抗类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6.
周晗  刘晓东 《金属学报》2021,26(8):889-913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是建立在机体生理学、解剖学、药物代谢和药物转运特性及其药物理化性质和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等基础上的。PBPK可以定量预测血浆和组织中药物和代谢产物浓度;病理状态下药代动力学;研究特殊人群中药代动力学;基于动物数据预测人体药代动力学;基于体外代谢和转运参数预测在体药代动力学;指导药物制剂评价;基于体外药物转运、代谢和药效学/毒性数据和PBPK-PD预测在体药效和毒性;预测药物相互作用;评估代谢酶和转运体对药物处置贡献等。本文旨在结合案例评述PBPK在创新药物评价中的应用及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仿制药占我国化药市场的95%以上,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用药的疗效和安全。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终点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是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重要内容。肠道菌群被认为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对药代动力学影响并分析其在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中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8.
肿瘤治疗是近年来药物研发的热点,但肿瘤仍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药物的PK/PD行为不佳,临床转化失败率极高。因此,完善药物临床前的动力学评价体系十分必要。由于在体动物模型的评价体系无法解释大量靶点在细胞内的抗肿瘤药物的动力学特征;单层细胞模型作为主流的体外评价模式,与实体瘤内的真实情况相差甚远。因此,亟需建立一种新的评价体系。三维细胞模型与传统的二维单层细胞相比,能够更真实地模拟实体瘤的生理状态及微环境,可以基于类组织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全面评价药物的动力学行为,弥补了体内外研究的不足。本综述将基于以下两个方面对三维细胞及其在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介绍:(1)三维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与在体肿瘤组织的相似性;(2)三维细胞在抗肿瘤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评价中的优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郭宾  李川 《金属学报》2005,10(3):241-253
体内各种因素引起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改变, 可能导致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本文综述了有关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进展, 及其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相关性的理论阐述, 并运用药理学相关基础理论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总结了在常规的药物实践中如何评价药物的游离浓度监测和血浆蛋白结合的药效和临床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万古霉素在老年感染疾病患者体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探讨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71例老年感染患者的130个稳态血药浓度监测数据纳入本次研究,应用Phoenix NLME(Version 8.0)软件中的群体模块分析万古霉素静脉滴注后的血药浓度数据,估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变异情况,构建万古霉素在老年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并对最终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采用一房室模型拟合所收集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数据,表观分布容积V和药物清除率CL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33.44 L和2.16 L/h。协变量筛选结果显示,肌酐清除率Ccr对药物清除率CL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万古霉素在老年感染疾病患者体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最终模型可对个体药代参数做出精确的估计,Ccr对药物清除率CL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药品研发及临床试验成本的不断增加,如何充分利用各类数据指引临床试验高效地开展,以提高新药的研发效率,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模型的荟萃分析(model based meta-analysis, MBMA)是将数学建模与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相结合,对多种来源(如临床前和临床各阶段研究数据等)和多个维度(靶标/机制、药代/药效动力学、疾病/适应症、人群特征、给药方案、生物标志物/药效指标/安全性指标等)的信息进行整合,不仅为药物研发各个关键环节的决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提供有效信息。传统的Meta分析对数据的同质性要求较高,而MBMA通过建模可将不同剂量、不同疗程和不同人群的异质性数据合并分析,从而对药物的剂量效应、时间效应和影响因素进行量化,预测以往研究中不曾涉及的剂量、时间和协变量水平下的药效或安全特征。尽管MBMA的建模和模拟技术与群体药动学/药效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Pop PK/PD)相似,但相比Pop PK/PD,MBMA最大的优势是可对文献数据进行充分利用,不仅提高了结论的证据强度,更可回答单个研究不能回答的问题。目前MBMA已成为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 MIDD)策略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将就MBMA的应用价值、分析计划、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方法以及报告要点进行说明,旨在为MBMA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远金  黄盛博  刘洁  王昕 《金属学报》2021,26(8):914-922
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DMPK)是研究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过程的科学,评估药物的DMPK特征对药物的前期开发和后期临床精准用药至关重要。药物代谢模型的创新构建促进了药物DMPK评估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基于我们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药物代谢创新模型的最新进展与应用,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技术创新构建药物代谢酶(包括CYP2E1,CYP3A1/2,CYP2J3/10,CYP1A2)和药物转运体(包括P-gp,OATP1B2)基因敲除(knockout, KO)大鼠模型,并应用于DMPK及其生理功能相关研究;(2)创新性将小鼠和人小肠3D类器官(organoids)应用到ABC(P-gp, BCRP, MRP2)转运蛋白的功能研究。上述药物代谢创新动物模型和类器官模型,不仅有利于评价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在DMPK中的作用,还有助于深入认识其在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的作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徐慧  杨新宇  赵哲辉  王琰 《金属学报》2021,26(8):851-862
多糖药物是一类安全有效的天然药物,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活性,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多糖本身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大部分没有紫外吸收和荧光基团,使得多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均比较困难。此外,内源性的糖类物质也可能对生物样品中的多糖测定造成一定干扰,因此,多糖药物的体内代谢及PK/PD关键技术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综合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多糖药物的生物学活性、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综述,提出肠道菌可能是影响多糖药物代谢及药效的潜在“器官”,并对肠道菌介导的多糖药物体内代谢及PK/PD关键技术研究提出思考,以期为多糖药物的药代、药效及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更多可参考的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型抑酸药物钾离子竞争型酸阻滞剂研发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世峰  汪荣华 《金属学报》2018,23(3):352-360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的问世是酸相关性疾病治疗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然而,此类药物存在着一些药动学与药效学上的缺陷。钾离子竞争型酸阻滞剂(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s)以钾离子竞争性的方式、可逆性地结合于质子泵从而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并且具有多种优势。本文回顾了该类药物的研发经历、药理学特点及临床研究,并着重介绍了已上市的瑞伐拉赞和沃诺拉赞,以期为酸相关性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发病率和症状表现等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临床应用中男女患者对精神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以至于有研究反映抑郁症患者中存在性别特定的精神药物使用模式。本文对精神药物因男女生理差异所致药代动力学性别差异进行总结,同时整理了目前临床主流精神药物的药效学相关研究,其中特别关注性激素对精神药物治疗反应的影响。本文对治疗药物监测在临床处理精神药物性别差异反应时的具体作用与必要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航天药代动力学是航天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失重引起的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变化进而导致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征发生改变,是影响航天用药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失重的实验模型,失重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各环节的影响以及失重条件下药动学研究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航天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车津晶 《金属学报》2020,25(1):22-31
中国生物药研发进入快车道,新药研发费用不断攀升,但并没有提高药物上市的成功率,因此亟需对药物研发模式进行转变。为了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以生物标志物为核心的转化医学新药研发模式被普遍接受。本文综述了以生物标志物为核心的转化医学新药研发思路,生物标志物在生物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生物标志物生物分析策略,生物标志物在生物药临床研究中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标国际,寻找中国优势,从生物标志物为立足点的转化医学研发模式寻找机遇,中国可以尽早做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药。  相似文献   

18.
李文超  白向荣  李晓玲  姜德春 《金属学报》2021,26(11):1265-1272
目的:为替加环素的临床应用与未来后续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替加环素”“群体药代动学”“群体药动学模型”“药效学”或“Tigecycline”“pharmacokinetics”等检索词为中英文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组合检索自建库起至2021年6月1日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替加环素群体药动学及药效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3篇,其中有效文献8篇,收集到替加环素群体药动学研究8篇,药动学/药效学研究7篇。目前已有研究在复杂腹腔内感染、皮肤与皮肤软组织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脓毒性休克及其他重症感染患者等群体中建立了替加环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其中二室模型8项。影响替加环素血浆清除率的协变量主要为体质量、肝功能与肾功能指标。体质量也是表观分布容积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疾病类型对替加环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临床给药方案制定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和选择。药效学研究除了需考虑疾病类型、病原菌及患者因素本身情况外,也应考虑替加环素非典型非线性血浆蛋白结合情况的特点,为准确了解不同剂量方案下替加环素的疗效,有必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