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戴宏  郝轩廷 《计算机学报》2022,45(5):935-950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相关应用被越来越细化到不同的应用场景,而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都进行相应的数据收集,模型训练,模型调优等步骤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会严重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效率.因此如何基于现有的成熟的训练过的模型迁移到其他应用场景是当前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问题.域适应算法主要研究将源域模型有效地迁移到目标域,这为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解决思路.本文提出小样本对抗判别域适应算法,相对于无监督域适应算法能够在更严格的约束下-仅需要少量的目标域样本,在标准数据集上取得了优于对抗判别域适应算法(Adversarial Discriminative Domain Adaptation,ADDA)算法的表现,在单任务中最高提升幅度达16.9%.本文中,首先,提出了两种新的数据增强方法,以构建符合双域联合分布的图像以丰富样本多样性并填充特征空间,解决小样本约束下模型易过拟合到少量目标域样本的问题.接着,结合双域样本配对机制和ADDA算法,将以大量目标域样本为条件的无监督域适应算法改进为面向小样本约束的有监督域适应算法.在域适应过程中,引入类标签平滑损失来抑制过拟合现象,并结合度量学习中的最大平均...  相似文献   

2.
蒋宁  方景龙  杨庆 《计算机应用》2021,41(2):517-522
在目标检测领域里通常希望在拥有大量标记的场景中训练好的模型能够应用在无标记的其他场景中,但是不同的域分布往往是不同的,这样往往导致域迁移时模型性能的急剧下降。为了提高域迁移时模型的目标检测性能,通过两个层级来解决域迁移问题,包括全局层级迁移和局部层级迁移。这两种层级迁移分别对应不同的特征对齐方式,即全局层级采用选择性对齐方式,局部层级采用完全对齐方式。所提域迁移框架基于单点多盒检测器(SSD)模型,在全局和局部层级分别配置相应的域适配器以减少域间差异,通过对抗网络算法实现具体训练,再通过一致性正则化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域迁移性能。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提出的域迁移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同目前常见的域适应-快速区域卷积(DA-FRCNN)模型、对抗识别域适应(ADDA)模型以及动态对抗适应网络(DAAN)模型等三种域迁移模型相比,该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上的均值平均精度(mAP)可以提高5%~10%。  相似文献   

3.
基于相似度学习的多源迁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则康  王士同 《控制与决策》2017,32(11):1941-1948
针对与测试数据分布相同的训练数据不足,相关领域中存在大量的、与测试数据分布相近的训练数据的场景,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学习的多源迁移学习算法(SL-MSTL).该算法在经典SVM分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迁移分类模型,增加对多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相似度学习,可以有效地利用各源域中的有用信息,提高目标域的分类效果.实验的结果表明了SL-MSTL 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李威  王蒙 《自动化学报》2022,48(9):2337-2351
针对目标检测任务中获取人工标注训练样本的困难, 提出一种在像素级与特征级渐进完成域自适应的无监督跨域目标检测方法. 现有的像素级域自适应方法中, 存在翻译图像风格单一、内容结构不一致的问题. 因此, 将输入图像分解为域不变的内容空间及域特有的属性空间, 综合不同空间表示进行多样性的图像翻译, 同时保留图像的空间语义结构以实现标注信息的迁移. 此外, 对特征级域自适应而言, 为缓解单源域引起的源域偏向问题, 将得到的带有标注的多样性翻译图像作为多源域训练集, 设计基于多领域的对抗判别模块, 从而获取多个领域不变的特征表示. 最后, 采用自训练方案迭代生成目标域训练集伪标签, 以进一步提升模型在目标域上的检测效果. 在Cityscapes & Foggy Cityscapes与VOC07 & Clipart1k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 相比现有的无监督跨域检测算法, 该检测框架具更优越的迁移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场景识别问题中,经典的监督机器学习算法大多需要充足的标记样本训练模型,而获取遥感图像的标注费时费力。为解决遥感图像场景识别中标记样本缺乏且不同数据集无法共享标记样本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对抗学习与变分自动编码机的迁移学习网络。方法 利用变分自动编码机(variational auto-encoders,VAE)在源域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分别获得编码器和分类器网络参数,并用源域编码器网络参数初始化目标域编码器。采用对抗学习的思想,引入判别网络,交替训练并更新目标域编码器与判别网络参数,使目标域与源域编码器提取的特征尽量相似,从而实现遥感图像源域到目标域的特征迁移。结果 利用两个遥感场景识别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特征迁移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尝试利用SUN397自然场景数据集与遥感场景间的迁移识别,采用相关性对齐以及均衡分布适应两种迁移学习方法作为对比。两组遥感场景数据集间的实验中,相比于仅利用源域样本训练的网络,经过迁移学习后的网络场景识别精度提升约10%,利用少量目标域标记样本后提升更为明显;与对照实验结果相比,利用少量目标域标记样本时提出方法的识别精度提升均在3%之上,仅利用源域标记样本时提出方法场景识别精度提升了10%~40%;利用自然场景数据集时,方法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场景识别精度。结论 本文提出的对抗迁移学习网络可以在目标域样本缺乏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其他数据集中的样本信息,实现不同场景图像数据集间的特征迁移及场景识别,有效提升遥感图像的场景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6.
遥感对地观测中普遍存在多平台、多传感器和多角度的多源数据,为遥感场景解译提供协同互补信息。然而,现有的场景解译方法需要根据不同遥感场景数据训练模型,或者对测试数据标准化以适应现有模型,训练成本高、响应周期长,已无法适应多源数据协同解译的新阶段。跨域遥感场景解译将已训练的老模型迁移到新的应用场景,通过模型复用以适应不同场景变化,利用已有领域的知识来解决未知领域问题。本文以跨域遥感场景解译为主线,综合分析国内外文献,结合场景识别和目标识别两个典型任务,论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前沿热点和未来趋势,梳理总结跨域遥感场景解译的常用数据集和统一的实验设置。本文实验数据集及检测结果的公开链接为:https://github.com/XiangtaoZheng/CDRSSI。  相似文献   

7.
当域之间差异较大时,域适应的迁移效果较差.缩小域差可改善迁移效果,但却忽略后期分类时的可区分性.因此,文中提出基于无监督域适应的可区分联合匹配算法,根据域间类别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处理,并结合特征匹配和实例重加权提高迁移效果.使用联合概率分布作为域之间数据分布差异的度量,缩小相同类域之间的距离,提高迁移性;扩大不同类域之间的距离,提高区分性.在特征降维的过程中联合特征匹配和实例重加权,共同构造特征变换矩阵.实验表明,文中算法在18组任务上的分类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8.
基于领域自适应技术的人群计数方法不依赖标注样本,是一种重要的无监督学习策略,但是现有方法易造成头部区域信息丢失和背景区域过度估计.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跨域人群计数的头部感知密度适应网络.该方法由头部感知风格迁移模块和密度适应模块组成.其中,风格迁移模块利用源域密度图生成头部掩膜和背景掩膜,并以此设计了基于头部感知的风格迁移损失函数,以防止风格迁移后头部区域与背景区域的混淆.同时,密度适应模块利用鉴别器进一步将源域与目标域的特征映射到同一个隐空间,增强了源域密度图和目标域密度图分布的一致性.整个网络以端到端的方式同时训练风格迁移和密度适应模块,使模块相互迭代学习,共同受益.在合成数据集GCC和3个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几种跨域算法对比的结果表示,该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降低9%,均方误差降低7%;在无标注的目标场景实现了鲁棒的跨域人群计数.  相似文献   

9.
监控场景下的带标签人脸数据难以获取,尽管可以利用已有的公开数据集或合成数据,但这些数据与真实的监控人脸数据在图像风格上存在较大的域间差异。针对该问题,不同于基于特征或公共子空间的域适应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图像风格迁移的解决方法。具体地,基于CycleGAN网络改进得到Face-CycleGAN,在保持身份属性的前提下,对现有带标签数据进行风格迁移,使其在背景、光照、皮肤材质等方面与监控场景更接近,并进一步通过联合滤波对迁移图像进行后处理。最后,利用迁移得到的数据优化人脸识别算法,减小域间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的方法在公开数据集EK-LFH和自建数据集3DProj-Sur上进行了实验评估,分别取得了21.93%和4.77%的识别率提升,证明了该方法在解决域适应问题上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利用有标注源数据获得在无标注目标数据上可用的遥感图像语义分割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熵增强的域适应端到端语义分割方法.首先,为了充分利用遥感图像多尺度信息并且减少域之间传感器分辨率带来的域偏移,采用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作为分类器;其次,为了使无标注的目标域类别正确对应,使用了两个分类器进行协同训练;将像素点预测值的信息熵当做分类置信度的度量,将其作为对抗损失的权重,从而使训练能专注于难分类的像素,降低域偏移.在ISPRS(WGII/4)2D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所提方法相对于直接使用分割模型和使用传统对抗方法,mIoU分别提高了18%和12%.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遥感图像域适应语义分割表现上优于直接使用分割模型或使用传统对抗域适应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当前的大型数据集,例如ImageNet,以及一些主流的网络模型,如ResNet等能直接高效地应用于正常场景的分类,但在雾天场景下则会出现较大的精度损失。雾天场景复杂多样,大量标注雾天数据成本过高,在现有条件下,高效地利用大量已有场景的标注数据和网络模型完成雾天场景下的分类识别任务至关重要。方法 本文使用了一种低成本的数据增强方法,有效减小图像在像素域上的差异。基于特征多样性和特征对抗的思想,提出多尺度特征多对抗网络,通过提取数据的多尺度特征,增强特征在特征域分布的代表性,利用对抗机制,在多个特征上减少特征域上的分布差异。通过缩小像素域和特征域分布差异,进一步减小领域偏移,提升雾天场景的分类识别精度。结果 在真实的多样性雾天场景数据上,通过消融实验,使用像素域数据增强方法后,带有标签的清晰图像数据在风格上更趋向于带雾图像,总的分类精度提升了8.2%,相比其他的数据增强方法,至少提升了6.3%,同时在特征域上使用多尺度特征多对抗网络,相比其他的网络,准确率至少提升了8.0%。结论 像素域数据增强以及多尺度特征多对抗网络结合的雾天图像识别方法,综合考虑了像素域和特征域的领域分布差异,结合了多尺度的丰富特征信息,同时使用多对抗来缩小雾天数据的领域偏移,在真实多样性雾天数据集上获得了更好的图像分类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场景标签获取的高额成本问题,文中提出结合自集成和对抗学习的域自适应城市场景语义分割方法.对于源域和目标域的较大域间差异问题,采用风格转换的方法将源域数据集合成具有目标域风格的新数据集,作为新的源域数据集,从而有效减少源域与目标域的域间差异.对于目标域的域内差异问题,引入自集成方法,构造教师网络,利用教师网络在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少量训练样本在深度学习算法中难以实现高精度分类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强化学习和关系网络的小样本分类算法。采用图像预处理过程中基于强化学习的美学意识图像自动裁剪模型,通过构建美学意识奖励函数来输出最佳裁剪图像,从而保留图像最具特征部分。利用关系网络模型,将自动裁剪后的小样本图像中的训练样本图像与测试图像通过关系网络中的嵌入模块进行特征提取。将提取后的特征进行特征映射级联,并将级联后的特征映射馈送到关系网络中的关系模块中进行比较,将最终产生的0到1范围内的关系评分作为比较结果,从而判断测试图像所属的类别。在小样本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与现有方法进行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较高精度的小样本分类。  相似文献   

14.
Road segmen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vigation systems and autonomous driving. However, many methods in road segmentation are based on supervised learning and suffer from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in the real world. There is a certain domain gap (distribution shift problem) between the source domain (training data) and the target domain (testing data).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Dual-Geometric Perception (DGP) approach for cross-domain road segmentation, which jointly uses semantic and dual-geometric information to learn the domain-invariant feature for road segmentation. First, we propose an RGB-N dual stream network structure, which effectively fuses normal vector information and RGB information to reduce domain gap. Moreover, a dual geometric adversarial learning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utilize depth-aware and normal vector features to perform better domain alignment. Furthermore, a self-training learning strategy is us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odel’s generalizability in the target domain. Extensiv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our proposed DGP achieves superior performance on lane-to-lane and lane-to-sidewalk road domain adaptation tasks.  相似文献   

15.
Despite the recent success in data-driven machinery fault diagnosis, cross-domain diagnostic tasks still remain challenging where the supervised training data and unsupervised testing data are collected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domain shift problem, minimizing the marginal domain distribution discrepancy is considered in most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While improvements have been achieved, the class-level alignments between domains are generally neglected, resulting in deteriorations in testing performance.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dversarial multi-classifier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cross-domain fault diagnosis based on deep learning. Through adversarial training, the overfitting phenomena of different classifiers are exploited to achieve class-level domain adaptation effects, facilitating extraction of domain-invariant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of cross-domain classifiers. Experiments on three rotating machinery datasets are carried out for validations, and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promising for cross-domain fault diagnostic tasks.  相似文献   

16.
李庆勇  何军    张春晓 《智能系统学报》2021,16(6):999-1006
采用对抗训练的方式成为域适应算法的主流,通过域分类器将源域和目标域的特征分布对齐,减小不同域之间的特征分布差异。但是,现有的域适应方法仅将不同域数据之间的距离缩小,而没有考虑目标域数据分布与决策边界之间的关系,这会降低目标域内不同类别的特征的域内可区分性。针对现有方法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分类差异与信息熵对抗的无监督域适应算法(adversarial training on classification discrepancy and information entropy for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ACDIE)。该算法利用两个分类器之间的不一致性对齐域间差异,同时利用最小化信息熵的方式降低不确定性,使目标域特征远离决策边界,提高了不同类别的可区分性。在数字标识数据集和Office-31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ACDIE算法可以学习到更优的特征表示,域适应分类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深度学习模型已在医疗领域的预测任务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深度学习模型常会面临带标签训练数据不足、整体数据分布偏移和类别之间数据分布偏移的问题,导致模型预测的准确度下降.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域对抗和加性余弦间隔损失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additive margin softmax ba...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零样本图像识别中传统模型容易出现投影域移位问题以及提高距离相似度度量的鲁棒性,提出关系网络改进语义自编码器的零样本识别算法.基于语义自编码器构建图像视觉特征和语义向量之间的特征映射,并将重构向量与对应向量真值进行级联后送入神经网络,最终利用输出的标量给出预测类别.实验表明,相比传统距离度量方法,文中算法在AWA、CUB和ImageNet-2数据集上的识别率均有所提高,在某些数据集上语义-视觉的投影效果优于反向投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