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朗达建筑研究中心设计实践为例,阐述了“拼贴”建筑理念即功能组合、空间交融、材质配合和景观融合,进而指出“拼贴”背后的生态思想和科技支撑,并通过完整的设计流程协调多元主体利益,实现创作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北川新县城抗震纪念园在规划方案面对价值观冲突和功能矛盾的局面下,如何应用"拼贴"与"整合"的方法达成妥协和平衡,最终形成一个反映"记忆、纪念、重生"的全过程的各方可以接受的、可操作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3.
4.
在立足于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积极关注发展超过半个世纪以上的老校区建设状况.面对老校区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的忽视和急功近利的拓展,阐释老校区在发展过程中应更多地通过完善自身的空间构成、物质实体的拼贴建构,使老校区在一种弹性有序的环境背景中健康发展,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谐共生于老校区的肌体之中.指明老校区应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寻找适合的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大学校园理性规划及其周边地区自由发展的普遍现象进行多个案例研究,借鉴拼贴城市的概念,探讨城市空间的变异与现实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指出若理性和自由两者都不可取,那么拼贴的现实希望寻求的是一条介于它们之间的中间道路.于城市规划而言,面对现代兼传统、多元而复杂的城市,拼贴现状或许是现代理性规划外的另一种关于空间组织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感性层面的逻辑思维也许可成为当前我国城市更新一种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柯林·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建筑界最具影响力的学者、理论家和评论家之一,《拼贴城市》则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理论著作,他在书中以超乎寻常的智慧和想象针对现代建筑的内质进行观察和阐述,并使之与更为广阔的人文思想领域关联起来。文章通过介绍《拼贴城市》这本著作的缘起和出版过程,梳理它的写作背景和理论意涵,并在20世纪60年代的人文主义思想背景下针对这些议题进行探讨。文章侧重柯林·罗对于现代建筑的反思与批判,考察文脉主义思想者与60年代后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规划师之间所进行的争论,并以此回溯了本书的写作缘由。在此背景下,文章阐释了《拼贴城市》所提出的一种可以将现代城市与传统城市进行结合的包容性建筑设计方法,以及一种民主化的城市设计策略,它能够使得相互竞争的利益主体进行合作,从而应对现代城市所导致的矛盾性状态。  相似文献   

7.
翟辉 《云南建筑》2013,(1):35-39
通过对地域性、地点性、地域主义、批判的地域主义、C0ntext等相关联的概念进行辨析,结合部分实践探索,指出关注时空context的地点性是建筑最基本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从生活用品到金属焊接雕塑的形式转换的方法,一方面对生活用品的造型进行主观的放大和转换,必要时进行形式抽象的强调,另一方面对生活用品的色彩进行主观意识的拼贴和挪用,在综合了上述的方法后可以转换成金属焊接雕塑。随着时代的发展,以生活用品作为雕塑创作的素材来源,是雕塑艺术创作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后现代主义之后,生活用品更是被普遍采用于艺术创作,而生活物品本身也会映射出现实情境的自然状态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2)
美术教学应以生活为中心,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的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让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在生活中寻找艺术、欣赏艺术。教师可以通过对拼贴画教学的材料与功效的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动手,熟悉多种材料的特性,体验经过手脑并用把普通材料和废旧材料变成一件艺术品的自豪和喜悦。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从绘画转换到建筑形式的过程,探讨建筑形式语言的一种生成方式与途径。该文梳理了从绘画中获得形式参照的方式,结合形式要素和语义与语用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分析建筑形式语言生成的机制。建筑的形式可以通过引入绘画的形式要素、再现绘画的形式语言以及从绘画形式转换生成。形式生成的逻辑体现了建筑形式自治的模式,是一种与功能和意义生成建筑形式平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柯林·罗《拼贴城市》和《透明性》的基础上,该文分别将基于城市问题层面的“拼贴”手法和基于建筑空间层面的“透明性”理论进行提炼,重点探究二者的关系。研究指出在立体主义影响下,两个理论分别在图底关系、虚实反转、维度关系等层面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对这两种理论及其内在关系进行了一定批判性反思,这将有益于有关“拼贴”手法与“透明性”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项目背景 七宝镇是上海近郊闵行区的一个江南古镇,悠远而宁静。历史上.它一度处于漕运中心的重要位置,经历过一段商贾云集.物流畅通的繁荣时期。之后.随着其交通枢纽角色的淡出.七宝趋于衰落。1992年上海房地产市场进入消化存量和结构调整时期.同时上海的城市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城市向郊区发展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3.
袁烽 《时代建筑》2002,(6):82-85
本文通过对MRY事务所在“明日之城”Bo01中一个项目设计的分析,解读了2001年欧洲住宅博览会对未来都市人群生存模式的多方面探索。  相似文献   

14.
张燕来 《建筑师》2019,(4):131-139
20世纪以来的现代艺术与建筑并行发展,相互影响。密斯·凡·德·罗广泛接触并直接参与现代艺术运动,将从立体主义、达达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中获得的灵感转化为建筑表现中的拼贴。本文聚焦密斯始千柏林时期、延伸至美国时期的拼贴创作的历程、类型、手段和相关建筑设计思想,在现代艺术语境中探求建筑拼贴与现代艺术的共同特征以及密斯的拼贴表现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傅韵 《华中建筑》2007,25(2):30-31
通过从<拼贴城市>作者的生平以及成书的历史背景入手,简析此书的内容,着重分析本书所要表述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6.
黄凯  郭谦 《华中建筑》2020,38(3):21-25
泮塘在历朝历代都是岭南园林的聚集区,虽历经时代变迁已沦为城市旧区,但仍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存。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泮塘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七园五馆项目应运而生。其设计以历史环境再生及拼贴理论为出发点,通过追溯泮塘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统筹考虑历史村落肌理、荔湾湖景观界面、历史建筑遗存等场地要素进行泮塘历史街区的更新设计。最终方案以丰富的园林形式呈现,作为整体历史街区的空间过渡,延续了北侧五约村落肌理,呼应了南侧荔湾湖公园的园林气息,整合了场地内历史建筑遗存。泮塘历史环境的再生设计实现了非遗活化的传承,达到修补泮塘历史空间、延续城市记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从建筑表皮到表皮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建筑表皮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建筑表皮主要具有编织性、重复性和透明性三种特性,而且.从建筑表皮到表皮建筑的转变是极少主义建筑的特征,也是当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这是因为20世纪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有关标准化和大众生产的问题,有关重复性和变异性的问题。重复性是经济性、时间性的关键,变异性是建筑个性的关键。因此,表皮问题也是当代表现与建造之间的矛盾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表皮设计时用以提供丰富体验的一些手法,如叠加的表皮、具有表现力的材料、编织性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现代主义的绘画作品在表达作者体验的表达过程中的创新,阐述了在建筑基础教育中应借鉴这一思维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空间创造力和表达空间的思维建构的训练方法之一,使学生摒弃由经验支配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设计的创造过程中能拥有更全面的空间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宋峰  史艳慧  王博 《风景园林》2021,28(3):25-28
"景观"一词于16世纪末被引入英语语言中,19世纪末由德国地理学家引入学术界,此后经历了景观学术研究的繁盛发展.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纷纷对景观展开学科内或跨学科的探讨,研究视角的多样化本应碰撞出更多火花,但是不同学科在对景观的具体化研究过程中,对作为学术术语的景观内涵的方法论思想的普遍性本质关注不足.同时,对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拼贴理论强调在依循传统的基础上,提取地域要素并与新的环境相融合,这与时代的发展是相契合的.在全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推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背景下,通过拼贴理论和创新性案例设计,以期为江苏乡村农房风貌环境的提升和优化提供策略,为江苏乡村未来的乡土人居环境建设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