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州建设》2008,(22):31-31
“城乡等值化”是德国新农村建设最具代表性的模式,是指通过土地整理和村庄更新等方式使农村在生产、生活质量上与城市逐渐消除差异,实现与城市生活相同等值的目的。“城乡等值化”建设最早从德国巴伐利亚州开始,包括片区规划、土地整合、机械化耕作、开发农产品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路、发展教育等很多项措施,通过改善村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基于几年来“三农问题”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农村发展的方针,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战略任务,其目的在于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问题。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的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与过去编制的村庄建设规划不同,本次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要充分研究广大农村的特点,从实际出发,着眼未来,建立农村完善的生产,生活体系,改善农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空间,为农村的发展确定目标.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规划与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应以产业发展为龙头,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文章结合衡山县自云示范片区新农村规划实例,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城乡一体化规划背景下以产业规划为推动力的新农村规划设计要点,以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在新的形势下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满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有着重要意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是统筹安徽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保护和节约土地、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进一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农民文明素质的重大决策。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按照全…  相似文献   

5.
农村建设问题是我国改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农村村庄建设缺乏科学指导.带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因此,从建筑学方面探讨农村建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建设》2005,(11):9-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发展话题,如何认识、理解并开展新农村规划,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质量.从城乡统筹的角度,解读新农村发展、建设及规划的部分背景,研究新农村规划中遇到的关联问题,提出新农村规划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必须是城乡统筹性的规划,既需要在空间关系上统筹,更需要在发展关系链上统筹.  相似文献   

8.
一是统筹城乡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集中连片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形成特色和优势,建设丘区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互动相融的新农村建设新路。二是加快“五项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城乡户籍、城乡社会保障、农村金融、基层民主制度“五项改革”,为农村要素流动、农民资产增值创造条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9.
一、演丰农家乐产生的背景(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催生农家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修道路、建新村,而是要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历来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民风淳朴,东寨港位于其辖区,是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和发展的主要腹地,只有经济良性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高,才能为保护和发展红树林提供保证。美兰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将该地区作为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域,并提…  相似文献   

10.
彭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家旅游局联合发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建设的示范工作,是贯彻党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精神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夯实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我国广大农村的实际出发,在规划中尊重农村发展建设的客观规律,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为前提,以村庄规划为重点,通过统筹城乡规划,结合新农居建设,突出地方特色,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步实现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肌理保护与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霞  谢小玲 《华中建筑》2007,25(7):142-144
该文总结了村庄传统肌理布局的一般模式及特点,分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肌理面临的问题,探寻村庄肌理积极保护与更新的适宜之路.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80年代初温铁军等学者提出“三农问题”.到2005年10月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建设从认识到实践乃至政策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回视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多数状况是乡村改造(建设)成城市.本质是从模拟城市出发的改造(建设).而乡土社会的优势却没有受到重视。这应该是源于当代乡村“向城求生”的现代化诉求.是进城民工对于城市生活的体验与描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Mickey 《中国厨卫》2009,(3):40-45
春意盎然的3月,随着凛冽的寒意逐渐褪去,新居的装修计划也该提上日程了。如果想要展现如田园诗般温暖、闲适的家居氛围,只要把握田园风格的基础攻略,即使在家也可随时领略惬!意的乡间时光。  相似文献   

15.
16.
10月28日,备受期待与关注的《城乡规划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城乡规划法》是我国规划建设史上一部划时代的法典。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规划建设开始步入一个有法律保障的"城乡统筹安排、资源集约配置、设施公平共享",从而确保"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新里程。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面积1.64万平方公里,市域内有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五大水系,多年平均降雨量:585毫米。户籍人口11.81百万,外来人口3.57百万,居民人均收入17653元,农民人均收入7860元。  相似文献   

18.
曾扬  黄鹏 《中国厨卫》2006,(3):56-66
美式乡村风格摒弃了繁琐和奢华,并将不同风格中的优秀元素汇集融合,以舒适性为导向,强调“回归自然”,没有突兀,没有独显,成为乡村最诚恳的语言,而在乡村背后,一份淡淡的悠然,静静的绽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体量感十足的现代建筑从落在空旷的稻田边.但与乡野气息不同的是独有的、拔地而出的强悍,同时却又隐匿而温顺地与环境相连接.粗犷的质感在对应着土地的原貌,细腻节点却是映衬着情感的酝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