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环境设计》2010,(4):302-307
作为2006年建筑设计竞赛的一等奖方案,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建筑从城市空间的多层面与其处的历史性场所发生联系。美术馆的主入口朝向城市广场“大行宫市民广场”,相互交错的两个建筑体量美术馆两侧大街——被称为革命大道的中山路,和被称为文化大道的长江路,形成了重要的城市标志。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进步的最大推动力来自交流,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城市和建筑一直承担着促进人类交流的使命。媒体建筑不仅是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它开启了城市中场所营造和空间交流的新的维度,成为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入口和界面,在混合空间中创造出全新的"交流"范式。  相似文献   

3.
结合城市建筑入口空间的功能作用,对城市入口空间所表达的意义、过渡属性、空间范围的模糊性等进行了阐述,指出城市建筑入口空间作为一个无界的空间样态,使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环境空间出现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结合建筑设置室外下沉空间是更好的利用地下空间的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丰富城市空间,成为公共性的休闲场所,增加社会交往,而且还带来了商业机遇。此外,下沉空间为建筑提供多个入口,使建筑内外交通联系更为方便、有序、高效。  相似文献   

5.
场所界面的具体形式千变万化,但究其根源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城市场所空间的界面一般由建筑的立面、“人的活动空间”、植被绿化和建筑灰空间等几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6.
张玲  王洪羿 《城市建筑》2023,(1):187-189
本文通过研究入口引导空间的内在秩序和外在形式,以满足老年人的人本关怀需求作为研究目的,分析老年人安宁疗护建筑入口引导空间的场所结构、场所特征、路径设计、界域消解与过渡层次,进而从入口引导空间的限定设计、立意象征及自然元素的借用设计三个方面,总结出老年人安宁疗护建筑入口引导空间的应变响应设计策略,具体设计策略包括以老年人对空间的知觉和体验为依据,并将其作为入口空间限定要素的设计关键,设计满足交通流线、过渡空间使用功能,发挥建筑标志和象征的作用,同时将绿化、光和水等自然环境融入建筑入口空间的引导设计。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空间体的概念”,“是一个公共场所”,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为大多数人服务;同时它又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城市  相似文献   

8.
作为城市环境中的一部分,高校入口空间不仅是整个校园的肇始和开端,还是城市空间的枢纽与点缀。本文以南华大学雨母校区入口空间设计为例,通过对大门前广场和大门建筑主体两方面进行分析,主要从用地的地势地貌、前广场的内向性与外在性、活动场地的场所感与人性化以及大门建筑主体的穿行功能、安全功能和文化功能等方面加以探索。思考了新校区入口空间如何在场所的适应性与文化的标识性等方面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并与老校区产生联系。利用当代空间环境设计的创作理念与设计手法,塑造出新环境中的高校入口空间。  相似文献   

9.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良好的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前提。该文试图从场所精神这一本质出发,将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分为街道式空间、广厅式空间和院落式空间三类,并从场所精神理论的核心思想“空间”和“特性”这两方面对其进行诠释,以期对这类混合开发、有巨构形态特征的建筑的公共空间场所精神的实现寻求方案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牟劲秋 《门窗》2012,(9):338-339
商业建筑入口空间是商业建筑的门脸,也是其和城市大空间的过渡点及融合点,本文从商业建筑入口分类及基本要素出发,针对当前入口空间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四大方面提出现代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策略,以不断完善商业建筑入口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建筑入口是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连接、过渡部分。文章从空间角度入手,将人们对入口在建筑形态和城市环境中的体验进行分析,总结了入口空间形态的基本属性,探讨了建筑入口对环境的空间融入、中介过渡以及文脉的延续,从而以不同的方式解读建筑入口空间。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兴盛与繁荣,这给酒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消费需求,优秀的旅馆类建筑也逐渐成为行业热点。如今,各地的旅馆类建筑层出不穷,它不仅是提供住宿的场所,也逐渐成为游客评价城市的重要参照。入口空间作为旅馆类建筑的引导性公共空间,有着多层次的功能特点,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区别于其他类型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策略。尤其在严寒地区,由于气候恶劣,常规的入口空间设计策略通常会受到影响,难以展现其原本的功能与特点。因此,以严寒地区旅馆类建筑的入口空间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其现状特点,并分析了影响入口空间设计的重要因素,提出设计原则,总结设计策略,为严寒地区旅馆类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魏春雨 《新建筑》2013,(6):60-63
身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深谙“藏之名山,纳于大麓”之真谛,多年来致力于地域界面类型研究,尝试对地域建筑类型进行类型转换。持续关注建筑与城市中的复合界面研究及其地域场所表达.、从地方性传统建筑中萃取其适宜的空间基因,引入现代空间之中,以此来诠释城市环境的延续性和复杂多义性。成立“地方工作室”,关注新地域主义建筑与城市研究。探索一条根植于地域的建筑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4.
张赞讴  裴雷 《建筑与文化》2021,(11):174-177
随着当代城市发展的延异,公共建筑的创造性介入使得城市空间环境愈发充满活力.商业建筑作为彰显城市性格的重要建筑类型,其入口空间除了衔接了建筑内外,也是不应忽视的设计要素.然而,现阶段我国寒地商业建筑入口空间形态设计因地域、经济等因素受限,其设计未能完全体现一定的系统性.文章以寒地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为研究对象,着眼于空间形态设计,从空间形体、空间尺度、空间界面三个层面提出寒地商业建筑入口空间形态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创作中功能性和前沿性并重,使建筑与城市在相融的基础上,表达特区的精神风貌,强调信息时代的化品位,开放空间、表现场所、赋于自然情趣的人工化设计让“建筑”有机会与“城市”对话。  相似文献   

16.
陶峰 《中外建筑》2010,(9):121-122
建筑入口外部空间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必须符合建筑自身的性质和风格形式,体现建筑的整体感和谐美,满足建筑自身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需求,服从于城市的总体结构,形态和功能,并充分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尊重。本文提出了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原则,为更多更好入口空间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特有的城市脉络和精神特征下,通过适宜的建筑形式和空间尺度,表达建筑内在的场所精神和文脉传承,用建筑记录和表达城市,并且承载更多城市脉络展示与传承的责任。结合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运动中心的设计分析,从“对话城市、栖居山水、消隐融合、灵活转译”四个方面阐述了建筑与城市的平衡之道,对如何将建筑真正融入城市空间和市民生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回顾了20世纪初瑞典建筑师埃里克·冈纳·阿斯普隆德对建筑环境整体性的持续思考,重点解析了他的未建成的作品——皇家总理府国际竞赛方案,着重从“肌理织补”“空间渗透”“与城共生”三个方面,分析了基于城市织补思想的设计探索。通过对传统城市肌理的延续和转化,创造了一个由新旧建筑实体所共同定义的城市空间系统,丰富了建筑的历史内涵,再现了城市的空间记忆,其设计思想充分体现了从抽象空间到具体场所的转变,完美诠释了与城共生的建筑永恒之道。  相似文献   

19.
商业综合体如今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在各个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作为新兴的商业建筑模式,源于传统商业建筑,却又区别于传统商业建筑,其入口空间形态特征有着从普遍到特殊的辩证关系。文章通过对成都万象城的实例分析,初步明确了商业综合体入口空间的特性、作用和形态要素,并提出了反思意见。  相似文献   

20.
周士甯  冉展 《建筑创作》2022,(3):175-182
本文研究和追溯“2021年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未来·家园及2020先导展多元·共生”展览空间的设计的方法论。展览空间的呈现反映了“城市建筑”的双年展定位。在空间策略上,这种临时性的场所设计,应用了城市设计的空间规划和“风貌控制”理念,是一种微都市主义的体现。2020先导展的整体空间设计以“九宫格”结合十字轴线作为空间模型,体现了北京城市空间的特点以及对未来双年展的展望,是双年展永久标志的具象化。展览内容包含了城市、建筑、科技、艺术等未来展览应具备的所有元素,以此体现“多元·共生”的主题。2021双年展以“柔性网格”延续了先导展的整体格局来容纳具有丰富多样性和差异化的内容。分展场之一——西单更新场则是从商场中庭的空间特点和临近长安街的区位属性获取了灵感,以“银河与星系”将空间划分为主题大街和独立空间。三个展览空间都是对北京城市空间的一种解析,并从中汲取了空间规划的策略,是从城市设计的方法转化到了展陈空间的城市建筑文化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