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锦州钛业有限公司1#熔盐氯化炉的传热特征,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熔盐氯化炉稳态温度场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显示熔盐氯化炉炉壳温度在30~50℃,熔盐最高温度747℃,这与现场实测数据相近;熔盐氯化炉的热流密度和温度梯度说明炉墙传热对稳态温度场的影响较小,而喷淋四氯化钛泥浆是影响氯化炉稳态温度场的最大因素,并依此提出了解决熔盐温度过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间歇式炉炉墙传热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有限差分法和平均温度法计算了间隙式炉炉墙的温度分布,蓄热量及表面散热量。用上述两种方法对一层、二层、三层炉墙进行的计算表明:按平均温度法计算的蓄热量,由于没有考虑到炉墙内温度分布的非线性,比有限差分法计算的蓄热量要低;炉墙层数越多,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越接近;多层炉墙的各层有一个最佳厚度比例,使热损失(包括蓄热量和表面散热量)最小。  相似文献   

3.
井式炉炉壁非稳态传热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限差分法建立起来的傅立叶导热微分方程 ,推导出井式电阻炉炉壁、界面及内外表面非稳态的温度场计算公式。通过编程计算 ,对三种典型的炉型进行了具体的传热计算 ,非稳态计算结果与稳态计算结果相比热损失减少 40 %~ 5 7%。经测定 ,与实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钢厂1号高炉深死铁层的情况,建立了二维非稳态包括凝固潜热的炉缸、炉底传热数学模型,运用大型软件Ansys模拟计算了炉缸、炉底温度场,并根据现场实测温度建立了侵蚀模型,结果表明深死铁层设计有效的避免了炉缸、炉底异常侵蚀,有利于高炉长寿。  相似文献   

5.
针对杭钢1号高炉深死铁层的情况,建立了二维非稳态包括凝固潜热的炉缸、炉底传热数学模型,运用大型软件Ansys模拟计算了炉缸、炉底温度场,并根据现场实测温度建立了侵蚀模型。结果表明深死铁层设计有效地避免了炉缸、炉底异常侵蚀,有利于高炉长寿。  相似文献   

6.
曹锋 《中国冶金》2013,23(1):36-38
高炉炉芯温度是炉缸活跃程度的重要表征。炉芯传热可作为一维稳态传热来处理,通过建立首钢京唐1号高炉炉芯传热的计算方程,计算绘出了炉芯温度-炉缸温度、炉芯温度-陶瓷垫厚度的关系线,确定了现阶段首钢京唐1#高炉合适的炉芯温度为310~380℃,分析得出炉芯温度低时,炉缸工况差,炉芯温度和铁水温度的相关性弱。  相似文献   

7.
基于Excel的稳态传热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稳态下多层炉衬传热原理,采用Excel进行辅助计算,建立各种耐火材料的热传导系数数据表.计算时输入热面温度及各层炉衬厚度,便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相应的传热参数.  相似文献   

8.
将复杂的炉内火焰与钢坯传热过程简化为面热源传热,用数学解析的方法研究钢坯热过程温度响应特征.研究表明:可用非稳态导热数学模型表述钢坯热过程;用分离变量、傅立叶级数、傅立叶变换、线性叠加等方法,求得钢坯温度函数精确解;解析解与FEMLAB 3.1数值计算吻合良好,证实了钢坯热过程数学解析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工业炉炉墙的不稳定导热,提出了多层炉墙设计的数值解法公式,用实例说明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炉墙温度与实测值相差不大,所以实际设计时,可用本文提供的公式。稳定导热是不稳定导热散热量的2.27倍,因此不考虑不稳定导热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炉墙复合体传热理论,列举实例计算了炉墙复合体在不同情况下的传热结果,并对如何强化冷却及可否用控制水量的方法进行“中部调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设计了冷却水的水量与水速。指出“中部调剂”的主要作用是节能,而对处理炉墙结厚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曾成华  袁熙志  曹建 《铁合金》2007,38(3):22-25
对矿热炉无水冷骨架矮烟罩内烟气黑度、吸收率变化关系以及炉内烟气辐射传热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计算得到炉内烟气和侧墙温度场。结果表明,烟气中CO2和水蒸气含量对辐射传热有较大影响,辐射强度随高度增加逐渐衰减,烟气温度和侧墙温度也均降低,而烟气黑度和吸收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工业炉炉墙经济厚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的是工业炉炉墙经济厚度的确定的方法。文中从列举炉墙厚度与其决定因素间的数学关系式入手。运用数学中的极值求解原理,导出了单层炉墙经济厚度的计算公式,并对多层结构炉墙的经济厚度的确定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根据炉缸的传热特点,推导了炉缸传热体系的计算公式,利用公式计算结果,分析了炉缸冷却水对延长高炉寿命的作用,重点是冷却水量、冷却水温对炉缸传热的影响规律。洒水冷却的炉壳温度比自然冷却的炉壳温度有显著降低,说明冷却水对维护炉缸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炉缸传热体系中,当水速大于2m/s时,增大冷却水量对炉内传出热量的影响是...  相似文献   

14.
丛琦  高泰荫  边华 《工业炉》2001,23(2):1-4
:建立一种简化的高温火焰炉炉内均匀分配辐射传热模拟方法 ,用以讨论炉气 炉墙 炉料间的传热基本规律 ,考察炉墙的间接传热效果。在炉气黑度 0 .8,0 .3和 0 .8与 0 .3周期性交替改变的三种条件下 ,计算了炉墙与钢材升温温度场。结果表明 ,对于燃煤气的暗焰炉子 ,当以重油喷雾等手段造成炉气黑度周期变化时 ,会由于炉墙的间接传热面作用而缩短加热时间。  相似文献   

15.
对焙烧工序的主体设备———带盖式环式炉的传热流动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环式炉的传热流动数模.针对复杂的热量交换过程,采用直接差分法建立三维不稳态传热模型和一维稳态的流动数学模型,计算出的大量数据为现场有目的的优化传热提供了依据,同时指出了进行环式炉数学模型、自动化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成琳国  林传兴 《黄金学报》2001,3(4):285-288
对焙烧工序的主体设备-带盖式环式炉的传热流动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环式炉的传热流动数模,针对复杂的热量交换过程,采用直接差分法建立三维不稳态传热模型和一维稳态的流动数学模型,计算出的大量数据为现场有目的的优化传热提供了依据,同时指出了进行环式炉数学模型、自动化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以某公司拟建的高温蓄热式室状加热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烘炉过程传热数学模型。其中包括:炉膛热平衡数学模型、复合炉墙传热过程数学模型和废气温度计算模型等。并运用数值差分技术和四阶龙格一库塔法进行了数值注解,开发了计算机数值仿真软件包,对不同燃料量下的烘炉过程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对拟建的高温实验炉,为了保证在90分钟内使炉温达到所需的温度要求,其最佳煤气流量应该控制在70~90m^3/h。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炉炉墙结构复杂,铜冷却壁热面工况难以直接检测的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建立高炉炉腰下部区域炉墙三维稳态传热模型,并对不同工况下炉墙温度场分布进行仿真。通过结合仿真结果和现场可检测数据,不断修正热面边界条件,推算出铜冷却壁热面挂渣厚度,为高炉操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可靠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对炉墙的不稳定传热公式进行了推导,并用有限差量法对炉墙的热流和温度的变化进行详细计算,得出了炉墙厚度减薄后碳化室侧墙面温度的下降值反而略有减小、炉墙温度反而略有增加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20.
1、散热量的求法:求安装在厂房内炉子外墙的散热量。在无风状态下,炉墙的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损失的散热量Q的计算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