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鸿菊 《中国包装》2007,27(6):50-53
随着塑料原料及加工工艺的发展,塑料已在包装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各类塑料包装也坐上了塑料制品的头把交椅。超过其他塑料制品的增长速度,塑料薄膜、编织袋、复合薄膜、塑料片材等在包装行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软塑包装企业达4000多家,国内复合膜的生产能力已超过150万吨,复合软塑包装材料现己成为国内比较成熟的主要包装材料之一,已渗入国民生活的各个领域。食品包装被称做是“特殊食品添加剂”,它是现代食品工业的最后一道工序,在一定程度上,食品包装已经成为食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我厂是轻工业部的重点企业之一,是与中国包装进出口总公司合营的生产多种系列软塑包装材料的专业化工厂。企业有近千名职工,年生产能力8,000吨以上,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国内软塑包装材料生产基  相似文献   

3.
<正>swop四展合一,包装与加工一站式全领域采购平台swop包装世界(上海)博览会是中国首个覆盖从包装材料生产、包装加工设备及技术到整批外包装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全产业链的展示平台。Pac Pro Asia展示包装材料生产及加工,各种包装材料、包装印刷及相关加工技术,CHINAPHARM展示医药和化妆品的加工及包装技术,Food Pex展示食品加工及包装技术,Bulk Pex展示整批及外包装技术。  相似文献   

4.
张为胜 《塑料包装》2003,13(2):29-37
一、软塑包装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包装材料和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软塑包装在许多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在食品工业,据预测,以2003年软塑包装的销售额将超过包装加工销售额的56%,其中袋装肉食品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最快  相似文献   

5.
国内信息     
中国软塑包装材料生产基地又有两条BOPP生产线投产 2002年10月26日,江阴申达工业园内中国软塑料包装生产基地两条BOPP生产线投产,新增能力近6万吨,同时,一条新的BOPET生产线破土动工。这样,基地的优势十分明显,总资产达到35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4亿元,形成了BOPP薄膜、BOPET、薄膜、CPP薄膜、彩印复合包装医药包装和激光制版六大系列软塑包装材料产品,向着规模化、专业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海宁长海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包装技术协会培育和认定的浙江省软塑包装行业技术中心企业。为充分发挥技术中心在行业中的主导作用,公司明确提出中心的研究开发工作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国内外先进技术为重要手段,在软塑包装基材、复合与多功能包装制品、印刷工艺和制造技术等方面不断有新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其研究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都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上海纺印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是上海纺织系统所属的一家从事高档印刷包装产品加工及高档印刷包装材料开发生产的专业企业,辖有沪港合资上海纺印利丰印刷包装有限公司、上海金叶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上海纺印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前身是国有上海市纺织工  相似文献   

8.
江阴市人民政府提出《关于请求在我市成立软塑包装材料生产基地的报告》,经中国包协批复同意在申达包装工业园设立中国软塑包装材料生产基地,并于4月18日在江阴申龙集团正式挂牌,同时还举行“中国包装与世界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邀请意大利、日本、德国等国家有关专家进行研讨,重点探讨中国包装如何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战略,加快与世界包装产业接轨,这是我国包装行业的又一件盛事。“中国包装软塑料生产基地”挂牌仪式在江阴申龙创业集团举行  相似文献   

9.
国际要闻     
《塑料包装》2004,14(1):60-62
复合软塑包装材料的发展动向 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复合材料在包装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据调查所得,世界包装工业采用的复合包装材料将向抗菌、高阻隔性、功能性、智能性等方面发展。 以目前市场为例,除臭包装材料已有40余种,主要有三类:A类属化学除臭型,能除去  相似文献   

10.
各位软塑包装企业的代表: 当前,我国软塑包装复合薄膜以溶剂型粘合剂为主,溶剂的残留量和迁移一直困扰着食品包装的卫生和安全性,溶剂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和生产工人的身心健康,而且节能降耗成本提高,也很难达标,阻碍了软塑包装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商品包装过程中,有些商品(尤其是食品)的包装,对于包装材料的各种性能有着严格的要求,如要求包装材料具有防潮、防水、阻隔气体、避光、耐热、耐油、耐高温、易于热封、易于印刷等等。单一的包装材料很难达到多项要求,因此,在包装生产过程中,常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特性的包装材料复合在一起,利用它们优良的综合性能,以达到商品包装的要求。常用的复合包装材料,主要是各  相似文献   

12.
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中国国际全印展"上,新东方油墨集团闪亮登场,以强大的阵容、精美的布展、统一的服饰,接受国内外市场的检阅. 新东方油墨集团系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包装委员会软塑包装行业联合中心第一届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凹版印刷分会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包装社软包装技术信息中心副理事长单位,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软包装材料生产基地之一,2003年被评为中国软包装行业中"十大受欢迎"的油墨及复合用胶粘剂供应商;2006年被评为"中国包装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3.
《塑料包装》2005,15(5):F0004-F0004
申达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于1986年,位于江苏省江阴亚洲包装制造中心,是中国包装联合会命名的中国软塑包装材料生产基地。公司占地面积为2平方公里,拥有资产总额57亿元,  相似文献   

14.
《软包装商情》2008,(3):64-65
双汇集团化工包装事业部(一下简称双汇)是双汇集团五大事业部之一,是全球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PVDC薄膜生产企业,是集包装材料设计、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科研生产基地。事业部涉及PVDC树脂合成、塑料加工、纸品加工及印刷制袋等行业,是国内软包装行业名副其实的航母。  相似文献   

15.
1.引言 随着我国软塑包装工业的快速发展,挤出复合设备技术性能的不断提高,涂覆级树脂如LDPE、PP等及复合黏接级树脂EVA、EMA、EAA等的不断开发,挤出复合工艺以成本低、无残留溶剂等优点,逐步被广大软塑包装企业所接受。挤出复合工艺将树脂经高温熔融、塑化、混炼,从T模头定量、定压流延挤出后,形成的膜直接与另一薄膜结合成复合材料。而挤出复合工序中剥离强度低是困扰众多软塑包装企业的难题,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就剥离强度的影响因素与包装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包装》2005,25(2)
塑料包装大致分为以下几类:软塑包装、编制制品、包装容器、泡沫包装材料、包装片材及其他。其中软塑包装(尤其是BOPP 膜)几乎拥有半壁江山,且增长速度位居首位,达到 18%(其他均为16% 以下)。我国的 BOPP 薄膜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迅猛。据中华商务网 BOPP 研究小组分析,软塑包装中的 BOPP 薄膜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空前绝后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发展阶段(1970 ——1990):我国的BOPP 塑料包装行业从无到有填补了国内空白。高速发展阶段(1991——1999):大企业瞄准并毫无顾虑地进入BOPP 市场。超高速发展阶段(2000——2004):原有…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专页     
由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上海公司主办、上海市轻工机械技术研究所协办的’2000第六届上海食品加工和包装机械展览会将于2000年3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此次展览会展出的内容有包装机械、充填机械、封口贴标机械、印刷装游机械、塑料机械、纸浆模塑加工设备、蜂窝纸板加工设备、包装容器制造机械、包装材料制造机械及食品加工机械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包装委员会软塑包装行业联合中心于6月21-23日在广东佛山市召开了流延薄膜市场与技术发展研讨会.会议由塑料包装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蔡明池主持,参加会议的有软塑包装行业联合中心理事长单位申达集团南京金中达新材料公司季斌总经理,副理事长单位佛山塑料集团股份公司市场经营部崔洁总经理,副理事长单位中山市中升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林惠翘董事长,副理事长单位上海紫江集团薄膜基材部上海紫藤包装材料公司蒋维副总经理,还有流延薄膜生产企业、原材料生产厂家、流延设备机械厂的总经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研究所以及有关的用户、中国包装报记者等近100人.广东省包装技术协会副秘书长陈建沂出席会议并致贺词.  相似文献   

19.
凹印包装设计的印刷工艺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包装印刷设计的角度,结合行业实际情况以及实践经验,从凹印制版、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印刷及后期加工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凹印包装设计的印刷工艺特点.目的是为了加强凹印包装生产各工序的配合,提高包装设计师以及艺术设计院校师生对凹印包装印刷工艺的认识和把握,促进凹印包装设计效率和印刷品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市场上的包装种类可谓五花八门。从包装材料上讲,有纸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和玻璃包装等。在以上四大支柱包装材料中,纸包装的增长最快,从发展趋势来看,纸包装的用量会越来越大。纸包装材料之所以在包装领域中独占鳌头,是因为纸具有价格便宜、原料来源广泛、印刷范围广、硬挺性(能经高速加工及高速包装机械操作)、优良的均一性、便于复合加工、能耐高温及低温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