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研究了Ni-Fe预合金粉末作粘结相对90W-7Ni-3Fe高比重合金性能的影响。发现用Ni-Fe预合金粉的高比重合金延伸率和冲击韧性有所提高,而强度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羰基法制取预合金粉中存在C、O、N等杂质并分布在钨晶粒和粘结相的界面上从而降低强度。  相似文献   

2.
Si,Na掺杂的W-Ni-Fe高比重合金界面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为加入Si、Na掺杂的方法,研究了Si、Na掺杂对高比重合金中的W-Ni-Fe及W-W界面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发现Si、Na掺杂使合金中的W-Ni,Fe及W-W界面产生孔隙,并偏聚于 面处生成层状SiO2夹杂相,孔隙和层状夹杂相严重削弱了W-Ni,Fe界面结合力,并使合金在冷却过程中产生微裂纹,这是造成合金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Si、Na掺杂的W-Ni-Fe高比重合金界面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为加入Si、Na掺杂的方法,研究了Si、Na掺杂对高比重合金中的W-Ni-Fe及W-W界面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发现Si、Na掺杂使合金中的W-Ni,Fe及W-W界面产生孔隙,并偏聚于界面处生成层状SiO2夹杂相,孔隙和层状夹杂相严重削弱了W-Ni,Fe界面结合力,并使合金在冷却过程中产生微裂纹,这是造成合金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Fe-Cu-Mo-Si-B超微晶软磁合金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Fe-Cu-Mo-Si-B超微晶软磁合金的性能与晶化退火处理工艺的关系,结果表明,最佳晶化处理温度为510℃。并运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该合金由二相构成:一相为纳米级超微晶Fe-Si固溶体,另一相为非晶相。  相似文献   

5.
双层辉光离子W-Mo共渗的表面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明  谢锡善 《兵工学报》1999,20(2):147-150
研究了双层辉光离子W-Mo共渗快冷后的表面形貌,发现表面有大量微沟存在,且微沟内的W-Mo含量低于平均表面含量。用XPS所测的表面成分与扫描能谱所测的基本一致,说明最表层和次表层的合金含量相同,而非通常认为的在表面存在几个原子厚的高浓度层。XPS的结果表明,表面的Fe、W、Mo均以原子状态存在,而非化合物层。W-Mo共渗缓慢冷却后,晶内和晶界析出金属间化合物Fe7(WMo)6,并沿晶界向表面“溢出  相似文献   

6.
研究新型快凝Al-Fe-Cr-Mo-Si合金中的准晶相转变过程及与其晶体相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准晶相的转变过程可分成四个阶段,即萌芽期、形核期、分离期和消失期,并提出准晶相向晶体相的外延转变机制;同时,找出了准晶相与相关晶体相之间的共格位向关系  相似文献   

7.
应变速率和锰对FeAl合金室温延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经过轧制热加工的金属间化合物Fe-36.5at%Al及其加入Mn元素的合金进行室温下的拉伸试验。结果表明,未加和加入Mn的FeAl合金,在一定的应变速率范围内,表现出对应变的敏感性,加Mn合金具有较高的延伸率和强度,但应变速率的变化以及Mn的加入并未改变FeAl合金的断裂模式,均为沿晶和穿晶解理断裂的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8.
Cr-Mo-V系炮钢的冷脆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37CrNi3MoV钢作对比,对Cr-Mo-V系炮钢的冷脆性做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能量法和FATT法相比,采用示波冲击法以裂纹扩展功随温度下降而降低到临界(最低)值所对应的温度作为钢的韧脆转变温度,能确切反映出钢已失去抗裂纹扩展能力从而由韧性转变为脆性状态的温度,这是研究冷脆性的较为合理而可靠的方法。用此法衡量,Cr-Mo-V系炮钢的韧脆转变温度较37CrNi3MoV钢为高,冷脆倾向较大。此问题应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9.
静拉伸载荷下93W合金缺口效应和断裂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93W-4.5Ni-2.5Fe合金在静拉伸载荷下的缺口效应,并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其变形和断裂特征。研究表明,93W合金具有较小的缺口敏感性;缺口试样的变形和断裂与试样的形状有关,而光滑试样的变形和断裂则主要取决于合金微观组织的分布和均匀性。  相似文献   

10.
化学镀Ni-Cu-P合金的工艺及镀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化学镀Ni-Cu一P合金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弯曲法,研究了Ni-Cu-P镀层的组织结构和镀层结合力,结果表明,所研究的镀液组成,在适当工艺条件下,能够实现Ni、Cu离子的共沉积,并得到良好质量的合金镀层。经400℃热处理,镀层中有和相析出,同时硬度达到最大值。镀态下,该镀层具有良好的结合力,且随镀层中铜含量的增加和热处理温度的提高,镀层结合力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Ni50Mn29Ga21Tbx系列磁性记忆合金不同状态下的晶体结构。列出了近年来发现的几种Ni-Mn-Ga合金的马氏体的详细资料。结果表明,在不改变Ni50Mn29Ga21合金组分的条件下,Tb的加入并没有改变合金的马氏体晶体结构。经过比较和计算,发现Ni50Mn29Ga21Tbx合金系列的晶体结构属于非调制型马氏体。  相似文献   

12.
20Mn2钢中添加ZrC粒子获得超细晶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 2 0Mn2钢熔炼过程中加入一定体积分数和一定粒径的ZrC粒子以起形变核心和再结晶核心作用 ,利用大轧制变形加速奥氏体和铁素体晶粒发生再结晶而细化晶粒 ,分析了ZrC粒子对晶粒细化的作用以及合金元素和轧制变形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钢晶粒尺寸被细化到 1~ 2 μm。与 2 0Mn2钢相比 ,S1钢淬火态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 131.8%和 187.0 % ,2 0 0℃ 2 0 0min低温回火态分别提高 110 .6 %和 16 3.8% ,同时 ,延伸率也有所提高 ;S2钢油淬态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为 34.2 %和 39.9% ,钢S2油淬低温回火态分别提高了 2 9.9%和 35 .0 % ,与 2 0Mn2钢的塑性指标相比 ,油淬及低温回火态延伸率分别提高了 90 %和 111%。  相似文献   

13.
中锰铸钢坦克履带板服役时的强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将材料在服役时的强化特性 (机理与力度 )作为衡量坦克铸造履带板材料优劣的判据 ;研究了中锰钢的强化机制 ;测定了在坦克履带板服役条件下的强化特性。研究认为 ,中锰铸钢在冲击疲劳载荷作用下具有应变诱发 α马氏体的相变强化机制 ,其强化特性明显优于 ZGMn1 3。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5-硝基间苯二甲酸锰的配合物——Mn(nip)(H2O)5,并用X射线单品衍射、元素分析、DSC、TG和DTG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配他中心Mn(Ⅱ)与5-硝基间笨二甲酸和5个水分子配位形成配位八面体结构。根据热分析结果和FT-IR分析可推断,加热过程中该晶体先失去5个配位水.后失去配体5-硝基间苯二甲酸,同时生成氧化锰和某种聚合物。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低碳锰钼铌钢终轧温度及轧后冷却速度对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了获得 50 0 MPa以上的屈服强度及较理想的综合性能 ,终轧温度以在 82 0~ 90 0℃之间为宜。轧后喷水冷却 ,有利于提高强度。通过用金相法和热磁法相配合测定出了钢的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间接地对此钢在各种条件下显微组织的形成规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以SiO2颗粒和Zn(CH3COO)2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不锈钢反应釜中低温制备了Mn2+掺杂的Zn2SiO4荧光材料。利用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影响产物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NH4OH质量分数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六棱柱状的ZnSiO4纳米颗粒可以在220℃的低温水热条件下获得,以该法制备的Mn2+掺杂ZnSiO4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在220 nm紫外光激发下产生525 nm的绿色发光,并且发光强度随水热反应温度、时间以及NH4OH浓度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内氧化法制备Al2O3/ Cu复合材料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Al2O3/Cu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和纯铜一样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而且由于弥散强化的作用使其拥有高的硬度和强度,特别是优越的高温强度,从而使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工程材料之一。论述了Al2O3/Cu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及Cu-Al合金的内氧化机理,重点阐述丁内氧化过程中Al2O3颗粒的形核、长大和粗化,并采用内氧化法制备了性能优越的Al2O3/Cu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8.
机械合金化铜-钨药型罩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采用机械合金化 (MA)技术实现了铜 -钨非互溶系的合金化。通过 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检测了其合金化的效果、W颗粒尺寸及分布 ,初步探索了用此合金制作药型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包钢生产的37Mn5钢连铸坯,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上,进行热模拟,分析37Mn5在各温度阶段对应的显微组织;试样断口性质与塑性大小的变化规律;着重研究第Ⅲ脆性区(800~900℃)的脆化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在1300~800℃区间存在两个脆性温度区,第Ⅲ脆性温度域为900~800℃,其Z=60.23%~29.61%;为指导37Mn5管坯钢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