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氢在铝-铜、铝-锂、铝-镁和铝-硅合金熔体中的溶解度可用氢在纯金属中的溶解度以及二元金属相互作用参数而推算出。对铝-铜合金而言,推算值和实测值相符。可按氢在铝-硅合金中的溶解度数据推算出氢在液态硅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氢在纯金属中的溶解度数据以及合金之间的相互作用系数,提出氢在合金熔体中溶解度的热力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结果表明,合金熔体的性质越接近理想溶液,计算结果越准确,合金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能力及其摩尔混合热对氢在合金熔体中的溶解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铝合金熔体的除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结合为美国波音飞机公司试生产航空材料用铝合金铸锭的实践,用Telegas和RH-402氢分析仪检测了2024、7075合金经各种除气工艺后的氢含量,并对影响除氢的多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证明了:工业生产中,在保证精炼气体质量的前提下,炉内精炼结合炉外双级在线除气的工艺,能稳定地控制熔体含氢量,并满足航空材料的要求.为研制高效率的国产化除气装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铝熔体除氢过程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铝熔体除氢时的除气和再吸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铝合金熔体除氢后,静置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最佳除氢效果,静置时间和熔体表面状态有关,除氢后立即扒去表面浮渣,静置5~6min为最佳;带渣静置,一般为10~12min。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窝本中氢的动力学模型,并对除氢和再吸氢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JDN—Ⅰ熔剂对铝熔体除氢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铝合金熔体净化新型熔剂JDN-Ⅰ。分析了该熔剂发生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同无熔剂覆盖相比,通过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JDN-Ⅰ熔剂可使A356和Al99.9熔体在720℃时的含氢量分别由0.30mL/100gAl下降到0.09mL/100gAl和从0.25mL/100gAlg下降到0.14mL/100gAl,而在700℃时的含量气量分别由0.18mL/100gAl下降到0.08mL/100gAl和从0.19L/100gAl下降到0.12mL/100gAl,除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铝合金熔体吸氢的热力学过程模型,分析了影响Al-Si-Mg系铝合金熔体吸氢的热力学因素。结果表明,降低空气湿度、熔炼温度、压力有利于降低铝液吸氢速率;Si、Mg含量与空气/铝液界面处的氢含量成线性关系,提高Si含量、降低Mg含量有利于降低空气/铝液界面处的氢含量,从而降低铝液的吸氢速率。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气泡浮游法除气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模型中参数对除气效果的影响,用Hyscan Ⅱ测氢仪现场试验研究了数学模型中的参数对除气效果的影响,比较了氮气和氩气的除气效果。试验发现,氩气的除气效果好于氮气的除气效果,浮游法除气后的最佳静置时间为30min左右,铝熔体的最佳浇注温度为680~685℃。  相似文献   

8.
合金元素Cu对过热铝熔体中氢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Al-Cu合金熔体中的氢含量在780℃以下保持恒定,此后氢含量随温度升高急剧增加,分析表明合金元素Cu在780℃以下对过热名熔体中的氢含量起主导作用,即在此温度以下铝液吸氢程度取决于铝液表面氧化膜的性质。试验研究表明在同一热度下,铝熔体中氢含量随合金元素Cu加入量的增多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铝熔体中氢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HyscanⅡ型测氢仪测定了铝熔体在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下的氢含量 ,通过对BP人工神经网络的分析和改进 ,采用了结构为 2 4 2 1的BP神经网络模型 ,用所获得的试验数据对其进行训练和测试 ,当BP神经网络经过 3× 10 5次学习后 ,最大训练误差 (MaxTrainingError)和训练均方差 (RMSTrainingError)分别为 0 .5 5 %和 0 .18% ,同时相应的最大测试误差 (MaxTestError)和测试均方差 (RMSTestTraining)分别达到了 0 .72 %和 0 .3 3 % ,对铝熔体中氢的预测达到了很高的精度 ,从而建立了熔炼条件 (温度、保温时间 )和氢含量的映射模型  相似文献   

10.
铝熔体除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有关铝熔体氧化和吸氢的热动力学以及反应动力学的作用,还阐述了动态变化过程。是通过采用恰当的熔体处理作为动力学的问题加以说明的。对各种可能性及其作用进行了研究。铝中氢溶解度问题,特别是从固态过渡到液态时期的溶解变化问题,已是长期以来众所周知的了。最近,对熔体吸氢的敏  相似文献   

11.
用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模型(MAEAM)计算了Mo-Pd二元合金在2个典型温度的边际固溶度。在淬火温度为1473K时,Pd在Mo(a相区)中的边际固溶度为0.6%(原子分数,下同):Mo在Pd(声相区)中的边际固溶度为26.8%;在包晶温度2028K附近,Pd在Mo(a相区)中的边际固溶度为1.1%;Mo在Pd(声相区)中的边际固溶度为29.5%。计算结果与已有理论和实验结果大体上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2.
液态铝合金含氢量现场检测对于生产高质量铝合金铸件及铸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一种用于便携式含氢量测定仪的单片机测控系统,重点讨论该系统的单片机扩展单元、信号调理单元、模/数转换单元、真空系统控制单元和系统软件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氢在Gasar工艺常用纯金属中的溶解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伟  李言祥  刘源 《金属学报》2007,43(2):113-118
对于氢在纯金属巾的溶解度,文献中的大量数据存在分散性,不便选用.本文搜集到了大量氢在Gasar工艺常用的五种纯金属Al,Mg,Cu,Ni和Fe中的溶解度数据及其经验公式,按照lg[H]=-A/T B 0.5lg(pH2/101325)统一形式与单位后,考虑其溶解度常数A和B的波动,选择溶解度比较接近的数据,对其A和B值求平均,得到了新的溶解度计算公式,作为Gasar试样气孔率预测、浓度场计算、气孔生长数值模拟及多元合金中气体溶解度计算等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失重法对真空状态下几种Ni-Cr-Mo合金在熔盐中的腐蚀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在真空熔盐中的腐蚀深度随时间延长而加大,腐蚀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腐蚀过程主要是Cr和Mo合金元素在熔盐中的脱溶过程,腐蚀造成了合金表面组织的疏松和孔洞,这些孔洞为熔盐的进一步腐蚀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15.
氢气渗透Nb基合金的设计及特性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b40Ti30Ni30合金的初生相(Nb,Ti)和共晶相连线上制作Nb-Ti-Ni合金.研究表明,上述直线上的合金由初生相和共晶相构成,氢渗透度Ф随Nb浓度和初生相(Nb,Ti)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升高,氢渗透合金的Nb浓度扩展至68 mol%.Nb68Ti17Ni15合金由74%(体积分数)的初生相(Nb,Ti)和26%(体积分数)的共晶相{(Nb,Ti)+TiNi}组成,氢渗透度最大Ф673K达到4.91×10-8mol H2m-1s-1Pa-0.5,是Nb40Ti30Ni30合金的氢渗透度Ф673K的2.5倍,纯钯金的氢渗透度Ф573K的3.5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对含硅和不含硅的铁基合金在450℃液锌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浸锌时间不长的情况下,不含硅的铁基合金的耐锌蚀能力较好,随着浸锌时间的延长,含硅的铁基合金表现出较好的耐锌蚀能力,基体中Si的加入,界面处液相中Si富集,使得ζ相生长方式接近线性生长,导致腐蚀产物中的ζ相呈粗大的柱状,且腐蚀层中Г相消失,ζ相优先在Fe-Zn界面形成。  相似文献   

17.
Nb—Ti—Ni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氢渗透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b50Ti25Ni25及Nb40Ti30Ni30合金的显微组织及氢渗透性能,并与贵金属Pd、Pd-Ag合金及纯Nb的氢渗透性能进行了比较.两种合金的显微组织均由先析出的bcc-Nb(Ti,Ni)固溶体和bcc-Nb(Ti,Ni) B2-TiNi共晶组成.随Ni、Ti合金元素含量增加,合金中共晶相的含量增加.氢渗透温度为673 K时,两种合金的氢渗透系数分别为1.71×10-8和1.03×10-8mol·in-1·s-1·Pa-0.5,接近Pd的氢渗透系数,略低于Pd-Ag合金的氢渗透系数.共晶相的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合金的抗氢脆性能,增加先析出相的比例可提高合金的氢渗透系数.适当调整合金元素含量可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氢渗透合金.  相似文献   

18.
Fe的添加,提高了金属钒的活化性能和放氢平台压力,降低吸放氢容量.Fe含量<1%(原子分数,下同),对二氢化物并无明显影响,Fe含量>1%,二氢化物平台压明显升高,容量明显下降,氢化物的生成焓明显降低;Fe的添加对一氢化物并无明显的影响.随着Fe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呈线性趋势降低.  相似文献   

19.
贮氢电极合金的发展(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要介绍有关贮氢合金及名符其镍-氢化物电池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发展,对各种贮氢电极合金进行了概述,并概要叙述了各种提高贮氢电极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