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nO:Zn光致发光陶瓷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宏泉  董兵海 《陶瓷》1998,(3):27-29,46
详细研究了发绿光的ZnO:Zn光致发光陶瓷釉的制备工艺过程及其ZnO:Zn荧光粉,基础釉的制备方法,用能带理论,能级跃迁阐明了ZnO:Zn荧光粉的发光机理,并利用现代化测试了手段,研究了ZnO:Zn发光陶次釉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柠檬酸盐硝酸盐燃烧法制备了GdAlO3 Tb, RE荧光粉体.在紫外激发下(254nm),GdAlO3Tb发射绿色荧光(5D4→7F5,544nm),Dy共掺杂对绿色发光有增强作用,Ce共掺杂对GdalO3 Tb绿色发光有降低作用.激发谱和能谱研究表明Dy能级嵌入Tb主发射能级5D4(绿色发光能级)、5D3(蓝色发光能级)能级之间,Ce能级嵌入Tb主发射能级5D4、5D3能级上方.这种能级嵌入方式,使得稀土离子之间存在声子支持的共振能量传递,但T→Dy→Tb能量传递使Tb绿色发射(5D4→7FJ (J=3,4,5,6))增强,蓝色发射(5D3→7FJ (J=3,4,5,6))减弱;而Ce→Tb能量传递使Tb蓝色发射增强,绿色发射减弱.  相似文献   

3.
以钾钠长石和石英等矿物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对面釉的配方组成进行研究,并探究和分析了厚抛釉中面釉和抛釉结合情况。利用白度测试仪,扫描电镜和热膨胀系数测试仪等测试手段对坯釉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面釉配方为:钾长石23,石英15,高岭土5,硅酸锆18,烧氧化锌3,滑石28,碳酸钡3,方解石12;获得了釉面效果良好的厚抛釉,其白度达到69.5%,光泽度达到66.9%,硬度达到维氏硬度348 HV5(莫氏硬度4~4.5)。这主要是由于面釉的热膨胀系数介于坯和抛釉之间,使坯釉结合性能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4.
低温快烧自生微晶乳浊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EM、EDX、XRD等手段,研究了KNaO-MgO-Al2O3-B2O3-SiO2系全熔块乳浊釉的形成规律,指出釉层中均匀分布的大量MgSiO3微晶是釉面乳浊的原因.组成中B2O3含量愈高,釉熔体的析晶倾向愈大.少量Al2O3则可以降低釉熔体高温粘度,抑制析晶,改善釉面白度和光泽度.在釉烧过程中,析晶继续进行,B2O3含量的增加使基质釉玻璃的成熟温度降低.设计合理组成及快烧工艺,可得到釉面综合质量良好的微晶乳浊釉.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白光LED红色荧光粉Ca0.71WO4∶Sm3+0.04,Li+0.25和Ca0.5-yWO4∶Eu3+0.25,Li+0.25,Sm3+y(y=0.00,0.02,0.04,0.06),通过X射线衍射(XRD)、荧光分光光度计以及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研究了荧光粉样品的物相、Sm3+的掺杂量对荧光粉发光性能以及荧光寿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合成的样品均为白钨矿结构.荧光光谱表明,所合成的系列荧光粉均可以被近紫外光(393 nm)和蓝光(464 nm)有效激发,其发射主峰位于615nm处,归属于Eu3+的5D0→7F2跃迁.发光衰减曲线表明,Sm3+的掺杂对荧光粉Ca0.5WO4∶Eu3+0.25,Li+0.25荧光寿命没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系列Ca0.5-yWO4∶Eu3+0.25,Li+0.25,Sm3+y荧光粉中Sm3+的最佳掺杂量为4%(摩尔分数).  相似文献   

6.
魏明坤  梁爱民  肖辉 《陶瓷》2003,(3):35-37
闪光釉是近年来已得到较多应用的一种装饰艺术釉 ,主要用于厨房、卫生间的墙面装饰 ,它具有金属镜面般的闪光效果 ,能迎合一部分用户的欣赏和审美要求[1] 。使用丝网印刷技术可以用闪光釉随意设计内墙砖的花色图案。但是这种釉料目前主要依赖进口 ,价格昂贵。笔者就闪光釉的制备和烧成工艺作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1 试验1.1 试验原料所用主要矿物原料的化学组成见表 1。表 1 主要矿物原料的化学组成 (质量 % )SiO2 Fe2 O3 Al2 O3 TiO2 CaOMgOK2 ONa2 OZnOMnO烧失界牌土 67.72 0 .3 118.770 .12 0 .75 0 .0 80 .0 87.894.2 8钾长石…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非均匀成核结晶的原理,在CaTiO3∶Eu3+荧光粉表面包覆银颗粒.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荧光光谱分析仪(PL),对包覆有银颗粒荧光粉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FE-SEM图显示该方法可成功将银颗粒包覆到荧光粉表面,通过调节反应温度,氨水滴加速度和AgNO3溶液浓度,可改变包覆形貌.当荧光粉表面均匀包覆着银颗粒时,由于银颗粒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简称LSPR),荧光粉发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蔡飞虎 《佛山陶瓷》2004,14(7):44-44
在哑光釉面砖生产中,有的使用熔块哑光釉,有的使用生料哑光釉,不知两者有何差别?在使用时如何选取?答:这二种材料在生产中都经常使用,两者各有优缺点,在生产中要根据厂家的实际生产情况加以选择:(1)熔块哑光釉的稳定性比生料哑光釉好,因为生料釉原料波动对釉面效果影响较大。(2)对于窑炉的适应性,生料哑光釉比熔块哑光釉好。生料釉可以根据窑炉情况调整配方,而熔块釉调整的手段很有限。(3)如果生产有色哑光釉面砖,熔块哑光釉容易导致釉面变色或发色不全;而生料哑光釉的发色则很好,因为使用生料釉可以把影响发色的组分去掉。(4)生料釉的膨胀…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Co_2O_3—Cr_2O_3—Fe_2O_3—MnO_2系黑色颜料对三种基础釉的适应性,并从颜料用量、釉浆浓度、釉烧温度等方面分别对比,确定了该颜料釉烧呈色最佳的工艺条件。根据近代玻璃结构理论和配位场理论,对其呈色机理进行了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快烧无锆分相乳浊釉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适合一次快速烧成的R2 O(K2 O ,Na2 O) -RO(CaO ,MgO ,ZnO) -Al2 O3-B2 O3-SiO2 系统 ,通过优化组成设计及物理化学过程的控制 ,实现了釉的自生分相乳浊 .实验结果表明 :快烧所得乳浊釉的分相结构中 ,一相富R2 + ,贫Si4+ ,B3+ 和Al3+ ;另一相则相反 .当(SiO2 +B2 O3)含量较高时 ,形成孤立液滴状分相结构 .釉面白度在 75以上的釉 ,其分相结构的共同特点为 :孤立相呈均匀分布的球滴状 (平均长短径比值z<1.2 ) ,其体积分数 φp 超过 3 5 % ,球滴的平均等效直径D落在 0 .15~ 1.3 2 μm范围内 ,接近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有利于强化乳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首先采用Co2O3、Cr2O3、Fe2O3、MnO2等氧化物制备最佳的黑色剂;其次,制备基础釉:最后,把适量的黑色剂与一定量的基础釉混合,制备电磁产品商标釉。本文主要从颜料的发色、基础釉的组成、商标釉的配置及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影响黑色商标釉的黑色剂的主要氧化物为Co2O3和Cr2O3,F...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单相全色Ca6Sr4(Si2O7)3Cl2∶Dy3+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荧光光谱等对合成的荧光粉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系统地研究了烧结温度、Dy3+离子掺杂量以及添加不同电荷补偿剂(Li+、Na+、K+)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荧光粉能被350nm的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当烧结温度为950℃、Dy3+的掺杂量为4%(摩尔分数),Na+作为电荷补偿剂时,样品的荧光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13.
如果想将照片印到瓷器上,那就得在感光釉上下功夫。感光釉有多种,但比较理想和方便的是铜红和银黄两种。 1.感光原理以铜——铈感光釉为例在未经感光(即见光,但主要是紫外线光)的釉面上,  相似文献   

14.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料珠和料管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我国早期(西周至春秋时期)料珠和料管的材质和制作方法,利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激光Raman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量技术,对河南省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的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的料珠和料管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周早期的料珠是发生了晶态转变为非晶态、非晶态包裹晶态现象的硅酸镁质玉石,而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料珠和料管系人工用较纯的石英砂添加少量青铜冶炼后的炉渣或矿渣,在低温(700~800℃)烧制而成的釉砂(石英砂,faience),是古玻璃的前身.此前一般笼统地认为中国釉砂起源于西周至春秋时期,截至目前中国釉砂最早可追溯到西周中期.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白光LED红色荧光粉Ca_(0.71)WO_4:Sm_(0.04)~(3+)Li_(0.250)~+和Ca_(0.5-y)WO_4:Eu_(0.25)~(3+),Li_(0.25)~+,Sm_y~(3+)(y=0.00,0.02,0.04,0.06),通过X射线衍射(XRD)、荧光分光光度计以及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研究了荧光粉样品的物相、Sm~(3+)的掺杂量对荧光粉发光性能以及荧光寿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合成的样品均为白钨矿结构。荧光光谱表明,所合成的系列荧光粉均可以被近紫外光(393 nm)和蓝光(464 nm)有效激发,其发射主峰位于615 nm处,归属于Eu~(3+)的~5D_0→~7F_2跃迁。发光衰减曲线表明,Sm~(3+)的掺杂对荧光粉Ca_(0.5)WO_4:Eu_(0.25)~(3+),Li_(0.25)~+荧光寿命没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系列Ca_(0.5-y)WO_4:Eu_(0.25)~(3+),Li_(0.25)~+,Sm~(3+)荧光粉中Sm~(3+)的最佳掺杂量为4%(摩尔分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实验出发,对禹县地区挖掘出的宋代油滴釉残片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油滴釉使用的原料,坯、釉配方和油滴的形成及影响油滴显现的诸因素做了系统的总结。从而,开辟了传统名贵釉色——油滴釉利用现代窑炉烧制的新路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现代快速窑炉(隔焰推板窑)同样可以烧制油滴釉制品。油滴的发色(银灰色或棕红色)与MnO的引入有关。油滴天目釉,在我国古称“滴珠釉”,  相似文献   

17.
以ZrSiO4包裹硫硒化镉色料为色剂和熔块釉为基础釉,在建筑陶瓷砖表面制备了高温大红釉.通过XRD和TEM等分析手段对硫硒化镉包裹色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熔块(基础釉)配方组成对制备的釉面砖面釉釉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适当降低熔块中助熔剂氧化物含量和提高SiO2含量,并加入少量高折射率PbO和TiO2及ZrSiO4等,可制备出在1130℃高温烧成后发色稳定,呈色鲜艳和无针孔的大红面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择R_2O(K_2O,Na_2O)-RO(CaO,MgO,ZnO)-Al_2O_3-B_2O_3-SiO_2系统中的典型组成,研究了在快速烧成条件下,该系列釉不混溶结构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不混溶结构中,深色相富Ca、Zn、Mg,贫Si、B、Al;浅色相则相反。较低(SiO_2 B_2O_3)含量时,易形成三维连通结构;较高(SiO_2 B_2O_3)含量时,则形成孤立液滴相结构。要使烧成的釉层的显微结构发展成为接近可见光波长范围尺度的分相结构、并得到光亮乳白的外观,以不混溶温度几稍低于釉烧温度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铁系窑变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氧化气氛下的铁系窑变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底釉中Fe~(3 )浓度不仅受气氛的影响,也受釉组份中的其他氧化物影响;面釉熔融粘度虽与阳离子半径大小有关,但并非大多数阳离子半径大的金属氧化物都能产生良好的窑变效果,EM还发现,某些金属氧化物在底釉与面釉的结合中能产生微晶,这对窑变的产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赵立上 《陶瓷》1995,(3):30-31
一、前言 底釉也称化妆土。一次烧成的彩釉砖常使用底釉。在我国,大多数生产彩釉砖的厂家,砖坯中含铁等着色氧化物量较高,这种含铁量较高的坯料,虽然给砖坯提供了良好的烧结性能,但同时也给砖釉面质量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这就需要施以底釉加以消除。底釉介于砖坯与面釉之间,其主要作用有:(1)遮盖坯体固有的红色;(2)阻止坯体表面有害杂质与面釉发生不良反应;(3)有利于坯釉中间层的形成,促进坯釉结合牢固;(4)提高砖釉面的平整度。笔者多年来在对坯釉料配方试验与研究中,同时也对彩釉砖底釉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