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溧水方便水库的污染情况与环境现状,分析了COD、TN、TP、叶绿素量等指标,发现以农田径流为主的面源污染是最主要的水源地污染源,水源地主要超标污染物为TP及TN,总体属于Ⅳ类水。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指数分析发现:方便水库平水期水质最优,基本处于贫-中营养等级;丰水期的水质最差,基本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枯水期水质良好,存在轻度富营养化趋势。方便水库的底泥重金属污染等级为低风险等级,整个方便水库的底泥属于营养盐污染底泥,有机污染严重,亟需进行适当的清淤处理。本研究对预防和控制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监测何坊水库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现状,选择叶绿素a、TP、TN、COD、透明度5个指标,采用评分法和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库区富营养化的评价,研究表明水库水体已处于中营养向富营养过渡阶段.在分析了水库富营养化成因的基础,提出了水库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赵红金 《陕西水利》2023,(4):91-92+95
近年来,水库水质污染严重。为了对水库水质进行评价,提出相应对策,以某抽水型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取样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库CODMn、CODCr、NH3-N、DO含量达到该水库承担的水体和保护Ⅲ类标准,而BOD5、TN严重超标,TP含量略微超标。富营养化评价表明,TP处于中营养化以上,而TN处于富营养化以上。基于灰色关联度来评价水质表明该水库水质基本符合标准的Ⅲ类水体,并且在评价过程中采取Ⅲ类标准限值时,其评价结果更接近水库的实际功能。同时在未来应引进生态修复及生物自身净化技术,加强水库水质相关指标的监测,并开展相关研究,以此来控制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4.
以云龙湖东西两湖区为对象,研究其不同功能区的水质状况,以期为云龙湖水体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云龙湖东湖、西湖区各设置3个采样点,监测水体中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氧和透明度指标。分别使用模糊识别法和修正Carlson指数对水体进行水质评价与富营养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云龙湖水质级别为Ⅲ类,其中TN、TP超标明显,水体已呈现轻度富营养化;不同功能区水质差异明显,东湖区水质优于西湖区,云龙湖功能区划分对水体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明湖2008年水质监测数据,从地表水水质级别、景观娱乐用水标准和湖泊富营养化级别3个方面出发,分别利用单因子评价方法、浓度指数法和评分法对大明湖现状水质进行了评价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大明湖水质为V类,主要超标污染物为BOD5和TP;大明湖水体pH值和DO完全满足景观娱乐用水的要求,而TN、TP则严重超标;水体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主要影响因子为叶绿素a和TN。最后提出了建议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明湖2008年水质监测数据,从地表水水质级别、景现娱乐用水标准和湖泊富营养化级别3个方面出发,分别利用单因子评价方法、浓度指数法和评分法对大明湖现状水质进行了评价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大明湖水质为V类,主要超标污染物为BOD5和TP;大明湖水体pH值和DO完全满足景现娱乐用水的要求,而TN、TP则严重超标;水体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主要影响因子为叶绿素a和TN.最后提出了建议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水质空间分布现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长江口133 km空间范围内9处河段水体样品的现状水质状况.从影响因素看,影响长江口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水体总氮(TN)含量和重金属Hg含量,其中TN超标严重,9测点均值达到1.94 mg/L,接近Ⅴ类水质标准上限值2.00 mg/L,水体富营养化趋势严重;Hg超标也较严重,9测点均值达到0.12 μg/L,超过Ⅲ类水质Hg含量限值.从空间分布看,吴淞口水体水质最差,其TN、TP和重金属As、Pb、Cr含量均为9处采样点中最高,且TN、TP含量严重超标,吴淞口水体是长江口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使用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长江口水体进行整体评价,结果显示长江口水质现状较差,为Ⅳ到Ⅴ类之间.  相似文献   

8.
镇海水库是开平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对保障当地人民的饮用水安全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近10年镇海水库水质参数特别是富营养化指标的变化,分析评价镇海水库的水环境特征以及富营养化变化趋势。研究表明:NH3-N、TP和DO等水质参数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但CODMn在近年来已经由Ⅱ类水质下降为Ⅲ类水质;TN甚至由Ⅲ类水质恶化为Ⅳ类水质的趋势,总体基本满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要求。其富营养化综合指数变化范围为40.7~53.0,变异系数为8.9%,富营养化水平已经由中营养化水平转化为富营养化水平,这主要是CODMn、TN和SD等水质参数变差所致。  相似文献   

9.
碧流河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主要是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因而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色由兰绿变为绿褐色,水质污浊,恶臭,水中缺养,使鱼贝类死亡,同时,水体失去供水功能.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越来越多,从南方到北方,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是依据TP、TN、chl-a、CODMn和透明度(SD)等表征富营养化指标,综合分析了碧流河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变化.在此基础上,指出碧流河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镜泊湖水质及富营养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1年8月份镜泊湖水质监测调查资料中的营养盐浓度状况,对镜泊湖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采用内插法分析了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镜泊湖营养盐浓度较高,水体的水质为Ⅲ类(总磷、总氮不参评),富营养化参数平均赋分值(EI)为50.03,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  相似文献   

11.
淀山湖富营养化现状及生态修复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2010年淀山湖水质监测数据,评价该湖富营养化趋势。结果显示,2008年后,淀山湖的富营养化程度呈改善趋势,但水体富营养化存在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①2008—2010年的整个湖区水体中主要的富营养化指标TN、TP、SS、Ch-la质量浓度均呈下降趋势;②淀山湖上游来水区水体中TN、TP质量浓度比下游出水区高,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同样也高;③淀山湖每年夏季暴发蓝藻水华的水域面积在不断减小。结果表明,淀山湖东南区域富营养化程度最轻,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价值;淀山湖的生态系统在逐步恢复。为使生态系统能巩固并形成良性循环,一些影响因素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阳宗海叶绿素a、磷、氮动态特征及富营养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2002-2012年阳宗海TN、TP、Chl-a、氮磷比的动态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并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阳宗海的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阳宗海富营养化呈上升趋势,2007年从之前的贫营养级上升为中营养级;Chl-a、TN、TP浓度在2007年后均呈快速上升趋势。 Chl-a浓度与TN、TP浓度呈正相关,且氮磷比越接近阈值16∶1,Chl-a浓度上升就越快。指出若营养盐输入得不到有效控制,预测阳宗海将在2017年前后达到富营养级水平,水质将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3.
五里湖水质现状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8月—2008年7月对五里湖水体中的TN、TP、NO3--N、NO2--N、NH4+-N、PO43--P等氮磷营养盐和pH、透明度、温度、CODMn、Chl-a等理化指标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与2004—2005年的同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五里湖自2003年实施生态恢复工程以来,水体水质得到了一定改善,TN和TP负荷分别下降47.25%和10.06%,水体营养状况由中度富营养化变为轻度富营养化,但仍还没有完全从根本上解决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昆明市的翠湖是一个以再生水为主要水源的高原城市景观湖泊。利用2013年5月-10月四期(每期连续一周)的翠湖水质监测数据,对其水体透明度(SD)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水温(T)、pH、DO、Chla(叶绿素a)、TP、SS、CODCr、N/P、TN、NH4-N、DTP、DTN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以SD为因变量,以各水环境因子为自变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水生植物少、水质较差的湖泊西区水域透明度(平均值33.6cm)相对低于水生植物较多、水质状态较好的东区(平均值61.5cm);翠湖水体透明度与T、pH、DO、Chla、TP、SS、CODCr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N/P、T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hla是影响翠湖水体透明度的主要直接影响因素,CODCr、TP是影响藻类生长的主要水质因子。研究结果为以高原城市再生水湖泊翠湖水体透明度的改善及景观价值的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白洋淀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干旱化的影响,白洋淀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白洋淀湖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并运用与湖泊富营养化关系最为密切的Chla、TN、TP、CODMn和SD作为评价参数,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确定湖水营养类型。湖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白洋淀为重碳酸类钠组Ⅱ型水的偏碱性湖泊,综合营养指数法确定湖水为中-富营养级湖泊水体。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湖泊污染的主要因子是TP。借助硅藻及其组合分析了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发现白洋淀硅藻属种以耐营养种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20.43%)和Cyclostephanos tholiformis(25.40%)为组合特征,表明湖泊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环境状况堪忧。  相似文献   

16.
2008~2014年滇池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部,是该市重要的水源地,支持着昆明市现代工业、农业、旅游业等的发展,分析其水质的时空变化十分重要。利用2008~2014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滇池主要污染物、富营养化指数和浮游植物丰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滇池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年尺度上整体呈减小的趋势,不同监测点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富营养化指数年尺度上表现为减小的趋势,年内变化差异较大,6~8月富营养化指数较高,其他月份富营养化指数较低;浮游植物丰度年尺度上呈下降趋势,年内变化表现为6~8月浮游植物丰度较大,其他月份丰度较小。滇池的草海及邻近区域主要污染物、富营养化指数和浮游植物丰度大于外海部分。得益于滇池治理力度的加强,近年来滇池水质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为定量评价水网连通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以武汉大东湖水网连通为研究对象,构建大东湖水网水生态环境数学模型,在模拟分析水网连通前后COD、TN、TP、Chl-a等富营养化评价指标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和评价水网连通对各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营养状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水网连通后,杨春湖、沙湖、北湖水质改善,藻类生物量减少,水体富营养程度降低;东湖、严西湖水质有一定恶化,藻类生物量增加,水体富营养程度升高;水网连通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较复杂,且存在污染风险。研究成果可为水网连通工程的管理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太湖富营养化主要指标及营养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太湖1980-2011年富营养化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利用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结果,分析了2002-2011年不同湖区营养水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富营养化水质指标整体呈上升趋势,虽然TN和TP在1996年后开始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NH+4-N和Chl-a的最高值出现在2006年;TN和NH+4-N具有相似的月间变化特征,但是NH+4-N的极值较TN提前一个月出现;CODMn和Chl-a呈单峰的月间变化特征,而TP的月间变化呈双峰特征。西部沿岸区和五里湖的水质改善明显,梅梁湖、竺山湖和南部沿岸区水质改善不明显,东部沿岸区和东太湖水质呈恶化趋势。太湖不同湖区富营养水质出现频次的月变化特征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湖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能为湖泊水质评价提供可靠基础。以2017年7月草海丰水期水质数据为参考,对各监测点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TN,TP,NH_3-N,COD_(Mn),DO,WT)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预测叶绿素a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草海丰水期叶绿素a的均值为8.07μg/L,处于中营养化状态;叶绿素a与TN,TP,NH_3-N,COD_(Mn)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表明营养盐对浮游植物影响程度最大;将spearman秩相关系数及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的叶绿素a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相关性拟合,得到较好的相关性(R~2=0.85,P0.01),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结果能为预测草海叶绿素a变化趋势提供参考。草海上游及人类活动较大区域污染程度高,TP是草海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因此控制TP含量的输入是改善水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7年博斯腾湖北4县农业面源污染实测资料及博斯腾湖水质历史资料,计算了农田排渠污染物入博斯腾湖总量,并分析了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季节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TN、TP和COD的总量分别为5.86万t、1.55万t、10.06万t,其中95%以上的污染物来自畜禽养殖活动和化肥的施用;流域内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主要通过33条排渠进入博斯腾湖,TN、TP、COD和盐量分别占入湖总负荷量的21%、21%、24%和48%,且排放时间主要集中每年4—9月;农业面源污染加重了博斯腾湖的咸化与富营养化趋势。根据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了推广节水灌溉、适度开发焉耆盆地地下水资源、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