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薄管板强度计算及设计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张石铭 《化工机械》1994,21(6):338-343
本文结合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几种管板计算方法以及我国国家标准所采用的方法,提出薄管板强度计算及设计方法,以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薄管板计算方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国内外有关薄管板设计的标准及国内近十年来在薄管板计算上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述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氮肥厂用薄管板换热器系列化及薄管板计算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石铭 《化工机械》1994,21(5):266-270
本文结合氮肥厂变换工段薄板换热器的系列化,提出薄管板理论依据,着重分析研究管束对管板的加强作用。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的比较,推荐适合薄管板的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固定管板换热器提出了“薄管板”的概念;并用塑性极限和弹性安定性理论对薄管板结构的强度进行了既先进又合理的计算,使薄管板的强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薄管换热器的推广应用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结合化肥厂丁辛醇装置薄管板换热器的设计 ,着重分析薄管板的特点 ,应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对薄管板进行强度校核 ,验证这一新型换热器的安全性和经济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对焊入式薄管板换热器管板厚度的设计计算提出了新的方法,并对焊入式薄管板换热器推广使用的范围和经济实用性作了科学说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焊入式薄管板换热器的应力测试、温差应力测试和爆破试验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换热器的结构可靠、节省材料、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使用这种换热器可降低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固定管板换热器提出了“薄管板”的概念;并用塑性极限和弹性安定性理论对薄管板结构的强度进行了既先进又合理的计算,使薄管板的强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薄管板换热器的推广应用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化工生产实践证明薄管板与普通管板在强度方面具有同样的可靠性,甚至更加先进合理,但由于目前国内外有关薄管板计算理论尚不成熟,使其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介绍了采用先进的ANSYS有限元方法对一台薄管板废热锅炉应力分析的全过程,以期探讨薄管板结构设计方法,为类似产品设计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王明奇 《化工机械》2002,29(2):92-95
根据废热锅炉换热器管板的特点及现有加工能力 ,对其管板试制过程中加工变形、尺寸控制和制造工艺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李军  孙录林  丁勇 《化工机械》2001,28(4):224-225
就水冷器修复中管板与封头的焊接进行了工艺评定 ,实际焊接结果表明 ,预热及热处理是焊接过程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倪婉芬  赵惠 《化工机械》2002,29(4):224-227,244
从材料性能、管孔的结构及加工要求、管与管板的连接形式等影响换热器管与管板连接接头强度的因素出发 ,结合乙烯大型换热器E EA12 3F的制造提出了管与管板连接接头的可靠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型高效螺旋扁管换热器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春兰 《化工机械》2005,32(3):162-165
介绍了螺旋扁管换热器的传热强化原理,进行了该设备的传热计算和结构设计。其良好的传热及抗结垢性能适合于高粘度流体的换热要求。  相似文献   

15.
于洪杰  钱才富 《化工机械》2010,37(6):758-762
数值模拟了液压胀接过程,研究了换热管与管板接触面上残余接触压力的分布,提出了"防漏残余接触压力"的概念,用以表征接头的紧密性,并以此建立了胀接接头的密封判据。作为初步参数分析,研究了胀接压力、管板厚度、换热管与管板间初始间隙对该防漏残余接触压力的影响,并拟合出防漏残余接触压力计算公式。防漏残余接触压力的提出使得对胀接接头强度和紧密性的要求统一归结为胀接压力大小的确定。  相似文献   

16.
赵吕明 《化工机械》2002,29(1):36-37,39
针对列管式换热器中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失效原因分析 ,在该设备结构设计和制造方面 ,提出并实施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何奇善  黄清  蔡宏  周玉铭 《化工机械》2004,31(3):134-138
以中原乙烯运行的由CTIP公司提供的壳管式换热器为例 ,建立非稳态传热数学模型 ,进行数值求解 ,计算出启动过程中各个时刻的管壳间温差 ,并分析对此温差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炉管进行启动过程应力分析 ,并提出减轻造成炉管失效的附加应力因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孔板的当量实心板理论,建立了3种管板有限元分析的简化模型:分别将管束简化为弹性基础(模型Ⅰ);与实际管子数量相同的杆(模型Ⅱ);与管束具有相同金属横截面积的若干等厚度同心圆柱壳(模型Ⅲ)。通过典型算例,将这3种简化模型的位移及应力强度计算结果与直接将结构离散化模型(模型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Ⅰ和模型Ⅲ在管板布管区内部具有良好的精度,而模型Ⅱ精度较差。所有3个简化模型在管板布管边缘区均会得到保守解;而在管板的布管区之外及扳边区域,这些模型均具有良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分三种情况建立了管壳式换热器自动布管模型,并编制了计算机求解程序,能自动完成已知换热管根数的布管任务。模型能给出换热器中心线排管数、六边形最外边的排管数、弓形区域内的排管数、布管限定圆直径。较之以往的自动布管模型,本模型考虑了弓形区域内的布管,计算结果更加精确。运算了多个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布管正确,模型建立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