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讨论了小波变换在复合材料预制件花节长度测量中的应用技术,建立了花节长度自动测量系统。该系统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通过合理选择小波基,对预制件表面图象进行处理,可以得到理想图象的边缘信息。选用纹理模板,对处理后图象利用相关算法计算图象匹配点输出,再通过匹配点的距离可以测量预制件的花节长度。该方法与其他滤波方法的比较,证实了小波变换可以保持预制件图象的边缘特征。实验结果说明,该系统的测试结果与手工测量结果相吻合,从而还证实了小波变换用于复合材料预制件花节长度测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首先介绍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表面图象的采集方式、滤波技术以及平均编织角的测试过程;然后介绍了采用基于边缘方向判决的自适应滤波器对采集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表面图象进行滤波和边缘提取以及对处理后的预制件图象进行纹理分析,而得到功率谱图的方法。通过纹理分析方法对预制件的滤波图象进行平均编织角测量的结果,及通过标准图象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说明,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测量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平均编织角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表面图像检测与纹理分析的 基本原理。该系统以CCD为传感器,与微型计算机连接,进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表面 编织角的检测。本系统对改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的加工工艺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为 纺织复合材料新的性能指标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纺织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提 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表面图像检测与纹理分析的基本原理。该系统以CCD为传感器,与微型计算机连接,进行三维编织复合预制件表面编织角的检测。本系统对改善三维编织复合预制件的加工工艺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为纺织复合材料新的性能指标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纺织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三维编织结构的计算机图形显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计算机图形建模解决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内部编织结构分析困难的问题,从而便于进行下一步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分析,同时针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中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编织工艺-四步法,提出了一种定量描述三维编织物内部复杂杂造的方法,即首先利用计算机绘制三维实体模型来模拟织物内部各纱线的空间位置,并用动画显示纱线的运动过程,从而能够方便直观地观察到各纱线具体走向,进而通过对已生成的三维实体模型完成简单的操作  相似文献   

6.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几何成型算法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广泛应用的四步编织法工艺中携纱器的运动规律,建立了纺织工艺参数与几何结构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针对四步法编织工艺的特点提出了固定网格法来分步模拟。首先解决了方形四步编织工艺算法的设计,然后分析了方形四步编织工艺和圆形四步编织工艺的异同点;最后实现了三维编织预制件的几何成型仿真。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四步法编织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其编制的特点在计算机相关软件模拟了编制纱线的运 动轨迹,采用计算机图形技术显示出三维编织的结构,利用计算机将三维四步法编制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模拟出来。 以编织工艺参数的关系为依据,在计算机软件中设置仿真参数,以便于各种尺寸和编制角的三维编织模型的生成,这种计算机 模拟方法能够让模型无限接近编织物的真实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前AOP作为OOP的扩展和补充,成为软件工程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其核心思想是分离关注点,实现横切关注点的模块化。实现关注点分离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方面的编织。重点阐述了AOP系统中方面的具体编织策略,包括方面编织实现策略和织入时间策略。详细介绍了目前四种主流AOP系统:AspectJ、AspectWerkz、Spring AOP以及JBoss AOP的编织机制和技术,通过分析和总结目前AOP系统方面编织策略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图形化方面编织框架——XbGAWF,以及XbGAWF与不同AOP平台的集成模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C/SiC轻质复合材料结构,将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看作是组分材料的空间结构物,由有序的细观结构单胞叠合而成.采用细观结构单胞作为离散单元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结构进行宏观网格剖分,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复合材料悬臂板动态特性.计算结果与理论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文静  韩叶飞 《计算机工程》2010,36(19):239-240,243
针对视频水印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小波变换的视频散列算法。该算法对预处理后的三维视频序列依次进行行方向一维小波变换、列方向一维小波变换和时间方向一维小波变换,完成视频序列的一层三维离散小波变换,并给出散列计算结果。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对帧内像素移动攻击及随机帧抖动攻击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The placement of a lateral tensioning rod is the main event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a flexible-oriented three-dimensional composite preform. Inaccurate placement can result in defective fiber weaving, degrad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preform. Furthermore, the manual execution of this task is time-consuming and ineffective. In this study, an automatic and digital placement method and mechanism are proposed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for the first time. In particular, a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s proposed to recognize the placement region, where the geometric features are irregular and the feature differences are neglectable compared to the background. The placement position is then detected using a single industrial endoscope and the similar decision theorem of triangles. Furthermore,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mechanism are applied to a digital placement system. The lateral tensioning rod can be accurately placed, as th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actual and ideal placement positions is within 0.5 %. The proposed method, therefore, automatizes the manual task and is essent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eform formation toward digital manufacturing.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直升机旋翼锥体不平衡调整方法是按照特定程序定期在地面人工测试并微调桨叶拉杆长度来实现的,这种方法对人员和设备的要求都较为严苛,且人工和资金成本较高。智能变距拉杆可取代传统机械式的变距拉杆,并配合直升机旋翼实时调整系统实现对直升机椎体的自动在线调整,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维护效率。智能变距拉杆是直升机旋翼实时调整系统的执行机构,是一种机电一体化的直线智能作动器,其特点是载荷体积比大、重量轻、精度高。风洞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旋翼智能变距拉杆调整旋翼平衡能有效降低旋翼振动水平,最高降幅50%。  相似文献   

13.
陈珂 《计算机应用》2017,37(8):2307-2312
针对目前基于视频的车辆测速方法均需通过手工标定而造成的低效和可操作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典型配置的道路监控摄像机的焦距、俯仰角、离地距离等重要参数进行自动标定的方法。首选利用自然场景中两组正交平行线在视频图像中形成的消失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摄像机的焦距和俯仰角实施精确标定;在此基础上利用视频中目标车辆群体的平均宽度对摄像机与地面之间距离进行自动标定。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参数测量精度高和可靠性好等优点,可作为现有道路视频监控设备实施车辆速度、类别、流量等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和监控,以及电子违章抓拍设备的有效自动标定手段。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基于相交多路径的组播主动式恢复方案。该方案通过为树中节点提供备用父节点的方式,计算组播源到各个组成员的多条相交路径来代替不相交双树。相交多路径保证了构建成功率并为组播路由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构建的组播树以及故障恢复后组播树的代价均与现有方案相当,但是提供的故障恢复时间与现有方案相比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测量复合材料中的辐射冲击波,特别研制了一种大尺寸的石英保护环式压电冲击波测量传感器;利用冲击波在材料界面处的透射、反射原理,给出了正确的界面应力换算方法;应用该自行研制的冲击波测试系统,在“闪光二号”电子束加速器上成功地测量了一种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中的辐射冲击波,测量波形完整、信号信噪比高,测量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完全可以胜任强干扰环境中的辐射冲击波测量。  相似文献   

16.
The paper aims at providing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omposite parts reinforced by tufting. The need for through-thickness reinforce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carbon fibre composite structures is reviewed and various options are presented. The tufting process is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relevant aspects of the technology are analysed such as: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and setup, latest advances in tooling, thread selection, preform supporting systems and choice of ancillary materials. Effects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preform fibre architecture and on the meso-structure of the reinforced component are discussed. Special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different options available in terms of tuft insertion and loops management.Potential fields of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are investigated as well as the limitations of its applicability in relation to preform nature and geometry. Critical issues which may arise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concerning thread insertion, loops formation, alteration to the fabric fibres layout or local volume fraction a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7.
邓振强  郭晨 《自动化学报》1987,13(5):384-387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船舶调距桨的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为进行系统的硬软件联调和控 制参数预整定,本文建立了调距桨自动控制系统各主要单元的仿真数学模型,并设计了调距桨 微机控制实时混合仿真系统.实验证明,本微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