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万永波  张根宝  田泽  杨峰 《测控技术》2006,25(11):83-85,89
介绍了32位嵌入式系统硬件组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从存储系统、系统通信、人机界面和电源分配4个方面讲述了以HMS30C7202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过程、总体结构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郭荣佐  黄君  王霖 《计算机应用》2012,32(4):1152-1156
嵌入式系统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硬件故障,从而影响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从嵌入式系统硬件层面研究其可靠性。首先定义嵌入式系统硬件目标,简单介绍了Markov过程理论;建立了单个IP硬核和嵌入式系统硬件的Markov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嵌入式站间自动闭塞控制器硬件进行了可靠度计算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Markov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嵌入式系统硬件的状态变迁,并能计算和分析其可靠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以其体积小、可靠性高、功耗低、软硬件集成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过程控制、通信、仪器、仪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军事装备、消费类产品等众多领域.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与调试是嵌入式系统设计成功的基础,而硬件电路中电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则是系统硬件调试成功的关键.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结合在焊接机控制系统中嵌入式系统电源的设计与调试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分析讨论嵌入式系统电源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在嵌入式系统上由硬件同时实现中文手写输入法和触摸屏控制器的设计方案,给出硬件结构图以及软件从底层到应用层所实现功能的概要说明;同时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并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基于AT91RM9200的ARM板ARM221及显示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其次描述了嵌入式Linux系统在目标板ARM221上移植过程及界面相关硬件驱动程序的开发;最后移植了开源嵌入式界面系统MiniGUI到目标板 ARM221.  相似文献   

6.
嵌入式ARM下的触摸屏驱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飞思卡尔芯片i.MX27和嵌入式linux系统下的触摸屏硬件的连接设计和软件的驱动设计,并依照此设计实现了触摸屏的从硬件到软件的驱动系统。该实现主要应用于家庭无线智能控制系统中。文章首先介绍了触摸屏的实现原理,然后介绍了触摸屏芯片AD7873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AD7873与i.MX27和触摸屏的连接PCB图,最后依照硬件连接图设计了嵌入式Linux下的驱动,并成功通过了tclib触摸屏专业测试软件的测试,在家庭智能网关系统的测试中也成功运行,实现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嵌入式下触摸屏的驱动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7.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飞速发展,各种嵌入式处理器以及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应用于各种设备,从传感器、手机、PDA等到笔记本电脑.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嵌入式软件,特别是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但嵌入式系统硬件体系结构的多样性又给嵌入式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开发、维护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文中针对硬件平台依赖性制约嵌入式操作系统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COM技术开发的硬件抽象层设计,实现嵌入式操作系统跨硬件平台移植.  相似文献   

8.
基于ARM和Linux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过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组成,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开发过程,并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9.
嵌入式计算机的BIT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嵌入式计算机组成特点,在可测试性设计中采用层次式测试硬件结构,通过分布式测试控制管理,实现从器件级、模块级到子系统级、系统级的逐级测试.在BIT测试中,以CPU测试为例解析了测试用例数据、用例过程、执行控制和判决的组织与实现. .  相似文献   

10.
1背景与价值一减少用户“阶段0”的开发 随着嵌入式行业的发展,嵌入式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嵌入式硬件从最初的SCU(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只含CPU,无RAM、ROM),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到现在广泛应用的SoC系统,嵌入式硬件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变革。伴随着嵌入式硬件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实时应用中,对时间的要求比较严格,在KTW中,如果只使用非内嵌S函数常常不能满足要求,尤其在使用驱动程序时要和硬件交互,就需要使用内嵌式S函数,该文介绍了在Rtlinux中应用MATLAB RTW生成的实时程序时,怎样利用S函数和TLC开发驱动程序并将其内嵌入RTW的生成码,它的优点是节约内存,彻底消灭了S函数中不需要的系统调用。  相似文献   

12.
VC++与MATLAB混合编程实现遗传算法在图像分割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述了实现遗传算法在图像分割上的应用的一种新方法.为了减少编写遗传算法代码的复杂度,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结合VV 和MATLAB各自的优势,采用混合编程的方法,先用MATLAB编写实现图像分割的遗传算法代码,并设置特定参数代码,接着通过Matcom把此代码翻译成VC 能处理的C 源码,最后通过VC 编译成一个可执行文件.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既可极大地减少编程工作量,又相当大地提高了程序运行效率,可脱离MATLAB运行环境,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MATLAB中的数值数组、元胞数组与关系模式上的属性集、函数依赖集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属性集运算的MATLAB数组表示,给出了关系模式中计算属性集闭包、求解候选关键字的M函数。在应用[1]中的替换算法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一个求解关系模式上全部候选关键字的M函数。实际应用表明,本文介绍的MATLAB程序代码简洁、运行可靠、求解正确。  相似文献   

14.
基于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硬件设计方法越来越流行,QuartusⅡ设计软件也随之广泛使用,然而其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它在算法级无法像MATLAB那样直观地搭建信号模型,同时MATLAB的也有不能实现硬件电路的先天缺陷,DSP Builder很好的结合了上述2款软件的优势,提供了一种联合设计的有效方法。以5/3提升小波的硬件实现为例,对该方法进行解释并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使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以及相应的仿真工具已成为硬件系统设计的流行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通过仿真工具的仿真就可以验证硬件系统的功能是否正确。但是,在有些应用场合,这种方法还不能直观地看出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MATLAB对VHDL仿真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的方法。并结合铁路信号系统中的一个实例介绍了这种分析方法的过程及其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6.
VHDL-C++翻译器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清平  刘明业 《软件学报》2002,13(11):2201-2207
  相似文献   

17.
引入Flattened Device T ree(扁平设备树,FDT)到ARM Linux后,Linux内核可以通过FDT获取板级硬件的细节信息,这样就减少了Linux内核中arch/arm目录下大量描述板级硬件细节信息的冗余代码,把大多数与板级硬件特性相关的代码放在设备树文件和设备驱动中,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避免了ARM Linux内核为支持新硬件进行大量修改,提高了ARM Linux板级支持的开发速度,也使得使用现有的内核镜像去引导具有相同芯片集的硬件平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MATLAB/VC++的混合编程是基于MATI。AB/Simulink的仿真工程处理要求,结合两种软件工具的特性,采取以代码交互和MATLAB函数模块调用为主,配合外部应用程序接口函数所构建的一种用户接口编程模式;文中以某型军机为背景,依据飞机刹车系统在降落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逼真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6种VC++调用MATLAB方法的原理及特点,详细探讨了使用MATLAB引擎调用方式进行VC++与MATLAB混合编程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在飞机刹车系统建模与仿真中,通过实例实现了MATLAB模块在VC++环境中的集成,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Java虚拟机即时编译器以方法为单位进行编译,编译器将字节码方法编译成可执行代码,并经过数据cache存入内存中,当再次执行到该代码段时,处理器需要从包含该代码段的内存区域取指令执行,如果该内存区域在数据cache中已经建立映射,就可以直接从数据cache中读取数据,读数据的性能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编译生成的大量可执行代码在cache中频繁替换,当生成代码被替换出cache后,代码再次执行时处理器必须访问速度较慢的主存储器,成为编译器的性能瓶颈.设计并实现了硬件cache锁机制,提出了一种软硬件协同设计的即时编译方法.通过该方法,生成代码执行时的cache失效次数降低了6.9%,SPECjvm2008中程序最高获得了17.9%的性能提升,平均性能提升4.2%.  相似文献   

20.
《Computers & Geosciences》2006,32(9):1247-1258
We present MATLAB codes for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modeling of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 in two dimensions. Surface-based reflection GPR is modeled using a transverse magnetic (TM-) mode formulation. Crosshole and vertical radar profiling (VRP) geometries are modeled using a transverse electric (TE-) mode formulation. Matrix notation is used in the codes wherever possible to optimize them for speed in the MATLAB environment. To absorb waves at the edges of the modeling grid, we implement perfectly matched layer (PML) absorbing boundaries. Although our codes are two-dimensional and do not incorporate features such as dispersion in electrical properties, they capture many of the important elements of GPR surveying and run at a fraction of the computational cost of more elaborate algorithms. In addition, the codes are well commented, relatively easy to understand, and can be easily modified for the user's specific purpo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