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设计了一款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蓄电池无线监测系统,能够同时监测多组蓄电池。使用DS2438智能监测芯片实时监测蓄电池工作状态参数,如温度、电压、电流和容量等,单片机读取数据,通过JDY-40无线通讯传输数据到接收端,当数值超出所设上下限时,系统就报警。通过对蓄电池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实现对蓄电池的健康维护,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确保用电设备能够安全、连续地运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铅酸蓄电池检测的精度,准确测定蓄电池容量,引入单片机设计一种针对铅酸蓄电池的检测系统。首先,以单片机为系统核心,设计系统框架结构;其次,综合考虑系统运行的需求,选择将ADUC845单片机作为设计系统的主控芯片;最后,通过测量电路,获取铅酸蓄电池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并完成对铅酸蓄电池容量的求解,以此实现对其性能状态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设计系统对铅酸蓄电池进行检测,可以得到精度更高的容量检测结果,能够为判定蓄电池性能状态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机器人是以有机玻璃为车架,以H8/367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加以直流电机、红外传感器和电源电路以及其他电路构成.系统由H8/3672通过!O口输出信号控制驱动芯片LMD18200来控制机器人的驱动电机.主要是通过控制驱动电机的电流输入情况来控制机器人的前进、后退以及转向.寻迹由LTH1550-01的红外传感器完成.机器人的升降系统由单片机设定程序来控制步进电机实现.在行进路线中设定"T"型点作为目的点,抵达目的点通过控制器来控制起落架的升降.另外,本系统采用了日立的H8系列MCU作为控制芯片(H8/3672),其特点是在重新装载程序方面比一般单片机灵活且更适合本系统.  相似文献   

4.
基于68HC08 MCU设计了蓄电池的充放电电路,并结合芯片UC3845设计了可实现蓄电池分阶段充电的充电电路,提出了基于单片机和PWM芯片的充放电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很好地实现了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及充电器的分阶段充电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LED路灯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LED路灯控制器的一种实现方法.重点介绍了蓄电池快速充电的方法,以及在线检测蓄电池的容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具有CAN总线接口的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采用两级网络结构,以Cygnal公司的C8051F045微控制器为测量系统的核心,实现测量控制、数据处理、参数设置、显示报警、通讯等功能,底层是以智能监测芯片DS2438构成的检测板,安装在每只蓄电池上,负责蓄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的在线采集,通过单总线与微控制器通讯;C8051F045通过CAN总线与监控主机通讯,实现了蓄电池的远程实时监测和管理,保障了蓄电池的可靠工作.  相似文献   

7.
蓄电池组充放电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蓄电池是各种武器系统的重要供电设备,在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对单体电池的性能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了一种基于上位机和多个单体电池监测装置的分布式监测系统,单体电池监测装置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 18 B20采集温度,通过RS485总线与上位PC机实现通信.该系统具有硬件接口简单、监测灵活方便、易于...  相似文献   

8.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远程监控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随着单片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就单片机应用于远程监测和远程控制,简要提出了一种由AT89S52单片机结合DTMF双音多频编码芯片组成的远程自动报警监测系统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蓄电池容量检测电路的硬件结构与原理。主要阐述了利用单片机,锁相技术,相敏检波技术进行蓄电池容量检测的过程。这种检测电路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性高,测量结果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蓄电池容量检测电路的硬件结构与原理。主要阐述了利用单片机,锁相技术,相敏检波技术进行蓄电池容量检测的过程。这种检测电路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性高,测量结果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多节锂电池串联组成的锂电池组,体积小,电压高,容量大,在许多便携电子产品中应用广泛,但目前市场上的锂电池充电器大都面向4节及以下锂电池充电。基于此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1~2节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BQ2056的多节锂电池充电系统,可实现对多节锂电池直接充电。实验结果表明该充电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大多数井下控制系统采用电池供电,由于电池电量的不足可能导致井下控制系统不能正常运行.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高温电池作为检测对象,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电池电量检测电路.通过对电池的电压进行采集、处理,根据预先采集电池放电参数建立的电量与电压分段线性关系,计算出电池的电池电量,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电池的剩余电量并报警提示.该控制系统操作简单,具有便携性、精度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电动车用电池动态性能分析及剩余容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动车用动力电池剩余容量(SOC)的精确的实时辨识,是电池管理系统的一个关键技术.为有效的对电池剩余容量进行预测,文中对湖南大学开发的纯电动汽车(EV-3)所使用的镍氢动力电池组作充放电性能测验,给出了电流、电压、容量曲线,实验证明镍氢电池是现阶段较适合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并在此实验基础上,利用开环电压与剩余容量的对应关系,运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建立蓄电池的电压降模型,并进一步建立反向传播网络(BP网络)得到了开路电压与剩余容量的对应关系,网络预测结果和实验数据误差较小.实验和仿真结果证明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建立一个精确而有效的SOC智能预测系统.  相似文献   

14.
荷电状态(SOC)和最大可用电量估计是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中的两个最重要部分;然而与快速时变的SOC比较,最大可用电量的参数变化缓慢;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等效模型和多时间尺度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KF)预测算法对SOC和最大可用容量分别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进行估计,在宏观尺度上利用了SOC估计值作为观测量,更新最大可用电量;针对NCA/C卫星锂离子电池实验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多时间尺度EKF预测算法与EKF联合估计算法相比,SOC和最大可用电量估计准确度更高,同时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池供电的传感器网络节点电能受限问题,设计实现了一种新型的结合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供电的节点双电源供电系统。设计采用IAP15F2K612S2低功耗芯片和太阳能板、锂电池;通过软件优化节点供电,采用BQ24650电源管理芯片实现对锂电池的充电控制,以单片机IAP15F2K612S2为微处理器,监测锂电池的电压放电情况,放电控制电路经过DC/DC转换模块向负载供电。测试结果显示:采用双电源供电的节点工作周期长于单电源节点,且系统能稳定输出水质监测节点需要±12,±5,3.3 V的电压要求,实现了预期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分析影响H.264运动估计复杂度的因素,提出一种新的H.264计算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可以根据视频运动复杂性和能量受限设备的电池能量自适应调整H.264编码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持视频编码质量基本不变的同时,可以降低编码器的计算复杂度,减少电池能量消耗,延长能量受限设备的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特殊工作环境及相关行业标准,设计一种适合煤矿井下大容量UPS锂电池电源需求的电源管理系统。实现对电源的单体电池电压、电池组容量、均衡性等多种参数的实时监测与显示,对整个UPS电源系统内所有电池组进行循环容量自检和均衡控制。并且将单体电源通过CAN总线控制,在总线上实现了整个UPS电源管理系统的智能相互管理和控制。该系统提高了整个煤矿井下UPS电源的可靠性和电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面向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管理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蓄电池组容量在线监测系统。系统采用基于Modbus总线的主从结构,使用消息派遣机制对任务间消息传递进行统一管理,可实现蓄电池单体电压、组压、放电电流和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和处理。针对基站蓄电池组的串联结构,设计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安时电池容量估计方法。实验数据表明:该系统具有估计精度高,测试效率高的特点,可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矿用直流电源蓄电池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其软硬件设计。该系统通过检测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评估剩余电量,保证了蓄电池的持续供电能力;通过温度检测对异常情况发出告警,延长了蓄电池使用寿命;通过定期评估总电量主动提醒用户报废或更换失效的蓄电池,增加了电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Mobile phone users have to deal with limited battery lifetime through a reciprocal process we call human–battery interaction. We conducted three user studi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uman–battery interaction and discover the problems in existing designs that prevent users from effectively dealing with the limited battery lifetime. The studies include a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survey, two long-term field trials including quantitative battery logging and qualitative inquiries, and 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twenty additional mobile phone users. We evaluated various aspects of human–battery interaction, including charging behavior, battery indicators, user interfaces for power-saving settings, user knowledge, and user reaction. We find that mobile phone user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wo types regarding human–battery interaction and often have inadequate knowledge regarding phone power characteristics. We provid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idence that problems in state-of-the-art user interfaces have led to under-utilized power-saving settings, under-utilized battery energy, and dissatisfied users. Our findings provide insights into improving mobile phone design for users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limited battery lifetime. Our work is the first to systematically address human–battery interaction on mobile phones and is complementary to the extensive research on energy-efficient design for a longer battery life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