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北美昨合线路柱式绝缘子的应用日益普遍。本文发表了对这些绝缘子长期弯曲强度的试验结果及分析,发展了“损伤极限”的新概念。在运行时,复合线路柱式绝缘子经受复杂的负荷。数学模型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允许提出线路柱式经缘子多个负荷应用曲线。  相似文献   

2.
车顶用柱式复合绝缘子风载下的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力机车车顶用柱式复合绝缘子风洞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电力机车在不同的运行速度下,其车顶用柱式复合绝缘子的主体挠度形变量及伞裙变形角度不同,机车时速越快,主体挠度形变量及伞裙变形角度就越大,但所有产品挠度形变量均小于2mm,伞裙变形均在3mm范围内,伞裙变形角度均小于2°,停风后,伞裙恢复均在1mm以内。在产品结构高度一致时,其形变量主要取决于绝缘子伞裙的形状、数量、迎风面积和主体直径的大小,停风后的伞裙恢复取决于伞裙形状设计及伞套材料的配比。  相似文献   

3.
丘志贤 《电瓷避雷器》2003,(5):16-22,25
介绍了复合线路长棒形绝缘子和线路柱式(横担)绝缘子的常规雷电、操作冲击和工频干、湿闪络电压的特性,并与相应的传统绝缘子特性进行了比较,为复合线路绝缘子外绝缘尺寸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串机械振动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串、导线和金具的机械振动疲劳性能,参照绝缘子串振动试验方法,采用D-300-2型振动台和KD-3正弦振动控制仪,开发和建立了一套满足试验要求的绝缘子串振动试验系统,并在国内首次对盘形悬式瓷和玻璃绝缘子串以及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进行了大量机械振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悬垂串试验对绝缘子强度基本无影响,耐张串试验对绝缘子强度影响较大。瓷绝缘子耐张串试验后,机械强度相对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约15%),玻璃绝缘子耐张串试验后机械强度变化较小。压接式复合绝缘子经3 000万次的振动试验后,其机械强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高下降程度为14%,且分散性较大。对于线路经过的易振区,建议采用直径为24 mm及以上的耐酸芯棒,并提高一个强度等级,甚至采用多串并联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确把握复合绝缘子在运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老化特性,探索提出寿命评估方法是保障复合绝缘子安全运行的关键。为此,对不同运行年限的复合绝缘子进行了外观检查试验、憎水性试验、红外测温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试验发现复合绝缘子的外观表现和憎水性表现均会随着其老化程度的加深而下降,同时红外测温试验可以对复合绝缘子进行在线监测,扫描电镜试验则可以从微观上解释和衡量复合绝缘子的老化状态。在这些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并改进一种复合绝缘子的寿命评估方法,对复合绝缘子的运行维护和退运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仿真理论计算、实验室真型电气试验研究和运行线路上实测各类不同型式的玻璃、复合绝缘子组合串的电位分布值,优化比较后推荐出500kV线路悬垂串采用横担端1片、导线端6片盘径Φ360mm、结构高度170mm、爬电距离550mm的大盘径标准型或550mm爬距的钟罩防污型玻璃绝缘子,中间配相应长度的复合绝缘子和上扛式悬垂线夹的组合方式,计算和试验表明,该组合方式的复合绝缘子导线端电位分布由原纯复合绝缘子时的41%降至11%,同时可取消下挂式线夹时的均压装置,运行线路上实测优化组合时的复合绝缘子导线端分布电压值在22kV以下。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内楔式高长期强度复合绝缘子的结构,介绍了其短时、长时。以及残余强度试验结果,并对现有产品的强度进行了比较。采用这种结构以后,在原来产品尺寸不变的条件下可以使其机械强度等级提高1级。  相似文献   

8.
500kV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芯棒脆断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对500kV复合绝缘子芯棒脆断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芯棒断裂是由于绝缘子电压分布严重不均及均压环设计、安装不规范引起导线端电场畸变所致。通过对原线路双联悬垂复合绝缘子下垂式线夹挂点进行"八"字形改造;利用下垂式线夹缩短的距离在导线侧增挂玻璃绝缘子;新建线路采用特制复合绝缘子与玻璃绝缘子组合方式,使复合绝缘子均压环,接头连接处远离高压端,改善了复合绝缘子的电场分布,降低了复合绝缘子导线端承受的电压,消除了畸变电场,避免了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芯棒脆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000kV特高压绝缘子运行特性研究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中线路用盘形悬式瓷、玻璃和复合绝缘子的使用情况。分析研究了特高压绝缘子运行的积污、电气、机械和劣化等性能方面的情况,认为:应加强对特高压绝缘子积污特性、绝缘子直径对雨闪特性的影响,串形对绝缘子的机械特性影响,绝缘子运行的可靠性和劣化特性及机械振动特性的研究。建议待建特高压工程支柱绝缘子采用双柱并列式或三角锥式;及时开展盘形悬式瓷绝缘子劣化率、复合绝缘子憎水性和机械特性及钢脚腐蚀检测等工作。为制订1000kV特高压绝缘子相关运行规程和待建特高压工程绝缘子优化选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复合绝缘子芯棒脆断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河南省2起220kV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芯棒断裂掉串的原因。断串均发生在绝缘子的高压端,端口垂直于芯棒轴线,断口大部分光滑平整;产品采用内锲式连接工艺、室温硫化硅橡胶封堵和普通芯棒;发生断串的档距都接近700 m,属于大档距。结合拉力抽检实验,提出220kV以上输电线路,应采用压接式复合绝缘子,其端部采用高温硫化硅橡胶、多层密封工艺,采用耐酸芯棒;对于大跨越线路段,全部采用双悬垂串、"V"形串或"八"字形串绝缘子,并尽可能采用双独立挂点。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水厂污泥烧结制陶粒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试验考察了利用城市污水厂污泥采用“湿法造粒-烧结”和“干化-烧结”两种工艺,烧结制陶粒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工艺路线和原料配比对产品强度、吸水率和密度等性能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湿法造粒-烧结”工艺的产品达不到陶粒产品的强度和吸水率要求,而“干化-烧结”工艺能够得到合格的产品,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综合考虑产品性能与经济性,确定“干化-烧结”工艺适宜的物料配比为:干污泥占50%、添加剂A占30%~40%、添加剂B占10%~20%。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作为建筑材料,在满足采光性能要求的同时,具有不同的光学热工性能,从建筑产品角度促进了绿色建筑发展.本文对各类单片建筑用玻璃产品的主要光学热工参数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氯乙烯(UHMWPVC)与石油沥青共混改性复合体系的技术工艺,研究了材料体 系中UHMWPVC含量与改性沥青材料各个技术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用该材料体系制得的材料样品能够符合防水 材料的现行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铁路南站9.9m平台混凝土的施工特殊性为出发点,从混凝土性能入手,开发出适合工程施工需要的混凝土产品,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王湘 《江苏建材》2012,(1):52-54
针对市场上挤塑保温板的质量状况,对部分保温板生产企业进行的专项检查报告揭示了目前挤塑保温板的质量问题,特别是部分企业生产工艺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产品未经出厂检验或未按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检验,产品性能也不符合标准要求。检查报告还对现行的GB/T10801.2-2002国家标准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响应国家环保、节能、废弃物利用等要求,本文探讨了用粉煤灰、钢渣等工业废渣生产混凝土实心砖的方法,并对其性能和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使其符合产品标准、建筑和建材节能减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选用MDI-50、聚醚二元醇和聚醚三元醇的复合多元醇为原料,以小分子聚醚多元醇及小分子醇类作为固化剂组份,制备了不同配比的环保型塑胶跑道用胶粘剂预聚体。讨论了聚醚多元醇摩尔比、NCO质量分数、固化剂种类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DI-50体系中,当n(聚醚二元醇)∶n(聚醚三元醇)=3∶2,NCO含量为6%,选用复配固化剂[n(聚醚多元醇303)∶n(TMP)=2∶1]时,所制备的胶粘剂综合性能最佳,各项性能均符合GB 36246-2018要求。  相似文献   

18.
白晓良  王宁  邓昌明 《钢结构》2012,27(9):59-63
针对武汉二环线汉口段工程钢箱梁所用的Q345q-C和Q370q-D钢的焊接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对部分焊接接头及焊接方法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确定其预热温度及焊接工艺。各项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用焊材与钢材匹配合适,焊接工艺参数合理,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不但提高了焊接接头的低温冲击韧性,还有效降低了冷裂纹和焊接应力的产生,使产品焊接接头具备良好的抗脆断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烧结煤矸石多孔砖的热工性能,对其孔形结构设计采取增大长路对流、增加孔排数、错开孔洞排列、减少孔孔洞尺寸及孔壁厚度等措施来提高产品节能效果。最终优化得出7排孔和8排孔两种设计砖形。对两种设计砖形进行试生产,并对产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产品节能性能大幅提高,强度指标虽有下降但仍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刘文燕 《工业建筑》2014,(Z1):274-276,226
通过对中华玉文化博物馆的结构特点及结构超限情况的分析,对结构进行性能设计,针对不同的结构部位及其重要程度,采用了不同的抗震性能目标,采取相应的设计、计算措施,同时针对重点部位确立相应的设计原则,使得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最终设计成果满足现行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