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品生产中微生物危害的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食品产吕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已成为食品生产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来源,分析及微生物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以期对保证食品的微生物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我国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会受到非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目前最主要的影响食品生产的影响就是微生物的危害,因此,如何严格控制好食品生产中的微生物危害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本文综合阐述了食品生产中的微生物危害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控制好我国食品生产安全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3.
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食品产品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已成为食品生产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来源、分析及微生物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以期对保证食品的微生物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源性疾病以及食品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等问题更加重视。笔者对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及其对人体的危害进行了逐一分析与阐述,继而提出了预防微生物污染、防腐保质等相应的控制措施,并阐释了栅栏技术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的具体控制运用,希望能够为我国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食品微生物危害的分析食品有害微生物的来源与种类  相似文献   

5.
目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食品产品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已经成为日益关注的食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来源、分类、危害度、生长因子进行分析,介绍了微生物危害识别和暴露识别,食品微生物危害分析的原则和要素;探讨了有害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方法,阐述了栅栏技术和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s(HACCP)系统在食品微生物控制上的运用,以期对保障食品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近些年食品问题事件频频发生,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问题,而且还影响到我国食品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损失,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据调查在食物安全问题中微生物危害的出现是影响食物安全的重要因素。微生物危害控制以及控制措施分析是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方式。现代食物工业投资不断增加,致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食源性疾病以及食品中微生物含量不合格等问题更加关注和重视。食品中微生物危害是造成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必须寻求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控制,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率,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大致可以分为生产中产生的微生物、引发食物变质微生物以及食源性微生物三种。在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微生物对食品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阐述了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污染来源以及生长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食品中亚硝酸盐过量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酸盐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无机盐.人类的食品与饮水中均含有微量的硝酸盐.但在某些情况下,食品中硝酸盐含量会激增.存在于食品中过量的硝酸盐,在一系列细菌的硝基还原酶的作用下,可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食品中过量的亚硝酸盐,是引发人体中毒、致癌和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硝酸盐在食品中过量存在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科学界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食品行业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给当前食品加工企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与此同时,食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食品企业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因此,本文结合食品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做好食品微生物的控制展开论述。食品安全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而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大量的事实证明,我国食品中毒事件中有50%是由于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食品微生物风险分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食品中微生物危害的风险分级研究,筛选高危食品和微生物危害进行重点监管是国际上控制食品微生物危害的通行策略,但是目前尚无国际通用的食品微生物风险分级模型。本研究对国际上已经开展的食品微生物风险分级研究进行回顾,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风险监测的定量风险分级模型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Ohmic heating has long been used to inactivate pathogens in food products. Several research investigations on the use of ohmic heating technology in the inactivation of microbial hazards in food products are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 These studies are discussed under the following sub-headings: (a) inactivation of microbiological hazards, (b) in combination treatments with other sanitizing technologies, and (c) mathematical modeling, all of which are of long-standing interest. In this review, we evaluate ohmic heating as a rapid and volumetric heating process that inactivates microbiological hazards in food products. We also examine ohmic heating-based combination treatments as promising methods to maximize microbial inactivation efficacy and minimize the quality deterioration of food products. We first highlight the fact that most researchers had an interest in the inactivation of vegetative pathogens, whereas only a few focused on the inactivation of bacterial spores. In general, significantly higher treatment conditions were needed to inactivate bacterial spores (>95°C) than vegetative pathogens (>50°C). Studies on the inactivation of viral pathogens by ohmic heating are limited, and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in this fiel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review, the nonthermal effects of ohmic heating are also discussed, which is a popular topic in the food industry. Cumulatively,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at these nonthermal effects are dependent on the treatment conditions and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different food samples. Therefore, we suggest that focus should be on the thermal rather than the nonthermal effects of ohmic heating when consider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to inactivate pathogens. Finally, we introduced combin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ohmic heating and mathematical modeling, which are of interest recently.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源污染是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中最主要的原因,科学设置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微生物指标及其限量对预防微生物源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将现行有效的食品标准中微生物检验指标总结归纳为"卫生指标菌""致病菌""商业无菌""病毒""抗菌指标"5个类别,分析了标准体系中指标设置、限量值规定、方法更新和标准应用方面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 《食品工程》2011,(1):13-14
菌落总数是评价食品等许多产品的卫生情况、新鲜程度及污染程度的最常用的指标之一。通过菌落总数的测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产品卫生情况的优劣,在科学发展和检验技术进步的今天,对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真实准确的反映所检样品中细菌污染的程度,检验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看过最近流行的电影《料理鼠王》后,不禁对那只会做料理的可爱小老鼠所征服.但如果问您是否希望尝试与它同进晚餐时,我想您的回答一定是--不.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同时也是大自然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物质,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许多生物在与我们共同分享着美食,但他们并不都是十分的友好,总是为我们带来不少麻烦.这些麻烦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甚至对我们的生命都存在着威胁.今天记者有幸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系的何计国主任,全面地学习了一下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希望以此来杜绝那些小家伙给我们带来的麻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微生物法测定食品中肌醇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在含有除肌醇以外的所有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中,通过实验过程细节改良使葡萄汁酵母菌(ATCC 9080)的生长程度与肌醇浓度呈正相关,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采用标准曲线法根据透光率(或吸光度)测定食品中肌醇的含量。结果通过本文的微生物法测定天然食品和强化食品中肌醇含量的线性浓度范围为1~10μg/m L,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回收率良好,实际样品检测结果均远小于国家食品安全方法学标准。结论微生物法具有快速、简便、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等优点,是测定食品中肌醇含量的有敁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食品检验中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包括定期移植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载体保藏法、低温保藏法和冷冻干燥保藏法,旨在为食源性致病菌菌种的保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近10余年来,我国依照《食品安全法》开展包括微生物风险评估在内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微生物风险评估工作体系和技术体系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成为我国开展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评估的重要基础。随着全球后疫情时代食品供应链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需求的增加,构建基于我国膳食消费行为的评估模型、提高风险评估实施能力和质量以及实现现代技术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将成为我国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建设的主要挑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