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含芳纶系列阻燃防静电织物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高性能纤维芳纶分别与3种阻燃纤维混纺,并与导电纤维交织形成特定织物,对织物采用特殊染料和工艺进行染色整理.结果表明,所试制的三种织物的阻燃性能、防静电性能、强度及色牢度分别达到了消防员防护服面料、一般阻燃防护服面料和装饰用布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从而有望在相关领域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利用浸轧焙烧法对阻燃丙轮丝与粘棉交织装饰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的主要工艺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简述阻燃织物的应用与加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文章阐述了阻燃织物的应用领域,介绍了阻燃纤维、阻燃剂的种类以及织物的阻燃整理与阻燃机理。  相似文献   

4.
《丝绸》2016,(1)
以阻燃涤纶长丝作经纱、阻燃腈纶纤维和普通黏胶纤维纺制成纱线作纬纱,以不同的投梭比例织造出14种织物,利用织物组织结构相同的9种织物分析阻燃腈纶的不同含量对织物阻燃效果的影响;将两种纬纱交织比例相同的5种织物,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的织物组织结构与织物阻燃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加入了黏胶纤维的服用阻燃织物达到阻燃性所需要的阻燃纤维最低含量。结果表明,极限氧指数LOI在30%~33%的阻燃纤维与纤维素纤维的交织织物中,阻燃腈纶与黏胶的投梭比例大于2︰1时,织物达到较好的阻燃效果;织物的组织结构对织物的阻燃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简述涤棉阻燃整理概况,给出防静电织物的阻燃整理工艺,并对产品的防静电性能、阻燃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认为该阻燃整理工艺生产的涤棉阻燃防静电织物达到了满意的防静电和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6.
阐述中国纤维/织物阻燃整理技术的发展概况。制备阻燃纤维、织物的阻燃整理以及阻燃纤维与阻燃整理方法相结合是获得阻燃纤维/织物的三种途径。介绍粘胶、聚酯、聚酰胺、聚丙烯和聚丙烯腈等纤维以及几种天然纤维、合成纤维织物阻燃技术的进展,指出开发无卤低烟低毒的新型阻燃体系、实现绿色阻燃整理和提高阻燃纺织品的综合性能是今后纤维/织物阻燃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复合交织工艺对织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试样织物的燃烧性能、紫外线防护系数(UPF)等测试,探讨了纬纱不同交织比对织物阻燃性能及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功能纤维相互协调、优势互补,提高了织物的阻燃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阻燃腈纶含量与织物阻燃性能呈非线性关系,阻燃腈纶与蜂窝抗紫外涤纶交织比为1∶1时,织物经纬向阻燃性能最好,且没有熔滴。蜂窝抗紫外线含量在15.69%~35.3%时,紫外线透过率与蜂窝抗紫外线涤纶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蜂窝抗紫外线涤纶含量超过15.69%时,紫外线防护系数UPF与蜂窝抗紫外线涤纶含量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阻燃腈纶与蜂窝抗紫外线涤纶交织比为1∶3时,织物抗紫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丝织物的阻燃性能,以阻燃剂HFPO、交联剂ZS-1、催化剂C和柔软剂T为四因素对真丝/人丝交织物进行阻燃正交实验,考察阻燃整理后织物的炭长和游离甲醛含量,测试阻燃整理前后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并对阻燃机理进行研究。实验表明:真丝/人丝交织物阻燃整理后可获得优异的阻燃效果;织物的炭长>7cm,LOI>33,游离甲醛含量<20mg/kg,白度保持率88.6%,强力保持率达到90%,硬挺度增加5.6%,50次标准洗涤后LOI保持率在85%以上。其最佳工艺参数为:阻燃剂HFPO 300~350g/L、交联剂ZS-1 85g/L、催化剂C 50g/L、柔软剂T 15g/L。TG和DTG实验结果表明,阻燃整理后,纤维的分解温度降低,残渣增加,阻燃剂促进了纤维的催化脱水,改变了热分解历程,增加了难燃性固体炭,并且交联剂中的氮元素与阻燃剂中的磷元素,形成P-N协同效应,加速了织物的磷酰化反应,增加了磷酰化纤维的含量,提高织物的阻燃性能;扫描电镜照片显示,阻燃性织物燃烧后形成薄而致密、连续而平整的炭层,并很好地覆盖在织物表面,能阻止织物进一步燃烧,提高了织物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9.
阻燃织物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阻燃织物的应用领域、阻燃机理,重点介绍了阻燃纤维及阻燃剂的种类以及织物的阻燃整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研究涤棉混纺交织物的阻燃性能,设计织造了6种不同规格的织物,对织物阻燃整理前后的透气性、毛细效应、垂直燃烧损毁长度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经过阻燃整理后,平纹织物的透气性差于斜纹织物;在经纬密不变的情况下,对于同类组织织物,经阻燃整理后,透气性降低;织物经向的毛细效应都要比纬向的好,未经过阻燃整理的织物比经过阻燃整理的织物毛细效应好;在织物组织、经密和纬密相同时,经阻燃整理后的织物静、动悬垂系数增大,织物变得刚硬。认为:经阻燃整理后,织物阻燃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垂直法、氧指数法并结合热重法进行Nomex与棉纤维不同混比织物在Proban阻燃整理前后的阻燃性能测试与分析,得出混纺织物的阻燃性与Nomex纤维含量、阻燃整理工艺相关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采用选择乙烯类聚合物作涂层粘合剂,溴类及氮磷类化合物作阻燃剂,对厚重织物进行泡沫阻燃整理,使厚重织物具有优良的阻燃效果,且不损伤织物强力和手感。本文对该新型泡沫阻燃整理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和阻燃效果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制的阻燃微胶囊对黏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并利用微胶囊粒径、表面形貌、力学性能、极限氧指数与热失重性能表征整理后黏胶织物的性能。研究表明:制备的阻燃微胶囊粒径在100μm以下的占比高达80%,且微胶囊对黏胶织物具有很好的黏附性;当整理液中阻燃微胶囊质量分数控制在8%左右时,黏胶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与热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织物的力学性能未出现大幅下降,验证了利用阻燃微胶囊对黏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真丝绸阻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真丝绸织物的性能特点和阻燃机理,以及真丝绸织物的各种阻燃方法与真丝绸织物阻燃所用阻燃剂的种类,总结了真丝绸阻燃整理的发展历史。并指出目前真丝绸阻燃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真丝绸阻燃整理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利用热重法进行Nomex纤维与棉纤维不同混比织物Proban阻燃整理前后的热稳定性分析,得出混纺比例以及阻燃整理前后织物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复合磷系阻燃剂在纯涤纶织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复合磷系阻燃整理剂的整理工艺对纯涤纶织物阻燃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 5%NaOH预处理、2 0 %的阻燃剂浓度、1 80℃烘焙的热溶法阻燃整理工艺对纯涤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 ,可获得良好的阻燃效果和耐水洗性 ,而且不影响织物原有的风格和质量 ,是一种适用于涤纶织物、安全无毒的阻燃整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腈纶织物的阻燃性能,采用氰基水解酶对腈纶织物进行预处理,再用硼酸锌对腈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Zeta电位测试、增重率测试及限氧指数(LOI值)分析,研究了氰基水解酶-硼酸锌整理后腈纶织物的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酶处理能促进硼酸锌阻燃剂在腈纶纤维上的吸附与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腈纶织物的阻燃性能。与单独阻燃剂整理的腈纶织物相比,酶预处理后再阻燃整理织物的增重率提高了4.9%,LOI值提高了10.3%,腈纶织物的限氧指数能达到27.8%。  相似文献   

18.
李群 《印染助剂》1997,14(4):6-8
在研究不同阻燃剂对原白纯毛织物的阻燃作用时,发现含锆阻燃体系具有阻燃与增白双重效应,由此提出了利用该体系对原白纯毛织物进行阻燃增白整理时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Lyocell织物的阻燃效果,对天然磷化物植酸进行铵化改性,并以双氰胺为催化剂应用于Lyocell织物的阻燃整理。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测定了阻燃整理Lyocell织物的特征红外吸收、表面形貌以及热稳定性能。对阻燃织物进行了垂直燃烧实验,测定了织物的燃烧性能,并对整理织物的耐洗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未整理Lyocell织物相比,阻燃整理后织物的吸热降解质量损失率下降了20.11%,800 ℃ 时热解残炭量提高了27.98%,垂直燃烧的损毁长度下降至3.4 cm;极限氧指数高达36.6%,达到难燃的级别;且阻燃织物经20次标准洗涤后,仍能达到国家B2标准。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聚磷酸铵(APP)阻燃剂对珊瑚绒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对阻燃整理前后珊瑚绒织物的阻燃性能及物理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和理论分析,并探讨了阻燃整理对珊瑚绒织物阻燃性能、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P整理后珊瑚绒织物阻燃性能可达GB中B1级标准,具有良好的阻燃性。阻燃整理后珊瑚绒织物的透气性变差,硬挺度和保暖性增强,经纬向断裂强力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