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王兆芳  张辉  丁波  张淼 《纺织学报》2024,(1):176-184
针对现行的织物透湿率测试标准和方法较难测定曲面织物和厚度不均匀织物的局限,导致文胸产品缺乏系统的透湿性能测定方法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文胸罩杯透湿率的测定方法胸部模型法。首先展开理论探索,获得纯水蒸发率与空气层厚度、倾斜角度、介质种类的关系;再进行算法程序设计和交互页面设计;最后进行设备稳定性测试和与正杯法透湿率测试方法对比实验,完成其综合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由该新型文胸罩杯透湿率测定方法测定出的不同罩杯透湿率一方面能够表征其透湿性能差异,另一方面变异系数较小,设备稳定性高;并且该方法得出的透湿率与正杯法测出的透湿率存在较高的一致性。综上得出新型文胸罩杯透湿率测定方法是一种理想的测定文胸产品透湿性能方法。  相似文献   

2.
织物透湿过程的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织物透湿过程的时间响应特征进行了实际测试和理论分析,得出了织物透过程中透湿能力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顾平  李焰 《江苏纺织》2009,(5):52-54
织物的吸湿透湿是织物湿热舒适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吸湿称重法测试了麻织物的回潮率及相对透湿率的变化,并与棉织物对比,分析了麻织物及其与棉交织物的吸湿和透湿能力及其机理,有利于麻制品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防水透湿织物透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透湿杯测试织物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透湿率,相当于模拟人体在不同活动状态下的出汗状态,来研究防水透湿织物透湿性能。同时对防水透湿织物的透湿性能与其结构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合理选择织物规格,优化防水透湿织物的微孔尺寸,在确保防水性能的同时,可提高防水透湿织物的透湿性能。  相似文献   

5.
《印染》2005,31(1):58-58
防水透湿织物是近二三十年陆续开发的高附加值产品之一。文中介绍了该产品发展概况,系统论述了各种膜材料,如聚四氟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氯酯膜、氨基酸微多孔膜、硅酮涂层的加工原理和方法,以及面料适用的范围。对防水透湿技术的前景,认为应重点发展智能化防水透湿织物(形状记忆聚氯酯防水透气织物,织物的透湿性能会随人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等)、  相似文献   

6.
磁控溅射法制备防水透湿织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介绍子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透湿织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通过对防水透湿织物憎水性及透湿性的测试分析,发现溅射后织物的憎水性明显提高,且憎水性随溅射功能的增大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在,而溅射前后的透湿性受功率和压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离子束溅射法在PET基防水透湿织物制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离子束溅射法制备了防水透湿织物,发现溅射后织物的憎水性明显提高且随溅射能量的增大而增大,而束流密度对憎水性的影响呈复杂变化,织物原有的透湿性几乎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8.
棉织物组织结构对透湿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棉织物组织结构对透湿性能的影响规律。以C 9.7 tex×2纯棉股线为原料,测试了6种组织结构、5种紧度条件下的织物的透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织物组织一定的情况下,织物的透湿性能随着织物紧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织物紧度一定的情况下,透湿性能随组织结构有变化,紧度比较小时透湿性能变化差异明显,而紧度比较大时透湿性能变化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减小织物透湿量检验工作的误差,按照GB/T 12704.1—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吸湿法》的测试标准和原理,探讨了不同大小的干燥剂颗粒度对织物透湿量所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剂颗粒度大小对织物的透湿率产生显著影响:随干燥剂颗粒粒径逐渐增大,织物的透湿量先增大后减小,当采用颗粒度粒径为0.63~1.00 mm时,样品所测得的透湿量值最大,此时其透湿性能最优。GB/T 12704.1—2009规定的干燥剂粒径0.63~2.50 mm的范围过大,建议缩小标准中规定的干燥剂颗粒度的粒径范围,且增加可以防止样品表面与干燥剂出现黏连现象的装置,以统一各个检测机构之间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陈丽华 《纺织学报》2012,33(7):149-156
 本文对不同种类防水透湿织物的性能及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防水透湿的微孔质扩散机理和高分子间“孔”和亲水基团传递机理进行了阐述,对不同生产加工方法、薄膜形态结构及性能等防水透湿织物进行了归纳和论述,然后对不同防水透湿机理、不同复合高聚物及不同加工方法的防水透湿织物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防水透湿织物将向环保化、智能化及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以期对防水透湿织物的性能及其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为防水透湿织物的选择和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防水透湿织物的设计机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四种防水透湿织物的设计机理与应用,即利用孔隙自然扩散机理设计的具有防水透湿功能的高密织物、利用微孔透湿机理设计的微孔膜防水透湿织物、利用高分子间“孔”和亲水基团透湿机理设计的无孔膜防水透湿织物和利用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温敏性导致的透湿性变化设计的防水透湿织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GB/T12704.1—2009、GB/T12704.2—2009、ASTME96—2005E法和BW法4种试验方法对几种常用基布及涂胶织物进行了透湿测试。证明织物的纱支经纬差异越大,织物的透湿性能越好;织物涂层含有亲水性基团可以提高织物的透湿性能;在透湿原理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测试方法得到的透湿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医用防护服织物的结构与透湿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医用防护服织物的结构,分析了不同复合结构的特征,分别用吸湿法和蒸发法测试了医用防护服织物的透湿量,以及模拟穿着多层织物的状态时医用防护服织物的透湿量。结果表明,聚四氟乙烯(PTFE)膜层压织物透湿量高,聚氨酯(PU)涂层织物及热塑性聚氨酯(TPU)涂层非织造布透湿量低,且有明显的涂层缺陷,有剥落现象。试样蒸发法透湿量普遍较吸湿法透湿量小,且试样间透湿量差异小。随层数的增加,多层织物组合试样透湿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张辉 《丝绸》2006,(5):37-39,43
采用恒温板测试法,测量了33℃和50℃条件下,不同紧度、不同材料、纳米粉体改性织物前后以及层压和聚四氟乙烯膜4组试样的透湿性能.结果表明,织物透湿量与测试时间呈高度线性相关;使用透湿速率指标可以区别织物的透湿性能.对于特殊规格织物,透湿速率随着容重的增加而增大,当容重为一定值时,透湿速率达到最大,之后,又会随着容重的增加而减小.材料对透湿性的影响比较复杂,测试温度不同,透湿速率就有所不同,温度越高,透湿速率相差越小.纳米粉体特性和处理试剂对透湿性能有影响.层压复合织物两面的透湿速率不同.当聚四氟乙烯膜厚度等参数相同时,透湿速率随单位面积中开孔面积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防水透湿织物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将防水透湿织物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论述了各阶段防水透湿织物特别是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湿层压织物的特性;介绍了智能防水透湿材料、无污染聚氨酯以及功能性聚四氟乙烯层压等织物的发展动态;阐述了防水透湿织物的发展方向,认为聚四氟乙烯层压织物在防水透湿阻燃、防化服等方面的开发前景广阔;而各种功能性聚氨酯的开发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对改善织物舒适性、克服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找出影响织物透湿率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需评估织物透湿率测量的不确定度,按照GB/T 12704.1-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试验,按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并结合CNAS技术报告CN AS-TRL-002:2012评估织物透湿率的测量不确定度。该试验表明,该试样的透湿率为(33.6±2.7)g/(m^2·2)扩展不确定度为2.7 g/(m^2·h),包含因子k=2。织物透湿率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是由测量重复性与干燥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纺织导报》2006,(8):58-60
防水透湿织物是集防雨防风,排汗透气于一体的功能性织物。这种织物不仅能满足严寒、雨雪、大风等特殊环境中的穿着需要,也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对防水衣物及各种高档服装面料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介绍了人们对防水透湿的需求,影响防水透湿性的因素,防水透湿织物的应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织物防水透湿整理技术近况(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栋樑 《印染》2003,29(7):34-40
防水透湿织物是近20~30年来陆续开发的高附加值产品之一。制造防水透湿织物的方法一般有高密织物路线和涂层整理路线。文章介绍防水透湿织物的开发过程、性能要求、防水透湿整理原理、透湿性的简易测试方法、防水透湿整理工艺(即层压法、湿法涂层、干法微孔涂层、干法无孔涂层)以及五种防水透湿织物适用性比较。  相似文献   

19.
织物防水透湿整理技术近况(一)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杨栋樑 《印染》2003,29(6):40-42
防水透湿织物是近20—30年来陆续开发的高附加值产品之一。制造防水透湿织物的方法一般有高密织物路线和涂层整理路线。文章介绍防水透湿织物的开发过程、性能要求、防水透湿整理原理、透湿性的简易测试方法、防水透湿整理工艺(即层压法、湿法涂层、干法微孔涂层、干法元孔涂层)以及五种防水透湿织物适用性比较。  相似文献   

20.
TPU微孔薄膜织物防水透湿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5种不同底布的涂TPU微孔薄膜织物的防水透湿性能.通过测试织物的毛细管高度、水滴接触角、沽湿面积比例及透湿量,对比了5种织物的性能差异.发现织物底布的结构越紧密,其防水性能越好,沾湿性能越差,透湿性能越差.双层复合TPU微孔薄膜织物的防水性能优于3层复合织物,而其沾湿性能较3层复合织物差.透湿性还随织物底布厚度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